第2節 軟硬(下)

ttp://????清軍老老實實地呆在營裡,嚴格執行各項封鎖制度,逃亡來明軍這邊的人數量不斷下降;而任堂和穆譚也可以繼續他們的運輸大業,全心全意地把更多男丁送上船。Ζα老域&名被盜ク啓用新ttp://www.■sb^.comαfα現在明軍完全控制的江面,已經不需要再考慮安全問題,因此任堂就把俘虜都編隊排號,一旦有船隻返回立刻登船,滿員就駛離,讓效率達到最高。

看着又是滿滿一船人駛離明軍的碼頭,任堂對身邊的穆譚嘆道:“這幾萬人回去,應該對糧價有所幫助了吧。”

成都大片的無主荒地使得百姓只要想擁有一片土地就可以,除了少量的老闆和特別精通手藝的人外,大部分工人即使在商行打工也只是農閒時的副業,或是爲了攢錢儲備種和農具以便去開荒——至少現在成都的觀念還沒有多大改變,幾乎每個人都盼望能有一塊屬於他自己,將來可以留給孫們的土地。如果不是鄧名不允許囤積荒地並在去年規定了註冊但是繼續拋荒土地的罰款規則,有不好商人都想在經商的同時儲備一些荒地——反正以前是十畝一百元,他們完全承擔得起;除了這些商人外,完全沒有心思去當農民的就是那些商行裡的頂樑柱,這些師傅手藝好、薪水高,所以沒興趣去幹土裡刨食的工作。

而大量自耕農的出現,就導致糧食儲備急劇增加,去年成都自生加上鄧名從江南運回來的大量物質,就讓官府和大部分農戶都有了兩年的存糧。今天麥收後,大批單身漢都發現他們二十畝的出產夠他們敞開胃口自己吃上幾年的,官府也沒有收購太多糧食的**。不過那時距離鄧名規定納農稅的時間還遠,所以農民就都把糧食儲存起來,如果有不太離譜的收購價,他們也會酌情出售一些。ΤΤ老Τ域名被┊盜啓用新ttp://※)

現在距離月越來越近,任堂、穆譚這種有見識的高級官員,都可以猜到收稻後的糧價波動,又是大批新糧入庫,而大家又急需欠條來納稅,傳統的穀賤傷農問題就又會出現。其實早在五月的時候,熊蘭和劉晉戈就和鄧名說過此事,因爲鄧名已經不再要求熊蘭維持糧價,所以到底會跌倒什麼地步去誰心裡也沒有把握,而劉晉戈甚至詢問鄧名,若是糧價低迷得完全沒法看的話,是不是可以部分採用實物徵稅?

不過鄧名不同意,因爲一旦恢復實物收稅,欠條的信用就會收影響,他寧可到時候頭痛醫痛地想辦法,也不願意承受發生貨幣危機的風險。鄧名覺得現在成都農民生活水平還不錯,就散糧價低也不必擔心吃不飽,完稅後大概依然是糧食多得一個單身漢發愁如何吃光的問題,而且過慣了苦日的農民肯定會有儲備餘糧的行動,不會發生集體拋售糧食的狀況;而且鄧名還指出,如果農民覺得出售糧食太賠,他們可以先去打份零工,通過類似預支工資的手段來籌集月的保護費。

以任堂想來,這批俘虜送回成都和敘州後,肯定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等於是僱傭他們的老闆出錢收購農民手的糧食,緩解一下成都的糧價壓力。

“現在可能是好一些,不過說不定是飲毒藥止渴啊。”穆譚卻有不同的看法。

“飲鴆止渴。”任堂糾正道。▼▼書▼吧老○域名被盜啓用γ新ttp://ヴ.com)

“嗯,就是這個意思。”在工廠做工的人不生產糧食,但現在積極進廠的除了女同秀才——這是出於減免聘金的目的,就是大批剛到成都的新移民。新移民抵達成都時有可能已經誤了農時,身無長物也買不起任何生產工具,所以他們就先在廠裡做工,同時偵查周圍的土地、河流,暗暗琢磨好自己要在哪裡安家,等到了合適的的月份就辭工,傾其所有購置農具去開荒。

以前無論是從湖廣來的,還是貴州人、雲南人,基本就是這個套路,而工廠裡的工人空缺也總是由新來的人填補。在穆譚看來,這些陝西和山西人大概也不會有什麼不同,去年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擁有一點技術的工人很快就會開始離開,新人填上他們的崗位,然後花一年的時間教給他們手藝,等到明年他們一樣還在秋收後趁着糧價便宜購買上半年的存糧和種,開始經營他們的自己的土地。

“今年是混過去了,但是明年就會有更多的土地,更多賣不出的糧食;今年這批人就又會離開,然後去開墾出更多的土地來。”

穆譚並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任堂同樣不知道,傳統上應該勸農桑,但現在成都的情況相當反常,穆譚覺得可能就和劉晉戈說的一樣,只有等成都擁有了幾百萬勞力糧價才能穩定下來而不會想現在這樣大起大落——也就是等一**移民把所有更低都佔滿了,才能趨向穩定,隨着人口增加就會再次迴歸傳統的精耕細作——而那怎麼也是幾十、上百年以後了,而川西政府則會繼續在這糧價的顛簸上下起伏。

“爲了消耗糧食,我們就需要更多的工人,要給光棍們說親讓他們家裡多張嘴吃飯。”現在成都和敘州的普遍看法就是如果不恢復實物納稅、不拋棄欠條制度的話,那必須要以越來越快的頻率發動戰爭,以推遲糧價崩潰,農民無法承擔賦稅的那一刻的到來。

這個理論模式央銀行行長熊蘭和稅務局局長秦修採去年聯合提出的,模型非常簡單,就是假設每年新到的男性人口都在第二年去開闢新田,而每個男性二十畝地即使是粗放經營,產出大概也能至少夠八個人吃的,即使大量養豬也無法降低到四個人以下。因此也就是說每年成都新增人口都是男性的話必須是去年的四倍,然後下一年又得再增長四倍,直到把所有能開墾的荒地都填平了纔算度過危機,爲了避免欠條體系的崩潰必須在佔滿成都所有耕地前一直保持這樣的移民加速度。大批農民能夠納稅,商人手裡的欠條也就不至於盡數變成廢紙,而熊蘭、秦修採和他們的幕僚團還進一步指出,若是新增人口有大量女性,那就能減緩新田開闢速度——女性在秦修採模型被設定爲單純吃飯的人口,隨着時間增加還可以生產更多不出產光吃飯的成都居民——比如若是新增的移民有一半是女性的話,那第二年的移民壓力就不是前述的四倍而是兩倍。

鄧名對這個經濟模型不以爲然,雖然他不懂如何去建立一個合理的模型,不過即使用鄧名現代美術生的眼光,也覺得這個等比例的秦修採模型實在是太簡陋了。不過考慮到這是第一個含有數學理論的經濟模型——再簡單的數學也是數學嘛,鄧名還是極力稱讚了熊、秦二人一番,而這個模型也就成爲了成都官僚和知識分的共識,上個月書院的陳祭酒意識到糧價的危險性後,甚至開始在小學生的算術課上傳授熊蘭——秦修採模型,隨着這個模型深入人心,其後解決經濟危機的辦法也一起印入了成都官僚和知識分集團的腦海:那就是加速掠奪人口,保證至少一半甚至更多的女性人口輸入,但男性也必不可少,因爲需要他們填補工廠空缺,而這些新來者正好可以生產更多的農具和武器,前者賣給離開工廠去開墾的工人掙錢提供軍費、後者用來武裝軍隊去進行明年的人口掠奪戰爭——依舊是非常簡陋而且僵硬的模型。

雖然任堂和穆譚的帶兵經驗比熊蘭和秦修採強得多,但這兩個人對經濟都一無所知,鄧名見過現代經濟模式對這種有免疫力,而他們兩個和陳佐才一樣,首次見到這種含有數學原理的模式後欽佩得五體投地,越看越覺得完美。尤其是穆譚,更是把這套“掠奪減緩危機-掠奪製造危機-加大掠奪減緩危機”的理論奉爲金科玉律,認爲整個經濟世界都因此而不再神秘。

“提督打重慶有什麼好處?這種大勝仗固然暫緩了危機,但是今年每有一個男人進入成都,我們明年就需要四個,我認爲我們應該去打山東。”穆譚認真地說出了他的看法。

“爲什麼是山東?”

“因爲我聽那些山東人說過——就是投奔你們舟山的山東人說的,山東的姑娘長的十分高大,飯量能是浙江姑娘的兩倍,吃苦耐勞、能生能養……吃飯多、能幹活、善於生龍鳳胎,這是多好的姑娘啊,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全盤接受熊蘭、秦修採理論的穆譚,很自然地也採信了他們給出的解決辦法:“而且山東有很長的沿海地區,距離蘇鬆也不太遠,山東的官員也沒有和提督議和過。”

“說的不錯。”任堂贊同地點點頭,輕嘆一聲:“我們在重慶耽誤得時間太多了,提督應該趕快去江南,不要再和李國英窮耗了。”

第56節 宣戰(下)第26節 兄弟(上)第43節 輕取第53節 慘痛(上)第32節 爭奪(下)第59節 安撫第60節 算盤(下)第44節 夾擊(上)第12節 強渡(上)第44節 靖難(下)第44節 條約(下)第21節 根基第45節 移民第30節 成長(上)第60節 爭奪(上)第51節 詐敗第50節 債券(下)第53節 擒賊第54節 議和(下)第2節 軟硬(下)第5節 重整(上)第18節 登陸(上)第54節 官銜第11節 優待第51節 求戰(下)第18節 詔書(下)第4節 生變第31節 名將第51節 求戰(下)第50節 誤判(下)第54節 議和(上)第10節 麻將第27節 反攻第43節 徵兵第50節 挫折第24節 怒潮(上)第15節 出降(上)第8節 震怒(下)第13節 勇氣(下)第43節 靖難(上)第60節 算盤(下)第37節 等待(下)第30節 三投第5節 重整(下)第28節 人心第1節 代售第2節 賞罰第54節 霸氣(下)第49節 擴張(下)第44節 夾擊(下)第58節 接觸(上)第45節 突破(下)第38節 買賣(下)第23節 波瀾(上)第41節 獻計第30節 成長(上)第18節 登陸(下)第11節 事變第12節 強渡(下)第3節 壓力(下)第28節 戰報第30節 變化(上)第57節 強弱第38節 整頓(上)第49節 擴張(下)第6節 疑惑第58節 狙擊第50節 追擊(下)第37節 等待(上)第59節 撤軍第1節 失憶第68節 混亂(下)第43節 靖難(上)第56節 突擊第53節 慘痛(上)第48節 失誤第11節 優待第36節 宿命(上)第43節 風向(上)第54節 議和(上)第30節 大敵(下)第6節 密議(上)第18節 恐怖(上)第41節 阻擊第32節 吐哺第12節 專家第57節 觀感(上)第39節 哨探第54節 授權第41節 難民第55章 山崩第62節 蠢動(下)第42節 反擊第13節 試探(上)第30節 變化(上)第15節 攻防第41節 失控(上)第7節 變臉(上)第55節 報紙(上)第43節 續戰(上)
第56節 宣戰(下)第26節 兄弟(上)第43節 輕取第53節 慘痛(上)第32節 爭奪(下)第59節 安撫第60節 算盤(下)第44節 夾擊(上)第12節 強渡(上)第44節 靖難(下)第44節 條約(下)第21節 根基第45節 移民第30節 成長(上)第60節 爭奪(上)第51節 詐敗第50節 債券(下)第53節 擒賊第54節 議和(下)第2節 軟硬(下)第5節 重整(上)第18節 登陸(上)第54節 官銜第11節 優待第51節 求戰(下)第18節 詔書(下)第4節 生變第31節 名將第51節 求戰(下)第50節 誤判(下)第54節 議和(上)第10節 麻將第27節 反攻第43節 徵兵第50節 挫折第24節 怒潮(上)第15節 出降(上)第8節 震怒(下)第13節 勇氣(下)第43節 靖難(上)第60節 算盤(下)第37節 等待(下)第30節 三投第5節 重整(下)第28節 人心第1節 代售第2節 賞罰第54節 霸氣(下)第49節 擴張(下)第44節 夾擊(下)第58節 接觸(上)第45節 突破(下)第38節 買賣(下)第23節 波瀾(上)第41節 獻計第30節 成長(上)第18節 登陸(下)第11節 事變第12節 強渡(下)第3節 壓力(下)第28節 戰報第30節 變化(上)第57節 強弱第38節 整頓(上)第49節 擴張(下)第6節 疑惑第58節 狙擊第50節 追擊(下)第37節 等待(上)第59節 撤軍第1節 失憶第68節 混亂(下)第43節 靖難(上)第56節 突擊第53節 慘痛(上)第48節 失誤第11節 優待第36節 宿命(上)第43節 風向(上)第54節 議和(上)第30節 大敵(下)第6節 密議(上)第18節 恐怖(上)第41節 阻擊第32節 吐哺第12節 專家第57節 觀感(上)第39節 哨探第54節 授權第41節 難民第55章 山崩第62節 蠢動(下)第42節 反擊第13節 試探(上)第30節 變化(上)第15節 攻防第41節 失控(上)第7節 變臉(上)第55節 報紙(上)第43節 續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