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依憲治國是破解中國難題的有效法寶

依憲治國是破解中國難題的有效法寶

肖揚

作者簡介

肖揚,男,1938年8月生,廣東省河源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1962年大學畢業後,曾長期在基層單位工作,歷任曲江縣公安局幹部,縣委宣傳部、縣委辦公室幹事,縣辦副主任,鄉公社黨委書記,縣委常委、兼縣辦主任;韶關市武江區區委書記,清遠地委副書記等職;1983年,調任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1986年,升任檢察長;1990年,調中央工作,升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1992年起,又兼任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1993年,出任司法部部長;1998年至2008年,出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核心觀點

強調依憲治國,不僅要解決認識思路的問題,還要切實提高依法治國的水平。

依憲治國,要不斷完善憲法,要狠抓各項法制措施的落實。

要切實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從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兩個方面確保憲法原則的落實,“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一、強調依憲治國,首先要在認識上釐清法治思路

十八大以來,強調“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我認爲可謂是思想觀念上的“定海神針”,可以釐清社會各種混亂思潮,從根本上解決“人治”與“法治”的爭論,消除“權大”與“法大”的疑惑。而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特殊貢獻在於對依法治國認識上的深化和提升,是法治理論上的一次新突破,也是法治理念上的一次新轉型,鼓勵全黨和全國人民在困難中探索,在爭議中覺醒,在實踐中前行,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深刻現實意義。

十八大以來,強調依憲而治,使依法治國的內容更加豐富。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法治中國”的要求,指出“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些內容都使“依憲而治”、“法治中國”有了更踏實的內涵,表明我國所致力的“法治”不僅要注重制度建設,而且要注重文化建設,涉及到執政、行政、國家制度建設、社會建設等各個方面,選擇的是一條古爲今用、外爲中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十八大以來,強調依憲而治,使依法治國的地位更加突出。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加上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確立爲我國新時期法治建設新目標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內容,“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和“法治中國”已經成爲“中國夢”宏偉藍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此夢想具象化爲行動,就是繼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推進司法改革,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使憲法和法律爲全國人民一體遵行。沿着法治化的軌道,相信中國之崛起將逐步變爲現實,“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也定能實現!

二、強調依憲治國,就要實現依法治國水平的提高

十八大以來,強調依憲而治,就要更加自覺地落實“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長期以來,我們十分重視和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有法可依,有法必

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十六字”方針,實踐證明是非常正確的,也是完全符合實際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對法治方針作了新的概括,提出和強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十六字”方針,這是很大豐富和發展。“法”的含義包括憲法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包括國務院及各級政府通過的法規規章;包括地方人大和政府各部門通過的法規規章等;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通過的“法”是否科學?“不良的法”是否也要“必依”、“必嚴”、“必究”?科學的法律必定是符合憲法的,必定是受到人民擁護的,必定是符合實際的。所以科學的“法”必定是“良法”,科學的“法”必然是“善”法,科學立法是針對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好壞和質量而言,所以新的法治“十六字”方針更加追求法律的質量和價值。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提出,不僅僅要解決“人治”或“法治”問題,而且應當同時解決“良法”和“善治”的問題。因此,這一表述更加進步,更加科學,法律的社會效果更好。

方略,顧名思義,就是方向和策略,就是方法和戰略。就一個國家而言,戰略可以很多,如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和諧社會戰略等等,但稱之爲方略的只有1999年寫進憲法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足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何等重要。

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同志根據依法治國的實施情況,作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這個“基本方略”的內涵。他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

十八屆四中全會不僅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而且還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這是一個宏偉的、立體的、全面的概念,是包括法治思想、法律制度、法律運行、法律程序、法律監督、法律隊伍等在內的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各項內容、各項因素的總和。要形成以憲法爲核心的法治規範體系,高效權威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有力的法治監督體系,充分而實在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大體系建設,確保依憲治國和依法治國制度的構建與具體內容落到實處。

三、強調依憲治國,必須完善憲法狠抓各項法治措施的落實

三分部署,七分落實。憲法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從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到法律體系的形成,是我國法治建設的歷史跨越。

中國並不缺法律。根據2012年底的統計數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現行有效的法律243部,國務院制定的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721部,地方性和部門性的法規規章9200多部。我國用了3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300多年的立法進程,是當之無愧的法律大國,但遠遠不是法治強國。

爲此,我們必須按照四中全會的要求,完善立法體制和機制,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當務之急,我認爲要以憲法爲核心進一步完善法律體系,要完成編纂民法典的任務,要清理和廢止計劃經濟時期、階級鬥爭爲綱時期、

羣衆運動時期的法律和法規。

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可謂一針見血,直指要害。現行憲法是一部好憲法,但在涉及保障公民權利、國計民生和完善國家機構科學合理配置、嚴密的憲法實施程序、建立有效的憲法制度、實現憲法權力資源均衡等方面都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這就需要實現由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的立體性轉變。最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將每年的12月4日確立爲“國家憲法日”的決定。對此,我深表贊同。這對提高全民憲法意識,將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現行憲法頒佈30多年,從1954憲法算起已經整整60年了。但是破壞憲法權威,踐踏憲法尊嚴,甚至將憲法拋諸腦後的違憲事件還時有發生。“舉重以明輕”,憲法權威尚且如此,更無須說其他法律權威了。違憲行爲得不到及時懲處和糾正,是對憲法和依法治國的最大破壞,而對一次違憲行爲及時追究的重大意義要勝過1000次對憲法條文的宣講價值。要樹立憲法和依法治國的觀念,一定要加強“依憲治國”運行機制建設,完善憲法實施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專門審查法律文本的合憲性,對觸犯憲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予以追究,決不允許違反憲法和法律的特權行爲存在。要懲罰違憲者,保護合憲者,把憲法精神融入到人民的心裡,把實施憲法落實到依憲治國的實踐中。可以預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之日,就是法治中國建成之時。

四、強調依憲治國,應進一步強化公正司法和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作爲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司法,是良法得以善治的最終保障,科學立法的成果將經由司法得到落實與維護,全民守法的習慣養成也會經由司法得到指引與強化。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確保公正司法,除了按照中央部署,落實好本輪司法體制改革的各項任務外,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也要在適當時候,啓動憲法和相關法律的修正工作,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爲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保駕護航。

四中全會對於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作了制度化的設計:第一,強調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帶頭支持司法機關獨立公正地履行職責,“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對干預司法機關辦案的,給予黨紀處分;造成冤假錯案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二,要求健全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並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第三,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這些制度,有利於解決長期影響司法機關依法公正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的困擾因素,爲在制度上保障確立司法權威,提高司法公信力邁出了堅實步伐。

面對發展的良好契機,司法系統應當進一步解放思想,及時制定改革方案,紮實推進各項改革措施。既不能違反司法規律,也不能貽誤改革時機。要在黨中央領導下,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去啃改革的“硬骨頭”,去趟改革的“深水區”。要切實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從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兩個方面確保憲法原則的落實,“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本章完)

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當前我國律師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強化法治社會建設勢在必然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強化法治社會建設勢在必然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關於新時期我國司法改革目標與路徑的思考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和法律有效實施的路徑探析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挑戰與任務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依法決策 減少決策隨意性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關於法律實施的十端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漫談法治文化第一章 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_論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體制改革的關鍵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加強權力監督,提高政府自身建設水平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如何提高法治政府建設的公衆認同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體制改革的關鍵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思維及其養成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法治中國建設離不開法文化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發揮憲法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依憲治國是破解中國難題的有效法寶第一章 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_堅持黨的領導與實行法治的統一性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思維及其養成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強化法治社會建設勢在必然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用法治文化推進依法治國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中國呼喚法學教育改革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從傳統法律文化看堅韌進取的民族精神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關於法律實施的十端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當前我國律師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思維及其養成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法治社會建設在現階段的任務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漫談法治文化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如何提高法治政府建設的公衆認同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改革與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第一章 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_堅持黨的領導與實行法治的統一性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學研究要彰顯中國精神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在現代國家治理中的使命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法治社會爲何要強化規則意識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法治社會建設的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關於深化司法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改革與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權威的功能與體現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從六方面重點建設法治政府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第一章 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_推進依法治國重在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幾個問題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完善憲法監督制度應分期分步驟推進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法治中國建設離不開法文化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挑戰與任務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加強權力監督,提高政府自身建設水平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發揮憲法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人民陪審員制度與民衆的司法參與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漫談法治文化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法治中國建設離不開法文化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全民守法與法治社會建設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價值共識下的憲法實施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法治社會爲何要強化規則意識第一章 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_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法治社會爲何要強化規則意識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從六方面重點建設法治政府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關於法律實施的十端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大力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權威的功能與體現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當前我國律師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幾個問題第一章 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_論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體制改革的關鍵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讓憲法的政治優勢和政治活力競相迸發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從傳統法律文化看堅韌進取的民族精神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全民守法與法治社會建設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如何提高法治政府建設的公衆認同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改革與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堅持黨的領導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核心與保證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法治社會爲何要強化規則意識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律人才培養的三大現實關注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發揮憲法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思維及其養成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和法律有效實施的路徑探析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中國呼喚法學教育改革堅持黨的領導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核心與保證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嚴格執法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中國呼喚法學教育改革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在現代國家治理中的使命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關於法律實施的十端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以國家治理現代化促進法治社會建設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挑戰與任務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改革與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挑戰與任務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價值共識下的憲法實施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讓憲法的政治優勢和政治活力競相迸發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挑戰與任務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發揮憲法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當前我國律師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強化法治社會建設勢在必然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強化法治社會建設勢在必然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關於新時期我國司法改革目標與路徑的思考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和法律有效實施的路徑探析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挑戰與任務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依法決策 減少決策隨意性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關於法律實施的十端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漫談法治文化第一章 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_論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體制改革的關鍵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加強權力監督,提高政府自身建設水平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如何提高法治政府建設的公衆認同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體制改革的關鍵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思維及其養成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法治中國建設離不開法文化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發揮憲法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依憲治國是破解中國難題的有效法寶第一章 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_堅持黨的領導與實行法治的統一性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思維及其養成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強化法治社會建設勢在必然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用法治文化推進依法治國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中國呼喚法學教育改革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從傳統法律文化看堅韌進取的民族精神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關於法律實施的十端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當前我國律師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思維及其養成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法治社會建設在現階段的任務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漫談法治文化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如何提高法治政府建設的公衆認同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改革與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第一章 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_堅持黨的領導與實行法治的統一性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學研究要彰顯中國精神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在現代國家治理中的使命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法治社會爲何要強化規則意識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法治社會建設的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關於深化司法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改革與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權威的功能與體現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從六方面重點建設法治政府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第一章 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_推進依法治國重在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幾個問題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完善憲法監督制度應分期分步驟推進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法治中國建設離不開法文化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挑戰與任務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加強權力監督,提高政府自身建設水平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發揮憲法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人民陪審員制度與民衆的司法參與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漫談法治文化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法治中國建設離不開法文化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全民守法與法治社會建設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價值共識下的憲法實施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法治社會爲何要強化規則意識第一章 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_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法治社會爲何要強化規則意識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從六方面重點建設法治政府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關於法律實施的十端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大力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權威的功能與體現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當前我國律師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幾個問題第一章 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_論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體制改革的關鍵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讓憲法的政治優勢和政治活力競相迸發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從傳統法律文化看堅韌進取的民族精神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全民守法與法治社會建設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如何提高法治政府建設的公衆認同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改革與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堅持黨的領導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核心與保證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法治社會爲何要強化規則意識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律人才培養的三大現實關注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發揮憲法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思維及其養成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和法律有效實施的路徑探析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中國呼喚法學教育改革堅持黨的領導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核心與保證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嚴格執法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第六章 重要保障: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_法治中國呼喚法學教育改革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在現代國家治理中的使命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關於法律實施的十端第五章 固本之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_以國家治理現代化促進法治社會建設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挑戰與任務第三章 當務之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_司法改革與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挑戰與任務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憲法價值共識下的憲法實施第二章 核心要義:維護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_讓憲法的政治優勢和政治活力競相迸發第四章 關鍵所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_法治政府建設:挑戰與任務第七章 堅實根基:加強法治文化建設_發揮憲法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