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節 中印勘界馬拉松

當中國國防軍的炮彈落到副王宮裡面的時候,實際上,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已經幾近崩潰,維維爾沒有了當初叫囂攻佔西藏的狂妄,也沒有格魯吉亞大叔堅守莫斯科的勇氣,灰溜溜的帶着三千多英印軍逃亡孟買,只有在印度洋艦隊的炮火保護中才能讓他高枕無憂。在這種情況下,張伯倫並沒有頑固的堅持英國人固有的驕傲,而是放下身段通過荷蘭向中國表達了和談的意願,並且願意在中國提出的和談建議基礎上進行。

荷蘭或許不是有影響的大國,但是同樣有着龐大的印尼殖民地的他們在遠東有着發言權,所以這次會議的談判地點被定在雅加達進行,外交部副部長顧維鈞作爲首席全權談判代表率領四十多人的中國代表團在南海艦隊的護送下順利的抵達雅加達,面對擁有了航母和萬噸重巡洋艦的中國海軍,沒有戰列艦的荷蘭人也識時務的退避三舍,放開海港讓中國南海艦隊駐泊。陳嘉良作爲分遣艦隊司令官,每日都要接待當地的華僑華人,最後乾脆開放了426怒江號和427錢塘江號兩艘驅逐艦以及814鹽城號補給艦向華僑華人開放,至於白皮們想看就恕不接待。嗯,您問如果當地土著要參觀怎麼辦,好辦啊,如果他們上學少看不懂入口那塊“非華裔恕不接待”的告示牌那就讓隨船出訪的海軍陸戰隊的士兵用刺刀和槍托給他們上上課,教他們認識一下華夏文字,包教包會,不會的免費重學,當然如果還有命在的話。

這一次談判並沒有上一次那麼針鋒相對,實際上中國軍隊停在羅塔克沒有向新德里進軍就已經說明問題了,中國至少目前沒有吞併整個印度的野心,那麼剩下的無非是討價還價的事情,這個外交官們擅長的很。

話雖然如此,劃分釐定邊境畢竟不是一個簡單的分餅乾的遊戲,所以在簽訂了爲期180天的停火協議,談判開了一個頭之後,愛德華斯坦利和顧維鈞就返回各自國內,留下一幫專家進行地圖上你爭我奪的遊戲,雙方的專家級會商一輪接一輪的。隨着三個月的時間推移,中印邊界談判持續進行並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在維護實際控制線和平與安寧、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性原則和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等方面達成了協議;建立了不同級別的中英關於邊界談判機制等等。然而,對於中印邊界談判的進展,英國官方和輿論界的看法差異很大。英國國際問題專家、中印邊界談判特別代.表卡梅農高度評價兩國邊界談判成效。卡梅農認爲,“當我們觀察我們的關係和邊界,我們事實上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我們很好地處理了雙邊關係。邊界保持了和平,我們在走向最後解決方面也取得了進展。”劍橋的國際關係學者也承認在處理中印兩國邊界談判取得了成就,但普遍對談判進展不滿。高塔姆•達斯抱怨:“關於爭端的實質立場基本上與第二次俄土戰爭後一樣,外交和軍事優勢仍在對方。”還有部分英國政界的保守派人士甚

至否認中英關於中印邊界談判來之不易的成果,如皇家學者舍費爾德就認爲,保持實控線和平與安寧的停火協議沒有意義,因爲中國不打算從現有的控制區域撤出,地理上的優勢讓印度完全暴露在中國的火力之下,只要中國有耐心解決後勤補給問題,剩下的只是什麼時間和用什麼方式將英國勢力趕出次大陸的問題。

至於邊界談判進展緩慢的責任,英國社會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中國沒有談判誠意和積極性;二是英國的談判態度不積極;三是中英雙方都有責任。實際上英國人主要是指責中國沒有談判誠意和積極性,如那位海軍第一大臣鬥牛犬先生就認爲,中國對討論邊界問題沒有興趣,因爲這必然涉及中國不能接受的意味着承認西藏主權的“麥克馬洪線”,在從逐段處理原則轉變到打包原則以及提升文化和商業聯繫方面,中國的拖延策略是中國與英國進行的多變遊戲的一部分。中印邊界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在於潛存着中國戰略立場下的長期的、野心勃勃的目標。也就是說中國覬覦的不僅僅是已經恢復的三個山區屬國和印度北方山區的貧瘠領土,更重要的是截斷了印度通往中南半島的通路,下一步就是要鼓動中南地區的各個殖民地獨立,並且重新回到中國傳統的宗主國朝貢體系中去。法國人、荷蘭人都對此深表關切,實際上除了美國不太把菲律賓殖民地放在心上之外,整個歐洲都在看着遠東地區,因爲幾個世紀以來的歐洲殖民體系有可能就在中國的輕輕一推之下轟然倒塌。

然而,也有英國的反對派人士認爲,中印邊界談判遲遲不能達成協議,英國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艾德禮就在一次演講中指出英國最初的談判態度並不積極甚至是有意破壞和談,以期望軍事冒險能爲張伯倫政府帶來意外收穫,“張伯倫政府是一個不情願的開始者。因爲沒有一個滿意的邊界問題協議,任何走向對華友好關係的認真試探都會侵蝕執政黨的羣衆基礎。”還有中立學者指出,現在英國表現爲更急於達成協議,這可能是一種外交姿態。傑夫派普就認爲,“作爲‘相互讓步’一部分的‘放棄’任何領土在政治上是不受歡迎的,從維維爾發動戰爭到張伯倫政府主動求和,張伯倫政府的基本方法是將中印邊界安排留給遙不可知的未來。中國當然認爲印度對處理問題沒有興趣。”

此外,還有學者認爲,邊界協議至今沒有達成,中英雙方都有責任。如高塔姆.達斯等人指出,“審視正式談判可以發現,雙方沒有達成談判協議的動力。談判進展有限,雙方的興趣看來是保持現狀。”印度國大黨的S.辛格博士也認爲,“中英都有合理的理由與興趣保持和平,並不願改變現狀。但是,目前兩國政府都不願將現狀作爲正式邊界加以合法化。”

多數的英法主流人士對中印邊界談判進展不滿,主要是期待加快中印邊界談判進程,通過和平方式處理中印邊界問題在歐洲主流社會已成

爲共識,當然不是爲了地區和平和當地人民的福祉,而是爲了維護岌岌可危的遠東殖民體系。那位抽雪茄的鬥牛犬先生就指出:“處理問題有三種選擇:一是開戰;二是無限期擱置問題;三是加速現存的對話機制,讓公衆準備接受一個邊界問題的雙贏協議……前兩種方式因讓中英都沒有這方面的優勢而無效,剩下的唯一選擇是加速高層對話機制,儘快探討一個讓雙方能夠勉強接受的方案而已。”然而,多數英法政界人士對在近期內中英兩國達成中印邊界協議不抱希望,有的學者還認爲,中印邊界問題今後可能依舊不能解決。

中印邊界談判歷時半年之久而沒有達成最終協議,高塔姆•達斯認爲源於衆多的問題阻礙雙方達成一致,主要包括:因“阿魯納恰爾邦”(中國藏南地區)問題英國主戰派可能不想在歐洲形勢明朗前完成談判;中國提出恢復錫金等三國爲中國屬國作爲討價還價的籌碼;阿克賽欽問題要求印度接受中國的實際戰略需要和現狀;西段邊境在克什米爾和旁遮普部分地區的主權問題。概括而言,領土調整、實控線確認以及民族獨立問題是歐洲政界人士公認的阻礙中印邊界談判的主要難題。

實控線的確認也是中印邊界談判的主要難題。雖然中國國防軍在新德里郊外停住腳步,然而,阿三似乎認爲是天神保佑,國大黨等印度本土政治派別紛紛跳出來扮演印度利益的維護者,通過遊行示威呼籲英印政府不要想中國人妥協,於是對於當前實控線,中印之間也存在較大分歧,連準備承認中國實際佔領旁遮普北部和孟加拉地區的英國政府也不好表態。愛德華.斯坦利在倫敦指出:“雙方觀點差異仍然存在,沒有放棄早期要求,對於今年衝突後形成的實控線,雙方在許多地點有爭議,更不用說雙方在邊界條約上的差異。”正是雙方存在着明顯分歧,加上地理問題和政治信任缺乏,中印邊界談判人員確認實控線的工作一直沒有完成,這還導致中印兩國都不斷指責對方侵犯本國邊界甚至多次形成軍事對峙態勢。辛格博士認爲,兩國都派兵巡邏到各自主張的實控線,除了宣示主權外,還是一種談判戰略與籌碼。此外,對於艱難達成的維持實控線地區和平局面的幾個協議,英國國內也存在反對意見。高塔姆達斯就認爲,作爲事實邊界的實控線本身沒有確定是今年年初戰爭的產物,至少西段是中國強加的。他還認爲,一旦中英關係緊張,實控線的和平與安寧將受到干擾。

實際上面對越來越咄咄逼人的德國人,英國已經有收縮戰略力量的想法,可惜張伯倫政府註定不會邁出這實質性的一步,免得先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一場勞而無功的談判在中英之間埋下了自香港迴歸之後又一個釘子,一年之後當大批中國援助的軍火被英國佬的威廉兄弟們開開心心的傾倒在白金漢宮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爲了這份毫無用處的面子竟然要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

(本章完)

第四百零八節 和平轟炸啓戰幕第二百四十二節 困居京師病客居第一百四十二節 喬大炮豪禮送上第一百零一節 奈何齊魯不識君第四百三十節 戰略轟炸進行曲第九十七節 輕重工業齊步走第八十八節 強撐病體返濟南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四十六節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三百九十節 閩系低頭一家人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三百五十五節 工潮亂起在粵港第一百四十四節 兵種協同鎮北洋第二百九十二節 戰爭陰雲籠遼東第三百九十八節 軍事改革要深化第三百一十四節 西南暫安熄戰火第五百八十一節 美利堅的國恥日第二十八節 承包軍營初合作第三百八十二節 開啓新海軍時代第一百八十八節 屠戮滿城驚天下第一百九十四節 刺殺迷雲難破解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二百七十一節 直皖內訌戰三晉第三百九十三節 中等收入的陷阱第四百七十四節 拯救美國的新政第四百一十八節 勢如破竹戰雲山第一百九十三節 新軍戰術終大成第四百零三節 盡誅禍根判官團第二百零九節 星臺論政得彼岸第二百四十五節 蔚亭歸鄉遭身殞第四百六十八節 民工黨趁勢崛起第九十二節 電影教育造人才第一百一十八節 洋大人登門獻寶第三百三十節 青島上空的戰鷹第五百七十六節 窮兵黷武德意志第二百四十七節 三顧茅廬醇親王第一百九十七節 停職留崗受排擠第五百一十七節 北極熊半島之殤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一百零六節 冤有頭來債有主第五百零二節 靜默的西部前線第三百九十七節 質量建軍之討論封推感言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五百七十七節 五八二艦隊覆滅第三百三十三節 坦能堡俄德鏖戰第四百一十三節 南海斬倭放豪氣第七十九節 庚子和談某摻和第二百二十三節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九節 靈藥救命又一村第三百一十四節 西南暫安熄戰火第一百五十九節 大阪師團鏖戰急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一百五十一節 武翼出征到遼東第三百六十一節 進軍西藏吳子玉第一百四十六節 秋操餘波仍盪漾第三百一十二節 天外飛仙驚鴻舞第三百三十九節 健兒藍天逞英豪第五百零五節 中國的漸進介入第三百三十六節 歐陸空中鏖戰急第八節 柳暗花明遊島城第二百二十七節 總參謀部的密談第一百二十二節 血濺京師陝西巷第一百零二節 海外遊子來投奔第二百二十八節 又是一筆大買賣第三十三節 肥城教案變亂起第八十八節 強撐病體返濟南第五十四節 收降俘平定魯南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四百七十七節 伊比利亞起烽煙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一百八十七節 殺人放火在今夕第五百六十一節 血肉磨坊山地戰第五百四十二節 耶路撒冷的歸屬第三百八十五節 南開女兒不弱男第四百一十九節 平壤城頭旗變幻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第五百七十八節 鋼筋鐵骨鐵五條第八十九節 倒履相迎江浙客第四十九節 追兇頑敵蹤初現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五百三十四節 北風之神如卷席第六十一節 網住王八逮到鱉第一百三十九節 河間秋操比軍容第七節 三轉一響打名頭第五百五十三節 奇葩艦隊來單挑第二十五節 衙門公審明事理第二百零二節 船中論戰到東瀛第二百二十四節 中華雛鷹練鐵翼第五百六十八節 截斷日本防禦鏈第八十八節 強撐病體返濟南第三百一十四節 西南暫安熄戰火第四百九十節 捷克危機在眉睫第二百六十六節 戰士榮譽須敬重第一百三十六節 出兵鎮壓是與非
第四百零八節 和平轟炸啓戰幕第二百四十二節 困居京師病客居第一百四十二節 喬大炮豪禮送上第一百零一節 奈何齊魯不識君第四百三十節 戰略轟炸進行曲第九十七節 輕重工業齊步走第八十八節 強撐病體返濟南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四十六節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三百九十節 閩系低頭一家人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三百五十五節 工潮亂起在粵港第一百四十四節 兵種協同鎮北洋第二百九十二節 戰爭陰雲籠遼東第三百九十八節 軍事改革要深化第三百一十四節 西南暫安熄戰火第五百八十一節 美利堅的國恥日第二十八節 承包軍營初合作第三百八十二節 開啓新海軍時代第一百八十八節 屠戮滿城驚天下第一百九十四節 刺殺迷雲難破解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二百五十五節 風雨飄搖大清朝第二百七十一節 直皖內訌戰三晉第三百九十三節 中等收入的陷阱第四百七十四節 拯救美國的新政第四百一十八節 勢如破竹戰雲山第一百九十三節 新軍戰術終大成第四百零三節 盡誅禍根判官團第二百零九節 星臺論政得彼岸第二百四十五節 蔚亭歸鄉遭身殞第四百六十八節 民工黨趁勢崛起第九十二節 電影教育造人才第一百一十八節 洋大人登門獻寶第三百三十節 青島上空的戰鷹第五百七十六節 窮兵黷武德意志第二百四十七節 三顧茅廬醇親王第一百九十七節 停職留崗受排擠第五百一十七節 北極熊半島之殤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一百零六節 冤有頭來債有主第五百零二節 靜默的西部前線第三百九十七節 質量建軍之討論封推感言第五百零四節 死神揮鐮指阿登第五百七十七節 五八二艦隊覆滅第三百三十三節 坦能堡俄德鏖戰第四百一十三節 南海斬倭放豪氣第七十九節 庚子和談某摻和第二百二十三節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九節 靈藥救命又一村第三百一十四節 西南暫安熄戰火第一百五十九節 大阪師團鏖戰急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一百五十一節 武翼出征到遼東第三百六十一節 進軍西藏吳子玉第一百四十六節 秋操餘波仍盪漾第三百一十二節 天外飛仙驚鴻舞第三百三十九節 健兒藍天逞英豪第五百零五節 中國的漸進介入第三百三十六節 歐陸空中鏖戰急第八節 柳暗花明遊島城第二百二十七節 總參謀部的密談第一百二十二節 血濺京師陝西巷第一百零二節 海外遊子來投奔第二百二十八節 又是一筆大買賣第三十三節 肥城教案變亂起第八十八節 強撐病體返濟南第五十四節 收降俘平定魯南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四百七十七節 伊比利亞起烽煙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一百八十七節 殺人放火在今夕第五百六十一節 血肉磨坊山地戰第五百四十二節 耶路撒冷的歸屬第三百八十五節 南開女兒不弱男第四百一十九節 平壤城頭旗變幻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第五百七十八節 鋼筋鐵骨鐵五條第八十九節 倒履相迎江浙客第四十九節 追兇頑敵蹤初現第一百二十七節 大義釋疑楊士海第五百三十四節 北風之神如卷席第六十一節 網住王八逮到鱉第一百三十九節 河間秋操比軍容第七節 三轉一響打名頭第五百五十三節 奇葩艦隊來單挑第二十五節 衙門公審明事理第二百零二節 船中論戰到東瀛第二百二十四節 中華雛鷹練鐵翼第五百六十八節 截斷日本防禦鏈第八十八節 強撐病體返濟南第三百一十四節 西南暫安熄戰火第四百九十節 捷克危機在眉睫第二百六十六節 戰士榮譽須敬重第一百三十六節 出兵鎮壓是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