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節 青島問題浮水面

但事情總有例外,被稱爲“歐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在亞洲地區還有一個主戰場,那就是膠澳總督區。歷史上爲了爭奪對青島的控制權,協約國的日、英兩國和同盟國的德、奧兩國大打出手,俄、法等國作壁上觀,上演了海、陸、空全方位的立體作戰,是爲“日德戰爭”。其戰術之複雜、戰況之慘烈,現在看來都驚心動魄。

共和六年11月2日凌晨3時,一艘排水量4000多噸的奧匈帝國(奧地利)巡洋艦遊蕩在青島附近的海域,四周一片漆黑。在發射完最後一枚炮彈後,艦上官兵打開位於船底的閥門,將船沉沒在團島與黃島之間的主航道上,伴隨着這艘戰艦的沉沒,德軍在青島的統治即將宣告結束。

五十之後,發現過二戰沉沒航母和潛艇的國際專業潛水團隊將目光投向了這條名爲“伊麗莎白皇后號”(伊麗莎白皇后就是人們熟知的茜茜公主)的沉船,制定了尋找這條戰艦的計劃。可以預見的是,在一個天氣和水文條件允許的日子,潛水團隊的水下探尋很可能會有所收穫,這艘百年沉船很可能重見天日。

“伊麗莎白皇后號”自沉事件不過是“青島戰爭”臨近結尾時的一個小插曲,關於這場遠離歐洲的戰爭我們還要從遠東的形勢說起。青島已經被租借給德國17年,青島就是德國人在遠東的存在象徵。

就在一戰爆發之時,一個曾經的小國正在注視着歐洲戰場的一舉一動,它就是日本。日本自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一躍成爲東亞第一強國,此後通過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徹底奠定東亞霸主地位,但日本從來沒在世界的舞臺上露一下臉,一戰的爆發讓日本看到了機會。早先,日本就和英國訂立過英日同盟,日本很想在這上面做些文章。

機會就這麼來了。共和六年8月4日,英國以德軍侵犯比利時的中立爲理由,對德宣戰。三天之後,戰火就燒到了東亞。8月7日,德國的一條驅逐艦在南中國海伏擊了英國的運輸船隊,中國開始被動捲入戰爭。伏擊事件發生的當天,日本外相加藤高明就召見英國駐日本大使,提出要和英國聯合在海上對德國作戰,英國自然迫不及待,作爲盟國,日本有義務協助英國作戰,而從戰略利益上考慮,英國也巴不得日本參加“歐戰”,畢竟主人都上陣了,看門狗怎麼能袖手旁觀呢。當然,日本不會花上20多天的時間從海上長途奔襲歐洲戰場,日本將目光鎖定在距離本國不遠的德軍租借地——青島。可惜的是他們似乎都沒有注意到一個強大的中國政權此時也在關注着形勢的發展。

“陸桑,這是什麼意思?”駐華公使已經換上了老奸

巨猾的林權助,但是他還是被所謂的聯合議會提交的這樣一份外交照會所驚呆了。

“您完全可以按照這份文件的字面意思去理解。”陸徵祥的笑容似乎很和善,但是他的態度讓林權助還是感到了一絲隱藏的威脅意味“我們雖然沒有向德國宣戰的義務,但是維護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的權利還是必須捍衛的。正如我們提出的,我們可以尊重貴國向德國宣戰的事實,但是貴國不能在我國領土上開展軍事行動。當然如果在中國領土領海以外發生的交火,我們將保持中立,這也是普世的外交原則。”

“呵呵,陸桑,您也是外交界的元老了。您應該知道,我們不會在中國領土上作戰的,但是部署在膠澳總督區的德軍嚴重威脅了協約國的安全,應大英帝國的邀請,我國將出兵殲滅這一區域的德軍,如果需要藉助貴方的領土進行行軍,請貴方多多包涵,我們將確保貴方領土的完整,並且不會對貴方領土有絲毫的覬覦。”

“當然,貴國已經向德國宣戰了。你們的交戰權是合法的,但是請注意,您口中的膠澳總督區是租借給德國政府的,而非割讓,那麼青島及周邊地區的領土主權毫無疑問是屬於我們中國的。所以請貴國能尊重我們的中立立場,不允許在中國領土上進行戰爭行爲。”

“笑話,陸桑,那麼香港也是中國領土了?”

“當然如此,即使是英國政府也沒有任何官方文件說明香港不屬於中國領土啊。我想以您的文化素養,租借和割讓的含義您一定能分清楚的。”陸徵祥毫不退縮但是並不疾言厲色,依然保持風度“正如您家族的那塊在仙台縣的田地,您的家族把他租給農戶們使用,不知道農戶們是不是可以宣稱擁有這些土地的主權呢?”

“這個當然,哦…..”林權助也明白了對方的打算,不過這時候可不是以理服人的時候,能爭取的絕不能讓步“但是根據日英同盟協議,我方認爲該地區德軍對我方威脅巨大,不能不從軍事角度來行事。如果貴國擔心我們不歸還的話,那麼我們來承擔德國人與貴國的租約就是了。”

不得不說這位日本明治-昭和時代的外交官,關東州長官還是個人精,他不會像是一般的日本人那樣狂妄自大,對於起家山東的國防軍多少還是能正確衡量其戰鬥力的,雖然他認爲不會比帝國的野戰師團更加強大,但是勞師襲遠的到對方巢穴作戰,對方的主場優勢可不是這麼容易能化解的。所以在五相會議上他曾經提出了續租青島的要求,要知道德國人租借青島的時間是99年,如今纔過去八分之一,日本如果能接手,不締於又獲得了一個關東州。

這位林權助是會津藩(福島縣)出身,祖父是會津藩大炮隊長,父親戰死在伏見、鳥羽,他自幼和寡母在一起生活。後來得到薩摩藩主張公武合體的陸軍少佐兒玉實文的資助,1887年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入外務省。曾任中國煙臺領事館隨習領事。1898年任使館參贊,一度代理館務。光緒

變法期間,以日本爲師,他是兩國政府間最重要的聯絡人,1898年9月北京戊戌政變發生後,曾大力救助光緒帝和維新派人士。事發當天,梁啓超赴日本公使館請求保護光緒帝安全、營救康有爲時,他立即承諾;即刻致電駐滬總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和東亞同文會,要求全力營救康有爲。9月23日樑避難日本公使館後.他派人護送至天津.通知日本軍艦、商船予以協助,終使康、樑二人抵達日本。後爲駐日公使黃遵憲被拘一事多方奔走,終使清政府釋放黃遵憲。又與各國公使聯名致函總理衙門,迫使清政府保證沒有廢除光緒帝的意圖。1899~1906年任駐朝*鮮公使。1905年代表日本與韓國簽訂第二次日韓協議書。經過七年活動,終於使朝*鮮變成日本的保護國。1907年受封男爵,當時在伊藤博文之下,與桂太郎、小村壽太郎並稱治韓三傑。1908年任駐意大利大使,此時如果不是因爲特別需要,他也不會短時間內再任駐華公使。

“貴方攻擊青島德軍必將對我國領土和居民造成損害,所以我們認爲這是不應被允許的行爲,這是我方所一貫秉承的主權立場,請貴國理解。”陸徵祥不卑不亢的陳述中國的要求,但是林權助豈是如此容易被說服的人,兩人脣槍舌劍的幾番交鋒,林權助就是強調青島德軍是對英國和日本的巨大威脅,反正堅決要求出兵青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這樣吧,貴方打算用多長時間來攻克青島要塞,如果和上次東北戰爭那樣一打就是一年多可不成,如果時間不長的話,或許..’”陸徵祥的弦外之音林權助當然明白,中國外交還是如此軟弱,即使他們已經擁有了一支龐大的國防軍也是如此。

“我們需要一個月就足夠了。”林權助趕緊報上了陸軍省給的期限,他們通過沙盤推演認爲二十天足夠,不過爲了保險起見還是報了一個月。

“好吧,我們可以放開一條從煙臺港到膠澳總督區的道路,但是貴國軍隊只能在我軍監視範圍內行動,不允許有任何擾民行爲,否則我軍將不警告立即開火,並且拒絕貴國的無害通過請求。等貴軍進入膠澳總督區之後,軍事行動中不得使用各種手段威脅我國平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否則我們只能進行反擊。”

“好的,陸桑我會抓緊向我國政府進行彙報的。”林權助非常高興,目的基本達成,不過,

“但是我們的容忍是有限度的,貴國從攻擊開始後一個月內如果沒有完全結束,我國防軍將會全面接手貴國的陣地,並承諾在15天的時間內肅清德軍,光復青島。”

“這樣啊。”林權助有些搖擺不定,不過想想國內那些精兵悍將大包大攬的模樣,他還是覺得這樣也沒什麼不對。

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決定戰後青島歸屬問題,就像是賭注一樣被放到了桌子上。可惜的是善於打探消息的日本人卻沒有真正分析他們的對手吳宸軒的賠率,註定要輸掉褲子了。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三百零三節 低調做事高調人第一百零五節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一百零五節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五百六十節 美軍登島第一戰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五百三十節 瓦胡島上旭日丸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三百三十節 青島上空的戰鷹封推感言第四百五十二節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四百五十四節 元首親臨海原縣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三百零二節 刺宋主使有其人第四百五十節 國務會議總結中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八十五節 和談上演全武行第三百二十節 基地聚首廿四將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第一百九十三節 新軍戰術終大成第一百五十七節 穿插殲敵擋俄軍第三百五十九節 千里轉戰大西南第二百六十七節 奪寶奇兵在行動第一百六十五節 乃木受命第三軍第三百一十五節 武器貿易換貸款第二百二十六節 地下室裡擦火花第二十七節 初見項城美芹獻第二百一十五節 泛美商會大開發第三百六十九節 十月驚雷彼得堡第四百六十二節 扶不扶的大拷問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二百五十六節 立憲革命孰是非第二百九十三節 日軍認慫熄烽火第一百三十四節 吾之喉舌是鐵流第二百六十九節 還我黎民太平境第四百三十七節 足慰平生蕩寇志第一百零九節 呼籲救災伸援手第四百二十四節 勇猛無傷四師團第五百零七節 突擊集羣逞英豪第六十一節 網住王八逮到鱉第五百七十七節 五八二艦隊覆滅第二百九十六節 微服重遊濟南府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五百一十二節 德國空軍入歧途第三百二十八節 青島問題浮水面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九十六節 滬上華洋第一案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五百二十六節 蠢蠢欲動北極熊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四百五十七節 太初元年的落幕第三百零二節 刺宋主使有其人第五百九十一節 戰後掠影國際續第三百八十八節 有女激將請昭南第三百九十四節 產業調整定大計第三百節 宋案驚天有黑幕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第二百八十二節 蘭州外圍先接敵第二百節 海上偶遇三原客第一百六十九節 擲彈狙擊顯神威第一百八十六節 李錦轉戰蘇皖浙第三百零七節 落日斜陽石頭城第五十三節 試新炮剿匪蒙山第三百五十七節 勞資矛盾初顯形第四百二十一節 十八勇士闖水原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一百四十五節 兩淮崩壞誰堪用第四百五十二節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四百八十四節 二次戰役打英帝第三百零七節 落日斜陽石頭城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五百九十節 戰後掠影國際篇第四百二十五節 兩軍對壘洛東江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二百八十三節 混亂之戰追與逃第四百二十五節 兩軍對壘洛東江第一百四十四節 兵種協同鎮北洋第三百七十節 紅色革命的餘波第五百六十七節 東線戰局的變幻第四百四十一節 君主立憲詳考證第三百九十四節 產業調整定大計第五百九十五節 戰後掠影經濟續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四百五十二節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五百一十三節 志願空軍要介入第十九節 捐官拜見徐卜五第三百八十四節 親請昭南津門行第四百二十九節 烈焰升騰的島國第二十九節 借芝泉練兵臘山第一百六十節 八角臺幸會雨帥第七十七節 武翼初建名將投第九十五節 一不小心創紀錄第九十四節 新軍擴充終成鎮封推感言第四百六十四節 帝國刑法修正案
第二百八十四節 青馬覆滅鳥獸散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三百零三節 低調做事高調人第一百零五節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二百五十節 軍政文商齊上陣第一百零五節 中流砥柱是度娘第五百六十節 美軍登島第一戰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五百三十節 瓦胡島上旭日丸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三百三十節 青島上空的戰鷹封推感言第四百五十二節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四百五十四節 元首親臨海原縣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三百零二節 刺宋主使有其人第四百五十節 國務會議總結中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八十五節 和談上演全武行第三百二十節 基地聚首廿四將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第一百九十三節 新軍戰術終大成第一百五十七節 穿插殲敵擋俄軍第三百五十九節 千里轉戰大西南第二百六十七節 奪寶奇兵在行動第一百六十五節 乃木受命第三軍第三百一十五節 武器貿易換貸款第二百二十六節 地下室裡擦火花第二十七節 初見項城美芹獻第二百一十五節 泛美商會大開發第三百六十九節 十月驚雷彼得堡第四百六十二節 扶不扶的大拷問第四百九十八節 如箭在弦的入侵第二百五十六節 立憲革命孰是非第二百九十三節 日軍認慫熄烽火第一百三十四節 吾之喉舌是鐵流第二百六十九節 還我黎民太平境第四百三十七節 足慰平生蕩寇志第一百零九節 呼籲救災伸援手第四百二十四節 勇猛無傷四師團第五百零七節 突擊集羣逞英豪第六十一節 網住王八逮到鱉第五百七十七節 五八二艦隊覆滅第二百九十六節 微服重遊濟南府第四百六十六節 隱蔽戰線的鬥爭第五百一十二節 德國空軍入歧途第三百二十八節 青島問題浮水面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九十六節 滬上華洋第一案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五百二十六節 蠢蠢欲動北極熊第一百九十九節 憑海臨風揚帆去第四百五十七節 太初元年的落幕第三百零二節 刺宋主使有其人第五百九十一節 戰後掠影國際續第三百八十八節 有女激將請昭南第三百九十四節 產業調整定大計第三百節 宋案驚天有黑幕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第二百八十二節 蘭州外圍先接敵第二百節 海上偶遇三原客第一百六十九節 擲彈狙擊顯神威第一百八十六節 李錦轉戰蘇皖浙第三百零七節 落日斜陽石頭城第五十三節 試新炮剿匪蒙山第三百五十七節 勞資矛盾初顯形第四百二十一節 十八勇士闖水原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一百四十五節 兩淮崩壞誰堪用第四百五十二節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四百八十四節 二次戰役打英帝第三百零七節 落日斜陽石頭城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五百九十節 戰後掠影國際篇第四百二十五節 兩軍對壘洛東江第二百五十二節 革命大潮起三鎮第二百八十三節 混亂之戰追與逃第四百二十五節 兩軍對壘洛東江第一百四十四節 兵種協同鎮北洋第三百七十節 紅色革命的餘波第五百六十七節 東線戰局的變幻第四百四十一節 君主立憲詳考證第三百九十四節 產業調整定大計第五百九十五節 戰後掠影經濟續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四百五十二節 海原海原在求救第五百一十三節 志願空軍要介入第十九節 捐官拜見徐卜五第三百八十四節 親請昭南津門行第四百二十九節 烈焰升騰的島國第二十九節 借芝泉練兵臘山第一百六十節 八角臺幸會雨帥第七十七節 武翼初建名將投第九十五節 一不小心創紀錄第九十四節 新軍擴充終成鎮封推感言第四百六十四節 帝國刑法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