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跟了李一鳴十三年咩?那他原來得笨到什麼程度?我可纔跟了一鳴兩天......難怪一鳴防着我利用他。
李福兆很感慨地搖搖頭,拿着紙袋慢慢走到自己辦公室門口,摸鑰匙。
那邊阿勁趕緊迎上來:“兆叔,裡面電話一直在響......”
李福兆不以爲意作了個無所謂的表情。
“幫我拿些香蕉過來,我要吃。”李福兆一邊開門一邊吩咐道。
請託說情,無非如此,對照着傳呼機上的內容,他也大概知道有多少人現在要找他,早知道就把電話機摘到一邊,忙音纔是王道!
進門之後,正好電話聲停,李福兆走過去,拿起電話一口氣叫來好幾個人。
香蕉很快送到。
人也站成了一排等着他下指令。
李福兆抽出檔案袋裡頭書稿,看了下標題。
《Agent Kid》
可能是少年特工,也可能是個名字叫KID的特工,也可能是代理商小子,......
果斷拿手掩上。
下午李一鳴如果都不回來,他就得在這裡坐鎮,必須得好好看一看這新出來的小說寫的是什麼內容,現在不能細看,容易誤事!“這個去印,兩份,知道規矩吧?”
“是!”
“叫阿山過來......”
李福兆像是上足發條似地一口氣連打了十幾個電話。
從開始一根香蕉兩個電話最後到一根香蕉五個電話的效率線在房間裡高高揚起,李福兆發現這香蕉簡直就是白領的辦公神器。
一邊吃香蕉一邊打電話,嗓子也不難受,甚至因爲嘴裡東西的多與少可以僞裝出不同的情緒。
比喝水更好,吃香蕉還不用老跑廁所。
“兆叔,這書......”
“這一份封好,送去榮光艾迪方那裡。讓人再多買些香蕉來,那幾個部門發一發,把盒飯去掉。”
“是!”
門關上,房間重新安靜。
剛從機器裡出來溫熱的書稿充滿着誘惑力,彷彿在無聲地說:快來翻我啊!
李福兆伸手把書翻了個面,他纔不上當,你小子的書有毒!
刷刷刷!
把手頭幾個項目的文件在桌上一字擺開,李福兆伸手又拿起一根鮮黃的香蕉,剝了皮,邊吃邊看,順便重新梳理整個思路。
“兆叔......”助理阿山推門進來。 wωw •тт kǎn •¢ Ο
“怎麼樣?”
“這些是進度報告。”
李福兆瞄了一眼,咬了口香蕉,含糊開口:“有點慢了。”
最早跟李一鳴合作發起免計劃,除了想借此拉近與大陸的關係之外,還有就是爲東亞補充流動資金,在香江做大。
免計劃那些產品可以給很多工廠帶來業務,雖然看起來是坑大陸以自肥,但既然李一鳴沒反對,那這件事就可行。
明年四所合一,他總得帶幾個大項目進去。
可隨着大批訂單發下去,產品已經不止是書了,零零總總加起來估計可能有數百種,涉及的工廠數千家。
既然是這樣,整合工作也要加快,考慮到示範效應,他想着從裡頭挑一個在遠東會來個借殼上市。
這個事他還沒跟李一鳴提過,但準備工作可以做到前面,李家自己就有幾個上市公司,隨便做個收購項目也花不了太多時間。
好比這印刷廠,只要收攏一百家,以李一鳴現在丟給那邊的業務,作價八十億毫無難度。
“兆叔,現在我們一邊給了他們做業務,一邊說收購,這價格不好壓了。有些人估計是存着做完單子就賣廠的打算,但價格上他們不想鬆口,......”阿山輕聲說道。
李福兆想了想,輕斥道:“你沒說不想被收購,那我們就把訂單換到別家去?”
“有是有的,他們只是說考慮,常理來說,......其實兆叔,我們現在主要還是擔心這些廠子有隱藏債務,這個要調查不少時日,以往我們審計一家公司,至少也要三個月,看他們會出什麼問題。現在有了訂單,好多問題可能都給蓋住了!”
阿山輕聲跟大波士解釋。
他倒是想快,可要收購公司並不容易,得摸底,把一家企業有沒有隱藏的惡性債務搞清楚,要是隨便買了來,回頭冒出個債主說這工廠欠了自己多少多少錢,那就是一屁股屎。
“有沒有人打電話催你?”李福兆緊盯着阿山問道。
“電話?......”阿山疑惑地搖搖頭,“電話倒是有,催...沒人催我啊!”
“沒有咩?”李福兆點點頭,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下,莫名苦笑了起來。
現在他算是明白了,爲何李一鳴沒再追問此事,甚至也沒有打電話給阿山。
目前圍繞着免基金搞生產的工廠有一千多家,規模都不算大,資產基本都在百萬港元這個量級。
這樣的工廠其實是抗風險能力很差的,若是大環境景氣,他們可以活得相對滋潤,只不過這些工廠主本身還有別的投資項目,比如股市,比如房產,香江這兩年形勢動盪,使得這些工廠主幾乎都處於高負債狀態。
見到訂單如餓狗一般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又有東亞銀行做保,所以整個大盤子運轉才如此順利。
如今訂單壓下去,工廠就要擴產,接着就是要向東亞銀行或是中銀貸款,而這些產品又都是免基金在採購,接下來結果不消說。
工廠的性命操在銀行的手裡,而銀行又是聽李一鳴的。
這根本其實正是在於李一鳴的那些東西帶來的一連串的連動反應。
免基金一旦把訂單撤走,那大批工人就得失業,就好像現在那毛絨玩具廠一樣。
就算是老闆已經賺了利潤在手,估計也不想惹上這些麻煩,到時還不是李一鳴說要怎樣他們就怎樣。
到時再整合,估計就跟熱刀切牛油般容易,甚至還可以通過這事轉移大量人口去海外。
你們想移民,好啊,錢不夠,我們給你生意做,你們在海外按着我們的要求買房子。
至於上市的事,李一鳴估計也不是那麼在意,在他眼裡,香江都已經是他的了,在這裡卷錢跟左手換右手也沒什麼區別。
若是再湊些錢,湊起二十億美元,在曰本美國各自放着,不知道等一鳴要回去時會變成多少......四十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