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

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

遷都萊茵市也並非沒有弊端,自從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後,海洋是各個主要列強國家攻略的重點方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沙俄,沙俄原本的首都在莫斯科,後來彼得一世等沙俄君主爲了奪取出海口,實行海洋戰略,全面學習西方,將首都遷往瞭如今的聖彼得堡。

而沙俄之前首都定在聖彼得堡的政策無疑給沙俄帶來了巨大好處,憑藉海運優勢能更加便利的接受歐洲地區的技術,資本輸入,聖彼得堡也從原瑞典帝國統治下的窮鄉僻壤,變成沙俄經濟最繁榮的地區。

然後,快速西化的聖彼得堡,在將這些技術和資本向沙俄內陸地區輻射,這才讓沙俄東歐本土得到飛速發展。

而東非將首都從第一鎮市遷往萊茵市,應當算作相反的案例,最起碼恩斯特到巴加莫約海軍基地視察就不那麼便利了。

過去在第一鎮市,恩斯特如果想看看海軍的發展,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第一鎮市距離沿海不到七十公里的路程一個小時內就可以抵達,而現在就不可能了。

當然,萊茵市雖然深處內陸,但是對東非的海洋戰略也有有益的影響,畢竟東非和沙俄不一樣,沙俄的重要港口集中在東部,而東非是兩洋國家。

所以萊茵市處在東西海岸的中心,可以更加方便東非中央政府協調印度洋和大西洋兩個方向的開拓和發展。

如果在過去,東非政府自然辦不到,但是隨着電報,電話,無線電等通信技術的發展,鐵路和公路交通的良好基礎,以及未來飛機的發展,萊茵市同東非沿海之間的聯絡障礙正在被削減。

想一想,在彼得一世的時代,那時連鐵路都沒有,通信幾乎只能靠馬匹來傳送信件,歐洲有什麼變動和變化,消息通過馬匹傳遞到莫斯科,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這個時候處在濱海,且靠近歐洲的聖彼得堡就成了沙皇想要實現沙俄海洋戰略的唯一選擇。

如果處在彼得一世的時代,那東非就不具備遷都的條件,雖然內陸地區更有利於控制全國,但不利於參與到海洋競爭中去,這個時候處在沿海的第一鎮市反而更具優勢。

而通信和交通技術的進步,使得東非即便遷都萊茵市,也能很好的和外界保持聯絡,時刻把控世界發展方向,參與國際競爭。

同理,在恩斯特看來,當前沙俄就適合把首都從聖彼得堡重新遷回莫斯科,雖然聖彼得堡依舊經濟最活躍,最容易和外界溝通,但是在鐵路和通信手段加持下,莫斯科在這方面並不比聖彼得堡差。

而且至關重要的是,聖彼得堡的位置過於危險,在安全性上深居內陸的莫斯科更勝一籌,實際上在沙俄滅亡之後,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就將莫斯科作爲首都,就是以此爲根據。

……

來不及將萊茵宮整頓完成,恩斯特就已經開始“上班”,抵達萊茵市的當天,就前往萊茵市中央政府大樓主持政務。

這是遷都後的一個很大改變,在第一鎮的時候,恩斯特就在斯維特宮辦公,畢竟傳統的王宮本來就是封建君主專制國家的政治中心。

但是,在萊茵市恩斯特將王室居住地和辦公地點完全切割開來,這也意味着恩斯特也要和東非的官員們一樣開啓自己的“上班”之旅。

“從萊茵宮到中央政府大樓,少說也有三十分鐘路程,這不是給自己找罪受麼?”康斯坦丁對着恩斯特說道。

恩斯特說道:“現在有汽車出行,二十多分鐘時間就足夠了,要不了多少時間,而且辦公地點放在萊茵宮會降低居住體驗,所以兩者還是分開爲好。”

話是這麼說,實際上恩斯特心裡想着未來如果東非君主成爲虛君,到時候還是要調一處專門的政府辦公地點,在其他國家的具體表現就是首相官邸,總統府,總理府之類的。

而最典型的就是英國的唐寧街10號,所以不如現在就將王宮和政府駐地切割開來,省的日後麻煩。

這其實已經是比較委婉的說法了,即將進入二十世紀,而二十世紀初也是君主制最後的輝煌歲月。

萬一日後東非也發生了和歐陸等地區一樣的政治變革,王旗落地,這種情況下王室居住的宮殿如果是行政辦公中心,就容易引起麻煩。

“說實話,也就是從萊茵宮到中央政府大樓之間沒有平民區,要不然安全都是一個大問題。”康斯坦丁繼續說道。

畢竟歷來對君主的刺殺不在少數,尤其是已經故去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一生經歷過一百多次刺殺,前面都逃過一劫,最終在1881年被刺客的投向其座駕的炸彈送去見了西天。

這在當時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那時康斯坦丁就強烈要求恩斯特加強斯維特宮的安全防禦,當時斯維特宮處在第一鎮市市中心,和居民區沒有嚴格分開,萬一有沙俄那樣的歹徒,說不定就能找到機會對東非王室進行斬首行動。

當然,這種可能性不大,第一鎮市完全以政治建城,所以第一鎮市的居民大多都是“良民”,至少檔案上都是可靠的。

“父親,安全一直是我考慮的問題,從萊茵宮到萊茵市行政區整個區域的安保設施都是東非最強的,所以根本不可能遇到什麼暴徒,這一路上大多數是政府官員家屬居住區,其他維持行政區生活和基礎設施居民也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附近還有軍隊,所以萊茵市的安全問題放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

隨着東非政府和王室遷徙的,還有原本駐防在濱海省(原中央省)的近衛師,甚至其海軍部分都遷徙了過來,當然他們的活動區域也從小萊茵河,巴加莫約港轉移到了倫塞姆富瓦河。

只不過如今倫塞姆富瓦大壩尚未建成,近衛師海軍活動空間有限,等倫塞姆富瓦河大壩建成後,他們就可以在倫塞姆富瓦河水庫進行執法行動。

實際上也從海軍變成了湖軍,東非因爲大湖(維多利亞湖)馬拉維湖,索倫湖(坦噶尼喀湖)等大型湖泊的存在,內陸水軍一直都維持着,只不過內陸水軍已經整編爲水警部門,歸屬於公共安全部管轄。

“實際上從萊茵宮到中央政府大樓之間是有地鐵聯通的,安全性極高,只不過沒有必要,坐車到哪裡就很安全,王室的汽車座駕可都是具有一定防彈效果的,遇到危險,人員也可以快速就位。”

恩斯特說到這裡,康斯坦丁纔想起來萊茵市地下可是有地鐵存在,不過他有些疑惑的問道:“萊茵宮的地鐵出入口在哪?”

恩斯特笑着對康斯坦丁說道:“今年年中,也就是美西戰爭的時候,地鐵就已經全部建成了,只不過萊茵宮地鐵在萊茵宮地下百米多深的位置,平時也不會有車輛通過,在萊茵宮有暗室就是地鐵通道,不過等我們從中央政府大樓回去以後,再帶你們熟悉萊茵宮內部結構。”

作爲東非現任國王,康斯坦丁自然也要到政府露面,畢竟這是遷都後,東非中央政府的第一天工作,所以想要了解萊茵宮的佈局,還要等父子倆“下班後再說。”

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215章 交涉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404章 暴富第162章 打魚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647章 準備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56章 平衡第93章 姆特瓦拉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608章 會面第925章 造船業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617章 行動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87章 西北之亂第511章 輸血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418章 學徒第552章 過往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615章 交流電第1063章 推力第492章 靜坐戰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958章 巴拉圭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21章 裁軍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591章 歸途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810章 海岸線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66章 《東桑條約》第390章 勸離第953章 新家第291章 “偷國”第177章 放牧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742章 大捷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345章 援助團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51章 在法國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73章 消化第290章 長絨棉第304章 調停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77章 放牧第65章 電燈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64章 肉類第742章 大捷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045章 教育第354章 電報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
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215章 交涉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404章 暴富第162章 打魚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647章 準備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56章 平衡第93章 姆特瓦拉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608章 會面第925章 造船業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617章 行動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87章 西北之亂第511章 輸血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418章 學徒第552章 過往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615章 交流電第1063章 推力第492章 靜坐戰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958章 巴拉圭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21章 裁軍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591章 歸途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810章 海岸線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66章 《東桑條約》第390章 勸離第953章 新家第291章 “偷國”第177章 放牧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742章 大捷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345章 援助團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51章 在法國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73章 消化第290章 長絨棉第304章 調停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77章 放牧第65章 電燈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64章 肉類第742章 大捷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045章 教育第354章 電報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