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援助團

達累斯薩拉姆港外,一艘遠東船隻正在進港,船上的人紛紛好奇的對達累斯薩拉姆市駐足眺望。

房舍儼然,車馬交錯,道路平坦寬闊,港口裡停靠着大小船隻,碼頭上人來人往。

“世嚴兄!我感覺朝廷被騙了啊!這東非看起來安樂太平,全無天災人禍之象啊!”遠東政府外派東非王國援助團副使安德鬼鬼祟祟的說道。

李格也是一臉錯愕,不過他說道:“厚度老弟,或許只是因爲這裡是東非王國用來充當門面的地方,我們尚未見識過東非其他地方,不可輕下定論,待會兒我們詢問一下東非通事(翻譯)便可知曉答案。”

於是兩人尋到不遠處的東非使館的翻譯人員雅利安,李格開口道:“雅利安先生!我有一事請教,不知您能否解答。”

說實話,李格對雅利安是不太待見的,畢竟雅利安怎麼看都和西洋人不一樣,反而是中原面孔,聽他說漢話也帶着一股山東味,平時和他交流,從語言上判斷應該是從那個犄角旮旯地方來的土包子,但偏偏人家就是正兒八經的東非王國國籍。

這不就是妥妥的“賣國賊”麼!在遠東官員看來,東非王國就是日耳曼蠻子,做事也極不講理,嘴上說着合作,實際上動不動就武力威脅,而雅利安爲東非王國做事,還改變國籍,就是數典忘祖之輩,所以李格等人平時除了公事,不與雅利安交流。

實際上他們誤會了雅利安,雖說雅利安確實來自山東,但也是在黑興根接受過現代化教育的“高材生”。

雅利安讀的書也不少,文化水平也不小,尤其喜歡黑格爾的《哲學全書》,雅利安接受的教育都是德意志化的,但是偏偏他對遠東文化(主要指書籍)是一點不通,甚至不會寫漢字。

畢竟黑興根學校收的學生基本都是孤兒,在到黑興根之前,雅利安壓根沒讀過書,連名字都沒有,從小到大在村裡只有一個稱呼“大牛”。

雅利安因爲沒有遠東遠東教育經歷,自然不可能和李格等人拽文,說話時也不會咬文嚼字。加上其德語翻譯過來後,幾乎是用原來山東白話和遠東人交流,所以確實有些怪異。

但是根本原因還是李格等人不會德語,如果他們熟練德語,就會發現雅利安不僅說得一口流利的“黑興根腔”,而且談吐也是文質彬彬,這就是兩種不同語言之間的隔閡,必須有一個精通二者語言文化的人充當橋樑才能打破這種障礙。

雅利安:“你們有什麼問題就問吧!”

李格:“我們此次前來貴國是受貴國官方所請,我們這船是到東非王國了麼?”

雅利安:“是啊!你看港口那面國旗,正是王國的獅盾旗。”

李格:“那這東非和貴國大使所描述,貌似有少許的差別!貴國大使當初和我們所說,東非民生凋敝,疫病橫行,我觀此達市,頗爲繁榮景象,爲什麼有些不太一樣,反而人人安樂自然,不像是有大疫發生?”

作爲援助團正使,李格以爲自己是到東非這個蠻荒之地幫助東非對抗瘟疫和援建的,這次船上也多是遠東政府組織的醫者,到東非義診,但是光看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情況,李格覺得應該被援助的應該是遠東而不是東非。

雅利安:“嗯!理查德大使是這麼說的麼?那我就不清楚了,不過我也不知道理查德大使說的對不對,我本人其實對東非也不瞭解。”

李格:“你不是東非人麼?怎麼說自己對東非不瞭解?”

雅利安:“實際上我以前在南德意志讀書,所以並沒有到過東非本土,而是在如今德國境內普魯士王國下黑興根親王國生活一段時間,後來畢業就直接調回遠東,一直在東非王國駐遠東大使館放任文書工作。”

李格被雅利安的話搞得十分糊塗,什麼南德意志,德國,普魯士,黑興根親王國,東非王國,這麼多名詞下來,雅利安到底是哪裡人?李格本人倒是知道普魯士,還有東非。

李格:“雅利安先生!那您到底是不是東非人?”

雅利安:“我是德意志人。”

李格:“那東非王國和您有什麼關係?”

雅利安:“我的國籍是東非王國。”

李格:“……”

雅利安:“我也是第一次到東非,實際上我也對東非同樣很感興趣,兩位不如和我一同瀏覽一番?”

李格:“……”

很快,李格和雅利安一行人就拖着行李上了岸。

援助團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瀏覽起達累斯薩拉姆市(對外商業區),這裡太特殊了,白人,黃種人和黑人比比皆是,各種不同服飾也非常具有特點,尤其是一些全身被白袍籠罩的阿拉伯人,更是讓援助團大開眼界。

西洋的衣着大家都見識過,雅利安這個“假洋人”穿的就是,全身白布可沒見過,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

李格:“雅利安先生,爲什麼有些人全身白袍,頭戴白色包巾。”

雅利安:“他們是阿拉伯人,一般分佈在中東和北非,比如埃及,奧斯曼還有波斯有許多這樣衣着打扮的阿拉伯人。”

出了馬六甲海峽後,船隻就沒有停靠過,一路直達達累斯薩拉姆,所以李格等人還是在東非第一次見到阿拉伯人。

雅利安接着說道:“阿拉伯人曾經建立國地跨三洲的大帝國,壟斷了東西方的貿易,目前奧斯曼帝國算是阿拉伯帝國的繼承者。”

李格:“那他們爲什麼全身白布?”

雅利安:“這是他們的生活習慣,就像熱帶地區不用穿棉衣一樣,阿拉伯人生活在沙漠裡,那裡太陽毒辣,白天氣溫能達到四五十度,白色可以更好反射太陽光線,減少吸熱。”

李格等人這才知道原來不是他們家裡有人逝去的原因,這是人家的風俗習慣,李格差點以爲這就是東非王國瘟疫流行的證據呢!畢竟那麼多“披麻戴孝”之人,很有可能是因爲瘟疫造成的,幸好自己先問了雅利安,不然誤會可就大了。

其實什麼誤會不誤會,雅利安可不在乎,阿拉伯人就是真這樣他都不關心。

一行人繼續瀏覽達累斯薩拉姆,走了小半天,終於雅利安說道:“看來也沒什麼可逛的了!”他指着前面禁止通行的牌子。

“那是什麼?”

“前方禁止通行,也就是說沒有路了。”

“可那邊不照樣是街道和建築麼?”

“我過去問一問。”

於是雅利安往前走了過去,一個警察守在這裡。

“先生!請問,爲什麼這裡有一塊禁止通行的牌子?”

“這裡過去後就是達累斯薩拉姆市西城區,並不對外國人開放……”

搞了半天,雅利安終於弄清楚了,原來達累斯薩拉姆市還分爲對外商業區和西城區,外國人只能在對外商業區內活動。

雅利安:“實際上我是東非王國駐遠東政府外交官員,請問達累斯薩拉姆市政府機關在哪裡?我需要和王國取得聯繫,因爲一直在遠東工作的原因,我對東非並不熟悉。”

警察:“從這裡往回走,第一個路口左轉,伱就能看到對外商業區警察局和稅務局等政府機關。”

雅利安:“哦!真是感謝您的幫助。”

第113章 野望第676章 摩托第287章 西逃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51章 在法國第13章 國際調停第511章 輸血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704章 底氣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327章 南下第560章 記者會第345章 援助團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291章 “偷國”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36章 道路第140章 新品第454章 軍演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42章 移民熱潮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204章 “流放”?“潤”!第308章 滲透第179章 總部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347章 開飯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515章 狗咬狗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749章 南下第113章 野望第154章 發“貨”第356章 鐵路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64章 一日政治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284章 連環計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594章 矛盾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71章 海底電纜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36章 道路第484章 訓練第1章 穿越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74章 “整肅”運動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355章 安卡村第531章 兵城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10章 數據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238章 三把“刀”第520章 發電廠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629章 教育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515章 狗咬狗第68章 阿拉斯加第345章 援助團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539章 鄰居論第402章 妥協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633章 “故”人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641章 一進一出
第113章 野望第676章 摩托第287章 西逃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51章 在法國第13章 國際調停第511章 輸血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704章 底氣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327章 南下第560章 記者會第345章 援助團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291章 “偷國”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36章 道路第140章 新品第454章 軍演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42章 移民熱潮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204章 “流放”?“潤”!第308章 滲透第179章 總部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347章 開飯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515章 狗咬狗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749章 南下第113章 野望第154章 發“貨”第356章 鐵路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64章 一日政治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284章 連環計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594章 矛盾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71章 海底電纜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36章 道路第484章 訓練第1章 穿越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74章 “整肅”運動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355章 安卡村第531章 兵城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10章 數據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238章 三把“刀”第520章 發電廠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629章 教育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515章 狗咬狗第68章 阿拉斯加第345章 援助團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539章 鄰居論第402章 妥協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633章 “故”人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641章 一進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