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

的裡雅斯特皇家造船廠,恩斯特親自看了一眼“斐迪南大公號”,放在這個時代確實是個大傢伙。

恩斯特本人對艦船並不瞭解,不過不用擔心奧地利人忽悠自己,同時黑興根的裡雅斯特造船廠的技術人員也參與了監督,這艘船是未來斐迪南的指揮艦,皇帝的弟弟一般人可不敢得罪。看到迅速成型的斐迪南大公,恩斯特很滿意,“走吧!”

這次恩斯特去東非,帶了不少東西,包括自己在霍亨索倫堡的許多收藏,大多是些古董文物。

在歐洲,恩斯特撿漏了不少好東西,都是從英法兩國回國士兵手裡收購來的文物,尤其是書畫類,這種外國人欣賞不來的東西,而且書畫類造假的可能性小,西方目前缺乏這樣的技術人才。

在恩斯特收藏中《女史箴圖》就是花了不到兩先令買過來的,也算“高價”回收。

對於豐富的文物,英法大頭兵根本不知道價值,大多是作爲戰利品出售,而恩斯特收購時都是批發過來,目前光是畫作就收了四百多幅。

書籍就更多了,其中典型的就是《永樂大典》,恩斯特手裡有大概五百多冊,都是按斤買來的。

不過恩斯特的文化造詣,對其欣賞也不是很高,但是恩斯特知道能從圓明園和紫禁城內流出的東西就沒有差的。

其中法國的文物大多都流入恩斯特手中,這方面要感謝老區人民的國際主義精神。

相較於慣於遠征侵略劫掠的英軍,同樣“凱旋”歸國的法軍,在國內受到的“待遇”則與之頗有差異。

一方面,法國國內報刊媒體大多樂於公開披露這批得自圓明園的“戰利品”,相關信息比比皆是,這批“戰利品”及這場侵略戰爭的“內幕”更是時時浮現。

另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法國民衆對法軍的劫掠感到羞恥與憤怒,因之予以指斥。其中,最著名的批評更是來自法國著名作家、一代文豪維克多·雨果,稱圓明園爲“中國的凡爾賽宮+羅浮宮+法國國家圖書館”,爲無與倫比的人類文明之寶貴財富,而劫掠者法軍司令蒙託邦將軍的行徑,是毀滅人類文明的暴行,是使法國蒙羞的醜行。

對於劫掠圓明園而來的這批“戰利品”,法國國內社會輿論出現分歧與對峙,隨之而來的社會影響也一分爲二。

一方面,報刊媒體繼續深入報道各方信息,留下數量頗豐,內容頗具研究價值的歷史文獻。

另一方面,陸續歸國的法軍軍官與士兵,紛紛將“戰利品”付諸拍賣兌現,不願意再保有這些頗惹非議的“紀念品”,因之又出現了爲數不少的拍賣會及拍賣目錄。

恩斯特也就趁機入手了一批,不過多是些清庭器具,但是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實際上並不長在恩斯特的審美上。

尤其是琺琅彩這東西,不僅清廷喜歡,外國人喜歡,但是恩斯特就感覺比不上自己手上的汝窯。

而且這東西價格還比汝窯高的多,恩斯特發現拍賣會上越是花裡胡哨的文物,價格就越高。

凡是那些根據古代遠東審美製作,比較素雅,簡樸的物件,越得不到英法強盜的重視。

因爲現在他們是真的不識貨,也有識貨的,那就是趁火打劫的日本人,不過日本人這個時空從英法手中買走的文物不多,絕大部分被黑興根銀行收走了。

歷史上僅從1931年到1945年期間,日本從遠東運走了1879箱的文化遺產。抗日戰爭勝利之後,日本自己統計的數據,從遠東帶走了360萬件文物,這還不包括日本戰犯後代從祖輩手裡繼承的“戰利品”。

東京國立博物館內還藏有我國大量的書畫作品,《李白行吟圖》《雪景山水圖》、《六祖截竹圖》、王羲之真跡的《十七帖》……甚至日本毫不避諱的,將這些國寶級的文物,列爲了他們150週年的紀念展覽,日本這個狗一樣的民族是從來不可救贖的。

……

“這些書畫,你們都要輕拿輕放,還有,在船上每天定時要派人巡查一番,不要讓老鼠啃了這些藝術品。”

屬下汗顏道:“殿下,你放心好了,老鼠可不會閒着沒事對鐵箱子發難。”

“你說的也是,不過還是要小心點,裡面許多東西都是要放到博物館裡的,壞一點也有損觀瞻。”

除了古董文物,恩斯特帶的最多的東西就是書籍,整整三萬套,用來填充空蕩蕩的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並沒有建在第一鎮市,而是那個新建的城市“索加”。

在文化方面,東非整體上都比較淡漠,貌似因爲慣性思維,東非人也不太愛讀書,即便是接受過義務教育的德意志人也是如此。

畢竟義務教育那是義務,而不是德意志人的權利,普及義務教育最初的目的是爲了培養合格的兵員和忠君愛國的國民。

恩斯特本人也不怎麼在乎這件事,成年人麼,思維成爲定勢,而且恩斯特樂於這些人的思維保持不變,再說索加國家圖書館的受衆也不是普通人。

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36章 濱海區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509章 起步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81章 煤礦第380章 夜談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231章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49章 疾病防控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364章 燃燒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517章 過剩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631章 準備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230章第66章 《東桑條約》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308章 滲透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574章 服軟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629章 教育第598章 新年第31章 部落衝突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463章 站隊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607章 迂迴第87章 西北之亂第424章 奔逃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454章 軍演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484章 訓練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45章 羅恩羅達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695章 納塔爾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204章 “流放”?“潤”!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460章 衝突第536章 間諜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609章 提升第163章 年底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581章 “火車頭”第183章 到達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511章 輸血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51章 坦噶港第240章 大借款第387章 初交手第24章 籌措資金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63章 年底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29章 西北將戰
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36章 濱海區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509章 起步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81章 煤礦第380章 夜談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231章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49章 疾病防控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364章 燃燒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517章 過剩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631章 準備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230章第66章 《東桑條約》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308章 滲透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574章 服軟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629章 教育第598章 新年第31章 部落衝突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463章 站隊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607章 迂迴第87章 西北之亂第424章 奔逃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454章 軍演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484章 訓練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45章 羅恩羅達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695章 納塔爾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204章 “流放”?“潤”!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460章 衝突第536章 間諜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609章 提升第163章 年底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581章 “火車頭”第183章 到達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511章 輸血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51章 坦噶港第240章 大借款第387章 初交手第24章 籌措資金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63章 年底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29章 西北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