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經濟收入

第652章 經濟收入

亞索爾德接着對瓦爾說道:“而且你們斯瓦科普蒙德還有斯瓦科普河河流作爲水源地,這一點可比我們鯨灣港強太多了。”

說起斯瓦科普河,瓦爾確實有些洋洋得意,因爲斯瓦科普河的存在,造就了斯瓦科普蒙德,雖然河水水流不是很穩定,但是依然是整個西南非洲少有的好地方。

“而且芒鯨公路對於你們斯瓦科普蒙德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畢竟我們兩座城市之間相差不到三十公里路程,你們只要修建一條短程公路就可以和芒鯨公路連接,也就是一條的路程,亦或者直接使用我們兩市之間的的公路。”亞索爾德建議道。

鯨灣港和斯瓦科普蒙德之間有一條市域公路,貼着海岸線修建,而亞索爾德的建議是讓斯瓦科普蒙德直接建設一條和芒鯨公路連接的道路,因爲芒鯨公路是自東北到西南方向,所以斯瓦科普蒙德修建一條直線連接東側芒鯨公路的道路,能直接省掉從鯨灣港中轉這個程序。

“道路肯定是要修的,這對於我們來說沒有難度,我就是不爽爲什麼不把公路直接建設到斯瓦科普蒙德,這樣在從斯瓦科普蒙德直接南下就可以抵達鯨灣港,可以省下大量工程和材料,避免反覆建設問題,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亞索爾德說道:“這說明上級政府對鯨灣港的重視程度是要超過斯瓦科普蒙德的,而我們鯨灣港對比伱們斯瓦科普蒙德唯一優勢,恐怕就是這塊深水良港,你們斯瓦科普蒙德反而因爲斯瓦科普河的問題,不能更進一步。”

斯瓦科普河對斯瓦科普蒙德的影響是雙向的,較爲豐富的水源,確實給斯瓦科普蒙德發展提供了動力。

但是斯瓦科普河同樣是一條經過乾旱地區的河流,上游植被稀少,導致大量河沙每年在出海口處淤積。

這也是前世斯瓦科普蒙德最先被殖民,後來被隔壁鯨灣港取代的最主要原因。

聽到亞索爾德的話,瓦爾心裡也很無奈,他說道:“所以說未來兩座城市很有可能合併在一起發展,我們市有水資源,你們有港口優勢,如果兩市能夠合併,那就能在西南非洲未來形成一座十萬人以上的大城市。”

“呵呵!”亞索爾德笑道:“你可真敢想,還十萬人以上的大城市,現在整個西南非洲恐怕也就萬餘人左右,我們倆市加起來才六千多人口。”

“什麼叫真敢想,我說的是實話,如果兩座城市擴張比較快,那連接在一起是早晚的事。”

亞索爾德反駁道:“你也說了兩座城市要擴張後,問題是我們兩市之間距離都快三十公里了,那市區要多大才能碰到一起?達累斯薩拉姆市和第一鎮市也很近,兩個城市的發展速度算快吧!都沒碰到一起。”

“哎呀,你這個腦子怎麼就轉不過灣!城市融合非要城區在一起就叫融合麼!你不會通過多修建道路來實現這一點麼?而且三十公里纔多長,如果我們兩市之間修一條鐵路,也就半個小時的路程,都能往來上下班了,這距離你還敢說算遠麼?”

有了瓦爾的提醒,亞索爾德這才發覺自己進入了思維誤區,交通是日益發展的,現在鐵路上列車的速度是越來越快,未來誰也說不好發展成什麼樣。

想到這裡,他說道:“那豈不是說未來只要交通速度越來越快,城市之間的邊際感也就越弱,就比如維也納和達累斯薩拉姆市這種距離,也會因爲交通發展,而沒有邊際。”瓦爾卻不這麼看,打斷道:“你有點過於樂觀了,就蒸汽機那個速度,現在已經很了不起了,我也相信未來有比蒸汽動力更快的動力,但是科技發展速度沒有我們想象那麼快,至少我們這一代就別想了。”

工業革命時代的歐洲人確實有些膨脹,不過現在這個時間段不大可能,社會信心和經濟發展狀況成正比,經濟狀況越好,社會信心越強,經濟狀況越差,社會信心越差。

而目前還屬於經濟蕭條階段,雖然危機已經過去,但是心裡焦慮依舊存在,這也是八十年代列強在世界各地跑馬圈地的原因。

主要是上次經濟危機給衆多國家帶來的心理危機,所以需要更多的殖民地來分擔風險,或者說是維護安全感。

“當然,城市也是要發展的,未來兩座城市的主城區肯定要擴大,這也就是說我們兩市之間距離現在是三十公里左右,那五年後可能只有二十九公里,十年後那就是二十八公里,如果城市發展狀況好,那就可能只剩下二十公里不到,在加上交通的發展,兩座城市距離就更近了。”

瓦爾接着說道:“當然,這主要還是看你們鯨灣港市的發展狀況,現在上級政府既然把賭注下在了你們鯨灣港市,所以未來整個西南非洲,你們鯨灣港市都會在前三的位置,同時也是近十年,西南非洲的經濟引擎。”

亞索爾德懷疑瓦爾在捧殺鯨灣港市,他說道:“你對鯨灣港市發展太樂觀了,上級政府可沒有說要重點發展我們市,而且經濟發展是需要實物支撐的,我們這裡除了一些誤入歧途的船隻外,還真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經濟增長點,甚至需要上級政府從內陸調撥糧食。”

亞索爾德的話沒有絲毫問題,除了開普敦挪都挪不走,現在還從開普敦海峽過的船隻也就只有南美的船了。

畢竟歐洲商船大多會選擇蘇伊士運河,光是安全性就比被稱爲“風暴角”的好望角強,而且西南非洲沿海航道也不是什麼善茬,斯瓦科普蒙德往北就是“骷髏海岸”,以前有很多歐洲商船在那裡折戟沉沙。

東非東海岸可以憑藉內陸龐大的資源,使得整個西印度洋航線再次繁榮,而位於西海岸的西南非洲,沙漠面積就接近百萬平方公里,沒有什麼人口和物產,所以在航運難以興起的情況下,亞索爾德並不看好鯨灣港的未來。

事實也是如此,鯨灣港這幾年的支柱產業一直是漁業,斯瓦科普蒙德亦是如此,而航運業和服務業,基本停滯,因爲在被好望角的風暴教育以後,越來越多的船隻選擇從蘇伊士運河通過,除非是不趕時間,亦或者開普敦殖民地的船隻,現在連法國前往馬達加斯加船隻也經過蘇伊士運河。

所以在1882年,鯨灣港服務業最大的客戶,反而是東非的潛在敵人——英國的商船,這是鯨灣港市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僅次於漁業,不過西南非洲的漁業資源更多以自產自銷爲主,不像索馬里距離市場近。

 

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672章 危與機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24章 籌措資金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231章第360章 安排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600章 嘗試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72章 菸草種植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55章 到東非去第220章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343章 屯田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93章 姆特瓦拉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496章 交戰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471章 漏洞第1章 穿越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430章 客人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521章 申請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04章 飲食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1章 坦噶港第505章 提速第258章 夜襲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369章 送別第289章 教學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351章 過往第658章 方針第353章 下一站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78章 奧匈帝國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
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672章 危與機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24章 籌措資金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231章第360章 安排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600章 嘗試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72章 菸草種植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55章 到東非去第220章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343章 屯田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93章 姆特瓦拉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496章 交戰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471章 漏洞第1章 穿越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430章 客人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521章 申請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04章 飲食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1章 坦噶港第505章 提速第258章 夜襲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369章 送別第289章 教學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351章 過往第658章 方針第353章 下一站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78章 奧匈帝國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