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遠在高密的黃小剛,可是真不知道黃娜決定就在今天要收服李密。
他此時正在位於東華高密城外四十里,地處濰水支流的一條分叉河畔的連片工坊之內,正滿臉欣喜的看着一張張正在從木盤上拓印下來的銅活字印刷品。
這些印刷品大小約爲後世的 A2尺寸,從遠處看上上密密麻麻都是一個綠豆大小的清晰字跡,而從近處看就會發現這是一張題目相當簡單的數學試卷,從右至左以古人慣常的句式,列出了難度從簡到難的數學題目。
而這些試卷,自然是爲即將到來的三月童試準備,由於刻意強調了天鳳朝之下科舉制度的連貫性,要求所有人必須“逢進必考”,所以這場即將在三月初三開考的童生試,目前爲止報名的總人數居然超過八千之多,使得如今這間隸屬“皇家書局”的工坊不得不加班趕工。
而如果更仔細的去看的話,你還會發現這張試卷裡採用的文字是混合了少量簡化漢字,不過繁體還是佔了絕大多數的,而且“1234”這樣的阿拉伯數字也出現了。
對了,阿拉伯數字可不阿拉伯人發明的,實際上這種計數方法最初由古印度人發明,後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之後再經歐洲人將其現代化,結果只是因爲當時的人們以爲是阿拉伯人的發明,所以稱其爲“阿拉伯數字”。
而根據後世的歷史研究和考證,阿拉伯數字最早應該是在公元五世紀前後,由兩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古鯿人最先改進和發明,約在公元八世紀前後才研究出“0”這個最重要的符號,而且當時稱“0”爲首那。
不過,要知道如今纔是天鳳三年,如果楊廣沒掛的話也即是大業十五年(619年),所以從此往後這“12345”自然不能再叫什麼阿拉伯數字了,黃小剛直接將其命名爲了“華夏數字”。
並且還在去年冬天就已經通過“東華書局”對外發行了一本“數學基礎(童生版)”、一本“數學進階(秀才版)”和一本“中等數學”(舉人版),三本書也就簡簡單單把“加減乘除”(童生必考)、“代數、算法、方程式”(秀才必考)、“函數、集合、統計學”(舉人必考)給安排明白了。
至於應對進士階層的“高等數學”,由於黃小剛不掌握(這廝也就高中畢業),而黃娜雖然修了雙學位,但卻並非是專精這一科,什麼微積分、什麼線性代數、什麼運籌學、羣論也就不提了,還是等後人來補完好了。
下面言歸正傳,便也說今日黃小剛親自現場督導的,正是即將在下月初用來進行天鳳軍治下首屆童生試的數學試卷。
按照之前的安排,童生試的試卷也就是簡單的三件套,分別是國文卷(語文)、數術卷(數學)和綜合卷(思想品德),採取的是根據各方反饋之後新修訂的“百分制”評分模式,也即是其中國文、數術兩科的總分和綜合卷的評分各爲五十分,而只有三科總成績達到並超過九十分者,纔算是通過了童生試,從此獲得童生資格。
既然是考童生的試卷,自然題目也非常的簡單,畢竟這一科所佔的總分也就二十五分,而黃娜的安排就是加減法題佔十分、乘除題目佔十分、小奧數題佔五分。至於這份試卷的最後一道小奧數題看起來也不是很難:甲乙兩根水管單獨開放,注滿一池水分別需要二十個時辰和十六個時辰,而丙管單獨打開注滿池水僅需十個時辰,若空池注水,同時打開甲乙兩管注水五個時辰後,再打開丙管繼續注水,請問水池注滿還需要多少時間?
至於國文試卷的題目,相對來說可能要難上一點,反正黃小剛自己拿着一看就知道自己考不了幾分,因爲裡面的內容對他而言已經不僅僅超綱那麼簡單了。
因爲這南北朝至隋末時期,社會上的蒙學教材可是龐雜,比如說《千字文》雖然已經出現,但民間用來給幼童開門的可還不是什麼這種通俗易懂的東西,什麼百姓家、千家詩也沒有,而多用的是什麼秦朝李斯的《倉頡》、漢朝司馬相如的《凡將篇》、蔡邕的《勸學》、史游的《急就篇》、班固的《太甲篇》、朱育的《幼學》、陸機的《吳章》、還有王劭《俗語難字》等等。
而且這些蒙學教材也並非是全國通用的,畢竟在這個時代文化知識還屬於奢侈品,只有高門大戶還有官宦人家纔有能力收集書籍,並且根據需要來用來教育下一代。
所以國文卷的度很不好把握,之前公開刊登在“東華時報”上的模擬卷可是據說把各地的大儒都做哭了,所以這次正式用來考試的題目也讓黃小剛叫“東華時報”裡掛名主編的幾位學界大儒做了參詳。
大致上,考校形式還是填空、默寫、釋義的方式,所抽的題目則集中在《倉頡》、《勸學》、《幼學》、《千字文》這些比較知名的蒙學教材。
至於說往後,到了秀才的階段是不是還繼續按照原定的計劃考“五經”(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就要稍後再看了,畢竟你都要走“空天流”的路線了,還坑這些文人去死讀書有意義麼?
還不如讓人把精力轉移到刑律法典、算術地理、兵書戰策、農工商業方面去,當然後世國考中的常識題庫模式也是可以借鑑和移植,反正現在還有時間,到時候再慢慢調整好了。
那麼,除開怎麼出考題這些軟實力的問題外,之前有關於活字印刷和紙張、油墨、套印等方面的硬件技術,這方面可就是黃小剛的強項了,在他的指導下工匠們只不過大半年的時間就完全掌握了木盤編排銅活字的技術。
要知道此時可是沒有什麼專職的銅活字匠人存在,然後黃小剛想出的解決辦法是花重金招募來好幾個專業給人打造墓碑刻制銘文的師傅,然後讓他們用雕刻石碑的技藝來雕刻鐵範,再用鐵範來翻製出基礎銅活字,再經過一系列的精磨和修整,便也得到了不亞於現代印刷鉛字效果的銅活字。
“嗯!字跡清晰、條紋邊線清楚,這批試卷應該木有問題了!”
然而,也就在黃小剛正拿起一摞印好的試卷,正在滿意的細細查看之時,卻聽見門外有人報道:“報!急報監軍大人知曉,今日一早高密城中有文士儒生聚集於城北文廟,意圖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