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師兄高升了
翌日一早,朱楨騎着久未出鏡的平天大聖,晃晃悠悠出了東華門,來到劉軍師橋。
一到誠意伯府門口,便見劉璃和劉祥在那裡踢毽子。
孟春時節,春衫輕薄,少女湖綠色的裙裾飄動,如一汪湖綠盪漾,不時露出一截白嫩嫩的小腿,正如那湖中的白天鵝一般優美。
朱楨看的都呆了。感覺她又長大了。
“小師叔,你終於回來啊。”
直到劉璃看到他,開心的迎上來,朱楨纔回過神來,笑着下牛問道:
“是啊,有沒有想我呢?”
“你猜呢?”
“那就是想了。”朱楨便道。
“你沒猜着。”劉璃咯咯笑起來。
“真的?”朱楨便變戲法似的摸出一枚嵌着紅寶石的金簪。
這是高麗那位王后,送給他母后和母妃的若干禮物中的一樣,被他昧下了一件。
“當然是開玩笑了。”劉璃一雙漆黑的眸子笑成了一對月牙兒。“不信伱問劉祥,人家天天都念叨小師叔呢。”
“哼,你也太容易被收買了!”劉祥就很不齒,這個妹妹怎麼一點都不像自己。
卻見朱楨又亮出一張朝鮮特產的檀弓來。
朝鮮半島自古就出良弓,《後漢書·東夷傳》說‘樂浪,檀弓出其地’。樂浪就是在漢在朝鮮所設的四郡之一。
朝鮮的角弓和片箭不同於中國和日本,角弓彈性好,射程遠,片箭箭身短小,非常輕巧,射程卻很遠。
劉祥登時就嚥了咽口水,然後把妹子往朱楨面前一推道:“把釵插她頭上。”
朱楨便開心着把弓,遞給懂事兒的劉祥,待他想要依言將金釵插到劉璃鬢邊時,小姑娘卻羞紅了臉,奪過簪子就跑進去了。
“唉……”朱楨無奈搖頭,揹着手跟了進去。
~~
進去誠意伯府,卻不見了劉璃的身影。
朱楨只好先來到師父的書房,也不敲門,推開就往裡進。
屋裡頭,劉基和劉璉正在說話,讓他嚇了一跳。
“臭小子,你要嚇死爲師麼?!”劉基吹鬍子瞪眼道。
“嘿嘿,老師,給你個驚喜麼。”朱楨根本不怕他,老劉還指望自己教他更多東西呢。
“驚嚇還差不多。”劉基沒好氣道:“這麼快就從高麗回來了?”
“那破地方有什麼好玩兒的?”朱楨將一支偌大的高麗蔘,和一根紫杉木柺杖擱在桌上,撇撇嘴道:“也就我哥他們樂此不疲。”
“哈哈,誰讓你小子鳥沒用的。”劉基居然秒懂,笑得前仰後合。
“唉,爲老不尊。”朱楨吐槽一句,又跟劉璉見禮道:“師兄,你們聊什麼呢?”
“殿下,沒什麼。”劉璉笑笑,溫聲道:“陛下委任我爲江西布政司右參政。”
“幾品?”朱楨眨眨眼問道。
“是從三品。”劉璉輕聲答道。
“好事兒!”朱楨歡呼道:“這連升了七級還是八級啊?”
“因爲空印案,地方官員大量出缺,所以這種突擊提拔,現在很常見。”劉璉道。嗯,跟他是劉伯溫的兒子,沒有半文錢關係。
“這就叫機遇。”朱楨笑道:“真羨慕師兄啊,不像我,這輩子都沒法進步了。”
“殿下,你已經是親王了,還要怎麼進步?”劉璉無語。
“那就只有當皇上了。”劉伯溫冷笑道。
“師父別瞎說,我一點那種念頭都沒有。”朱楨趕忙擺手否認。
劉伯溫哼一聲,沒再接話。
“那師兄什麼時候上任啊?”朱楨也趕緊岔開話題。
“吏部的意思,當然是越快越好。”劉璉苦笑道:“可家父還沒答應我去呢。”
“爲啥?”朱楨問道。
“爲啥?”劉伯溫冷下臉道:“明明是火坑,也往裡頭跳啊?”
“爲什麼說是火坑呢?”朱楨追問道。
“皇上要在江西試點兩件事,一個是你用老夫的名義,提的那個‘奏銷法’,這個應該是布政使管的事情,跟劉璉沒關係。”劉伯溫沉聲道:
“但另外一件事,清丈田畝,指定就是劉璉的差事沒跑了!”
“我父皇要編制黃冊了?”朱楨神情一肅道。
“嗯,你離京這段時間,皇上曾秘密來過我這裡一趟。”劉伯溫淡淡道:
“他說空印案對他的傷害很大,讓他不再相信天下的官員了。當然這話聽聽就罷了,因爲他從來就沒相信過他們。”
“這倒是……”朱楨無力反駁。
“他還說到,地方和戶部,之所以講數作賬,如此猖獗,就是因爲朝廷手裡沒有準確的田畝數目,這樣每年該收多少稅,朝廷不知道,老百姓也不知道,只能任由官府信口雌黃!
“要是朝廷能掌握每一家每一戶的田畝數,每年該收多少稅一目瞭然,哪還有貪官污吏從中搗鬼的餘地?”劉伯溫接着道:
“所以你爹,打定了主意,要在全國清丈田畝!”
“這是千秋大計啊。”朱楨道:“歷朝歷代,開國之後都要乾的。幹不好的,國家也不長久。”
“還用你教我?”劉伯溫白他一眼道:“清丈田畝,對國家,對百姓都有好處。這我知道?可對地方官吏和地主呢?”
“那肯定是沒有好處,只有壞處的。”朱楨道:“清丈田畝之後,官府從中漁利的機會便小了。地主們也沒法隱匿土地了,要多交很多稅,所以肯定都很牴觸。”
“明白了吧?老大?”劉伯溫瞪一眼劉璉道:“你還不如個孩子!”
“我當然不如殿下。”劉璉訕訕道。
“而且我還告訴你,陛下這次是準備下狠手的!”劉基厲聲道:“再不是像當年戶帖那樣調和折中,不痛不癢。
“他準備在黃冊編成之後,禁止官府下鄉收稅!而且連稅糧的解送,也不用官府了!”
“啊?”劉璉震驚道:“這怎麼可能呢?不用官府收稅?”
“我艹……”朱楨也十分驚訝,老賊還真是敢爲天下先啊!
“怎麼不可能。”劉基便解釋道:“皇上準備在清丈之後,打破傳統的鄉鎮觀念,將十戶人家編爲一甲,從中選出一戶甲首來管理。一百戶人家正好十個甲首,從中再設置一個里長爲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