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

因爲衙庫需要替換的軍械數量不少,狄光遠一直忙碌到了傍晚時分,才離開皇城返回家中。

見到家門前不乏車馬停駐,狄光遠心裡暗歎一聲。來俊臣復起刑司後推問案事,朝士們多受驚擾。

他父親狄仁傑在朝中資望深厚,許多朝士無處訴苦,便紛紛登門求教。而狄光遠也是有感於其父近來一副愁容,幾無歡顏,所以今天才趁機冒昧向代王殿下說那樣一番話。

回到家門繞過前廳時,狄光遠便見到少弟狄光昭正在中堂側廊遊走,方待上前詢問,狄光昭便已經先一步將狄光遠拉到偏僻處,一臉笑容道:“二兄回來正是時候,你室中還有無閒財?能不能先支用十緡賙濟一下兄弟?”

狄光遠聞言後便皺起了眉頭,有些不悅道:“日前你嫂子不是支借你許多,這麼快就花光了?你既未成家,也不立事,哪來這麼多花銷?”

“唉,別提了!南市鄒鬍子總吹噓他籠裡金翼大將軍市中無敵,我念着阿母壽期將近,搏求一份外財置辦重禮,也能光彩些……”

狄光昭聞言後便尷尬低頭搓手笑道。

狄光遠聽到這話,不免更加的不滿:“父兄都在勤懇於事,你卻執迷鬥雞博戲,屢教不改,我這裡是沒有了!”

“二兄不要這麼絕情啊!你新授美職,俸料厚給,飲食都在宅裡,哪能沒有餘錢?你阿弟也不是全無臉面,只是當下拮据。雞舍里人說了,若今日還不結算欠資,便要登門來討!阿耶近日本就人情疾困,二兄你忍心貪戲一點閒財,就讓阿耶更煩惱?”

狄光昭拉着狄光遠的手臂只是不放開,一臉理所當然的繼續爭取。

“餐後來我室中直取,再惹這樣的閒事入門,不須阿耶過問,我就要打斷你的腿!”

狄光遠暗歎一聲,只能點頭說道。慈母愛幺兒,他這三弟被老母驕縱得學業、人事全無所成,也讓一家人頭疼至極。

狄光昭聞言後頓時笑逐顏開,還沒來得及向二兄道謝,中堂裡突然傳出一陣激烈的吵鬧聲。

兩兄弟聞聲忙不迭轉向中堂門外,卻見堂中幾名賓客裡一個鬚髮灰白的老者正站在堂中,戟指其父忿聲咆哮,姿態無禮得很,而其父只是頹坐席中,一臉的苦澀。

眼見這一幕,堂外兩兄弟也都不乏氣憤,狄光遠還能稍作忍耐,狄光昭卻已經忍不住衝入堂中,同樣指着那老者大聲喝罵道:“哪裡來的拙才老叟,敢在我家廳堂使氣咆哮!鬼差吊腳的厭物,竟不知爲客之道?”

狄光昭這一通叫罵,在堂諸人聞言後俱都愣了一愣,片刻後狄仁傑拍案而起,指着少子怒聲道:“豎子收聲,怎敢對長者無禮!”

“有禮方可稱長,老物在我家廳堂指罵我父,兒親眼所見,若還吞聲嚥氣,堪爲人子?”

狄光昭仰着頭,仍是一臉的理直氣壯道。

老者聞言後臉色變幻一番,而後深吸一口氣,向狄仁傑稍作抱拳,沉聲道:“狄公庭中少勇可待,後事無愁。老朽失禮在先,唾面自惹,慚於人前,告辭!”

說完後,他便轉身往外堂大步行去,狄仁傑見狀後臉色更是一急,忙不迭快步跟上去,口中疾呼道:“張公暫請留步,那小兒無狀,我讓他……”

兩人一前一後行出中堂,其他賓客見狀後也都紛紛追了上去。

“你呀!”

狄光遠側立門前留客無果,走入堂中指着狄光昭,一臉的鬱悶無語。

“我在自家庭中護我阿耶,難道有錯?”

狄光昭口中仍是強硬,但臉色也有幾分驚恐,片刻後頓足道:“逐此惡客,有什麼大不了?我去後堂尋阿母說事……”

說完後,他便也一路小跑着往後院行去。

足足過了大半刻鐘,狄仁傑才又轉回中堂,臉色自是鐵青,怒聲道:“那逆子在何處?給我押過來!”

“三郎已去阿母處,阿耶請息怒,他也是赤子純孝,纔有失態。”

狄光遠上前將父親攙入席中,小聲說道。

狄仁傑卻不罷休,推開次子,闊步行出中堂,側廊裡抄起一根竹鞭步入後堂,不多久,後堂裡便響起一陣雞飛狗跳的喧鬧並嚎叫聲。

過了好一會兒,狄仁傑才又返回堂中,手中竹鞭已經沾染血痕,臉上仍然怒色濃厚,指着惶恐立在堂下的家奴說道:“以後凡有賓客在堂,不準那逆子就近中堂一步!”

說完後,他纔有些無力的拋下手中竹鞭,並對次子招了招手,入堂後坐下來一臉頹喪道:“張孟將生就一身硬骨,年愈高而氣越壯,卻在我家堂中遭受豎子指罵,來日我將羞於見他。”

聽到父親這麼說,狄光遠才知剛纔那名老者竟是永昌年間制舉策問第一、如今官居殿中侍御史的張柬之。

他雖然不像少弟那樣莽撞,但回想張柬之此前呵斥其父的狂態,心中也有一些不滿,便低聲道:“今日此事,也不好獨罪三郎。張公誠是年長,但既然列席爲賓友,何事不可從容議論,竟要那般厲態詰問……”

“你不懂。”

狄仁傑聞言後又嘆息一聲,垂首默然,過了一會兒才擡起頭來,望着兒子說道:“代王殿下近日可曾歸衙?待他在堂的時候,阿郎能否登堂獨白一事?”

“阿耶請說。”

狄光遠連忙點頭道。

“唉,這件事也與代王有關。日前殿中省一員食醫名徐至,曾於省中阻攔代王,申告皇嗣無反。但在前日,卻因此被司刑提捕……”

狄仁傑將事情講來,並嘆息道:“徐至其人,不過一個流外的閒用,即便有失禮妄言之過,也純是忠義所驅,不當遭受極刑。來某復起,更顯猖獗,竟憑此小過便迫害其人,妻兒都不能免。”

狄光遠聽到這話,便皺起了眉頭,低下頭去並沒有及時作答。

狄仁傑見兒子此狀,又解釋道:“張孟將方纔所以激憤,正在於此。他想聯結朝士,搭救徐至。但爲父本身已經不在言司,後續此類事蹟,也必將陸續有來,若頻頻鳴聲,難免失於緩急,則皇嗣更失護持……”

狄仁傑自有他的考量與爲難,此前因爲奔走聯絡朝士將豆盧欽望送入政事堂,他已經見惡於聖皇,更因此被調入司賓寺閒職。自身勢位的變遷,他還不怎麼在意,可卻因此被打斷手頭上遷民入籍的事情,已經讓他深感惋惜。

徐至急於公義,爲皇嗣鳴冤,卻因此而獲罪,於情於理都該搭救。可是如今朝中唐家忠義已經被嚴重壓制,素來行事強硬的李昭德又被外遣於西京,在位的豆盧欽望則大事不理、小事不問。

如果狄仁傑出面聯絡朝士搭救徐至,落在聖皇眼中,連審問這樣區區一個流外下吏、朝士們都要百般阻撓,則就不免會覺得他們串結深刻,接下來的酷刑也將更加激烈,屆時牽連更廣,將會更加的得不償失。

來俊臣乃是橫行世道的大凶,膽大妄爲到連天家人情都敢離間、構陷,世道之內幾無能制者。

如果說有一個人能夠讓來俊臣恐懼迴避,那就非代王莫屬了。徐至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流外下吏,如果代王肯爲之發聲,來俊臣也要有所顧忌,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絕。

過了好一會兒,狄光遠才擡頭望向父親,並從席中站起來沉聲道:“兒先請阿耶恕罪,恰在今日,有幸立於代王席前受教。代王所教一言,讓兒感受良多,身短志長,若無捐身之烈,則就不要輕論世道何歸。”

狄仁傑聽到這話,臉色便有幾分不自然,狄光遠則澀笑一聲,繼續說道:“代王所以垂教,是因兒今日斗膽妄語,懇求代王能勇持公義、營救窮苦,代王有數言教我……”

他將代王一番話複述一遍,然後又望着父親說道:“兒受教之後,也在深作思量。代王所言或是有失偏激,但兒子覺得代王說得有道理。阿耶並羣才士忠義立朝,尚且無能搭救徐某,顧慮諸多,何以能夠篤定代王便無愁苦?

徐某以小論大,誠是志氣可嘉,不愧人道楷模,想必其人作事之前,定然已經有了捐身的烈念。但代王於此事之內,又是何其的無辜?”

“阿耶遣用,兒本來不該回拒。但在朝之士恐皇嗣失於擁護,衛府羣僚同樣也擔心失去代王強庇。公義之內,不以謀身爲智,代王在勢,已經身系衛府羣衆安危。兒若再以此強加代王,這不是公道之義,而是強盜之義!”

狄光遠說到這裡,不敢再擡頭去看父親,只是低頭跪在席前。

狄仁傑張張嘴,過了好一會兒,才低笑道:“我兒長大了,能有奇論回敬你父。代王啊,真是一個智才!”

“兒不敢誇奇得意,只是所見代王言行有折服人心之偉。阿耶常教,不要執迷門閣之內,貪望家室餘勳,兒銘記於心。勇行於英流之後,亦在教內。”

狄光遠說話間擡起了頭:“代王或是非德非長,但卻有勇有智,能夠包庇世道後進逞才繼力於事,而非浮沉於詭譎之爭。世道少流所以傾慕代王,在朝資望深厚的德長不必以此爲困,但年少輕狂,渴於出頭!”

狄仁傑本來還有幾分不樂,聽到兒子這麼說,臉色驀地一變,片刻後才喟然道:“世道妖異,竟讓父子都有分道之擾!”

“世道所以妖異,罪不在於少流,亦不在於少王!”

狄光遠則鎮定回道。

“罷了,你且去!老夫歷事半生,不受少流譏笑!”

狄仁傑起身擺手,本來是想讓兒子稍作分憂,這會兒則更加煩躁。

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067 協律頌今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142 就怕有壞人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294 門人遇襲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447 嵩陽道大總管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290 懼親如仇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242 蜀女有才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248 太平積忿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006 人盡敵國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073 春江花月夜0209 枝上桃李子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258 曲江盛會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439 踏破白馬寺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378 坐皇帝,立皇孫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196 卑職願從大王0316 鸞臺給事中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072 天賦異稟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070 頌聖臺閣體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106 禁中逆亂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017 兄弟殊異
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067 協律頌今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142 就怕有壞人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294 門人遇襲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447 嵩陽道大總管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290 懼親如仇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242 蜀女有才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248 太平積忿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006 人盡敵國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073 春江花月夜0209 枝上桃李子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258 曲江盛會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439 踏破白馬寺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378 坐皇帝,立皇孫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196 卑職願從大王0316 鸞臺給事中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072 天賦異稟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070 頌聖臺閣體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106 禁中逆亂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017 兄弟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