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神都城,風物自有迷人之處。特別位於城西洛水南北,在北是富麗壯觀的上陽宮,在南則有人氣旺盛的太平戲場,神都繁華,畢陳兩岸,讓人流連忘返。
太平戲場本來沒有名字,因是太平公主名下產業,神都坊間自以公主邑號名之。
這座戲場建成運營三年多的時間,早已經成了神都城並周邊人氣最旺的幾個遊樂地點之一。特別是在士林之中,龍門行詠碑與太平戲場乃是入洛之後首選的遊樂地點,能夠最直觀的感受到神都城的人文風情。
這一座戲場位於洛水南岸,佔地廣闊不必多提,當中坐落着一座極爲宏大的戲堂,乃是由規模不等的廳堂組建而成。中間一座規模最大,可以同時容納兩三千人入內觀戲。四周館堂雖然規模大小不一,但各有風情,也都極具特色。
太平公主深受聖皇恩寵,名下產業遍佈神都內外,但最關心的還是這座戲場,乃至於長年累月坐鎮於此、親自經營。
也正因爲這一點,儘管神都城中權貴各傢俱有私豢伶樂,但也仍然長長流連於此。特別是一些權貴人家的女眷,逢場必來,主要目的自然不是爲了觀戲。
不過隨着時入四月中旬,太平戲場人氣漸有回落,特別是一些遊學客居於神都城中的士子們,更是蹤跡漸無。
戲場中有一座雅緻的小樓,太平公主日常起居於此,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公主身穿一襲素白衣裙,雖鉛華不施,自有明豔動人。她正翻看着戲場今日賬簿,臉色有些冷峻,幾名戲場的管事忐忑不安的站在廳中,不時偷眼觀望公主神情。
“今日客流怎麼下降這麼多?月中以來,都是銳減!”
賬簿看完,太平公主隨手一捲,然後便有些不悅的擡頭問道。
一名管事上前磕磕巴巴回答道:“這、這只是因爲西京來訊,公主殿下自然也知,河東大王要在西京……”
“舊情不必再陳,西京雖有人情招搖,但賓客在我戲場,不能將他們繫留此中,難道不是你們這些任事者過失?一切歸咎西京遠訊,難道你們自己就無錯誤?”
太平公主拍案冷哼,客流所帶來的收入,她並不怎麼在意,但這份人物匯聚的成就感,卻是她所看重的。經營這座戲場,她不可謂不盡心,過往幾年人氣也是蒸蒸日上,西京一道消息,卻讓戲場客流銳減,心裡的確是不乏挫敗感。
“觀衆入場,所尚一是居坐優雅,二是色藝動人,三是聲辭趣高。”
戲場管事當中,不乏確有能力者,隨着太平公主斥問,便開始分析起來:“戲場廳堂布置雖然華美綺麗,但久視自然尋常。西京平康色藝久負盛名,勾人獵奇走觀。至於聲辭之類,直到如今戲場上客最高都還是河東大王所擬。大王聲跡久絕,乍一聞訊便是聲色盛會,自然引人奔趨走望……”
“近日約買才士新辭,紛紛毀約不付,各自苦心之作,要留往西京揚名……”
衆人各陳所見,太平公主越聽越覺得心煩,正在這時候,奶媽張夫人入室走告道:“稟告公主殿下,河東大王邸奴楊某已經來了。”
“讓他進來。”
太平公主聞言後便點頭說道,然後又望着堂內幾人訓聲道:“西京有盛會,難道戲場就要關張不作?誇言旁人的繁盛,只是掩飾自己的不足,退下各思該要如何回挽人氣,如果還要銳減,那也就不必再養你們這些閒流!”
幾名管事聞言後,忙不迭點頭應是,各自退出。
一身皁色圓領袍的楊思勖大步邁入廳中,並對公主叉手見禮:“奴楊九拜見公主殿下,未知殿下急招何教?”
看着眼前楊思勖,太平公主便氣不打一處來,拍案冷哼道:“你不知因何招你?怕是清楚得很吧?前日過府拜見,說的什麼?你家大王言稱新進除服,但哀情未解,懶應人情喧鬧,所以想短留西京,不打算短時歸洛?”
“大王是如此囑令。”
楊思勖聽到這話,便恭聲應是。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後更加惱怒:“可是現在他在做什麼?要在西京曲江盛集雅會,就連神都人物都奔趨走拜,這是懶應人情的做派?怕是平康風月更有動人之處,流連忘返吧?”
楊思勖聞言後稍作咧嘴,擡眼見公主怒盛,索性將頭垂得更低,不敢再作迴應。
“舊年他鼓動我鋪張戲場諸事,轉後自己卻遁世遠離,當時倫情所困,我也不怪他失約,自己獨支此中,算是對兒郎的關懷。”
太平公主自有滿腹忿言,眼下抓不到正主,只能向奴僕發泄。
她對這個侄子是真的有幾分怨念,拍拍屁股說走就走,不獨早年約定要在她婚禮上羞辱武家的事情失約,更留她一人在神都維持戲場。
拋開這些雜情不談,從永昌改元到如今的如意元年,當中這幾年神都可謂風急浪大、波詭雲譎。太平公主雖然身在事外旁觀,但也都難免心驚肉跳。原本是打算跟這個侄子守望相助,可是人家則龜縮在關中乾陵,遠遠避開這些紛爭。
當中彼此之間雖然也有聲訊傳遞,但兩地奔波,就算維持一些聲訊交流,也完全不具備時效性。
太平公主不是不明白河東王這麼做,自有其苦衷和道理,倒也沒有過多的抱怨。眼下心中積忿,其實原因也很複雜,就連她自己都有些說不清。
身爲李家女兒,眼見到大唐江山就此變色,雖然事前徵兆已經明顯,但當真正事成的時候,感想又有些不同。雖然她自己富貴無改,但也談不上爲此歡欣鼓舞,失落是在所難免。
如今李家宗枝俱已凋零,皇兄李旦被死死箍在禁中,檯面上活躍的只有武氏宗王這羣新貴。
因此對於河東王遠遠避世的做法,太平公主心裡也是有幾分怒其不爭,儘管她也明白這個侄子就算強爭也無改大勢,反而有可能引禍於身。但雜思在懷,又哪有太多道理分辨。
另讓太平公主有些積忿的,那就是這個小子實在太滑溜了,說走就走,半點都不留戀。彼此之間雖然有一些同盟味道,可是太平公主卻完全處在被動之中,這種感覺讓她很不滿。
前事不談,盼着這個侄子除服歸都,遇到什麼事情,也能有人商量。
可是這小子卻寧願留在西京戲弄風月,都不打算返回神都,這更讓太平公主有些不滿,還打不打算湊一起搞事情了?拿人當碗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