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

“封禪啊……”

李潼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語一聲,然後便合起了這份奏表,繼而又望向侍立在御案一側的樂高詢問道:“入春以來,臨淄王經歷如何?”

樂高如今已經是七品的宮闈令,簇新官袍穿戴在身、很有大人模樣,聽到聖人問題頗爲籠統,也並沒有急於作答,行至殿左交代一聲,沒過多久便有侍員捧着一份漆封的卷宗呈入殿中。

開元以來,朝廷雖然大大遏止了武周時期的告密之風,但李潼也將一些隱秘的手段保留下來,特別是針對一些敏感人物,多多少少安排了一些耳目窺探。

當然,他也不會大搞什麼特務政治、刻意製造人人自危的恐怖氣氛,破壞當下來之不易的平穩局面,但基本的防奸刺探的手段需要保留着。

李潼接過那捲宗,用案頭小刀劃破漆封,抽出紙捲來仔細的閱讀一番。這裡面記載的主要是臨淄王李隆基的日常起居與交際活動,但也並沒有太多的細節記錄,大多數都是臨淄王幾時出邸、幾時歸家,又或家中設宴、列席何人等等。

瀏覽過臨淄王最近幾月、特別是自己離京以來的日常活動,李潼倒也並沒有發現什麼出格的地方,包括人際交往方面,也都在安全線以內。

李潼當然不會盡信這卷宗內所記錄的表象,畢竟他自己就是從那樣一種狀態煎熬過來,真要有什麼小動作與陰謀,絕不會流露於表供人窺探。

宮中雖然安排有一些耳目,也不可能做到晝夜不間斷的盯防,嚴查所有與臨淄王有所牽連的人事。而且李隆基真要搞什麼小動作的話,基礎條件又比當年的自己優越得多。

畢竟他四叔也是在洛陽當了幾年皇帝才玩崩,雖然政治大局中已經少有遺澤留給幾個兒子,但卻防不住一些滿懷忠義的底層人士向這幾人暗中靠攏。

須知自己當年處境可是更加的悲催,自家老子早數年前便被狠心的父母廢掉、幽禁乃至於逼殺,一家人被囚禁在大內長達數年之久,所有的人事關係蕩然無存。但他僅僅憑着北門郭達這一條暗線,就在離宮不久之後發展構建起了一系列的人事網絡。

有了自己這樣一個榜樣在前,再加上李隆基這小子本身就是一個天賦奇高的宮變達人,若說真的會像卷宗中所記錄的這樣純良無害,李潼是絕不相信。

不過他也並沒有加強監視的想法,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既然這小子卷宗清白,很明顯也是知道仍處於自己耳目監視之內,有那賊心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勾結人勢,如此一來就算暗中積蓄勢力,效率必然也非常的低下。

如今自己纔是大唐的皇帝,只要內外軍政井然有序的發展,國力自然蒸蒸日上。隨着國力的強大,他對整個大唐帝國的控制必然也日漸牢固,許多以往不方便做的事情隨着時間的推移都將不成問題。

比如青海大戰後便順利的追尊生父李賢爲帝,比如日後徹底的解決幾個小刺頭。

說個更形象的比喻,如今的他就是行駛在暢通鐵軌上的大高鐵,有什麼理由去擔心會被荒郊野地裡的三蹦子彎道超車?

就像原本歷史上將盛世腰斬的安史之亂那種彌天大禍,皇統也終究只在李小三他們父子之間遞傳。儘管吐蕃破長安之後一度將李守禮兒子扶爲皇帝,但也只是亂世中的一樁小插曲。

雖然心裡並不將這幾個小子視爲心腹大患,可李隆基建言封禪的舉動還是引起了李潼一番遐想。

講到古代帝王最爲看重的典禮,封禪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秦皇漢武那樣的偉大功業,試問誰又不曾幻想?

不說更遠的世代,單單他們大唐,從太宗時期開始便幾番出現有關封禪的議論,甚至一度都進入了籌備階段。只可惜諸種陰差陽錯之下,太宗皇帝終究沒有完成這一帝王最爲莊重的典禮。

倒是他爺爺高宗皇帝在先後解決西突厥與高句麗之後,完成了封禪泰山這一壯舉,也是大唐最爲高光的時刻之一。

不過講到李潼自己,他其實對封禪真的沒怎麼感冒。

一則是身爲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對於古代這些莊重的大禮本就欠缺足夠的代入感,雖然說朝中許多的典禮制度他也在執行與配合,但封禪無論是強度還是投入,在他看來都缺乏足夠的性價比,所以並不熱心。

第二那就是出於一種玄學的忌憚,古代這些封禪的皇帝,似乎都不免陷入一種晚年不祥的困擾中。

古代舉行過封禪的帝王,如果包括封禪嵩山的武則天在內,那麼共有七位。秦始皇死於東巡途中,龐大帝國三世而亡,第三世還只是一個在位短暫的傀儡。

漢武帝雖然沒有這麼慘,但晚年也被巫蠱之禍與窮兵黷武搞得焦頭爛額,不得不下詔罪己。東漢光武帝本身晚年倒是沒什麼幺蛾子,可後人們一窩長不大的小皇帝,也讓社稷傳承顯得搖搖欲墜。

高宗皇帝疾病纏身,晚年嗣位動盪,更衍生出武周代唐這樣的惡果。至於他奶奶武則天,免不了被玄武門好漢們搞上一通神龍政變。唐玄宗那就更可悲了,一場安史之亂毀了畢生英名,更讓整個封建時代都蒙上一層令人扼腕的悲壯陰影。

歷數下來,似乎只有宋真宗沒有遭到封禪的反噬,如果不考慮子孫絕嗣的情況下。但是這個傢伙直接把封禪給玩殘了,無論如何老子就要封,沒有條件也要硬封,大大拉低了這樁盛禮的格調,自此之後帝王們都羞於、甚至恥於封禪。

只怕就連早已經進行過封禪、作古千年的秦皇漢武若泉下有知北宋這場鬧劇,只怕也要羞惱有加:我們中出了一個什麼鬼東西!

綜合種種,李潼不想封禪也的確不是故作姿態,實在是這樁大禮刺激不到他的痛點。不過歷數下來,古代封禪帝王只有七個,單單他們李家就出了三人,想想似乎還有一點小驕傲。

不過這也實在是一種奇怪的興奮感,經歷了三次封禪反噬的折騰,李唐皇朝居然還能延續百數年,也實在是命硬的很。

現在驟然被李小三提及此事,李潼除了頗生聯想之外,心中也難免生出一份警惕。

其實他與封禪的距離也並不遠,早年在東都洛陽第一次掌握兵權,就是在他奶奶準備封禪嵩山的籌備過程中。

那時他以嵩陽道大總管、肅嶽使的身份率軍出都,遭到了武氏諸王羣妒與敵視,甚至打算將他流放嶺南,最終橫下心來返回洛陽發動了神都革命,將他奶奶扯下皇位。

正因爲有着這樣的經歷,他心裡下意識就覺得封禪是一種蘊含着極大危機的政治活動。

當然如果說李隆基是已經有了藉此生亂乃至於政變奪權的想法,那也實在是太高看了這小子,瞧低了自己。

當年他敢於發動神都革命,且不說他奶奶女主當國始終存在極大的政治隱患,明面上有數千肅嶽軍人馬,暗裡還有故衣社敢戰士們,同時李昭德、狄仁傑等在野在朝的大臣內外配合,才成功發動了政變。

即便是這樣,他仍然要推位給他四叔,甘心退出洛陽朝堂,回到關中繼續積攢實力。

如今的開元新朝,哪怕在青海大捷之前,李隆基也絕對沒有能量策劃政變奪權,無論自己在不在京中。這小子絕對不蠢,心裡拎得門清。

所以眼下這小子提議封禪,目的大概只有一個,仍是效法自己當年在武周時期的故計,那就是藉由此事宣揚自己的政治立場:我是跟聖人一路的,你們不必再過分防備我!

且不說李潼沒有封禪的想法,即便是有,也需要讓自己真正的心腹先作發聲試探,導引輿論,鋪墊氛圍。

現在李隆基搶先發聲,無疑是想攫取一部分政治聲望,混淆時流對他的感官,如此才能渾水摸魚,擴大自己的交際範圍。一如李潼當年進獻寶雨經,既哄得他奶奶樂開了花,也讓一部分時流樂於與他交往,不再將他們兄弟視爲禁忌。

畢竟封禪這種盛典對帝王人物天然有着一種致命的誘惑力,特別是在他親征青海獲得大勝,中興之主的名頭越來越響的當下,無論他怎樣嚴厲拒絕此議,落在時流眼中只怕都是:聖人扭捏了,大家還得加把勁!

腦海中思慮一番,李潼又將李隆基的奏表翻開細覽一遍,發現這奏表措辭嚴謹、且不乏引經據典,絕對不是臨時起意的抖機靈。換言之,李隆基背後一定有精熟典禮章程的禮學大家爲其提供理論指導。

“六月之後出入臨淄王邸的人員再細篩一番,儘量捉清訪客身份。”

稍作沉吟後,李潼又吩咐了一聲,但對此也並不報太大的希望。

雖然通過李隆基的奏表內容能夠確定這小子身後有能人指點,但麟德年間高宗封禪、武周時期也有一番籌備,封禪相關的禮經已經是一種顯學,很多時流都有不俗的研究,想要憑此縮小範圍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

李潼在臨淄王邸雖然安排耳目,無非宮中賜給的侍奉人員之中,這些人眼界狹小,對外朝人事瞭解不多,也很難完全的將目標篩取出來。一番盤問打聽,甚至還有可能打草驚蛇。

不過這也正是李潼的目的,他就是讓這小子察覺自己在盯着他,令其投鼠忌器,放緩各種陰謀活動。

除此之外,他又提筆擬定一份敕書草稿,責令中書省調整一下臨淄王的工作崗位:從秘書省著作郎調任光祿少卿同正員,官階從五品上升爲從四品上。嗣相王府長史狄光遠兼領大理寺司直。至於臨淄王呈獻的奏書,則封存禁中,不作討論。

他並不清楚李隆基已經同多少時流有了接觸牽連,將其官階提拔起來,有助於隱藏的人事網絡浮現出來。而光祿寺中還一直隱藏着一個殺器徐俊臣,可以就近窺望監視。

至於嗣相王府長史狄光遠就職刑司,則就存了一點告誡與警示的味道。大凡不失政治敏銳的人,應該不會再上趕着向前湊,若真還有時流同臨淄王兄弟們交遊密切,那就不是蠢就是壞了,未來遭到波及也是死了活該!

聖人手書自禁中發入政事堂的時候,恰逢姚元崇留直,看到聖人要將臨淄王升任光祿少卿,先是略感詫異,旋即也沒有多想,直接提筆潤色發往門下。

同時姚元崇也不免感慨青海大捷後,聖人對一些敏感人事的處理更顯從容了。

像此前禁中議事,格輔元所提及的韋氏論婚的時事遭到了聖人的斥責,大概也是厭惡韋氏這樣的衰敗門庭還敢對宗家子弟挑三揀四、拿捏輕重,並不因北海王兄弟身份特殊而刻意迴避。

故相王諸子歸朝,臨淄王在職秘書省,也算是沉靜有度,頗得時流雅評,攫升四品以示勉勵,更加體現出如今朝情平穩、氛圍大氣。

至於說同在光祿寺的徐俊臣,也並沒有引起姚元崇的更多遐想。講到不對付,他們這些立朝大臣可以說是全都背叛了故相王,真要計較迴避舊怨,那臨淄王兄弟們乾脆絕跡人前。

傍晚姚元崇返回中書省,道左卻見到已故狄相公之子在一名門下官員帶領下往門下省而去。

狄光遠等人頓足見禮,姚元崇微笑頷首,旋即隨口問道:“狄郎入省,可是有喜訊將傳?”

狄光遠連忙恭聲道:“晚輩承皇恩賜授,將赴大理寺職司直,趨入受敕。”

“大理寺司直?哈,往年狄公在事大理寺,執法斷獄堪稱正直,名震京師。少輩銜此遺志,想必不負所望,可傳佳話於人間。”

雖然彼此地位懸殊,但因狄仁傑緣故,姚元崇對這故人之子也頗爲和藹,笑着勉勵一句便擺手放行。

可是當他又走出幾步後,臉上笑容漸漸收斂,回頭看了看已經走入門下省的狄光遠,神情逐漸變得嚴肅起來,腦海中已經聯想起了剛纔在政事堂親筆潤寫的提拔臨淄王的制書。

朝廷授官書令,五品以上需要政事堂堂舉降制,六品以下由門下發敕。這兩條任命倒不存在刻意隱瞞中書的意思,但彼此聯繫起來,一日之內發出,憑姚元崇的政治敏感度,自然察覺到當中的聯繫。

“這究竟是、臨淄王他……”

雖然心中頗生聯想與好奇,但姚元崇身爲政事堂首相,與臨淄王兄弟們本也沒有什麼牽扯,想不通便不再多想。

離開大內之後,姚元崇便上馬返回坊居。回到室中坐定,打量一番覺得有些怪異,過了一會兒才擡手指了指堂中案上說道:“禁中所賜玳瑁手玩挪去了哪裡?”

邸中僕人入前小聲答道:“阿郎今日與諸友人集會賽寶,苦惱沒有誇奇之物,便歸邸借走了。”

“這劣子!月後便要參銓舉授,還在放浪嬉戲!”

姚元崇聞言後便忍不住冷哼一聲,他如今自是位高權重,但卻爲官廉潔,甚至就連這座府邸都是聖人特意着有司賜給,並家中一干賜物。

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姚元崇自己雖然立身正直,家教卻是一言難盡,早年甚至被平陽公武攸宜堵門叫鬧,搞得自己灰頭土臉,就是受兒子們的連累。

雖然心中氣惱子弟不器,但終究是親生的退不了貨,對於兒子前程,姚元崇還是比較在意的,早先希望將留守之功延授兒子,縮短了守選之期,今年參銓之後,不出意外的話能夠得授一個美職。

“他又跟哪家兒郎廝混一處?安排的課業認真完成了沒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姚元崇也自知他忙於政務,欠缺了對兒子們的教導,特別兩京對峙那幾年,兒子們徹底放養,一時間也很難扭轉糾正過來,如今已經成家在外立邸,平日裡接觸就更少了。

“聽說是去了新昌坊北海王遊園……”

姚元崇本來是隨口問上一句,可是聽到僕人回答之後,臉色頓時一凝,直從席中站起身來,喝令家奴遞來馬鞭便要上馬出邸。

但是行出數步後,他便停了下來,將馬鞭甩給一名老僕並喝令道:“持此去將那孽子擒回,敢有逗留,給我直接抽打!打斷他手腳,米蟲臥養,勝過在外招災!”

0164 官拜尚輦奉御0222 吐谷渾王族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253 勿謂新王不死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154 宰相入刑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095 東宮舊人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075 將軍跋扈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274 只待神都制命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001 大唐宗王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160 血洗丘宅0052 大酺獻樂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072 天賦異稟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016 大唐潑婦0294 門人遇襲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071 音聲細題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398 狄公出手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071 音聲細題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226 瘋狂的武周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324 寶藏仍未枯竭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161 宰相薦才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316 鸞臺給事中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039 羅網常設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100 不望獨活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264 色是殺人刀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
0164 官拜尚輦奉御0222 吐谷渾王族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253 勿謂新王不死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154 宰相入刑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095 東宮舊人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075 將軍跋扈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274 只待神都制命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001 大唐宗王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160 血洗丘宅0052 大酺獻樂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072 天賦異稟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016 大唐潑婦0294 門人遇襲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071 音聲細題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398 狄公出手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071 音聲細題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226 瘋狂的武周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324 寶藏仍未枯竭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161 宰相薦才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316 鸞臺給事中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039 羅網常設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100 不望獨活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264 色是殺人刀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