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

十二月初,崇仁坊雍王邸中又舉行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家宴,迎接潞王妃獨孤氏一家入京並賀漢王李光順長子百日之喜。

年中時分,雍王家眷並諸親戚門戶便已經全面撤離神都。只不過潞王妃年初剛剛生產一女,尚需休養,不便奔波於途,再加上獨孤氏也是關隴勳貴中人丁頗旺的一戶人家,要完全退出南衙仍需一些首尾處理,所以便暫時留在了神都。

不過隨着神都豫王出閣,李潼便傳信二兄李守禮儘快將家眷接出神都城,爲了保證李守禮在局勢進一步惡化前及時撤入潼關以西,甚至都不能將家眷留在陝州。

拋開朝情大勢方面的考量,這一次家宴氛圍也算是其樂融融。諸家親戚門戶齊聚王邸,共賀團圓並添丁之喜。

李潼在席中與諸親友把杯暢飲,回想當年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一家人可謂是人勢單薄、不無淒涼,僅僅只是宮中供給一餐還算豐盛的餐食,便能讓小妹李幼娘念念不忘、記掛良久,一時間心中不免也是大生感慨。

當他於席中講起這一樁舊事時,已經爲人新婦的李幼娘自然是大感羞澀,嬌嗔不已。

大舔狗薛崇訓卻已經忍不住抹淚感慨道:“娘子幼時竟還有這樣悽楚往事!可憾當年我也懵懂無知,不能分苦此味。但從今往後,凡我家餐飲諸事,我一定悉心安排,讓娘子享盡人間諸種珍味!”

“我兄弟尚微時,爲了養活你家娘子可是所費不少。如今得趁從容,美味自不可閉門專享,該要回餉兄弟!薛郎既有此深情之言,今日此宴食料所供,就併入你家支計了!”

李潼聽到這話後便哈哈笑道,對於敲詐薛崇訓,他並無半分心理負擔。

近年來雖然在政治立場上與他姑姑漸行漸遠,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往來。下半年關隴勳貴諸家東去,飛錢業務順勢進入神都,神都方面便交給了太平公主在主持。

除了借鑑長安飛錢的經營模式,李潼此前有關以公廨本錢來經營飛錢的舊計,也不知被他姑姑從哪處故紙堆中翻出來,正式進行實施。

關隴勳貴們耗子搬家,潼關一路都在行臺掌控之中,爲了保證財產的安全,絕大多數都採用了飛錢轉移資產。關內的不動產大半爲行臺所接手,而那些變現的資產則就相當一部分都爲太平公主所掌握。

高宗兩口子上臺以來便在着力打擊關隴集團,雖也卓有成效,但仍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果朝廷與行臺能夠保持精誠合作,可以說從行臺分設以來,關隴勳貴這一羣體無論是政治上,還是在經濟與軍事上,都被他們叔侄、姑侄玩弄於指掌之間,只待收網了。

行臺擁有着強大的軍事震懾力,又收回了相當一部分關隴勳貴經營近百年的鄉土資產,而他姑姑太平公主如今更掌握關隴勳貴的經濟命脈。但是很可惜,他四叔那裡玩翻了車。

家宴半途,女眷們各歸內堂議論家事長短,留在中堂的男人們,話題便也漸漸嚴肅起來。

剛剛抵達長安的李守禮丈人獨孤元節率先開口道:“今次朝廷請以豫王歸祭祖陵,未知雍王殿下對此是什麼看法?”

李潼聞言後便嘆息一聲,然後纔開口道:“行臺分設於陝西,只因此邊軍政諸情實困,當時朝情亦有不靖,全無方面長計興用此邊。我也是臨危受命,在事至今。對於朝廷諸大禮事,無論行臺還是我,從未有所阻撓,也不敢阻撓。豫王若真西歸,我自典軍相迎於潼關。若事中仍有波折,那也只能安守本分,靜待命達。”

自從神都朝廷傳來這一消息,無論公私場合便不斷有人或直接詢問、或旁敲側擊,想要試探李潼對此的態度如何。

對於這一點,李潼也只能感慨,操蛋人幹操蛋事。我能怎麼看?我特麼都不正眼看。

別說豫王回不回來,哪怕就連皇帝,他也從來沒有說堵着潼關不讓回來,關鍵你特麼不敢回來!

如果是在去年,朝廷突然搞上這麼一手,行臺都還需要緊張應對。畢竟那時候諸事剛上軌道,就連李潼自己,這會兒都還要重新返回隴上跟論欽陵隔空放嘴炮呢!

不過今年這個態勢,行臺是真的有資格和實力以不變應萬變。其實不獨時流諸衆,就連朝廷此前都專遣使員來詢問李潼,而且還不是朝士,是他四叔李旦專門派遣的中使,詢問他對此究竟是怎樣一個態度。

李潼對此同樣沒有什麼迴應,中使還未入城,他便直往京西巡察軍務,半路溜回來在隆慶坊私宅中窩了好幾天。一直等到中使職命所催、等得不耐煩了、自己返回神都,他才又返回了行臺。

之所以避而不見,就在於見了也沒有什麼意義。或者說他四叔被玩壞已經成了定局,現在心態大概已經崩得稀碎,使人來詢問李潼的態度,無非是找個遷怒對象而已。無論李潼做出什麼樣的表態,都不免會被作負面解讀:不是老子手段不行,純粹年輕人不講武德啊!

見雍王明顯不欲就這個話題深談,獨孤元節在稍作沉吟後又問道:“如今潞王仍留陝州,人身會不會有什麼危險?”

聽到這話,李光順也不由得變得緊張起來,忍不住疾聲問道:“神都情勢已經變得這般危急?”

獨孤元節看了一眼微微皺眉的雍王,然後才又說道:“此前王相公奉命整頓南衙兵務,收效談不上好。天下軍府,半在關內,但關內軍籍卻收在行臺……今王相公罷知政事,專領左衛,但其實南衙諸衛,俱已缺損嚴重,唯翊府尚存甲員,月前再典南衙番上宿衛者,所存竟不足兩萬。諸府無兵可以番上,但潼關以西……”

講到這裡,獨孤元節便頓了一頓,但言外之意也已經是不言自明。朝廷領掌天下,在行臺大肆收聚甲士、京畿所聚之兵已達八萬之巨的情況下,南衙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整頓,所收竟然只有不足兩萬軍衆。如此一個實力對比,簡直讓人觸目驚心。

大唐立國以來,便是重內輕外,諸折衝府將近三分之一的數量都分佈在關內諸州。現如今關內爲行臺所據有,使得朝廷禁衛形同虛設。

不過李潼在聽到這一數據後,還是忍不住皺眉道:“這當中是否有什麼阻滯?”

雖然府兵的老底子是重關內而輕關東,但如今的府兵制早已經是形同虛設,已經不足爲憑。像行臺過去這兩年多時間裡,根本就沒有再試圖修復原本的府兵體系,而是建立起一個新的募兵系統,內外輪戍。

神都朝廷本來就沒有太豐厚的府兵底子,所謂整頓南衙軍事,當然不可能只檢索舊籍,無非以此作爲一個框架參考,再傳告諸州縣進行新的徵募。這種動員形勢從高宗後期就已經開始採用了,武週一朝也多是循此舊例進行徵發,從而維持對外的軍事活動。

雙方的軍事競備,行臺甚至還要晚於朝廷,李潼雖然率軍入關,但長安定亂、北擊突厥再加上青海大戰,一系列事件下來,行臺創建已經是到了第二年的事情。

神都朝廷雖然也處於動盪中,但當李潼還在青海前線的時候,李昭德等便已經開始整頓南衙軍務,南衙軍事最興盛時,一度達到五萬餘衆。

就算之後李昭德並其一系朝臣被貶出朝堂,但政治上的清算不至於延伸到行伍之中。更何況王孝傑這傢伙雖然有幾分因人成事的味道,但畢竟也是宿將出身,以宰相而整頓南衙軍務,即便不能在原本的基礎上更作擴大,也不至於縮水到這麼嚴重!

聽到雍王這麼發問,獨孤元節嘴角泛起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撫膝長嘆道:“七月以來,朝中封獎大興,物料支用尤其急促。入秋之後,諸州本有三萬番上卒役應該循時入都,但因兼顧諸州貢賦解上,至今仍有大量延困於途。

入冬之後,行臺甲兵盛聚,朝廷強催甲兵疾行,以致人事混亂。多地物料積壓難運,諸受封家犒賞難支,其親徒多參兩衙宿衛,各請領掌之職親自入州索取……”

饒是李潼見多識廣,聽到獨孤元節所述之事,一時間不免也是目瞪口呆,這種亂象,他媽的根本不是正常人能夠搞出來的!

諸州甲兵番上入都,順便押運貢賦等物料入都,這是朝廷多年以來的慣例,爲的是一個人物兩收的便利。李潼當年於神都主持漕運改革,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將人、物解綁,運河沿線專募客民以充腳力,專事專用,以釐定當中各種混亂不堪的無效開支。

畢竟人物兩收看似便利,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着各種拖延與虛耗問題,一路甲兵過境,但州縣物料還沒有聚齊,你是就地等着,還是直接開拔?一旦原地駐紮等待,是折入州縣物料腳力費,還是專設軍費開支?因此所造成的番期延長,南衙又該如何審計編排?

貞觀時期,均田制還有所保證,府兵制也不失組織,物可恆聚、兵可恆出,彼此還能不失於配合。但永徽之後,隨着帝國疆域越發擴大,徵期、徵料都變得越來越頻繁嚴重,本來就是兩個系統的事情,勉強湊合起來,所帶來的虛耗已經遠遠超過了本來的便利。

如今,李潼有關漕運改革的政令早已經被破壞殆盡,相關事宜再次恢復舊態運行。

按照獨孤元節的講述,就是行臺所帶來的軍事威脅陡然增加,然後朝廷催令甲兵加快行程,直接造成了諸州物料堆積於途。而已經涌入南衙任職的受封人家擔心封賞不能及時兌付,所以紛紛請命外派,於是就把南衙本來就已經微薄的底子更作攤薄。

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238 洗劫武攸宜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022 萬古愁難銷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203 奔跑的大王0480 與虎謀皮,智小用大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100 不望獨活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216 急流勇退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255 肥羊難宰0051 《逍遙王》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082 武氏諸衆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307 南望老人星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087 蓮生獻經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063 明月暫未有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328 野狐宰相0104 王居大不易0152 潛龍怒音0234 刑威如玩物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60 血洗丘宅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255 肥羊難宰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192 太平公主登門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149 舊事再起波瀾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089 賢賢易色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240 少陵原逢故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
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238 洗劫武攸宜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022 萬古愁難銷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203 奔跑的大王0480 與虎謀皮,智小用大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100 不望獨活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216 急流勇退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255 肥羊難宰0051 《逍遙王》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082 武氏諸衆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307 南望老人星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087 蓮生獻經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063 明月暫未有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328 野狐宰相0104 王居大不易0152 潛龍怒音0234 刑威如玩物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160 血洗丘宅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255 肥羊難宰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192 太平公主登門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149 舊事再起波瀾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089 賢賢易色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240 少陵原逢故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