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 音聲細題

永安王編制《萬象》新曲,內教坊、太樂署提供的人力支持,上上下下有兩三百衆之多。

對於一項文藝事業而言,這個規模實在不算小。但想到其他大麴排演規模,如《聖壽樂》單純舞者就有一百四十人之多,類似鹵簿樂等軍樂、儀樂,所用的鼓吹音聲更是不少。

不考慮眼下還是待宰羔羊的處境,能夠把文抄搞成這麼大規模,李潼也算是迎來他事業的一個小高峰。

雖然有這麼多的人投入其中,但是各司其職,分目標進行,並不雜亂,好歹他也曾經擔任過一個規模不小市政項目的主管,在人事統籌方面,還是有點基礎的。

在將曲辭呈交太樂署審覈之後,李潼便來到太樂丞白芬所帶領的一個工作小組中。這小組成員主要是太樂署樂官組成,主要負責曲簿的編制,太樂丞白芬之下還有兩名樂正、兩名太樂博士。

眼下編曲過程還在散序階段,對於一部大麴而言,散序乃是音律的精華部分,最能體現一部大麴的音樂水平。

李潼所擬定的曲目《萬象》,本就取意包羅萬象,換言之就是大雜燴,無論十部樂還是兩部伎,有什麼精華都往裡邊添。

不考慮其他方面,這一個要求一聽就是外行指導內行。音聲協律起碼要有一個主題,要有一個貫穿全篇的基調,什麼東西都往裡面湊,別的不說,單單各種樂器不同音色便有百十種之多,如果不作專業性的篩選,只能是一團噪音。

所以,當李潼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有一名樂正苦着臉上前言是這要求實在不好達到,歷數十部樂,沒有任何一種曲式風格、任何一種樂器能夠貫穿始終,作爲提領。

“我等歷採諸樂,所合唯太簇商《燕樂》《龜茲伎》等數部或能得大王所意一二。”

聽到這名樂正的說辭,李潼便皺起了眉,燕樂不用多說,本身就是中外合璧的大雜燴。至於龜茲樂則是百搭,糅合進哪一種曲風都不突兀,甚至就連最莊重雅緻的清商樂,都能將龜茲樂融入其中。

比如高宗舊年白明達所制《春鶯囀》,便是以龜茲樂和爲鳥聲入樂。話說回來,李潼也是在接觸後才知,那個白芬看起來一副士人做派,其父白明達居然還是龜茲人。

“既然是闊制新曲,難道不能甩開舊部樂窠臼?”

聊技術,李潼是個渣渣,但是談概念,還是能夠頭頭是道。至於怎麼甩開舊部樂窠臼,你們問我?

幾名太樂署樂官聞言後,俱都面有難色,最終還是一名太樂博士上前說道:“還是先讓大王賞聽新協幾律。”

說罷,一部音聲人已經登場,李潼也已經落座,看到二兄李守禮也抱着琵琶站在這一部音聲人當中,便點頭鼓勵。可見多讀書的好處,親兄弟二人,一個滿腹詩華,自爲座上客,一個只會玩樂器,只能堂下伎。

李潼的音樂鑑賞水平,大體也就《逍遙王》那種層次,哪怕現在借了虎皮披上,短期內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提升。

所以他評價一段曲律好壞,有一個最直觀標準,那就是樂器用多少。這跟打架一個道理,人多自然氣勢足,曲調好壞先不說,登臺就能唬住你。

雖然共事日短,但磨合下來,樂官們也大體瞭解到永安王這一審美趣味,所以一段曲調譜成之後,能用多少樂器就用多少樂器,近來試演幾曲,動輒十幾種樂器起步。還真別說,諸多樂器搭配起來,只要還能保證曲調不散,效果真是提升好幾個層次。

李潼閉眼聽了一半,然後便擡起手來說道:“羯鼓撤下,奪音!另換鼓奏。”

這種要求,一聽就不是行外人能提出來的,諸如“奪音”“欺聲”之類的技術語言,這幾天看太樂丞白芬指導工作的時候,他心裡也暗記了不少。別管懂不懂,只要能提出要求,你們就必須要給我精益求精!

之後又陸續調整了幾個小處,最終得來的曲調已經降了一個宮位,又加了檀板、笙等幾種小樂器,當然,被挪走的羯鼓又被搬了回來。這麼多樂器雜奏,音聲本就混亂,如果再缺了領音的羯鼓,那更是不能聽。

但李潼還是有些不滿意,他品的不是曲調動聽與否,而是基本的聲理。這一段樂曲中,墊聲和音的樂器是胡笳,但胡笳音色濁且黏,一些音色不突出的樂器與之合奏,很容易就會被那濁音掩蓋。

此際臺上樂器十三種,剛纔他閉目聆聽,能夠分辨出來的樂器聲則只有九種,這就是所謂的欺聲了。

當李潼提出這個問題時,一名樂正上前回答道:“胡笳本易欺聲惡器,通常不以羣聲協奏。但眼下羣聲羣奏,若無此器攏襯,則不免調音更雜……”

“既然如此,有沒有一種聲器既能得攏襯,又不混淆諸音?人聲如何?”

說話間,李潼便作哼聲示意,曲調旋律居然也哼得七七八八,可見他也並不是完全的外行,跟這些專業人士待久了,是一直在虛心學習的。

樂正聞言,便面露難色:“散序便入吟唱,這有些、有些……”

“剛纔還說不守舊樂窠臼,先試一試。”

李潼又笑着說道,並順手一直李守禮,讓他滾出去,再換一個琵琶伎上來。他的鑑賞水平也在與日俱增,眼高手低太容易,李守禮的彈奏技藝已經跟不上他欣賞水平的進步了。

樂正還在低頭思忖永安王提議,旁側已經響起另外一個人聲:“大王所言,應指梵唄。此《西涼伎》部音聲所設,內教坊並無存備。”

場中諸人包括李潼在內,俱都循聲望去,首先見到便是米白珠這個糙臉大鬍子疾步行來。

隨着鑑賞水平逐日提升,李潼已經意識到米白珠樂技實在馬馬虎虎,但這又是內教坊最先向他靠攏的一個樂工,不好喜新厭舊,業務上雖然不好用,但還是留下來做個健卒差遣,於內教坊傳達他的命令。

在米白珠身後,一名緋袍官員正從容行來,剛纔的話正是此人所說。

所謂“梵唄”,李潼還是第一次聽說,又見其人服色,不好倨傲,便站起身來,待到對方至前便開口問道:“倒要請教,音聲梵唄何物?”

對方上前頓住,先作叉手示意,然後纔回答道:“舊魏陳思王曹植感魚山神制,著制《太子頌》,吐納抑揚,爲唄聲之始。後世因法行之,尤齊粱爲重,蕭氏前後壯大其體……”

聽這人引經據典解釋一番,李潼總算明白了,這個所謂梵唄應該就是指的誦經梵唱的聲音。這倒給他提了一個醒,此前他就一直在考慮要把《萬象》大麴增加一些佛道元素,使其兼具法曲特點。

只是宗教領域他實在不擅長,一直還沒有想好怎樣將這些元素不突兀的增加進去,又不能喧賓奪主、破壞了整首大麴的基調。現在看來,這倒是一個不錯的元素添加。

“再回太樂署,請梵唄音聲幾人,協奏新調。”

李潼轉頭吩咐那名樂正,然後才又轉回頭來望着那名給他提醒的緋袍官員,開口問道:“閣下是……”

“卑職天官署考功員外郎、兼直太樂署選詞事,沈佺期,拜見大王。”

緋袍官員小退一步,再作致禮並自陳身份。

李潼聽到這話,眸子頓時一亮,並上前一步,臉上也露出和煦笑容:“原來是沈員外,沈員外詩名高著,小王雖居大內,但也久聞員外詩名,不意今日於此相逢,真是讓人欣喜。”

沈佺期何人,李潼自然熟悉,別的不說,單單文抄腹誹時流,這個名字便已經在心頭掠過許多遍。沈佺期、宋之問,那可是初唐向盛唐過渡詩壇中的代表人物,更被稱作初唐七律體制定型的關鍵人物。

無論心中臧否、褒貶如何,此際看到沈佺期活生生出現在自己面前,李潼心中的確是有許多驚喜。更不要說對方剛一露面,便向他提出了一個挺有想法的意見。

沈佺期少年得志,詩名久傳,對於永安王聽過自己的名字並不感到意外,見這一位少年宗王對他如此有禮貌,心情大概也是不錯。

他兼理太樂署選詞事,自然是知道永安王與薛懷義在內教坊要創制新曲的事情。老實說一開始對永安王沒有太好印象,畢竟能跟薛懷義混在一起,想想也知道應是紈絝習性。

沒想到此番見面,永安王給他的印象倒是比想象中好了許多,少王風姿卓然不必多說,難得是能知禮重士。

雙方見禮之後,沈佺期纔想起此番來意,擡手揚了揚手中詩稿,開口說道:“卑職兼直樂府選詞,所見坊送《萬象》曲辭,體正端雅,佳作難得,一時詩趣難耐,想要走訪逸才,請教聯絕才意,不知大王可否稍作導引?”

李潼聽到這話,笑容轉爲矜持:“不意區區拙作,能得員外雅賞,倒讓小王受寵若驚。”

聽到永安王的回答,倒是沈佺期驚容更盛,乃至於驚呼出聲:“這一部《萬象》曲辭,竟是大王所著?”

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399 行驛命案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196 卑職願從大王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121 徐敬真引誣0084 具位庸臣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002 又一個才人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052 大酺獻樂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122 枯禾逢甘霖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064 薛師信義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206 一支穿雲箭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264 色是殺人刀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221 窺望河西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163 加官加封
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399 行驛命案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196 卑職願從大王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121 徐敬真引誣0084 具位庸臣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002 又一個才人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052 大酺獻樂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122 枯禾逢甘霖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064 薛師信義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206 一支穿雲箭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264 色是殺人刀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221 窺望河西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163 加官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