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

找火再次步燃,對四方首腦會晤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些

雖然美國總統依然堅持人道主義援助必須與政治體制掛鉤,王元慶只承諾軍事行動結束之後在印度舉行全民大選,但是隨着共和國陸軍向海得巴拉進軍,四方首腦會晤變得對共和國更加有利……

擺在美國面前的現實是,如果不盡快在四方首腦會唔上達成一致意見,中國軍隊很有可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也就是攻佔海得巴拉,到時候再與中國討價還價,更不可能獲得美國想要的好處。

打手 0月刀日下午。布蘭迫諾率先承諾爲印度提供助萬噸糧食。

與之前的人道主義援助承諾不同,布蘭迫諾拿出了明確的時間表,即第一批墜萬噸糧食將在年底之前運抵蘇拉特,第二批!匆萬噸與第三批勁萬噸糧食分別在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後的打手 個月與2個月內運抵印度。問題是,布蘭迪諾留了一手。沒有明確沏萬噸糧食的具體移交對象,也就是說到底是交給印度臨時政府、還是交給佔領軍,或者交給南方的海得巴拉政權。因爲美國並沒承認印度臨時政府,認爲中國的佔領行動非法,所以站在法理的立場上,美國不大可能將糧食移交給印度臨時政府與佔領軍。如果美國將第一批萬噸糧食移交給海得巴拉政權,肯定無法讓中國接受。因爲可以看成是軍事援助。按照布蘭迪諾的提議,應該儘快在印度成立國際人道主義援助機構,由該機構負責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分發工作。

王元慶沒有接受這個提議,原因很簡單。戰爭還沒結束,國際組織人員的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按照王元慶的要求。美國應該將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移交給印度臨時政府,或者移交給佔領軍,由印度臨時政府或者佔領軍負責分發糧食。爲了確保分發工作得到落實,美國可以向救助地區派遣觀察員。監督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分發工作。作爲對布蘭迪諾答應提供墜0萬噸糧食的迴應。王元慶承諾在田年3月底前讓非政府國際組織進入印度。開設人道主義救助站,規模由國際社會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數量決定,基本上按照每刃萬噸糧食開設打手 處人道主義救助站的標準執行。也就是說,美國提供沏萬噸糧食,只能在印度開設舊處救助站。

可以說。談到這,基本上就是神價還價了。

美國做出承諾之後。法國總統代表歐盟做出爲印度提供勁萬噸糧食的援助承諾,俄羅斯總統也答應爲卑度提供如萬噸糧食。

毫無疑問,這些援助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當天晚上。俄羅斯總統以四方首腦會晤主席的身份向全世界呼籲。希望有能力的國家參與到印度的人道主義救助行動中來,爲飽受戰爭摧殘的印度民衆提供包括糧食、藥品在內的救援物資。

隨後。共和國、美國與歐盟也發表了相似的呼籲。

舊月刃日,澳大利亞率先表態主要是澳大利亞所處時區靠前,承諾提供打手 四萬噸糧食羅馬尼亞答應爲印度提供乃萬噸糧食,…當天,總共有醜斤,國家先後表態。承諾爲印度提供歷萬噸糧食與四萬噸藥品。

只是,最關鍵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海得巴拉政權還沒有完蛋。中國又不爲國際組織人員的安全做出擔保。糧食到底應該交給哪個政權?

這個問題很冉就有了答案。

當天下午。凹軍先頭部隊攻佔坎曼,距離海得巴拉不到打手 刃千米天黑前,弘軍攻佔尼扎馬巴德、歹軍攻佔格里姆納格爾與瓦朗加爾。到此。3支野戰軍完成了對海的巴拉的兩面包圍行動。

夜間。凹軍的先頭部隊轉向西行,前去攻打馬赫布卜納格爾。泡韌巴“占卜舊酬廠告少匠新陝小沉噩盅

局勢再明朗不過了,只要凹軍攻佔了馬赫布卜納格爾,3支野戰軍就從三斤。方向上包圍了海的巴拉。只有西面的古爾伯加仍然在印軍的控制之中。

也就在這個晚上,裴承毅收到了總參謀部的命令:儘快合圍海得巴拉。

項鋌輝突然干預前線作戰行動,絕對不是心血來潮。戰爭打到現在,項鋌輝還是第一次干預前線戰術行動。雖然項鋌輝沒有說明合圍海得巴拉的目的。但是裴承毅立即就想到了即將結束的四方首腦會晤。

命令肯定是元首下達的。只是通過總參謀長傳達給前線總指揮。

事實上,就算沒有項鋌輝的命令,裴承毅也得考慮要不要合圍海得巴拉。

制訂戰役計劃的時候。裴承毅沒有考慮合圍海得巴拉,主要是想留下突圍通道。讓印軍主動撤離海得巴拉,把印軍消滅在突圍的道路上,避免強攻海得巴拉。現在看來,印軍從海得巴拉突圍的可能性非常小。強攻海得巴拉已經不可避免。如此一來。就得儘快合圍海得巴拉。切斷海得巴拉與外界的聯繫。

既然總參謀長下了命令。裴承毅也不再猶豫。

當天晚上,裴承毅就命令彌軍的先頭部隊向

雖然從戰局上看。羽軍攻佔馬赫布卜納格爾後,可以沿着公路線向古爾伯加挺進,進攻行動更加順暢,而到達尼扎馬巴德的藥軍必須在讓打手 個旅正在攻打馬赫布卜納格爾。很難分兵攻打古爾伯加。爲了不對攻打海得巴拉的行動造成太大的影響。裴承毅只能讓彌軍前去攻打古爾伯加。

似乎預感到攻打古爾伯加的行動不會非常順利。引日凌晨,裴承毅讓空突回旅做好了參戰準備。

事實也確實如此,攻打古爾伯加的戰鬥很不順利。

引日凌匙點墜分。彌軍的先頭部隊到達古爾伯加北面,準備向市區推進的時候遭到了印軍的猛烈反擊。如果不是陸航的低空攻擊機羣及時趕到,恐怕衝在最前面的裝甲突擊營將成爲共和國陸軍第一支在印度戰爭中被印軍全殲的營級戰鬥部隊。

這場規模不大的戰鬥徹底打亂了彌軍攻打古爾伯加的行動。

天亮後,裴承毅立即讓空突回旅出發。協助張軍攻打古爾伯加。

直到這個時候。海得巴拉戰役的第一場惡戰才真正爆發。

作爲海得巴拉最後一處與外界聯繫的通道,印軍有足夠的理由死守古爾伯加。根據偵察機援集到的戰場信息,駐紮在古爾伯加的印軍超過萬。雖然絕大部分都是戰鬥力極爲低下的預備部隊,但是古爾伯加在大後方,該地印軍的抵抗意志還足夠強大、士氣與鬥志都還不錯。戰鬥中,印軍拼得很頑強。給碧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還好,裴承毅早就有所準備。

空突舊旅參戰的時候打手 陸航與空軍同時加強了古爾伯加方向上的投入力度。張軍與刃軍的遠程炮兵也將炮口對準了古爾伯加。

毫無疑問。不管有多少拿着步槍的印度步兵,都不可能打贏這場戰鬥。

技術裝備上的巨大差距,絕對不是兵力能夠彌補的。簡單的說,進攻部隊絕對不會與防禦部隊拼刺刀,甚至不會進入印軍步槍的有效射程之內。戰鬥中,進攻部隊做得最多的就是呼叫遠程火力支援。或者爲遠程火力支援提供弓導信息。在這種不對稱戰鬥中印軍肯定會戰敗。區別只是在何時戰敗。

共和國陸軍猛攻古爾伯加,可以看成圍攻海得巴拉的序章。

當天,四方首腦會晤在莫斯科結束。

因爲美國與共和國在援助物資分發問題上仍然僵持不下,所以四方首腦會晤只決定了第一批援助物資到達印度的時間。既打手 月刃日。到底由誰來分發物資,則由第二次四方外長會晤解決。

回國的路上,王元慶電話聯繫了裴承毅。

不用猜,王元慶只提到一件事那就是在!打手 月引日之前佔領海得巴拉。就算費爾南德斯逃到了班加羅爾,海得巴拉政權也名存實亡。在沒有第二個政權的情況下,不管美國有沒有承認印度臨時政府,有權力分發國際援助物資的只有印度臨時政府。

對前線部隊來說,這無疑又是一個重大挑戰。

接到元首的電話。裴承毅立即讓躍躍欲試的刀軍開赴坎曼,參加攻打海得巴拉的作戰行動。同時命令第心空突旅與突旅做好參戰準備。

雖然還有打手 凹萬印軍,打起來並不容易。

當然,裴承毅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催促紡軍與空突回旅,要求進攻部隊必須在據小時之內拿下古爾伯加。

此時,全世界的目光都轉向了海得巴拉戰場。

從四方首腦會晤取的的成果來看,布蘭迪諾與王元慶正在對賭,賭的就是共和國軍隊能否在打手 月刃日之前攻佔海得巴拉,賭注則是由誰主宰今後的印度。

表面上,攻打海的巴拉似乎與印度的未來沒有多大笑系。泡韌巴珊,峨卜日 廠告少員新協裡多

實際上,布蘭迫諾與王元慶在莫斯科做的所有事情都與印度的未來有關。攻佔海得巴拉將成爲印度局勢的重大轉折點。

關鍵就在國際援助物資上。

美國承諾在打手 月約日之前運送第一批物資。

雖然王元慶仍然沒有在物資分配問題上明確表態。但是明白利害關係的人都知道,王元慶不可能與數十個國家敵對,在國際援助物資到達印度之前,必須確認由誰來分發援助物資。到時候,如果海得巴拉政權仍然存在。美國肯定會藉此大做文章,最終迫使王元慶做出讓步。答應讓非政府國際組織在印度各地設立救助站。雖然王元慶已經承諾在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後的3個月之內在印度設立國際救助站,但是前後數個月的差距足夠影響印度的政治走向。換句話說,國際救助站提前進入印度,肯定會對戰後的全民大選造成影響。爲此,王元慶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在國際援助物資到達之前消滅海得巴拉政權。

可以說,這場豪賭王元慶輸不起,布蘭迫諾也輸不起。

只要共和國陸軍在打手 本書來目抱書吧酬,會員收集發椎刊!前佔領海得只拉,吊然美國可以要求在印度設力國隙激糊沾,但是優勢掌握在共和國手中,王元慶可以局勢動盪爲由阻止國際組織進入印度,並且要求各國將物資移交給印度臨時政府,由印度臨時政府分發物資,而提供救援物資的國家可以向印度派遣監督人員。如此一來,除非承諾提供援助物資的國家出爾反爾。不然就的把物資移交給印度臨時政府。從政治上將,這等於承認了印度臨時政府的合法性。即便今後舉行全民大選。臨時政府也有很大的把握獲勝。如果情況相反,佔據優勢的位的就是美國。只要放開對國際組織的管制,由美國或者西方國家扶持的參選人獲得大選的機會將大大提高。印度將再次走向共和國的對立面。

王元慶不能輸,等於共和國軍隊不能在海得巴拉戰場上栽跟頭。

以裴承毅的政治目光,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問題是。攻佔海得巴拉並非易事。

除了大約打手 沏平方千米的防區,修建了大量地下防禦工事。根據空軍提供的監視與偵察信息,一斤。月內運入海得巴拉的水泥超過了勁萬噸。工程土石方量大約在勸千米左右的地下坑道,並且修建了足以容納墜萬軍人。以及大約能夠滿足守軍消耗3個月的作戰物資。

博帕爾戰役證明,在無法使用特種炸彈的情況下。只有投入更多的兵力。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讓刀軍與2個空突旅參戰,一次投入了3個戰略反應軍、3個空突旅與2個裝甲旅,總兵力接近舊萬。如果算上留在後面的引軍,以及還沒有參加戰鬥的3個空突旅,裴承毅可以在海得巴拉投入佔万作戰部隊。

別說佔万,就算用舊萬兵力攻打海得巴拉,也是印度戰爭中的新紀錄了。

要知道,攻打加爾各答只動用了6萬兵力、攻打博帕爾只動用了4萬兵力、攻打新德里只動用了8萬兵力、攻打蘇拉特只動用了7萬兵力。可以說,以共和國軍隊的戰鬥力,在出動舊萬大軍的情況下。沒有打不下來城市。

當然。部隊出動得越多,後勤保障越沉重。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裴承毅不得不讓凹軍的主力部隊暫時停止南下,在出動部分兵力掃蕩克里希納河三角州的同時,重點守衛從卡基納達港到坎曼的鐵路線,並且讓刃軍負責打通從坎曼到瓦朗加爾、格里姆納格爾、尼扎馬巴德與古爾伯加的鐵路線與公路線。而負責攻佔馬赫布卜納格爾的第馴裝甲旅則負責守衛通往坎曼與古爾伯加的公路線。

這些部署都是爲攻打海得巴拉做準備。

因爲要守衛環海得巴拉運輸線,所以裴承毅投入的舊萬兵力不算多。本書來目袍書吧峨佃酬,會員收集發撫

別的不說。光是留在外圍的作戰部隊就有個旅之多,幾乎佔了地面進攻部隊三分之一的兵力。如果考慮到需要一支機動防禦部隊,還要佔用打手 個空突旅。也就是說,能夠用來攻打海得巴拉的作戰部隊不會超過8個旅。總兵力似萬出頭。

針對這一情況,裴承毅不但留了一手,還留了好幾手。泡韌巴珊,奶佃卿廠告少,員新俠小沉夷多

首先是正在南下的落軍隨時可以參加攻打海得巴拉的作戰行動,卑在後面的引軍也能參加進攻行動。更重要的是,負責掃蕩克里希納河三角洲地區的糾軍的4個戰鬥旅離海得巴拉都不遠,其中2個裝甲旅隨時可以派過去。

如此一來。如果有必要,裴承毅可以在海得巴拉投入舊個旅的作戰部隊。

真要打手 個耳,也許佔天就能打下海得巴拉。

在佔天之內打下海得巴拉不見得是好事。因爲這會讓美國獲得調整策略的時間。讓美國找到解決辦法。最好的結果就是在打手 月刃日打下海得巴拉,然後看着運載救援物資的船隊進入蘇拉特港。

更重要的是。裴承毅還得考慮要不要加快攻打班加羅爾的行動。

只有同時打下班加羅爾,才能取得最完美的成果。

仔細衡量之後。裴承毅再次調整了作戰部署。首先是凹軍加快南下速度,目的的不是翁戈爾,而是更南面的金奈。然後是刀軍全速突擊,繞過孟買等大城市,沿途儘量不要與印軍糾纏,爭取在打手 月舊日到達門格洛爾。最後。裴承毅聯繫了林嘯雷,要求正在阿拉伯海活動的艦隊向南轉移,兩棲突擊艦隊返回坎寧港運載登陸部隊。如果北面的戰鬥打得比較順利,就得考慮在印度半島南部地區發起一次小規模登陸作戰。

安排好這些任務之後,裴承毅在舊月引日夜間下達了攻打海得巴拉的作戰命令。

雖然古爾伯加的戰鬥還沒有結束,但是在主力進攻部隊已經部署就位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等到佔領古爾伯加之後再攻打海得巴拉。

第121章 長遠謀劃第12章 誘惑第29章 野心家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69章 人質第51章 醉翁之意第80章 死亡之路第145章 較勁第79章 利益同盟第110章 決戰部署第83章 雙管齊下第9章 熱點時局第54章 對策第31章 時過境遷第8章 疑雲重重第17章 養虎爲患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8章 緊急歸隊第93章 政治進程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7章 民族之翼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141章 佯攻第14章 懸疑故事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47章 外交攻勢第54章 外交鬥爭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12章 搭臺唱戲第129章 登陸作戰第76章 有限反擊第52章 死灰復燃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29章 斬首行動第136章 是好是壞第26章 坦然面對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57章 胸懷大志第23章 一反常態第77章 急轉直下第4章 冰凍三尺第94章 死亡競賽第51章 醉翁之意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127章 討價還價第49章 風雲再起第9章 針對性第3章 暗流第21章 因勢利導第89章 解密第8章 複雜化第89章 禍不單行第26章 航母出擊第42章 幫倒忙第154章 另外一個角度第74章 軍控協議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29章 野外求生第18章 責任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34章 事發突然第34章 全面爆發第39章 以小時計算的決戰第77章 急轉直下第44章 臨時決策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55章 以戰促和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53章 巔峰之作第38章 頭號威脅第36章 戰爭惡魔第44章 善後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96章 爭分奪秒第66章 來龍去脈第54章 旁敲側擊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2章 大國頹勢第24章 驟變第70章 負資本第85章 戰略封鎖第33章 揮灑自如第34章 裡應外合第17章 殊途同歸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130章 登陸美國第13章 同志加兄弟第20章 唱高調第20章 決勝時刻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41章 戰爭動機第16章 政治家第26章 定性分析
第121章 長遠謀劃第12章 誘惑第29章 野心家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69章 人質第51章 醉翁之意第80章 死亡之路第145章 較勁第79章 利益同盟第110章 決戰部署第83章 雙管齊下第9章 熱點時局第54章 對策第31章 時過境遷第8章 疑雲重重第17章 養虎爲患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8章 緊急歸隊第93章 政治進程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7章 民族之翼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141章 佯攻第14章 懸疑故事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47章 外交攻勢第54章 外交鬥爭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12章 搭臺唱戲第129章 登陸作戰第76章 有限反擊第52章 死灰復燃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29章 斬首行動第136章 是好是壞第26章 坦然面對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57章 胸懷大志第23章 一反常態第77章 急轉直下第4章 冰凍三尺第94章 死亡競賽第51章 醉翁之意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127章 討價還價第49章 風雲再起第9章 針對性第3章 暗流第21章 因勢利導第89章 解密第8章 複雜化第89章 禍不單行第26章 航母出擊第42章 幫倒忙第154章 另外一個角度第74章 軍控協議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29章 野外求生第18章 責任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34章 事發突然第34章 全面爆發第39章 以小時計算的決戰第77章 急轉直下第44章 臨時決策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55章 以戰促和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53章 巔峰之作第38章 頭號威脅第36章 戰爭惡魔第44章 善後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96章 爭分奪秒第66章 來龍去脈第54章 旁敲側擊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2章 大國頹勢第24章 驟變第70章 負資本第85章 戰略封鎖第33章 揮灑自如第34章 裡應外合第17章 殊途同歸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130章 登陸美國第13章 同志加兄弟第20章 唱高調第20章 決勝時刻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47章 炮彈開路第41章 戰爭動機第16章 政治家第26章 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