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石激起千層浪

引爲尼泊爾與孟加拉國與共和國的參戰談判在絕對保公二,吼下講行,而且兩國在宣戰前並未進行全面戰爭準備,只提高了與印度接壤的邊境地區的邊防部隊的戒備級別,甚至在宣戰之前沒有招回駐印使領館人員,所以兩國突然向印度宣戰,全球新聞媒體頓時一片譁然,西方新聞媒體認爲尼泊爾與孟加拉國受到共和國的壓力,不得不向印度宣戰,加入這場與兩國沒有多大笑系的戰爭。

毫無疑問,西方新聞媒體的觀點站不住腳。

尼泊爾在宣戰聲明中明確提到,因爲印度長期不肯通過協商的方式解決兩國在存在爭議的領土問題上的爭端,數十年來,一直向存在爭議的地區移民,意圖在實際控制的基礎上長期霸佔屬於尼泊爾的領土,所以尼泊爾纔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對印宣戰。雖然這不能排除尼泊爾趁火打劫的嫌疑,但是也足以證明,尼泊爾並不是在受到共和國影響的情況下,參加不屬於尼泊爾的戰有

孟加拉國的宣戰理由更有說服力。數十年來,西孟加拉邦的數千萬孟加拉族一直受到由印度斯坦族控制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殘酷壓榨與錄削,爲了控制孟加拉族、阻止孟加拉族獲得合法合理的自治權,印度政府不但不重視孟加拉族的合理要求,反而強迫數千萬孟加拉族平民遠走他鄉,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在多次提出抗議,要求印度政府尊重與重視孟加拉族的人權未果之後,爲了維護本族同胞的利益,孟加拉國有義務、有權力採取實際行動。

即便撇開這些放在臺面上的漂亮話,尼泊爾與孟加拉國參戰的動機也很強大。

按照共和國與尼泊爾達成的秘密協議,戰後不但會把尼泊爾與印度存在爭議的地區移交給尼泊爾政府,還會在孟加拉灣方向上爲尼泊爾提供出海口,修建直通尼泊爾國內的鐵路幹線,並且確保鐵路幹線的安全。共和國也與孟加拉國達成了類似的秘密協議,即在戰後由孟加拉國控制西孟加拉邦、及其鄰近地區,由孟加拉國決定該地區的最終政治形態,並且與孟加拉國簽署全面同盟條約。

根據這些秘密協議,尼泊爾與孟加拉國遲早都會參戰。

當然,兩國突然參戰產生的影響非常大。

在這個問題上,西方新聞媒體分析得最爲透徹。

按照西方新聞媒體的說法,因爲印度與所有周邊國家都存在領土與領海爭端,或者存在民族權益衝突,所以在尼泊爾與孟加拉國對印宣戰之後,仍然保持中立的緬甸與斯里蘭卡很有可能在近期向印度宣戰,即便與共和國關係疏遠的不丹不丹至今沒有與共和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也很有可能在周邊國家的影響下,倒向共和國一方。如此一來,印度將面臨四面楚歌的艱難處境。

些西方軍事評論員據此推斷,在6續拉攏印度周邊國家之後,共和國不但會推翻印度現政權,還將在戰後佔領印度全境。原因很簡單,共和國佔領印度的最大問題就入不敷出的兵力,隨着周邊國家參戰,共和國可以用分戈佔領區的方法,將印度分成數個佔領區,由各參戰國分別佔領,從而降低共和國的軍事代價。

針對西方軍事評論員的觀點,由半島電視臺聘請的軍事評論員做了更深入的分析。

按照半島電視臺的觀點,共和國不可能,也不應該長期佔領印度,即便周邊國家願意在出兵出力,從南亞地區的長遠利益考慮,共和國都應該在這個問題上來取謹慎行動,避免陷入一場打不贏的戰爭。

很明顯,半島電視臺的觀點更偏向於共和國。而且更加客觀。

印度是全球第一的人口大國,即便共和國是全球第二的人口大國,在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共和國絕不能在軍事行動上消耗太多的人力資源。更何況,隨着共和國邁入達國家行列,在政治經濟改革的推動下,具有明確利益價值觀的中產階級已經成爲共和國的主要社會羣體,而在衆多的社會羣體中,中產階級最重視現實利益,最反對純粹的軍事擴張。如果共和國陷入印度戰爭泥潭,不但會激化國內社會矛盾,還將對政府權威構成嚴重影響。從長遠考慮,共和國最應該採取的辦法不是佔領印度,而是在推翻印度現政權之後通過強化地方政府的權力,瓦解印度的中央集權體制,在印度組建聯邦政府,或者使印度成爲邦聯體。

些深度擔憂共和國將陷入戰爭泥潭的政治與社會評論員甚至認爲,印度戰爭將爲共和國持續了力年的戰略擴張畫上句號,而這個句號是否完美,就得看共和國能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辦法,成功退出印度。

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社會力量的推動下,尼泊爾與孟加拉國參戰成爲了焦點話題。

雖然各界對共和國可能在印度採取的策略衆說紛紜,但是包括西方戰略分析機構在內的主流輿論都認爲,尼泊爾與孟加拉國參戰,實際上是共和國在爲解決戰後問題努力。

作爲共和國有史以來,最具擴張野心與擴張動”訓繃弄人。王示慶絕不會讓共和國陷入場打不贏的戰爭。”今爲了印度賠上共和國的未來。只要王元慶能夠清楚的認識到印度戰爭可能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就會想方設法的破解難題,爲共和國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出路,也爲共和國未來巫年的展奠定基礎。

在衆多的評論中,美國蘭德公司受聯邦政府委託做的戰略分析報告最有說服力。

這份由數百位美國最頂尖的戰略分析家、政治家、軍事家、社會學者、國際關係評論家共同起草的報告全面分析了從王元慶擔任紀結國席主力以來,其政治生涯中的各種重大決策,以及在共和國重大決策中扮演的角色。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早在戰爭爆前,王元慶就爲共和國安排好了退路,有足夠的能力引導共和國走上正確的道路,絕不會像美國在伊拉克與阿富汗那樣,陷入無法脫身的戰爭泥潭。該報告的主要依據有三點:一是王元慶擔任共和國國家副元的時候,力主攻佔整個朝鮮半島、幫助朝鮮完成統一,最終把戰後的半島殘局丟給朝鮮政府,爲共和國消除了東北方向上的威脅,減輕了共和國的軍事壓力,還通過幫助朝鮮實施戰後重建,爲共和國的經濟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由趙潤東策劃,王元慶親手實施的日本戰爭,共和國未在戰後佔領日本,甚至沒有派兵登6日本本土,而是通過極端手段全面瓦解日本,雖然使共和國背上了罵名,但是也減輕了共和國的戰爭壓力,減少了戰爭傷亡,同時迫使美國與印度結盟,爲後面解決最後一斤。周邊問題奠定了基礎;三是由王元慶一手推動的政治改革,只要王元慶的最高政治目的是在執政期間爲共和國建立完善的民主法制社會體系,就不能長期推行擴張戰略,更不能使共和國陷入持久戰,除了避免陷入印度的戰爭泥潭之外,還得讓共和國完成戰略轉型,由擴張轉爲固基,通過收縮戰略防線,鞏固共和國周邊地區。

這份直接送交美國總統的戰略分析報告不但精準,而且對美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雖然整篇報告都在證明共和國將在印度戰爭之後停止戰略擴張,但是美國的社會精英沒有忽略最根本的問題,也就是共和國停止戰略擴張之後,共和國與美國的全面對抗纔剛纔開始。換句話說,共和國停止戰略擴張的根本目的是鞏固周邊地區,建立以共和國爲核心的“西太平洋一東亞共同體”也被另外一些西方國家稱爲“大中華共同體”,共和國與美國的對抗不會因此結束,反而會因爲共和國不再爲周邊問題擔憂,從而更加荊主全球局勢,導致共和國與美國的對抗全面升級。

說得直觀一點。從第四次印巴戰爭到印度戰爭,力年間,共和國參導的所有戰爭,都是帶有戰略防禦性質的戰略擴張,根本出點是建立國家安全保障。而在此期間,美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限制共和國進行戰略擴張,不遺餘力的給共和國製造國家安全問題。也就是說,共和國是防禦方,美國走進攻方。

當共和國不再需要防禦,即便受國內問題、特別是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逼迫,不得不停止戰略擴張,鞏固國家基礎,以共和國的國家實力,仍然能夠爲美國製造麻煩,讓美國不得不在全球競爭中投入更多的力量。走到這一步,共和國與美國交換了位置,共和國成了進攻方,美國成了防禦方。

看清了本質,也就看清了美國受到的影響。

在採取主動進攻的情況下,美國都沒能擋住共和國的前進步伐。隨着攻防轉換,美國拿什麼去抵抗共和國的進攻呢?

雖然問題沒有蘭德公司說得那麼嚴重,因爲共和國的國力再強大,也不能違揹人類社會展的自然規律,人口老齡化問題還需要玉年才能得到根本解決,在這石年間,共和國最多給美國製造麻煩,不會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甚至會竭力避免與美國生直接衝突,但是對美國決策層來說,只要共和國順利完成戰略轉型,就沒有辦法阻止共和國在厲年之後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因爲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美國也無法對共和國構成直接威脅,也得竭力避免與共和國生直接衝突。當雙方都退居二線,國家對抗成爲了綜合實力的較量,而共和國的綜合實力不比美國差,特別是在與長遠展有密切關係的科技實力方面,共和國掌握了美國沒有的核心技術,巫年內肯定能讓美國敗下陣來。

在此情況下,美國沒有其他選擇。

阻止共和國完成戰略轉型,必須在印度戰場上有所作爲。

美國東部時間日上午7點約分,布蘭迪諾親自前往國會,向兩院議員介紹印度戰爭的局勢。

與往常不一樣,美國國會提前打手??時開始工作。

更重要的是,布蘭迪諾做的是閉門報告,並未向新聞媒體公開。

大約2個小時後,美國國會衆議院率先提供了由總統親自提交的《戰爭援助法案》,隨後美國國會參議院也通過了該法案,正式授權美國總統,洲…型宗戰略資源,爲外千戰爭狀傑的螟國提供作戰部隊三,二????切軍事援助。

布蘭迫諾得到授權後大約馴。時,即新德里時間飛點刃分,由瞰大型油輪、8艘大型散裝貨輪、6艘大型滾裝貨輪與8艘大型集裝箱貨輪組成的美國運輸船隊駛入孟買港。

很明顯,布蘭迫諾早就做了準備。

從到達孟買的時間來看,美國船隊在戰爭爆當天,也就是7月引日就出天

這支規模龐大的船認爲印度送去了打手??力萬噸印度稀缺的銅礦石、的萬噸用來生產合金裝甲的稀有礦石、的萬噸錯礦、力萬噸稀土礦等”勁輛以系列主戰坦克”蜘輛臨系列步兵戰車”四門自行榴彈炮、勁套電磁炮系統”力套防空系統其中凹套爲近程機動式防空系統與陛口輛軍用卡車,足夠武裝凹個步兵師的輕武器、用來武裝個步兵師的單兵作戰系統、以及大約圓萬噸彈藥主要是輕武器彈藥。雖然提供給印度的武器裝備都是美軍淘汰、或者即將淘汰的舊裝備,而且提供給印度的彈藥都在美軍的倉庫裡儲存了年以上,但是美國提供的援助仍然非常驚人,比如田萬噸成品油與掬萬噸礦石全是美國的戰略儲備!

美國如此大動干戈,共和國肯定不高興。

當夭半夜,共和國外交部與國防部表聯合聲明,強烈譴責美國的戰爭行爲,要求美國承擔一切嚴重後果,表示共和國將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阻止美國繼續爲耳度提供戰爭援助。

王元慶也在半夜與布蘭迪諾通了熱線電話。

兩人談得並不投機,按照中華民族一貫的含蓄傳統,王元慶在電話中表示,美國的行爲已經嚴重破壞了兩國關係,共和國將立即招回駐美大使,並且會用行動對行動,美國應該有所收斂,不然將激化兩國矛盾。

雖然王元慶沒有明說,但是意思表達得非常清楚,共和國將立即對印度實施戰略封鎖。

萬幸的是,布蘭迪諾身邊有不少的中國問題專家。與王元慶通了熱線電話之後,布蘭迪諾在白宮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包括杜奇威在內的大部分幕僚表示,爲了避免與共和國生直接衝突,拉攏更多的國際干預力量,在向印度提供第二批戰略物資之前,必須採取外交行動,使共和國在戰爭行動上有所收斂。

與美國畏畏尾的舉動完全相反,共和國的行動更加積極。

舊日凌晨,共和國空軍重點轟炸了孟買,仍然在孟加拉灣活動的海軍艦隊也派出了艦載戰鬥機參與轟炸行動,並且使用遠程巡航導彈攻擊了孟買周邊地區的軍事目標。

雖然轟炸沒有針對停泊在孟買港內的美國船隻,但是共和國的行動已經足夠強硬,大部分卸到碼頭上,沒來得及轉移的貨物被徹底摧毀,而用來臨時囤積貨物的孟買港倉庫也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孟買遭到轟炸的時候,史塔克已經與魯拉賈帕尼密談了幾斤。小時。

尼泊爾與孟加拉國參戰,對印度的影響確實很大。雖然包括費爾南德斯與古吉拉德在內的印軍高級將領均要求立即出兵尼泊爾與孟加拉國,但是魯拉賈帕尼沒有喪失理智,也就沒有同意軍人的提議。不管是從政治上,還是從軍事上看,印度都沒有出兵尼泊爾與孟加拉國的可能性。

魯拉賈帕尼最關心的還是尼泊爾與孟加拉國參戰之後,印度在這場戰爭中的處境。

情況可以說一目瞭然,尼泊爾與孟加拉國參戰,幫助裴承毅解決了後勤保障問題,也爲共和國在東線戰場上起總攻創造了條件。

見到史塔克之後,魯拉賈帕尼直言不諱的提出了印度的三點要求。一是美國儘快派兵參戰,二是獲得更多的軍事物資、特別是尖端武器裝備,三是獲得美國的軍事培援助、組建更多的作戰部隊。

顯然,史塔克沒有決策權。

美國參戰肯定不可能,如果總統決定參戰,就不會到現在還保持中立。實際上,就算總統決定參戰,美國國會也不會同意。印度擺明了會輸掉戰爭,沒有任何理由爲印度賠上幾萬、甚至幾個萬美國大兵。

魯拉賈帕尼也知道美國不會參戰,要求美國參戰,只是提高談判門檻。

關鍵是後面兩項援助,即軍事物資與軍事培。

雖然史塔克早就認爲魯拉賈帕尼已經無力迴天,但是美國的援助仍然會對印度戰爭的最終結局造成影響。換句話說,美國提供援助的力度,決定了戰爭的持續時間。

只是,與第一個問題一樣,史塔克仍然沒有決策權。

他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與權限範圍之內,儘量爲印度總理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爲印度保留一絲希望。

第8章 最終目的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4章 拉幫結派第1章 打打停停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22章 移民潮第23章 毫無秘密第11章 喜憂參半第64章 別無選擇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3章 暗流第91章 來勢洶洶第35章 祖國第79章 兩個基本點第23章 問題累積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45章 雷霆一擊第13章 救場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91章 契機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42章 秘密部隊第3章 集團化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88章 甕中捉鱉第69章 權益第30章 布控第24章 推銷戰爭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章 餘熱第14章 真實身份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5章 旋風戰爭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64章 龍出昇天第51章 積極備戰第37章 兵棋推演第77章 退守固本第44章 善後第89章 狗急跳牆第96章 爭分奪秒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21章 戰爭到來第37章 鋌而走險第3章 集團化第29章 穩定因素第31章 真情流露第14章 撥開雲霧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37章 專多能第12章 艱難抉擇第25章 意外失足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42章 冷戰陰影第68章 設法脫身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65章 隨機應變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178章 包袱第118章 進軍古巴第96章 斷臂自救第12章 誘惑第8章 利益之爭第49章 精小強悍第41章 戰爭動機第8章 聯合經營第89章 禍不單行第14章 三足鼎立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章 遲來的條約第77章 退守固本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50章 未來戰士第50章 瘋狂反撲第115章 附帶影響序一利劍出鞘第83章 戰爭動員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48章 轉折契機第57章 真正開始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8章 猜一個準第70章 針鋒相對第25章 欲擒故縱第46章 航母風波第67章 不得不做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133章 高地第84章 戰火重燃第85章 爭奪第一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75章 全面化
第8章 最終目的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4章 拉幫結派第1章 打打停停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22章 移民潮第23章 毫無秘密第11章 喜憂參半第64章 別無選擇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3章 暗流第91章 來勢洶洶第35章 祖國第79章 兩個基本點第23章 問題累積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45章 雷霆一擊第13章 救場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91章 契機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42章 秘密部隊第3章 集團化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88章 甕中捉鱉第69章 權益第30章 布控第24章 推銷戰爭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章 餘熱第14章 真實身份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5章 旋風戰爭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64章 龍出昇天第51章 積極備戰第37章 兵棋推演第77章 退守固本第44章 善後第89章 狗急跳牆第96章 爭分奪秒第93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21章 戰爭到來第37章 鋌而走險第3章 集團化第29章 穩定因素第31章 真情流露第14章 撥開雲霧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37章 專多能第12章 艱難抉擇第25章 意外失足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42章 冷戰陰影第68章 設法脫身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65章 隨機應變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178章 包袱第118章 進軍古巴第96章 斷臂自救第12章 誘惑第8章 利益之爭第49章 精小強悍第41章 戰爭動機第8章 聯合經營第89章 禍不單行第14章 三足鼎立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章 遲來的條約第77章 退守固本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50章 未來戰士第50章 瘋狂反撲第115章 附帶影響序一利劍出鞘第83章 戰爭動員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48章 轉折契機第57章 真正開始第74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18章 猜一個準第70章 針鋒相對第25章 欲擒故縱第46章 航母風波第67章 不得不做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133章 高地第84章 戰火重燃第85章 爭奪第一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135章 加快步伐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75章 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