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外交努力

bookmark

博帕爾滄陷,印度即將被中國軍隊腰斬,軍事抵抗擊入明川,門

口月3日,中國海軍艦隊離開孟加拉灣。開赴阿拉伯海。陸地戰場上,數個得到充分休整的野戰軍開始向博帕爾運動,大批作戰物資也通過鐵路運往博帕爾。爲了增大空中支援的範圍,工程部隊正在全力搶修佔領區內的印度空軍基地與大型機場。爲陸軍航空兵準備的野戰機場也在加緊施工當中。

新一輪大規模進攻的徵兆已經十分明忍

當天上午,杜奇威向美國總統布蘭迫諾提出建議,儘快採取外交行動。遲滯中國軍隊的進攻行動,爲印度爭取組織防禦的時間。

不用杜奇威提出建議,布蘭迪諾都知道美國該在外交上來取行動了。

博帕爾攻防戰打響之前,布蘭迫諾通過美國國務院,委託蘭德公司、國際戰略研究所等機構對印度戰局做了全面分析。利用美國政府提供的相關信息,集中了美國戰略界精英的數家研究機構得出的結論幾乎一模一樣。丟掉博帕爾之後。中國軍隊會以博帕爾爲進攻出發地迅速向西推進,腰斬印度,然後西線戰場上的3個軍攻打新德里,東線戰場上的野戰軍越過納爾莫達河與默哈納迫河向南挺進;如果印軍仍然不能有效抗擊中國軍隊,大規模軍事行動將在年底或者明年年初結束。蘭德公司還在報告中明確提到,必須密切關注中國在佔領區內的管制政策,留意中國的政治舉動,如果中國提前結束佔領區的軍事管制,開始扶持地方政權,表明中國已經加快了戰爭步伐。國際戰略研究所則在報告中提到,中國軍隊放棄攻打新德里的機會,把重點轉向博帕爾,已經能夠證明中國正在尋找儘快結束戰爭的辦法,也就表明中國很快會在政治上來取行動。

根據分析機將提交的報告,布蘭邊諾不難得出最終的結論。

中國已經在戰場上掌握了主動權。現在正在努力掌握外交與政治主動權。

對美國來說,沒有別的選擇。必須想方設法的阻撓中國邁向勝利的。

當天晚上,美國駐印大使以總統特使的身份前往總理府,與魯拉賈帕尼單獨會談了數個小時。按照布蘭迪諾的安排,美國大使明確提到。軍事手段已經無法擋住中國軍隊的前進步伐,只能通過外交努力使中國放棄下一輪進攻,至少無法按時發動下一輪進攻。所謂的外交手段,實際上就是停戰談判。 ☢ Tтkā n☢ ¢O

雖然美國大使沒有直言不諱的提到“停戰談判”但是意思表達得非常明確。

魯拉賈帕尼很憤怒,也很無奈。

敵人還在印度的國土上橫行霸道。佔據着印度四分之一的山河,進行停戰談判,無異於向敵人投降。無異於政治自殺。

可是,還有別的選擇嗎?

毫無疑冉,魯拉賈帕尼沒有別的選擇。

雖然在新德里南面左衝右突的突擊部隊已經轉向南下,預計將在出小時之內離開印軍控制區,但是盤踞在西線戰場上的3個軍仍然處於戰備狀態,隨時有可能發起進攻。新德里的威脅警報仍然沒有解除,博帕爾方向上的情況更加糟糕。魯拉賈帕尼已經明白過來。前幾天,中國軍隊並沒有攻打新德里的想法,主力全部放在博帕爾方向上。問題是。隨着博帕爾攻防戰結束,誰能保證中國軍隊不會轉向攻打新德里?

與美國大使交談的時候,魯拉賈帕尼獲得了一些極爲寶貴的信息。

爲了促使印度總理做出與中國進行停戰談判的決定,美國大使有意無意提到,中國軍隊攻打博帕爾的目的是爲了加快戰爭進程,如果無法有效阻止中國軍隊的前進步伐。戰爭很有可能在年內結束。雖然美國大使沒有提到戰爭最終以什麼方式結束,但是以魯拉賈帕尼的頭腦,不可能不明白深層次的含義。

這條信息,足夠讓魯拉賈帕尼做冉決定了。

戰爭在年內結束,肯定不是以談判的方式結束,也不是以印度獲勝結束,而是以中國獲得全面軍事勝利的形式結束。中國要想獲得全面軍事勝利,不但要攻佔新德里,還要佔領整個印度。雖然魯拉賈帕尼從不懷疑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攻打新德里與佔領印度,對中國軍隊來說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是魯拉賈帕尼更加相信王元慶的政治智慧,一個能夠在中國推行政治改革的政治家,絕對不會愚蠢到派遣軍隊長期佔領一個擁有口億人口的國家。中國肯定不會長期佔領印度,而要從印度撤軍,又要保證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政府就得在印度扶持僞政權,取代合法政權。

想到這,後面要發生的事情就不難判斷了。

中國軍隊肯定會攻打新德里,而且很有可能在南下之前攻佔新德里。

實際上,已經出現了攻打新德里的跡象,即中國艦隊開赴阿拉伯海。

正在開往阿拉伯海的還有一支規模極爲龐大的運輸船隊。根據美國提供的情報,該船隊裡有近百艘大型與超大型運輸船,用來運載彈藥物資的散裝貨輪與集裝箱貨輪就多達數十艘。保守估計,該船隊運送了包括打手 勸萬噸軍事物,以及大約6四萬噸生活物資。 情報頭頭加馬爾對美國提供的情報持懷疑態度,認爲以巴基斯坦港口的吞吐能力,就算船隊同時在卡拉奇與瓜達爾卸貨,至少需要2個月才能完成卸載工作,算上陸路運輸,西線戰場上的中國軍隊最快能在口月力日得到第一批物資,而中國軍隊不可能等到月力日才發起進攻;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將進攻重點轉向博帕爾,即便由西線戰場上的3個軍承擔攻打新德里的重任,也沒有必要投入這麼多的軍事物資。

在魯拉賈帕尼看來,美國提供削情報真實可航

是中國軍隊的物資消耗量非常驚人,攻打加爾各答大約用了舊0萬噸、攻打安拉阿巴德大概用了打手 四萬噸、攻打博帕爾更是用了勁萬噸軍事物資。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的軍事勝利就是用成山的物資堆積出來的,向西線戰場運送蹦萬噸軍事物資,也只能供西線戰場上的3個野戰軍消秘個月。

二是港口的吞吐能力不能以和平時期的正常情況衡量,提高港口吞吐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大部分軍事物資、特別是需要特別保存的彈藥都是按照特殊方式裝載與運送的,裝卸更加方便,能夠極大程度的簡化港口運送工作。再說了,中國軍隊的後勤部門不可能不知道卡拉奇與瓜達爾的基礎情況,肯定會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某些特殊手段提高物資的運送效率?

三是中國不但要爲3個野戰軍提供軍事物資,還有可能爲巴基斯坦提供軍事援助,因爲巴基斯坦的武器裝備來自中國,後勤保障基本一致。所以可以使用中國軍隊的彈藥。考慮到戰爭對巴基斯坦的影響,爲了穩住巴基斯坦的國內局勢,中國有足夠的理由爲巴基斯坦提供援助。船隊運送的沏萬噸生活物資就不是提供給中國軍隊的,而是用來穩定巴基斯坦的國內秩序。

中國大舉向巴基斯坦運送物資。擺明了準備在西線開打。

毫無疑問,這是很不正常的情況。

按照美國大使的說法,中國軍隊的主力全都集中在博帕爾,下一步就是掃蕩印度南部地區。西線決戰的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而中國仍然不遺餘力的向巴基斯坦運送物資。雖然可以看成是中國正在爲東線主力軍團殺向阿拉伯海做準備,但是也可以看成中國正在爲兩次大規模進攻做準備,一是主力軍團南下,二是西線軍團攻打新德里。

魯拉賈帕尼更願意相信後者,因爲打手 蹦萬噸軍事物資確實太多了一點。

3個軍攻打新德里”個月內就能決出勝負,根本不會打上4個月,王元慶也不會負打手 許浪費這麼多的寶貴時間。由此可以斷定,東線戰場上的主力軍團肯定會首先向西進攻,奪取阿拉伯海的港口後再轉向南下。

看出這一羔,魯拉賈帕尼不得不相信美國大使的話。

戰爭確實有可能在年內結束,魯拉賈帕尼甚至能夠斷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中國軍隊做好充足準備之後,會同時在兩斤。方向上發起進攻,或者首先讓東線主力軍團從博帕爾向西推進,因爲這條進攻路線更加漫長、後勤保障更加困難、用的時間更多,然後由西線軍團攻打新德里;打手 個月之內。新德里就將淪陷,中國軍隊佔領印度西部地區的某座港口,獲得便捷的物資補給通道;穩住戰線後,中國會像東線戰場上那樣,將西線戰場上的佔領任務交給巴基斯坦軍隊,主力全部南下,渡過納爾莫達河與默哈納迫河,分孟加拉灣沿岸、阿拉伯海沿岸與內部三條線路掃蕩印度南部地區,攻佔包括賴布爾、孟買、海得巴拉、班加羅爾等南部地區的重要城市與戰略要地。

按照魯拉賈帕尼的估計,戰爭不會拖到年底,如果中國軍隊解決了後勤問題,印軍無法起到牽制作用。戰爭很有可能在口月之前結束。

戰爭越早結束,對印度越不利。或者說對魯拉賈帕尼領導的耳度政府越不利。

雖然美國早就信誓旦旦的保證爲印度提供軍事援助,也一直在這麼做。但是在印度必然戰敗的情況下,美國會冒着與中國翻臉的危險支持印度嗎?別的不說,如果印度中央政權垮臺,由中國扶持的新政權成爲印度唯一的中央政權,就算美國肯接納流亡政府,也不大可能在印度國內問題上與中國對着幹。包括歐盟在內的衆多西方國家至今仍然不肯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立即停止軍事行動,原因很簡單,沒有多少國家認爲印度能夠堅持到勝利到來的時候,也就沒有多少國家願意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對着幹。

如果印度迅速戰敗,歐盟等西方國家肯定會迅速調整基本政策,由觀望變成瓜分利益。就算這些國家不會明目張膽的支持中國佔領印度。也會以幫助印度進行戰後重建、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恢復社會秩序、建立民主政治體制等等名義。要求與中國共享利益。

走到這一步,戰敗的將不僅僅是印度政府,而是整個印度。

即便景最愚蠢的政治家都看得出

“亞 爪,當世界各國都把利琵放在首度將再次成爲列強爭闡,淪落爲殖民地!

魯拉賈帕尼絕對不希望走到這一步,也沒有哪個印度人願意再次遭受殖民統治。

問題是,印度平民有這麼長遠的目光嗎?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印度人都看清了未來,就不會用如此冷漠的態度對待戰爭,更不會爲了獨善其身而不顧國家與民族利蕊

平民目光短淺無可厚非,哪個國家的平民都一樣。

政治家卻必須具備長遠目光,不然也不能稱爲政治家。

擺在魯拉賈帕尼面前的現實非常殘酷,正如美國大使所說,如果不能儘快通過談判拖住中國的軍事進攻步伐,印度將無藥可救。

問題是,魯拉賈帕居絕對不能答應與中國進行停戰談判,至少不能答應進行正式談判。

這個問題,美國總統早就預料到了。所以美國大使在提出建議的時候。明確提到,由美國代替印度發出停戰談判的信號,如果中國拒絕進行停戰談判,就有理由說服歐盟等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制裁,如果中國同意進行停戰談判,則必須停止軍事行動。

魯拉賈帕尼沒有拒絕這個提議。這也是能夠找到的最好的辦法。

問題回到了美國手中,即如何發出停戰談判信號。

顯然,這件事不能由美國來做。因爲美國一直在爲印度提供軍事援助。如果由美國向中國提出停戰談判。中國肯定會要求美國立即停止對印軍事援助,並且承諾不再以任何行動破壞美國的中立立場。

不能由美國做,只能找別的國家做,而且最好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國來

按照國務卿薩利文的建議,布蘭迪諾選中了西班牙。

作爲歐盟成員國,西班牙屬於“第二梯隊”在歐盟中的地個不如法德意,卻比其他小國高得多。更重要的是,西班牙在歐盟的地位非常特殊。與英國相比,西班牙並沒一味投靠美國,阻撓歐盟的政治一體化進程。與法國相比,西班牙並不認爲政治一體化能夠給歐盟成員國帶來更多的好處,認爲北約組織仍然是歐州國家的主要安全基石。總體而言,西班牙一直在歐盟主要成員國與美國之間徘徊。

在印度戰爭問題上,西班牙的態度也非常曖昧。與法國、德國、意大利不同,西班牙一直認爲應該儘快結束戰爭,歐盟必須爲此發揮重大影響力。薩利文“周遊”歐洲列國的時候,西班牙首相就在馬德里向美國國務卿表示,如果由美國牽頭制裁中國,西班牙會積極配合,並且在歐盟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只不過。美國並不打算牽頭制裁中國。因爲美國也在用實際行動參與戰爭。

聯繫上西班牙首相後,布蘭迪諾得到了一個非常滿意的答覆。

月4日馬德里時間夜間,也就在裴承毅返回前線指揮部的時候。西班牙駐華大使與共和國外長閻尚隆會晤,當面提出,西班牙願意以調解人的身份,爲中國與印度進行停戰談判提供包括場地在內的一切便利條件。

該消縣立即反饋給元首府。

想都不用想,王元慶就知道這是美國搞的好事,而且猜出了美國的

圖。

當然,肯定不能一口回絕西班牙的“好意”畢竟西班牙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國家,而且是一個能夠左右歐盟態度的國家。如果共和國挑明態度,表示將戰爭進行到底,肯定會破壞共和國的形象。

次日上午,王元慶讓閻尚隆召見了西班牙大使,提出了共和國的

是停戰談判的時機與條件還不成熟,在印度未就戰爭罪犯、少數民族權益、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紛爭等問題做出明確答覆之前,停戰談判不可能產生任何實質效果。二是停戰談判的國際環境並不具備。在美國仍然堅持向印度輸出武器裝備的情況下,停戰談判只能導致戰爭進一步升級,印度國內的人道主義災難也會繼續擴大。三是停戰談判的基礎條件沒有到位,即到底談什麼、怎麼談都沒說清楚,如何進行停戰談判?

有了觀點,當然得有要求,才能表明共和國積極參加停戰談判的態度。

是印度必須儘快就戰爭問題做出答覆,二是美國必須停止對印輸出軍事物資,三是通過準備階段會議的定停戰談判的主要內容。

用王元慶的話來說,解決了這三個問題,談不談都沒有多大笑系。

難題再次落到了美國手中,如果答應中國的條件,停戰談判將變成投降談判。

當然,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儘快讓中國代表前往馬德里。

口月日,在西班牙的撮合下,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緬甸、孟加拉國、斯里蘭卡與印度、美國大使在馬德里舉行非正式秘密會唔,商討停戰談判的基本問題,確定談判的主要內容與基本條件。

因爲是非正式會晤,所以沒有對戰爭造成影響。

實際上,到這個時候,談不談對戰爭都沒有多大影響。

第35章 軍售交易第39章 九天之上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72章 代理人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52章 趁火打劫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24章 別無選擇第35章 多手準備第28章 貿易大戰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50章 瘋狂反撲第22章 傳奇人物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52章 大敵將至第61章 奪權第35章 多手準備第69章 亦步亦趨第15章 羣策羣力第57章 挑戰書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46章 信號第11章 相互試探第3章 日印結盟第6章 錢的問題第68章 設法脫身第6章 試驗部隊第14章 三足鼎立第41章 必然選擇第113章 倒計時第67章 關鍵時刻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37章 鋌而走險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41章 必然選擇第80章 第一次第22章 心猿意馬第94章 空中決鬥第91章 斡旋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26章 秘密交易第16章 捧殺第30章 推倒重來第79章 獨角戲第26章 戰爭威脅第71章 民主表決第36章 栽贓嫁禍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45章 鬥氣第42章 冷戰陰影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12章 艱難抉擇第24章 衆矢之的第33章 幽靈折戟第9章 民間力量第47章 戰況膠着第21章 重大遺漏第30章 戰略要地第73章 大權在握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52章 一挑三第114章 突然襲擊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37章 風起雲涌第10章 第一軍第13章 深入探討第79章 獨角戲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33章 命不該絕第2章 軍事政變第178章 包袱第16章 海軍革命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17章 高原槍聲第141章 佯攻第94章 主次有序第24章 軍事顧問第46章 特殊存在第16章 謀略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53章 機會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4章 有與沒有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1章 強國夢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10章 衝突升級第146章 墊腳石第44章 機械戰士第19章 處處被動第30章 英雄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33章 戰爭令第65章 開創性戰役
第35章 軍售交易第39章 九天之上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72章 代理人第10章 自由與麪包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52章 趁火打劫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24章 別無選擇第35章 多手準備第28章 貿易大戰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50章 瘋狂反撲第22章 傳奇人物第65章 開創性戰役第52章 大敵將至第61章 奪權第35章 多手準備第69章 亦步亦趨第15章 羣策羣力第57章 挑戰書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46章 信號第11章 相互試探第3章 日印結盟第6章 錢的問題第68章 設法脫身第6章 試驗部隊第14章 三足鼎立第41章 必然選擇第113章 倒計時第67章 關鍵時刻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37章 鋌而走險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41章 必然選擇第80章 第一次第22章 心猿意馬第94章 空中決鬥第91章 斡旋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26章 秘密交易第16章 捧殺第30章 推倒重來第79章 獨角戲第26章 戰爭威脅第71章 民主表決第36章 栽贓嫁禍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45章 鬥氣第42章 冷戰陰影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12章 艱難抉擇第24章 衆矢之的第33章 幽靈折戟第9章 民間力量第47章 戰況膠着第21章 重大遺漏第30章 戰略要地第73章 大權在握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52章 一挑三第114章 突然襲擊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37章 風起雲涌第10章 第一軍第13章 深入探討第79章 獨角戲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33章 命不該絕第2章 軍事政變第178章 包袱第16章 海軍革命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17章 高原槍聲第141章 佯攻第94章 主次有序第24章 軍事顧問第46章 特殊存在第16章 謀略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53章 機會第131章 陰霾重重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4章 有與沒有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1章 強國夢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10章 衝突升級第146章 墊腳石第44章 機械戰士第19章 處處被動第30章 英雄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33章 戰爭令第65章 開創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