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單發隱身中型四代機

不得不說這個方案,得到了在場不少領導和專家的認可。

但是,六一一所不是還有其他的方案嗎?林鵬也沒有想到,六一一所的設計師真的個個都很大膽,敢想敢幹!

F35這個氣動佈局確實不錯,而且還有邊條翼,只是這樣大的改動,恐怕和重新設計一款戰鬥機沒有太大區別了。

就好比殲七戰鬥機,進化爲梟龍戰鬥機,其實二者已經沒有太大的關係了。

林新民還在繼續彙報道:“不僅如此,爲了使咱們的殲十E戰鬥機RCS值儘可能減小,我們還將爲它應用更多的複合材料,機身表面也將敷設一層吸波塗料,這樣一來殲十E戰鬥機將會擁有接近F35戰鬥機的隱身性能,但是在機動性方面,它將超過F35戰鬥機!……因此,這個方案,正是我們空軍未來所需要的戰鬥機!我的彙報完了,謝謝大家!”

林新民彙報完畢,領導和專家們也報以熱烈的掌聲,領導們更是在期待着下一個方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揚威總師看着領導和專家們的反應,心裡面也是很開心的!

接着第二個方案的資料也開始發到領導和專家們手上,第二個方案的彙報人也來到了臺上。

同樣的這位彙報人也是非常年輕的一位設計師,看上去也只有三十出頭。

這位年輕設計師走到臺上就朝大家恭敬地道:“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大家好,我是六一一所的黃建新,很高興能夠在這裡向各位領導專家彙報我們的殲十E設計方案!”

接着PPT打開,大家就看到了一架有棱有角的殲十E戰鬥機,它的總體氣動佈局沒有做大的改變,還是鴨式佈局,不過這個方案有點像隱身梟龍的改進,那就是在局部進行修形,並且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在機背上加裝了保形油箱。

這又有點類似於F16E/F戰鬥機的改進,加保形油箱增加航程和作戰半徑。

黃建新激動地道:“大家看到的這個方案,是在殲十D戰鬥機的基礎上,通過最小的改變來實現隱身並增加作戰半徑的一種方案。我想我們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都對這樣的隱身三代半戰鬥機有比較大的需求,這也是殲十戰鬥機這個優秀平臺的系列化發展,所必然的結果。”

“這樣的改進,是一種穩步推進的方案而且改進的成本最小,我們預計這個方案的最終採購價格不會超過三點五億。而相較於殲十C和D來說,這款殲十E戰鬥機無論是隱身性能,還是作戰半徑,都有巨大的提升。下面我們看具體的參數!”

隨着PPT的翻開,參數表顯示出來了。

其實專家們和領導們手上的資料上也有。

黃建新接着道:“殲十E戰鬥機,採用自適應DSI進氣道,小面積後掠雙垂尾,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雷達反射面積。鴨翼將採用和殲二零戰鬥機同樣的技術,複合材料製造,這樣對戰機的隱身性能帶來的影響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

“殲十E戰鬥機B方案,機長十四點五六米,翼展九點五米,機高四點九五米,空重八噸,最大起飛重量二十二噸,最大內油爲四噸,加裝保形油箱後可達到六噸,最大外掛重量七噸,採用一臺太行改矢量推力發動機,最大推力十五噸,最高升限一萬八千米,最大平飛速度二點二馬赫,最大航程三千五百千米,作戰半徑一千三百千米,一臺有源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二百千米,十個外掛點,採用隱身武器繭包掛載方式,實現掛載下的隱身!”

領導和專家們又小聲議論起來了。

採用保形油箱,這的確還是有意思的,中國的戰機還是第一次出現這種保形油箱。

M軍的戰機採用保形油箱,早就有了。比如說F15戰鬥機就有保形油箱,後來F16戰鬥機的最新型號,土豪採購的F-16E/F Block 60多用途戰鬥機,就採用了保形油箱。

其實F-16C/D Block 52戰機,也是配有機背保形油箱的,並且在好幾個國家,這種保形油箱都是標配。

雖然說這種何形油箱在一定程度上,對戰鬥機的機動性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它不像傳統的副油箱那樣可以拋掉,而只能在地面拆下來,在空戰的時候就只能揹着它進行戰鬥了。

不過這些F16戰鬥機更多的是爲了對地打擊,才加裝的保形油箱,因爲這樣可以大幅度增加戰鬥機的作戰半徑。

再看M國自己的F16戰鬥機,倒沒有采用這種保形油箱,這是因爲M軍有強大的空中加油機隊,可以不需要這種設計。

保形油箱出現在殲十戰鬥機身上,確實非常的怪異了。

雖然保形油箱的外形完美貼合飛機氣動外形,所以與傳統翼下可拋式副油箱相比具有阻力低、可承受過載大、不佔用翼下武器掛架、不會大幅度增加飛機雷達截面積的突出優點。

但是缺點也同樣明顯,要知道殲十戰鬥機本來就是一款機動性非常好的戰鬥機,如果加裝了保形油箱後,對氣動特性的影響肯定是不小的。

當然保形油箱,增加的載油量確實不小。在殲十E這個方案中,兩個保形油箱增加了兩噸的燃油。當然想比於F15戰鬥機每個保形油箱三千升的載油量來說,小了許多,但也能增加幾百公里的航程了。

F15戰鬥機的保形油箱設計是最爲出色的,不僅僅多了六千升燃油,還在保形油箱底部增加了四個近距導彈掛架和6個炸彈掛架,賦予F15E戰鬥機強大的外掛能力。而且在保形油箱滿油的情況下,F-15E依然可以做出9G最大過載機動。

F16戰鬥機的保形油箱,每個容納一千七百升燃油,也比殲十E這個方案多。不過這是因爲F16戰鬥機內油更少的原因。

並且由於F16戰鬥機是常規佈局,而殲十戰鬥機是鴨式佈局,所以F16戰鬥機的保形油箱對氣動的影響更小一些。

黃建新道:“其實咱們殲十安裝保形油箱的好處是大於壞處的,達索公司也在準備給陣風戰鬥機加裝兩個一千一百五十升的保形油箱,還有颱風戰鬥機也要加裝兩個一千五百升的保形油箱。在我們此前進行的保形油箱風洞測試中,顯示它不會大幅度增加跨音速阻力,並且仍然能保持良好的機動性。”

“當然,由於安裝了保形油箱,所以機身後方的四個減速板,將會做一些調整以滿足要求……”

待第二個方案彙報完了,領導和專家們也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這第二個方案,雖然沒有第一個方案那麼大的改動,但是改進的代價小,成本更爲低廉,也是非常符合系列發展的要求的。

接下來就是第三個方案了。

資料也很快發到了領導和專家們手上。

當林鵬拿到資料的時候,也被震驚了一下,爲什麼呢?

因爲這個方案更加的激進,它竟然採用了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設計,也就是類似於F35B戰鬥機那種設計。

當然這樣的改進就比第一個方案還要大了!

中國第一款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竟然是殲十改!

這確實是讓大家震驚。

在領導和專家們的震驚當中,彙報人也走到了臺上。

打開PPT,呈現在領導和專家們面前的是一款造型非常的科幻的戰機,它確實也像F35戰鬥機那樣有點肥了。

這是因爲在它的機身中間有一個升力風扇。

彙報人同樣是一位非常年輕的設計師,他輕輕咳嗽了一聲就開始講道:“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大家好。我是六一一所的顧偉,今天我向彙報的是咱們殲十E的第三個方案,它是一個非常激進的方案,採用了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設計,也就是它可以被認爲是咱們中國的F35B戰鬥機了!”

PPT打開,一幅效果圖展現在大家眼前,確實非常的漂亮!

顧偉激動地道:“咱們的殲十E要瞄準未來中國兩棲攻擊艦的發展,以及航母的發展,我們相信咱們的海軍航空兵,一定會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的需求。”

這個方案讓林鵬不禁想起了前世的時候,確實中國的兩棲攻擊艦和航母都會陸續下水,而且數量不少。

所以對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肯定是有需要的,但是這種戰鬥機的開發難度卻是相當的大。

林鵬想起在一則新聞中,看到過可能是短垂戰機的報道。那是在二零一五年,中航工業成發與中航空天發動機研究院就短垂項目加工合作舉行簽約儀式,簽署風扇部件合作協議,不過這是一個探索項目,也就是技術研究,不是真的立項了。

可是採用太行改發動機,顯然是不可能做出F35B戰鬥機那種結構的!

要實現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發動機必須要給力。

顧偉繼續道:“我們的這個設計方案,採用一臺推重比達到十點五,最大加力推力達到十八噸的渦扇十五峨眉發動機作爲動力!同時我們會設計個升力風扇,佈置在座艙後面,類似於F35B的設計。”

“我們考慮到殲十E戰鬥機不僅要滿足海軍的要求,也要滿足空軍的要求,也就是它的空戰能力也會非常的強。所以它的總體氣動佈局還是鴨式佈局,但是由於加裝了中央升力風扇,所以進氣道改爲兩側進氣!”

領導和專家們紛紛議論起來。

這個殲十E改進方案,真是相當於重新設計一架戰鬥機啊!這個改進幅度太大了。

連進氣道都改了,除了鴨式佈局還是殲十的,其他基本上都變了。

不過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確實是太吸引人了,因爲這可是未來海軍必備的戰機啊!

只是M國現在都還沒有把F35B戰鬥機的開發工作全部完成呢,開發這種戰鬥機的風險確實是相當大。

其實中國早年也不是沒有搞過垂直起降的戰鬥機,當年在殲六戰鬥機的改進型號中,還出現過垂直起降型號呢!

當然那個殲六垂直起降型號確實不成功,因爲它採用的就是四個大升力風扇,由於渦噴六發動機動力本身就不足,所以根本不可能實現垂直起降。連原型機都沒有造出來。

而F35B戰鬥機的設計就非常的牛了,它採用了中央一個升力風扇,後面發動機尾噴口垂直轉彎九十度向下,加上機翼下方兩個小噴口,用來平衡以及姿態調整,這樣就實現了垂直降落和懸停的功能。

機翼下方的噴口,噴出的並不是高溫燃氣,而是壓氣機吹出來的冷空氣,升力不大,但是可以調節姿態,沒有這兩個小噴口,也就無法平衡了。

最牛的還是中央升力風扇,它採用一根長長的傳動軸,連接到主發動機上,由主發動機的低壓渦輪帶動。一個離合器被用來控制升力風扇與主發動機的離合。平飛時風扇與主發動機脫開,風扇不工作,主發動機僅用來提供平飛時的向後推力。而需要短距/垂直起降時,升力風扇上方和下方的蓋板打開,離合器將升力風扇與傳動軸連接起來,主發動機的低壓渦輪的功率直接傳遞到升力風扇上,驅動升力風扇旋轉,從風扇上方的進氣口吸取空氣並噴向下方,提供升力。

很顯然殲十E這第三個方案,也是採用了F35B戰鬥機類似的設計,中央一個升力風扇,兩側兩個小噴口,尾噴部口可以下彎九十度。

顧偉激動地道:“殲十E戰鬥機C方案,機長十六點五米,翼展十一點八米,機高五點一米,採用一臺渦扇十五峨眉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二十六噸,空重十二噸,最大載油量八噸,最大載彈量七噸,採用短距起飛方式可在一百五十米跑道上起飛,可垂直降落及空中懸停!它的最大作戰半徑達到一千三百千米,最大平飛速度二馬赫,最高升限一萬八千米,採用先進的航電系統和有源相控陣雷達……”

林鵬不禁想起了中國航空人在垂直起降戰鬥機領域的不懈追求,或許這次會成功的實現也說不一定!

殲六的垂直起降型,已經過去了幾十年!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葉子和殲轟八戰機得勝歸來第一千一十七章殲轟八隱身戰機太MAN了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地效翼船第三十七章 三餘度三軸增穩數模混合自動飛行控制系統第六百六十章 打造全球第一款互聯網汽車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航程一萬七千公里第一百零五章 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沒有雷達罩的預警機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傾轉旋翼艦載預警機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殲轟8飛出國門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新一代隱身飛翼戰略運輸機第九十二章 我們的殲十不比陣風差第六百零三章 兩國看上新梟龍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媒體熱議轟20首飛消息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鵬汽車第一款緊湊型SUV是什麼樣子第九百一十二章 渦扇15峨眉發動機第九百九十七章 三代機,骨頭鷹可以一挑十第五章 飛機設計大師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轟20能成爲空天母艦?第九百一十四章 全球最先進的軍用渦扇發動機第四百五十三章 打造純正中國車第六百一十八章 國產精品小型SUV標杆第二百六十九章 每一名獲獎者都是國之棟樑第五百零五章 LX3中型轎跑SUV的風阻係數低至0.30第二百三十九章 三千萬美元的JJ打敗六千萬美元的JJ第一百一十章 做客成洛馬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殲20和殲轟8的相遇第七百六十三章 還是殲十C厲害第九百六十七章 運三零飛行試驗平臺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鵬通用航空第一款噴氣式私人飛機第五百四十九章 偶遇未來的女設計大師第七百三十六章 設計師眼中的胖妞運三零第一百八十二章 專家們的評審意見第九百八十七章 武直十九的驚豔表現第一千一十八章 主抓轟20戰略轟炸機等十數個重點型號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轟20戰略轟炸機隆重下線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渦槳運輸機極限速度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太方借C2壓價第二十九章 飛控問題第四百五十七章 最中國的朱海航展來了第六百五十七章 殲轟八試飛緊鑼密鼓第六百四十章 中航汽車的走量車型第四章 大國鯤鵬第四百八十二章 自動變速器哪種才適合中國車第六百八十八章 C929寬體客機項目詳細設計評審第五百六十章 歡樂的首飛成功慶功宴第八百六十一章 ???重型機和中型機的優劣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國航空研究院專家委員聘書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殲轟8的美名第三百三十四章 全軍最優秀的女飛行員第三百三十九章 中國的艦載機也要隱身的第一千零二十章 最先進的重型直升機之一第七百八十六章 爲中國老百姓造好車第八百四十章 渦扇二五B平臺試飛第二十四章 腦機融合感知第八百零二章 高新六號反潛巡邏機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打S300防空系統還得殲轟8第六百三十五章 圖160和B2結合會是什麼第六百七十六章 要做世界級的汽車集團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豪華私人空中SUV第七百七十九章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點燃觀衆們的熱情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當年阿三就嚐到了C17運輸機的甜頭第六百零九章 中國航發太給力了(國慶第三更)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寬體客機三足鼎立局面第五百六十八章 林鵬老媽亂點鴛鴦譜第七百九十六章 重載着陸成功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重型機對中型機的優勢第七百一十八章 航母style即將到來第八百五十章 ???瞄準當今世界先進航空技術第六章 航空工業人才問題第一千一十二章 精確轟炸一個不留第四百一十章 中航工業集團展臺來了一個特別的客戶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終於圓了國產大客機夢第一百六十三章 堪稱完美的氣動設計第六百二十一章 大鵬汽車和中航汽車創造的奇蹟第八百八十八章 ???航發集團渦軸渦槳全面開花第八百二十六章 C929寬體客機不是萬國造第四百零五章 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汽車工業集團第七百八十七章 性價比最高的中型SUV第八百七十九章 ?低空大過載試飛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C929加油機立項第四百四十二章 高端凌動、中端領派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有代溝啊第六百七十章 大鵬汽車杭城整車項目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打S300防空系統還得殲轟8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比F22先進的殲二零戰鬥機第九百九十六章 軍迷們現身骨頭鷹首滑現場第四百零二章 神秘的猛禽戰鬥機終於出現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待轟20首飛之日第三百三十四章 全軍最優秀的女飛行員第三十三章 殲轟七A不能承受之重第六百三十二章 國產版圖160轟炸機第一百一十章 做客成洛馬第七百六十章 中國龍-神龍空天轟炸機第五百二十一章 自主品牌敢賣二十萬?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推重比13的新一代渦扇發動機到手第六百六十章 打造全球第一款互聯網汽車第九百五十三章 中國的“黑鷹”直升機更強第一百六十八章 闊別六年再回朱海航展的全新飛豹第七百二十六章 激光直接成型發動機鈦合金機匣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葉子和殲轟八戰機得勝歸來第一千一十七章殲轟八隱身戰機太MAN了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地效翼船第三十七章 三餘度三軸增穩數模混合自動飛行控制系統第六百六十章 打造全球第一款互聯網汽車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航程一萬七千公里第一百零五章 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沒有雷達罩的預警機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傾轉旋翼艦載預警機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殲轟8飛出國門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新一代隱身飛翼戰略運輸機第九十二章 我們的殲十不比陣風差第六百零三章 兩國看上新梟龍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媒體熱議轟20首飛消息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鵬汽車第一款緊湊型SUV是什麼樣子第九百一十二章 渦扇15峨眉發動機第九百九十七章 三代機,骨頭鷹可以一挑十第五章 飛機設計大師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轟20能成爲空天母艦?第九百一十四章 全球最先進的軍用渦扇發動機第四百五十三章 打造純正中國車第六百一十八章 國產精品小型SUV標杆第二百六十九章 每一名獲獎者都是國之棟樑第五百零五章 LX3中型轎跑SUV的風阻係數低至0.30第二百三十九章 三千萬美元的JJ打敗六千萬美元的JJ第一百一十章 做客成洛馬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殲20和殲轟8的相遇第七百六十三章 還是殲十C厲害第九百六十七章 運三零飛行試驗平臺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鵬通用航空第一款噴氣式私人飛機第五百四十九章 偶遇未來的女設計大師第七百三十六章 設計師眼中的胖妞運三零第一百八十二章 專家們的評審意見第九百八十七章 武直十九的驚豔表現第一千一十八章 主抓轟20戰略轟炸機等十數個重點型號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轟20戰略轟炸機隆重下線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渦槳運輸機極限速度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太方借C2壓價第二十九章 飛控問題第四百五十七章 最中國的朱海航展來了第六百五十七章 殲轟八試飛緊鑼密鼓第六百四十章 中航汽車的走量車型第四章 大國鯤鵬第四百八十二章 自動變速器哪種才適合中國車第六百八十八章 C929寬體客機項目詳細設計評審第五百六十章 歡樂的首飛成功慶功宴第八百六十一章 ???重型機和中型機的優劣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國航空研究院專家委員聘書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殲轟8的美名第三百三十四章 全軍最優秀的女飛行員第三百三十九章 中國的艦載機也要隱身的第一千零二十章 最先進的重型直升機之一第七百八十六章 爲中國老百姓造好車第八百四十章 渦扇二五B平臺試飛第二十四章 腦機融合感知第八百零二章 高新六號反潛巡邏機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打S300防空系統還得殲轟8第六百三十五章 圖160和B2結合會是什麼第六百七十六章 要做世界級的汽車集團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豪華私人空中SUV第七百七十九章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點燃觀衆們的熱情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當年阿三就嚐到了C17運輸機的甜頭第六百零九章 中國航發太給力了(國慶第三更)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寬體客機三足鼎立局面第五百六十八章 林鵬老媽亂點鴛鴦譜第七百九十六章 重載着陸成功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重型機對中型機的優勢第七百一十八章 航母style即將到來第八百五十章 ???瞄準當今世界先進航空技術第六章 航空工業人才問題第一千一十二章 精確轟炸一個不留第四百一十章 中航工業集團展臺來了一個特別的客戶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終於圓了國產大客機夢第一百六十三章 堪稱完美的氣動設計第六百二十一章 大鵬汽車和中航汽車創造的奇蹟第八百八十八章 ???航發集團渦軸渦槳全面開花第八百二十六章 C929寬體客機不是萬國造第四百零五章 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汽車工業集團第七百八十七章 性價比最高的中型SUV第八百七十九章 ?低空大過載試飛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C929加油機立項第四百四十二章 高端凌動、中端領派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有代溝啊第六百七十章 大鵬汽車杭城整車項目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打S300防空系統還得殲轟8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比F22先進的殲二零戰鬥機第九百九十六章 軍迷們現身骨頭鷹首滑現場第四百零二章 神秘的猛禽戰鬥機終於出現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待轟20首飛之日第三百三十四章 全軍最優秀的女飛行員第三十三章 殲轟七A不能承受之重第六百三十二章 國產版圖160轟炸機第一百一十章 做客成洛馬第七百六十章 中國龍-神龍空天轟炸機第五百二十一章 自主品牌敢賣二十萬?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推重比13的新一代渦扇發動機到手第六百六十章 打造全球第一款互聯網汽車第九百五十三章 中國的“黑鷹”直升機更強第一百六十八章 闊別六年再回朱海航展的全新飛豹第七百二十六章 激光直接成型發動機鈦合金機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