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此時的興趣,只在博洛爲何會遲到?
按理說,他與吳爭也就相差三、四十里的間距,按騎兵正常行軍速度,也就一柱香多一點的時間。
可博洛確實遲到了。
遲到的原因,還是出在“誤會”二字身上。
博洛征戰多年,看問題非常敏銳,他看出了吳爭部署中的一個錯漏之處。
其實吳爭做錯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該讓錢肅樂等人分開。
試想,吳爭一行,原本是想迷惑清軍,造出一副朝廷君臣在此隊伍之中的假象。
這纔有了錢肅樂、張煌言等十餘重臣,跟隨行軍,在吳爭行軍隊列中露臉之事。
那麼,象錢肅樂、張煌言這等重臣,多鐸、博洛有方國安等降臣在手,自然熟知能詳。
也就是說,多鐸的目的在於將紹興府君臣一網打盡,那又怎麼會錯失錢肅樂、張煌言等人?
如果吳爭不將他們分離,博洛確實沒有爲這幾人與吳爭再戰一場的打算。
可問題是吳爭與他們脫離了。
那麼,以博洛年少氣盛的性格,又剛剛吃了吳爭一個啞巴虧,哪會放棄這麼好的一次良機?
於是,他在整肅軍隊的同時,派出了一支千人的騎兵追向三界。
一千八旗騎兵,對於護送錢肅樂等人的厲如海所部,那就是滅頂之災。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說按張煌言兩路同時進攻的計劃,錢肅樂等十幾個官員順利地突破了三界的臨時要隘,可厲如海百來人就這麼被困在了山坡上。
因爲要爬山,厲如海百來人下了馬,下了馬的騎兵,就不是騎兵。
他們沒有任何突圍的可能。
殲滅了山坡上的清軍數十弓手,厲如海坐在山坡上,對着圍在他身邊的士兵說:“兄弟們,任務已經完成,韃子也殺了不少,這麼想想也值得了。”
值得了?!
所有士兵的心裡都有着不甘心。
這些人那都是吳爭在樑湖的嫡系,困在平崗山中,耳聽着吳爭所大軍一路由南向北光復各州府,他們都在想,終有一日,靖海候會帶他們一起去的,去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
今天,機會終於來了,可卻僅僅止於今天。
這如何讓他們甘心?
可不甘心又怎麼樣?
如果現在撤退,當然不可能從官道撤退,因爲那等於給清軍捐人頭。
但這山已經是四明山系,往山腹深處撤退,清軍恐怕派上萬大軍搜山,也無法將這百來人搜捕齊整。
也就是說,保命還是完全做得到的。
可厲如海掐斷了他們唯一的生路,他命令士兵們堅守山坡一個時辰,因爲坡下是官道,這條官道是清軍追擊錢肅樂一行的唯一通道。
一個時辰,在平常不過就是半個下午,可在今天,就是一輩子。
這是一條死路,或許博洛根本不曾想到這事,那就是這百來人的幸運,可一旦發覺,這百來人斷無生還的可能。
士兵想撤,厲如海不讓。
如果是在潰敗之時,厲如海很可能被士兵背後下黑手。
可明軍從今日出山寨起,就沒有過潰敗,士兵的心氣很高。
那麼,厲如海的命令,就是命令。
沒有人敢不遵從,就算有人想下黑手,恐怕也鼓不起那勁。
除非他不想活了,連同他的家人都不想活了,朝廷依舊是朝廷,未曾被清軍掃滅,厲如海是朝廷千戶,動了他等於自絕於天下。
就這麼僵持之下,有士兵問道:“厲千戶,你說靖海候會記得咱們嗎?我等死了之後,他會將撫卹送到我家人手中嗎?”
這話不中聽,可幾乎代表着所有士兵的疑慮。
厲如海答道:“本官不知道靖海候會不會記得我們,但本官可以保證,錢大人他們會記得我們。而你們的撫卹必定會送到你們每家每戶,因爲靖海候囤于山寨中的存銀,足以發放你們的撫卹。”
說話的士兵放心了,他勸道:“厲大人,我等當兵吃糧,上陣自然該拼死,可你是千戶,不該就這麼死在這,你……轉進吧!”
這話引得許多士兵附和,在聽到了他們訴求有保證的情況下,他們終於想到了面前的厲如海是他們的千戶。
厲如海微笑道:“本官走不了,就算能走,也不會丟下你們獨自走。你們放心,今日本官就與你們一同在此阻擊韃子到最後。”
厲如海的話,無疑成了穩定軍心的坐艙石,士兵們漸漸平靜。
不用厲如海招呼,就開始收集箭矢,擡撿大石。
阻擊或許會來的清軍追兵,其實大石頭,比箭矢更實用。
在所有人的心裡,包括厲如海在內,隱隱都有一種期盼,那就是清軍不會來,博洛對錢肅樂等官員沒有興趣。
可事實上,士兵們開始收集器械之時,博洛已經派出了一支千人騎兵,目標就是錢肅樂一行。
從時間上算,清軍騎兵到達明軍阻擊的山坡時,吳爭正率軍救下鄭叔,而博洛正率大軍開撥,前往百官,與多鐸會師。
當三界的阻擊戰開啓後,清軍正如厲如海部被三界百名守軍阻擊一樣。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在清軍的設想中,明軍已經突破三界,自然該逃命纔是,又怎麼會留在這兒送死呢?
從官道爆炸開始,這支小股明軍已經向三界方向突圍,也就是說有足夠的時間逃離。
甚至博洛也不清楚騎兵能不能追上錢肅樂等人,他只是不甘心失敗,想碰碰運氣,就當是死馬當成活馬醫,反正也沒有什麼可損失的。
可問題是這世上總有些人的腦子不太一樣,譬如張煌言想出了兩路突破三界守軍防線,再譬如說厲如海以千戶之尊,居然願意率百人留下,阻擊清軍追兵。
很顯然,山坡上明軍的驟然發動,效果比當時明軍遭遇時要好的多。
不僅令此時山坡上的明軍人數比當時清軍弓手多一倍。
主要是清軍追兵的人數比當時明軍多三倍不止。
官道還是那條官道,同時經過的人數多了,人馬密度就會增加數倍。
這就是清軍追兵遭受重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