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

八月,京師雒陽,驃騎將軍府內,舉辦了一場伏泉麾下官吏子弟、年輕俊傑的家宴。

院中琴聲瑟瑟,音律美妙,令聽者心馳神往,那彈琴之人,卻正是蔡琰。當然,此刻,這位大儒長女,在這驃騎將軍府內,卻是有了另一個稱呼,那就是“蔡夫人”。

自與劉葭成親半年後,伏泉便將蔡琰娶進府中了,當然,爲了照顧蔡邕的顏面,伏泉是以“妻禮”相待,將蔡琰納入府中的,並且婚宴規格也不低,幾乎請了雒陽的一衆高官貴胄,也算是爲蔡邕爭足了面子。

其實,蔡邕將蔡琰嫁給伏泉,也是毫無辦法,以伏泉如今之權勢,自從當初那“鳳求凰”的事情出了後,試問天下間,還有誰敢和伏泉爭搶蔡琰?這若是傳出去,豈不是自己找死嗎?

因此,蔡邕無奈,又在伏泉連番示意下,最終還是同意了伏泉娶蔡琰之事。

期間,劉葭也因爲此事,和伏泉大鬧一番,畢竟作爲漢室公主,又是正妻,伏泉就算納妾,也起碼過個幾年纔是,這麼猴急的在新婚半年後納妾,這不是讓劉葭這個正妻臉上無光嗎?

後來,劉葭更是因爲這事,去宋太后處吵鬧,引得宋太后招了伏泉入宮斥責,伏泉最終向劉葭服軟道歉,這才解決。

不過,預想之中的劉葭之後對蔡琰各種針對,倒未出現,卻是讓原本擔心後院起火的伏泉鬆了一口氣。

之後,伏泉想想也就明白,漢代公主只有丈夫壓制不住對方,纔會出現後院起火的鬧劇,可是很明顯伏泉如今的身份,壓制得住劉葭,當然很難出現那種事情。而劉葭之所以和伏泉鬧脾氣,還是因爲伏泉納妾太快,讓她這個公主面子掛不住,並不是針對蔡琰,所以後院起火,自然沒有道理。

有蔡琰彈琴,自然不能無舞,卞縈帶着伏泉去歲納入府中的喬氏姐妹,三位貌美之女,在院中翩翩起舞,端的是美不勝收。

這喬氏雙姝,來自揚州廬江郡皖縣,既然姓“喬”,又是貌美姐妹花,二人的身份自然呼之欲出了。

她們自然就是那後世留名的“東吳二喬”,乃是伏泉去歲想起曾經認識的故人周瑜,將已經賦閒在家的周瑜之父周異招入京師的同時,順便想起“東吳二喬”,便派人尋訪,一番手段,最終納入府中的。

後世總有人將二喬說成太尉橋玄之女,並且曹操正是少年時,受到橋玄照顧,在橋家見到二喬,這纔有後來有欲“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戲碼。

在伏泉看來純屬無稽之談,橋玄是樑國睢陽縣人,二喬是廬江郡皖縣人,前者身處中原,後者遠在南方,如何會是父女?

其實,把二喬納入府內,不過是順帶之事,畢竟是後世留名的美女,伏泉覺得他若是不取來享用,實在愧對自己這一世的穿越。

就像伏泉前番和劉葭成親後,回徐州祭祖,路過東海,不也是去會見故交世叔,已經告老歸鄉的麋良嗎?

在麋家,伏泉可是當着麋良和他的堂侄輩,現今東海郡朐縣麋氏家主的麋竺與其弟麋芳的面,誇獎那後世出名的麋夫人美貌無比嗎?

相信麋家人會知道自己的意思,在伏泉看來,自己流露的意思那麼明顯,若是麋家不想失去和自己的關係,應該會在合適的時候,將那麋夫人送到自己身邊。

當然,伏泉去徐州除了祭祖,也不是真的去找女人的,他去徐州也是爲了尋訪人才,有道是家鄉人最親。而他麾下雖然各地人才都有,但真正歸納起來,無外乎益州系和涼州系而已,其他地方的人,都因爲跟隨伏泉腳步遲,想自成體系,勢力太小忽略不計。

兩派相爭,這是伏泉最不喜歡的,當雙方斗的你死我活之時,無疑會讓自己的勢力從內部瓦解。深知權謀制衡之道重要性的他,這次去徐州,伏泉同樣也有收攏徐州人才,重用鄉黨,讓徐州鄉黨組成自己麾下第三股勢力的意思。

畢竟,徐州自古便是人才地靈之地,而且又因爲伏泉鄉黨的緣故,他們有這獨特的優勢在,完全不需要介意加入伏泉麾下時間早晚的問題。畢竟,憑着同鄉身份,他們即使進入伏泉麾下晚,就被伏泉重用,也沒有人會因此有怨言,終究,鄉黨、門生、故吏,在古代任何時候,都不是任何人可以輕易比較的。

而在徐州,最讓伏泉得意的,便是他把諸葛珪、諸葛玄兄弟也召入驃騎將軍府了,至於招他們的原因,還不是爲了那日後名流千古的“臥龍”丞相嗎?

今日,伏泉舉辦家宴的目的,就是爲了考驗和觀察這些他第一次聚集起來的,來自麾下各文武官員家中的年輕才俊,並且從中選出一些可以現在就培養的人才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雖然他還年輕,但不得不爲日後打算,只有保證未來百年內,大漢的人才庫都是向着伏氏的,這才能避免伏氏,會出現後來以來所有得權外戚的悲劇下場。

當然,伏泉心裡也存了一些心思,那就是在考驗這些人才學的同時,近距離查看他們的人品,畢竟他的幾個女兒也都大了,按照漢代的婚嫁年齡,都快到了嫁人的年齡,也就不由得他操心了。

很明顯,將那些日後大有潛力的青年才俊,籠絡爲自己女婿,和他們聯姻,這是伏泉目下給女兒選的最好的出路。

倘若日後自己老了,這些人因爲姻親關係,除非是伏氏沒落,否則也不得不幫襯輔助伏氏,以他們的能力,起碼可以保證伏泉的地位延續百年。

不過,伏泉也是愛女兒之人,雖然知道那些人潛力大,但也不會胡亂指配,畢竟,一個人的品性如何,完全不能單看史書,只有親身試驗,這才能一探究竟。

待琴聲結束,伏泉在誇讚了蔡琰和卞縈等人後,便令她們退下,而後便矮個考究衆人學問。其中第一個,便是伏泉妻弟蔡邕之子,蔡琰之弟蔡珪,作爲伏泉外親,蔡珪必然是應該第一個接受詢問。

當然,蔡珪終究是個十歲孩童,伏泉也不會問得太深,只是抽了一些《詩經》的段落出處,來讓他作答,並且解釋意思而已。

這問題不深,但想要答得出彩,其實也很難,不過伏泉本意不在此,自然也沒有認真去追究他們答得如何。

只是,蔡珪雖然後世名聲不顯,但才學方面,有着蔡邕一輩子的教導,自然不是平常人可比,伏泉覺得,反正自己和他同齡,即使琅琊伏氏家學深厚,但也不一定能答得比他還好。

不過想想也是,當今時代沒有印刷術,全憑照書抄寫,費時費力,能比蔡邕博學者,就是數百年的大家族,都很難出一人,與其向背。

蔡邕在東觀校史經年,期間瀏覽皇室,廢寢忘食,夜以繼日,亦不過抄書數千卷。但你要抄書,也要先能借到書不是?可是,世間有幾人能像蔡邕這樣借閱皇家圖書館?

而世家大族之中,就算是琅琊伏氏這樣的縱橫兩漢的家族,論起藏書,敢和皇室比?這也是後世不少人爲董卓燒燬雒陽不恥,實在是他燒的不僅僅是一座城,巍峨宮殿,豪宅建築,還有那後漢蒐集前漢典籍,和它自己興盛的文化。

漢代有一句名言叫:“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意思很簡單,即錢財無用,只有經書纔是出人頭地的最快捷徑,同時也說明了當今時代裡經書的珍貴。

而經過震鑠古今的大儒們註解的經書,則已經不能用珍貴一詞來形容,僥倖擁有的人,必然是藏於家中,以作家傳之學,不肯輕易示人。這也是爲何總有人不遠千里、萬里,長途跋涉,也要拜某人爲師的根本原因所在,因爲只有從某人處,才能學到獨到的學問。

蔡珪無疑是幸運的,他有一個好父親,是天下知名的大儒,更是各種文化藝術無所不精的全能怪才。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蔡珪有蔡邕從小在一旁指導,注詳解詩詞意思,學起來,事半功倍,常人很難是他對手。

有了蔡邕的開頭,伏泉之後又開始點了諸葛亮、司馬懿、楊修這些他特地邀請來府的小夥子,而後纔是其他人,看着後世有名的諸人,如今作爲孩子,對自己這個氣勢威嚴的“大人”,考校學問,不可避免的有拘謹的樣子,伏泉想想就覺得好笑。

司馬懿,他是京兆尹司馬防之子,河內溫縣孝敬里人,當然司馬防也不止他一個兒子,而是有八子,伏泉在某次宴會得悉司馬懿之名後,便毫不猶豫的派人對其加以重視。

畢竟是後世真實歷史上的晉朝奠基者,由不得伏泉像對待曹操一樣,重視司馬懿,當然,相比較如今還在伏泉處於放養狀態,留在朝堂做一閒散朝官的曹操來說,司馬懿還不足爲慮。

不過,在考究他學問時,司馬懿給伏泉的印象很突出,和諸葛亮、楊修這些人恢復狀態回答問題相比,司馬懿無疑冷靜的更快一些。

如此對比,就是伏泉自己也不得不說,這位三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梟雄雖然正當年少時,很多知識儲備、人生閱歷都不豐富,但是就這份性格而言,已有幾分沉穩氣度,讓人忍不住相信他未來必會成爲國之大才。

怪不得能隱忍那麼久,這份忍耐力,莫名讓伏泉想起曾經讓他忌憚的袁紹,只是,和袁紹那隱忍不到位相比,司馬懿後來的隱忍程度,卻是很難讓你抓得到破綻攻擊。

這等人物,確實是放在王朝盛世時,天生的優秀政客,朝堂不倒翁,治世能臣。可若是放在王朝分崩之世,這份隱忍力,一旦有了野心,的確是不世梟雄的人物。

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十三章 獎賞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楊璇誰人也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時有變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第七十五章 徵拜議郎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王耀德不觀兵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三章 鄭颯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二章 伏完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二百五十五章 改日再來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二章 伏完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六百四十九章 周勃 陳平可不是容易做的第二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 況人乎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二章 伏完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裝遠遁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楊璇誰人也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
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三百一十八章 莫名針對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十三章 獎賞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邸求官謀得權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楊璇誰人也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時有變第五十三章 無妄之災第七十五章 徵拜議郎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王耀德不觀兵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三章 鄭颯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處不失眠第三百八十九章 儒家兩面第二章 伏完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二百五十五章 改日再來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二章 伏完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六百四十九章 周勃 陳平可不是容易做的第二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 況人乎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二章 伏完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裝遠遁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楊璇誰人也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家麒麟兒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