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

《鳳求凰》的插曲,很快便隨着一曲終了而揭過,在場衆人心思各異,但卻無人再提及此事,只是送蔡邕入雒陽城,一路上心思各異而已。

路上和馬日磾同行時,伏泉特地觀察了他的神色,見馬日磾神色上似乎也有些迷惑不解時,這才心安,讓這老傢伙多去將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也好,省得帶壞了他預定的老丈人。

其實,伏泉本來根本不想做這般爲之的,他後來之所以在蔡邕來時,如此厚顏無恥的讓蔡琰彈奏《鳳求凰》,僅僅只是爲了轉移衆人注意力而已。

畢竟,如馬日磾這種出仕朝堂多年的官場人精可不少,難保沒其他人看出伏泉的心思,因此,轉移別人注意力就很有必要了。

現在,伏泉就是用他對蔡琰有意思這件事,來讓其他人誤以爲他是因爲想要得到蔡琰,才舉薦蔡邕爲太尉的。

反正,無論其他人相信不相信這事情,想要想清楚這裡面的奧妙,很顯然也得有段時間,而這些時間,對於伏泉接下來的動作也就足夠了。

接風宴是在伏泉的驃騎將軍府舉辦的,伏泉以此來顯示自己對蔡邕的重視,能來參加的無不是雒陽朝堂內外有頭有臉的人,僅從驃騎將軍府外,那些繁多的馬車,便能知道有多少達官顯貴來此。

當然,既然是在府中舉辦宴會,自然有私宴的性質,因此除了在前院所辦的男人宴會外,後院也有以伏泉府中女眷作爲主人,接待其他來此的女眷,這自然是考慮到蔡邕家中的女眷所準備的。

十天前,伏泉原本在涼州的數十名妾室以及幾個女兒,也都來到了京師,他們和其他入京爲官的官吏家眷一起,由馬騰之弟,如今被伏泉舉薦爲虎賁中郎將的馬舉,率領一部涼州精兵,護送入雒陽城內。

有着伏泉的“特殊命令”,還有從家僕處聽到的伏泉強求蔡琰彈奏《鳳求凰》一事,夭兒、卞縈、杜白等妾室,自然對於今日主要接待的蔡邕家女眷格外歡迎。

其中,她們特別是對待蔡琰,可謂是格外上心,各女都競相與其敬酒,更有不嫌事大者,直接口呼蔡琰爲“妹妹”,真是令這後院酒宴一時熱鬧非常,一時又尷尬無比。

不過,這一幕,卻是讓在場其他官員女眷所有所悟,暗道看來今日雒陽城外傳聞不虛,蔡邕能登三公之位,除了他的名聲和資歷外,也就是靠了他這個讓驃騎將軍念念不捨的女兒了。看來,她們得趕快和蔡琰交好纔是,而且回家之後,也得讓自家男人多和蔡邕這個絕於仕途多年的傢伙,多親近纔是。

後院如此,前院就不說了,作爲接風宴的主角,蔡邕本就是能喝之人,而伏泉今日又似乎心情極好,連連知會衆人痛飲,參加宴會的人自然不敢藏拙,紛紛只欲喝得伶仃大醉才肯罷休。

當然,既然伏泉讓他在後院的女人那般重視蔡琰,自然他在前院也得做出一番模樣,因此,酒宴喝的大酣後,伏泉卻是裝醉似得不斷吟唱《鳳求凰》的一些詞斷,還連連口呼蔡琰琴技高超,只可惜今日酒宴不宜令她來前院繼續彈奏云云,酒後真言不斷。

衆人是怎麼勸也勸不住,但是心裡面,他們卻是更加確定伏泉舉薦蔡邕爲三公,確實是因爲蔡邕有個讓伏泉惦記的女兒纔會如此。

三日後,朝會,崇德殿內,百官齊聚,小皇帝劉崇先是特別接見了太尉蔡邕,而後又在宋太后的穿針引線的插嘴牽引下,以伏完、蔡邕、馬日磾、楊彪三人皆爲知識淵博者爲由,下詔令四人於華光殿侍講,輪流教授天子劉崇。

這份恩寵,來得出乎四人以及伏泉和其他朝官的意料,同時,伏泉又覺得在情理之中,不由高看了宋太后幾眼,暗想自己還是小瞧了這位真實歷史上被廢的大漢皇后了,這份拉攏人心的手段,可是把如今雒陽城內的幾大勢力全部都安撫了,手段可見一般。

看來,宋太后歷史上被廢,除了劉宏本身的原因,可能也有其母族勢弱,壓制不住何家人的原因吧!

而宋太后的手段之所以厲害,那就在於他用一個區區帝師的稱呼,給瞭如今雒陽城內的三大勢力,琅琊伏氏、弘農楊氏、右扶風馬氏一個定心丸,只要他們不會因爲其他事情而背叛皇帝,那麼他們的性命甚至家族都將昌盛。

而蔡邕摻和其中,不過是湊巧因爲其在三公位置,而被宋太后加上的。記得當初舉薦太尉人選時,宋太后可是直接有意楊彪的,說到底弘農楊氏也是如今天下一等一門閥,而且除了和黨人走的近,與何家曖昧而已,不過最終也沒有真的付出實力幫助何進,自然值得宋太后拉攏。

至於帝師代表什麼。想想看,教授天子,成爲帝師,先別說這是什麼樣的榮耀,就說日後,除非你涉嫌謀反大罪,但只要這天子劉崇尚在朝廷一日,他可以恨你氣你不讓你做官,但絕對不敢害你,甚至你犯小罪還得主動把你脫罪了。

其中原因,自然是離不開一個“孝”字了,大漢以孝義治國,而爲帝師,也是長輩無疑,皇帝除非想被人指着脊樑骨罵,否則,絕對不敢因小事而治罪爲難自己的老師的。

待帝師一事過去,伏泉便開始上奏了他對於袁紹謀逆案的最終定論,很明顯,那場謀逆案如袁術、何顒、劉表、淳于瓊等人,盡數被伏泉定罪爲謀逆重臣,斬首示衆,唯劉表等漢室宗親,因不忍辱沒劉漢皇室顏面,賜死之。

這份定論,自然引起朝堂不小的波瀾,不少蟄伏未謀亂的黨人都認爲其中有人涉事不深,罪不及死罪云云,而且又找理由說大漢朝規定,“謀反”、“謀大逆”等罪犯皆即時處死,現在讓劉表他們活了那麼長時間,不該再下令處死,向小皇帝和宋太后求情。

只是,小皇帝如今自是聽命於生母宋太后,而宋太后對黨人恨之極深,不說他們不少人隨袁紹謀亂,就是以前,黨人可是全心全意幫助何進和他的外甥劉辯奪天子之位呢?

現在,宋太后掌了大權,面對昔日仇人,如何會繞過他們?直接一一允許伏泉所奏,甚至她的心裡,都感覺賜死劉表等人便宜了他們,若非是他們漢室宗親的招牌在那裡,宋太后肯定不會只是簡單賜死的。讓他們在百姓辱罵聲中,被公衆殺死,把他們的謀逆罪行公示天下,這纔是宋太后最想看到的事情。

至於那些求情人,用什麼謀逆應該立即處死的鬼話,宋太后卻是一臉鄙夷這破理由,當初伏泉進京,平定袁紹一黨叛亂,哪有那麼多人手和時間去一一斬首?他們難道不知道爲何如此嗎?

隨着宋太后死死下令,那些求情人士眼見形勢不對,只能退下,不敢再言求情一事。

之後,隨着黨人逆賊判決後,自然是對謀逆黨人親人和家族的懲罰,其宗族嫡系親屬,逆賊嫡系親屬以下,皆斬之,無論長幼,不留活口。

而其家族,除了汝南袁氏和劉姓宗親的家族未被遷徙外,其他各參與謀逆的黨人家族人等,無論近親遠支,全部被朝廷流放塞北長史部或者涼州邊郡敦煌、酒泉、張掖等地屯田。

讓那些劉姓宗親家族不遷徙,自然是因爲大漢天子姓劉,對待族人自然要網開一面,否則,牽扯到那些劉漢皇室的宗族近支,那不是連天子都要牽扯進去嗎?

至於汝南袁氏,卻是暫時還不到將其連根拔起的時候,終究這件謀逆事情涉事的除了袁紹、袁術兄弟,和其他幾個當時在雒陽的袁氏近支遠親外,多數袁家人不在此列。而且,袁愧這個現任袁氏家主身份特殊,再加上天下之間袁氏門生故吏在地方爲官者也很多,伏泉可不想沒把這些人一一清理完,就對袁愧動手。

否則,若是袁愧一死,那些袁氏門生故吏開始人人自危,這時候再來幾個汝南袁氏的近支遠親族人登高一呼,說不得會來一次“諸侯討伏”,伏泉不傻,絕對不會給人口實爲亂的。

所以,他故意留袁愧和其他汝南袁氏族人的性命,而只針對袁紹、袁術等參與謀逆的袁氏族人,就是要一點一點的把汝南袁氏給磨死。而且,一旦那幾個袁氏子弟親族盡死,伏泉知道,僅憑這個,也會令汝南袁氏元氣大傷,日後再等他將汝南袁氏在地方上的門生故吏全部清除替換,那在整治袁氏,不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當然,伏泉的處罰也有令人看不懂之處,那就是按照漢室對待處決謀逆罪犯的一概處置,那些罪臣妻子親族基本上都是要被滅族的,可是伏泉竟然放了他們性命,只是流放他們到邊境,這實在是讓有些朝臣看不懂。

很快,便有一名一直在朝堂保持中立議郎出列,抗議此事道:“自古謀反大案,所犯事賊子,皆滅其族,今驃騎所治之罪,臣以爲過輕,望太后、陛下三思,勿令逆賊家族有再行謀逆之機也!”

這話得到很多人同意,不過他們都因爲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沒敢出列諫言,畢竟黨人縱然元氣大傷,但其所剩勢力,依然不可小覷。而且,就是那些涉事治罪的黨人,他們自己家族雖然毀了,但他們可還有姻親家族在,若是那些和他們關係好的姻親家族,怪罪他們多事,害得他們的姻親子嗣滅亡,那也是禍事。

好在,還是有人出來,說出了他們不好說的話,只是,對方的未來,卻是讓不少人擔憂。

對於有人阻止詔書,宋太后卻是早有伏泉告知詔書內容是提醒,已有準備,因此很快回道:“卿之意,孤亦明也,然天子年幼,即位不過數月,多加殺戮,恐有不詳,亦損名聲,故放其等生路,以造福社稷!”

宋太后這話徹底堵死了那議郎,畢竟,皇帝剛剛即位,若是因爲這事情上任就多造殺戮,造成名聲不好,的確也是大事,當下只能退下。

伏泉見此,連忙起身出列道:“陛下仁德,赦免罪臣親眷,大漢之幸!”

一個小小的馬屁,就這麼拍了出來,很快,其他反應過來的百官公卿,也跟着出列附和。

霎時間,整個崇德殿內,出現了一派歌功頌德之聲,只把小皇帝劉崇聽得飄了起來,臉上都像是樂開了一朵花一樣,雖然他年紀尚幼,但不代表他聽不懂這些人誇自己,而小孩子心性,也最愛別人誇自己。

之後,侍中劉岱突然趁此時出列道:“啓稟太后、陛下,逆賊袁紹妻乃臣族人,漢室宗親女,不想所嫁非人,臣啓奏,念其出身,免其死罪爾!”

這話說得很是時候,小皇帝還在興奮頭上,而宋太后也剛剛免除了其他劉姓涉謀逆之事的黨人家族遷徙,自然不會對這麼一個宗室女過分在意,即使她是袁紹的妻子。

當下,宋太后道:“準!”

劉岱見此,大喜行禮道:“太后、陛下仁慈,謝太后、陛下隆恩!”

對於一個女人生死,伏泉也不在意,更何況他記得袁紹後妻劉氏,可是在真實歷史上,鄴城被曹操破後,主動獻出兒媳甄氏給曹丕只爲求生的,這樣無情的女人,真是除了嫉妒,和靠着男人爭權奪利外,一無是處,放了也不足爲懼。

之後,見無人繼續反對讓那些罪臣家屬流放邊地,伏泉心裡也是鬆了一口氣,他之所以沒對那些人下手,自然是爲了向邊地移民做準備,而與不斷號召中原百姓移民邊地,給予各種優惠吸引他們移民相比,遷徙這些各地方的世族豪強去邊境,纔是最省力也有效的移民手段。

畢竟,就算那些家族因爲謀逆的事情,族人元氣大傷,但他們在當地的勢力還在,而一旦他們要被強制遷徙邊地,自然要爲了家族生存,在邊地佈置。

這樣的話,他們在當地的家僕賓客,還有一些依附他們的姻親勢力,都得跟着帶到邊地,而他們要在邊地屯田,保證家族能重新昌盛,同樣要召集許多人手,如此以他們在當地的名望,自然能號召出不少人去邊地。

如此,原本貧瘠、地多人少的邊地,註定要多出不少人了,伏泉想着或許塞北長史和涼州邊地的狹地都可以因此再向外拓展一番了。

並且將這些世族豪強遷徙走,也是變相減輕中原的壓力。畢竟那些地方世族豪強走,他們原本的土地必定被伏泉派人代表收回,其他豪族之人要是敢覬覦,伏泉不介意以此爲罪,用軍隊強行把貪污的家族移動到邊地,這樣又可以多出一大片田地。

而在這中原土地已經不滿足於大漢人口的時代,這多出來的土地,伏泉再以朝廷命令,等地其他無地流民,也是可以緩解不少社會矛盾的,完全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第四章 帝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四百三十三章 崤函古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六百四十一章 必須屯田經商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五百七十八章 張讓委屈王允將罪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四百四十一章 北地郡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能力也能混成高官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四百五十五章 五馬分屍以祭旗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緣修道半緣君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三百二十六章 城牆崩塌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戮征服第六十章 揭過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三百五十九章 提攜長刀爲君死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三百九十三章 鮮卑內亂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八章 獻策防治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一百零九章 諸君有何話說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
第四章 帝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四百七十二章 涼州俊傑何其多也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四百三十三章 崤函古道第一百三十一章 潰敗亡命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六百四十一章 必須屯田經商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五百七十八章 張讓委屈王允將罪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四百四十一章 北地郡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兒 休得胡言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光乍破兵戈亂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能力也能混成高官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一百六十六章 四世出了六位三公第五百八十二章 千里相聚涼州事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五百八十八章 必令涼州成赤地第四百五十五章 五馬分屍以祭旗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緣修道半緣君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三百二十六章 城牆崩塌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戮征服第六十章 揭過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三百五十九章 提攜長刀爲君死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三百九十三章 鮮卑內亂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五十四章 段熲何意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八章 獻策防治第五十二章 劉堅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一百六十一章 蘇不韋怒審解縣第一百零九章 諸君有何話說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一百四十一章 胡不歸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古豈有上官死下官活之理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