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頭勢力自古有

衆人又談了一陣,瞭解清楚他們所言,伏泉便揮散刺史部掾吏,獨留廣漢、巴郡、漢中、犍爲這四郡太守於堂內議事,無外乎便是詢問四郡民生,以及集結的郡兵戰力士氣如何云云,當然言語之間不無一些威懾之意,這也是他留下四人的原因所在。

爲官日久,對於這類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套路伏泉見得不少,自然也學會了一些,雖然他自己也不喜歡這樣,但這卻是有力掌控新環境官僚勢力的最快辦法。

不然若是伏泉出兵平亂,四郡郡兵遲疑進退,不聽命令,自己到那時候豈不是白白被坑,所以一番胡蘿蔔加大棒的說教還是必要的,之後才讓四郡郡守散去。

四郡郡守唯唯諾諾的行禮告退離開,此時形勢比人強,伏泉又是假節,又是行益州刺史事,即使他真正的羽林中郎將品級比四郡太守稍差,但他代理做益州刺史,又得了天子符信之節,權利卻比四郡太守大的多,四郡太守當然要低頭了。

伏泉見諸人退散,便喚來堂外適才被他揮散出去的關羽、黃忠等人,對他們道:“適才益州諸公所言,不知真僞,吾欲派人打探益州諸事,相互印證,如此方可知曉蠻亂前因,不誤國事。”

堂下諸人皆是行禮道:“中郎英明。”隨後黃忠又在衆人措手不及時搶先上前行禮道:“忠願帶人深入巴郡,以探益州虛實,請中郎下令。”

衆人才反應過來,暗想這南陽老大哥不厚道,他本身就是伏泉身邊老人,現在又要和他們搶功,這讓他們沒有怨言嗎?畢竟大家當羽林郎久了,都盼着升官,如今益州蠻亂,正是立功升官的好時候,每一次功勞都是極其令人珍惜的,狼多肉少,當然要拼命索要,是以之後衆人都如黃忠這般請求立功,倒讓原本只是議事的堂內,活脫脫的變成了城內買賣貨物的市肆一般,端是嘈雜不已。

“咳、咳!”伏泉假裝輕咳了一聲,示意衆人安靜,待堂下八人不再嘈鬧後,這纔將他們掃視一眼,心中暗思果然一旦掌權,即使自己在宮中,掌控的羽林郎裡山頭派系也十分明顯,只是因爲宮中無事倒也十分和諧。如今自己領兵平亂,這些山頭勢力爲了爭功,還能忍住倒也怪了。

對於山頭勢力,伏泉並不排斥,因爲這無可避免,歷朝歷代除了王朝興起,君王白手創業手下勢力會十分和睦以外,到了中後期,各種山頭勢力拉幫結派都會出現,畢竟人在利益面前,都會選擇抱團,單打獨鬥即使再有能力都會淹沒於團隊之間。

這一點,即使後來的魏蜀吳,曹劉孫三家都是如此,甚至後來共同生產進步的天朝都有,根本避免不了,如此一來,作爲君主,只有靠着豐富的政治手腕,以及令人敬服的御下手段,在各種山頭勢力之間尋找平衡,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將他們威懾壓服,這纔是君主該做的。

思索一番,伏泉正聲道:“公明、孔堅!”孔堅乃是易固的表字,固者,堅也,亦孔四塞之固,故取字孔堅。

徐晃和易固一怔,隨即上前行禮道:“末將在!”

“即刻帶人出城打探蠻亂諸事。”

“諾!”二人領命,隨即告退。

待二人離去,伏泉又對堂下關羽、黃忠等人道:“爾等速攜吾令,帶羽林諸騎,去軍營整編軍隊,擇蜀地精壯自組一軍,三、四千人便可,整兵後勤加演練。”

“諾!”衆人聽後一怔,隨即心中大喜,伏泉這是要讓他們立軍功的意思,連忙齊聲應諾,便要出去。

“慢!”伏泉突然出聲,阻止衆人,思及一事,他語帶隱晦道:“隨吾前來兩百羽林騎中,武藝稀疏者留於吾左右護衛便可,其餘編入軍中。”

堂下衆人聽後一怔,隨即明白伏泉意思,齊聲應諾,隨後離去。

看着黃忠、關羽等人離去,伏泉這才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策略,隨着公孫瓚和蘇不韋離去,自己手下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其中關羽、黃忠、徐晃這三位後世名將,自己肯定要重用的,但不代表其他人不用,畢竟誰知道這些人裡有沒有因爲意外,早早淹沒在漢末了,說不得自己能淘到一些大將也說不定呢?

當然,伏泉用徐晃和易固兩人打探,一方面有着平衡河東和幽州兩派系的緣故,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兩人在自己心腹八人中最是機靈,像是這類秘密打探敵方軍情的類似細作的軍事行動,非機靈知道變通之人不可,畢竟他們遇到突發情況知道如何應對,保全自己。

至於讓另外六人挑選精壯單獨組軍練兵,伏泉也是有着自己考慮的,如今益州戰事敵我情況不明,自己所帶兵馬又少,手中沒有一隻可靠的軍隊護衛,那無疑是找死的。而自己從諸郡兵中選兵,一方面削弱各郡實力,防止各郡會有二心,敵我軍情不明,不可不防,另一方面當然是要打造一支精兵了,冷兵器時代勝算最大的肯定是精兵無疑,可不是靠着人多,數量優勢就能贏得勝利的。

伏泉在幽州時,畢竟幽州乃是邊郡苦寒之地,自古民風彪悍,兵員素質奇佳,邊兵隨便一支軍隊,稍加磨鍊便是強軍,自然不需他勞神,可是內陸甚至這蜀地,出了幾處出精兵的地方,不然真得需要他好好操練了。畢竟他們久不經戰事,日常操練也不算頻繁,能有多少戰力值得商榷,這也是他們人多卻不克蠻兵的原因。

蠻人自幼走于山林之間,與野獸肉搏頻繁,山林惡劣環境下,自然而然的形成一股彪悍勇猛之氣,蜀地這些久疏戰陣的郡兵,除了原本經歷羌人入侵的郡兵戰力不弱外,其他新募之兵,說到底也只是操練不久的農夫而已,若非依仗兵甲之利,估計此時四郡兵馬早已被蠻兵擊潰。

這不是伏泉無端揣測懷疑的,而是東漢的歷史證明的。自漢羌百年戰爭以來,幾次羌人寇入蜀地侵掠,蜀地羣兵皆不敵羌人,郡縣被攻破不知凡幾,如果不是靠着臨時招募的板楯七姓的僱傭蠻兵,等不到朝廷派兵救援,蜀地能不能將羌人擊敗殲滅還不一定呢?

至今,正是因爲幾次入蜀,羌人自己的軍隊因爲板楯蠻兵殺的死敗殆盡,所以他們一直號稱板楯蠻爲神兵,對他們畏懼至極。沒有板楯蠻的救援,估計益州這塊富庶之地,早就和歷經百年羌戰的涼州一樣,戰爭不斷,生產敗壞,破落下來了。

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三百二十六章 城牆崩塌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四百五十五章 五馬分屍以祭旗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無洪 不可無君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三百七十一章 城破餘亦亡矣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二百五十五章 改日再來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四十章 事畢第四章 帝心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六十章 揭過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二百六十三章 丟卒保車第三百五十五章 類似官渡第四百三十章 冠禮伊始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三百七十七章 勢不在吾當撤也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當爲韓將軍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八十二章 皆爲漢軍埋骨之地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三百一十一章 暴漢所欲何爲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
第四十八章 人力不可及第三百二十六章 城牆崩塌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十章 佳兒早慧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四百五十五章 五馬分屍以祭旗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無洪 不可無君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三百七十一章 城破餘亦亡矣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二百五十五章 改日再來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四十章 事畢第四章 帝心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柳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兵權必須要爭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六十章 揭過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二百六十三章 丟卒保車第三百五十五章 類似官渡第四百三十章 冠禮伊始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一百三十八章 漢末第一名將第六百十六章 盧水胡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三百七十七章 勢不在吾當撤也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一百七十三章 閹人不除 國無寧日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當爲韓將軍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八十二章 皆爲漢軍埋骨之地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四十二章 江東生亂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三百一十一章 暴漢所欲何爲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三十九章 詔獄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鮮卑漢奸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豈有汝之妄負國恩之輩哉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