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

“故而將軍當務之急,不是心憂董卓,而是擇一郡之地,深根固本,壯大實力,以爲基業。”郭嘉一針見血指出了張遼的弱點,沒有根據之地,如同落葉浮萍,四處漂泊,難以成事。

張遼點了點頭,事實上這個問題他也早察覺了,忙問道:“然則選擇何處建立基業?”

郭嘉悠然道:“看當今天下,大河以北,地域廣闊,山海夾峙,然幽州公孫瓚勢力先成,擁數萬步騎,窺伺冀州,不可小覷。冀州牧韓文節怯懦無謀,袁本初爲關東盟主,聲名著於天下,豈是久居人下之輩,故而冀州不久當屬袁本初。數年之內,hb爲公孫瓚與袁本初爭雄之地。將軍勢力尚弱,難以與之爭鋒。

大河以南,兗、豫、青、徐,黃巾盤旋,諸侯遍地,爭鬥難休,又仇視將軍,非是將軍立業之地。

淮泗之間,袁氏根基所在也,袁公路爲袁氏嫡子,號召名士豪傑,難以圖之。

江東之地,有大江爲屏,易守難攻,可謂立業之地,然則豪民遍地,山越縱橫,地勢繁複,騎兵難行,要定其地,非十年不成,且有荊州制其地,守則易,出則難,要跨江入淮,橫掃中原,遙遙難期,將軍要謀長遠,圖天下,此非上佳之地。

西南益州之地,自成國中國,然則遠離中原,道路艱難,又有劉焉盤踞,一時難以圖之,非上佳之地。”

郭嘉說到這裡,喝了口茶,又道:“放眼天下,最合適將軍立業之地,便是關中與幷州。

幷州西有大河爲屏,東有太行爲阻,民尚耕戰,又是將軍故鄉,人心易附。而關中之地,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山河四塞,南可圖巴蜀之饒,西可通涼州,此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西秦和高祖皆是以此爲基,東向奪取天下。後漢兩百年以來,此二地世家衰落,不比關東,開科取士,大有可爲。

以將軍之善戰,據雍涼而連幽並,守太行與崤函,坐觀諸侯爭鬥,收並涼精卒,退胡虜,平白波,定黑山,撫黎庶,奉天子,致賢才,討不臣,待時機成熟,則率百萬之師東向,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此嘉之爲將軍所謀也。”

張遼聞言,忍不住站起來,神情振奮。他雖然也有斷斷續續的想法,但卻沒郭嘉這麼明晰,將整個天下的天時地利人和分析了個透徹,令他心中對未來的走向徹底明確起來。

他深吸了口氣,問道:“而今我在董卓麾下,又該如何去做?關中、幷州,從何而起?”戰略遠大,卻需要一個切入點,來開始一切。

郭嘉笑道:“非是關中,非是幷州,當先圖河東。”

“河東郡?”張遼一怔。

“正是。”郭嘉道:“河東屬司隸之地,處於關東與幷州交會之地,西通關中,北通幷州,南通雒陽,東向hb又地勢高峻,西南黃河半繞,東部太行爲屏,只需謹守險關,則萬軍難攻,且地狹人稠,有白波、匈奴,以戰養卒,歷練兵士,又可收爲己用,壯大勢力。”

張遼聽得連連點頭,郭嘉的分析可謂面面俱到,令他不由心馳神往。

郭嘉笑了笑,又道:“河東還有一利,殊爲重要。”

張遼忙道:“請奉孝速速言之!”

郭嘉道:“亂世之中,鹽鐵糧食重於金錢珠玉,河東郡富藏精鐵,更有鹽池,自古以來便供給關中、幷州與中原之地,將軍只要掌控鹽池,既可自足,又可以之與四方換取糧食、馬匹和鐵器,豈非善哉!”

“好!好一個河東鹽!”張遼聞言,不由撫掌大笑,虧得他還是後世之人,竟然忘了河東鹽!

鹽與鐵自古以來就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而軍事也要以經濟爲基礎,誠如郭嘉所言,只要掌控了河東鹽,那自己就能迅速積累財富,至少短期內軍資方面是不用發愁了,崛起速度將會加快不知多少倍。

張遼不由大笑,難怪常說得一人可安天下,他此時可謂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看着對坐的郭嘉,心中實是暢快之極!

“奉孝……”須臾,張遼收拾心中思緒,將自己這一段時間的謀劃詳細給郭嘉講述了一番,包括反激關東諸侯重整旗鼓、進攻雒陽、再戰董卓,將董卓與關東諸侯的精力全部牽扯在雒陽焦土之上,也包括了自己與董璜和幾個涼州將領交惡的情況,還有自己採取的遠將領、親謀臣的策略。

張遼說完情況,又問道:“如此,該如何謀進河東?”

郭嘉聽了之後,沉思片刻,道:“而今將軍擊敗酸棗諸侯,聲望大漲,又非董卓嫡系,必令董卓心有忌憚,待關東諸侯再進雒陽之時,將軍可請李儒反進饞言,調涼州兵出河東,與關東諸侯對戰雒陽,而將軍則調至河東去抗擊白波,免得再立大功,難以抑制。”

張遼眼睛一亮,這是個好辦法。

郭嘉繼續道:“算計有功之將,董卓或許心有會有愧疚,可視情況,請李儒爲將軍請以太守之職以作安撫,若濟,則將軍可控河東也。若不濟,則另謀他途。”

“好!真是妙計!”

張遼不由再次大讚,郭嘉對這個計策沒有把握,但張遼卻有了很大把握,只要自己和郭嘉謀劃到位,以李儒的精明,要辦這件事容易的很。

郭嘉又道:“不過董卓眼下不能早死,此賊一死,他麾下涼州兵難以收拾,必成大亂,將軍更不宜直接殺董卓,否則必招致涼州人怨恨,於他日接受董卓勢力,乃至平定涼州,皆是不利。”

張遼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想到了歷史上王允殺董卓後,無力掌控涼州,導致的李傕郭汜大亂,對關中的危害更勝董卓在時。郭嘉確實看的很遠。

看着沉思的張遼,郭嘉又道:“將軍在河東,要迅速壯大實力,爲免董卓忌憚,一旦兵力過萬餘,則分出部分,由得力將領統領,暗中僞裝成白波餘孽,與己相互對峙,瞞騙董卓耳目,河東多山地,南有中條,東有太行,以如此手段,可藏兵十萬不止。”

“好計!”張遼已經不知該如何誇讚郭嘉了,不愧是鬼才,果然是奇計連出。他知道,自己的兵力超過一定數量後,必然會導致董卓忌憚,但以郭嘉這個計策,卻完全可以瞞騙過董卓。

郭嘉又道:“將軍如今既已到潁川,亦可留下親信將領,率一支兵馬僞作黃巾,伏藏此地,他日或有大用。”

張遼連連點頭,心中已經下定決心,必須留下一支人馬,不說他日大用,單隻眼下,便可暗中保護唐婉和蘇嫿,護持商隊,積累財富,可謂一舉數得。潁川多山丘,還有不少堡塢,黃巾餘孽也有數股,很容易伏藏。

與此同時,張遼心中也有了留下的人選,高順!

高順行事謹慎,善攻善守,忠心又絕無問題,留下他統領八百陷陣營,再輔以四百弓箭手,在潁川應該能橫着走了。

郭嘉看着沉思的張遼,沉吟片刻,又道:“漢室四百年深入人心,雖衰而不可欺,將軍本不是出身世家,名望略差,嘉以爲,董卓死後,將軍當思奉天子以令諸侯,既名正言順,又可招攬天下賢才……”

張遼默然點頭,奉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以討不臣,挾天子以令諸侯,本質都是一樣的,歷史上田豐、沮授、荀彧等頂尖大才都提出過相似的戰略,如今郭嘉又提出來,他就不得不深思熟慮了。

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有謀劃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六百五十四章 再生變故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橫生枝節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五百一十八章 災害來臨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百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六百九十三章 瘋狂與屠殺第五百九十三章 河東風物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甫酈的求助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孫堅(二)第五百零八章 怒斥!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科舉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五百零七章 喝!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一百四十八章 停留第九十八章 天子劍第六百九十三章 瘋狂與屠殺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謀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陽暗流第四百九十八章 橫推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郵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回雒陽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打擊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四十八章 警示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手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六百五十一章 搜尋第四百七十八章 據守高地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爲青州牧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
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有謀劃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六百五十四章 再生變故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橫生枝節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五百一十八章 災害來臨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百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六百九十三章 瘋狂與屠殺第五百九十三章 河東風物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甫酈的求助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孫堅(二)第五百零八章 怒斥!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科舉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三十七章 無恥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五百零七章 喝!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一百四十八章 停留第九十八章 天子劍第六百九十三章 瘋狂與屠殺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幷州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謀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陽暗流第四百九十八章 橫推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郵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回雒陽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打擊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四十八章 警示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手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六百五十一章 搜尋第四百七十八章 據守高地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爲青州牧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