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爲青州牧

東萊郡,州牧府,張遼皺眉看着幾封書信。

他一回來就收到幾個消息,首先是關中戰事又起,朝廷並沒有重視的他備災之言,反倒是李傕、郭汜與馬騰、韓遂這幫涼州人鬧翻了。

先是李傕郭汜和馬騰相攻,劉協派使者勸解,沒有成功,隨後屯於金城的韓遂率兵前來勸解,也沒成功,繼而與馬騰聯合,一起進攻李傕與郭汜,朝中也有部分朝臣欲誅殺李傕等人,秘密與馬騰聯繫,明裡暗裡皆是波瀾洶涌。

長安、右扶風亂成一片,這裡本就不多的百姓紛紛逃離,或是西進蜀中,或是東進左馮翊。

張遼回信令徐榮和杜畿小心防範,不要攙和李傕郭汜和馬騰韓遂的亂戰,只要小心護持好遷徙過來的百姓就好。

除了關中,河東與幷州無事,但冀州中山卻又面臨公孫瓚的攻擊,當初張遼讓郭嘉和趙雲救出劉虞後,劉虞收攏舊部,屯駐在幽州西面的代郡和上谷郡,與中山郡成守望之勢。

劉虞在幽州名望極高,他在上谷和代郡,便有無數百姓和名士跑到幽州西部來投靠他而不附公孫瓚,連烏桓也來上谷拜見劉虞,公孫瓚大怒之下又發兵攻打中山和上谷。

面對公孫瓚的進攻,劉虞不能抵擋,但有郭嘉和趙雲一文一武相合,打退了公孫瓚,牢牢將他阻截在涿郡東部,但看公孫瓚的架勢,似乎毫無退卻之意,據郭嘉在信中的分析,公孫瓚很可能已經與袁紹暗中達成一致,共同對付中山和常山,目標指向了他。

公孫瓚如此行事,張遼自然不會客氣,就在回到青州的第二日,張遼便以青州牧之名昭告郡縣,歷數田楷罪名,並在告示未行之前,大軍已然開撥,向西攻伐田楷。

田楷此人不是個善茬,武夫一個,與公孫瓚一樣行事無忌,常常劫掠百姓,而且他這個青州刺史與張遼的青州牧本就不能共存,此前袁紹委派的青州刺史臧洪在朝廷任命張遼爲青州牧後已經退回冀州,只有這田楷還在裝傻,張遼自然不會放過他,此前若非他無暇西顧,加上劉備夾在其中,早就動手了,此次劉備離開,他便不再留情。

因爲戰場開在青州之地,爲了保護青州的元氣,張遼實行奇正相合的閃電戰,大戰還沒有開始,就將史阿和擊剎先行派出。田楷剛從徐州回到青州不久,還不知道張遼發兵,就在夜間被刺殺身亡,緊跟着張遼坐鎮東萊,典韋、太史慈、郝昭、牧寒等將領全部出動,大軍幾乎是橫掃而過,數日之間就平定了青州全境。

加之前番袁紹的勢力被橫掃出境後,主要精力被張燕牽制在鄴城,無暇再謀青州,張遼掃除田楷後再無阻力,將青州中西部齊國、樂安、濟南和平原四郡國全部納入掌控之中,加上孔融向他靠攏,張遼算是掌控了整個青州,這個青州牧變得實至名歸。

張遼的行動太快,以至於孔融還沒反應過來向張遼說和,田楷就死了,至於劉備,收到消息已經是半個月之後了。

田楷原本將劉備留在徐州,就是免得自己與張遼對戰時劉備在其中攙和,但如果他知道與張遼作戰是如此結果,恐怕打死也不會將劉備這根救命稻草撇開。只能說是他小覷了張遼,張遼在前期的低調迷惑了他,讓他不知道一頭猛虎早就臥在身邊,隨時可能被吞噬。

掌控青州後,張遼將治所移到濟南國,東萊郡成爲大後方,而後他任命諸葛玄爲東萊太守,左丞祖爲齊國相,劉義遜爲樂安相,是儀爲濟南相,趙戩爲平原相,至於呂岱、顧雍、步騭、魯肅、諸葛瑾、衛旌、糜芳,皆入了他的州牧府,擔任各部從事和掾吏,熟悉事務。

各郡守屬吏到任後,在張遼的命令下,迅速與軍隊配合展開大建設,第一件事就是安頓從徐州遷徙而來的百姓。

青州本來十室九空,田地荒蕪,最缺乏人口,但此次從徐州遷徙過來的百姓極多,前前後後足有十餘萬,如此巨大的人口遷徙,是因爲張遼使了個暗招,他一方面派暗影宣傳青州的安定與政令,一方面用從笮融處搶來的錢財,將江都、廣陵幾個渡口南下大船全部買下,而後宣傳吳地戰亂,不再運營,使那些本來要南下的百姓紛紛北上,步騭和衛旌就是這麼被攔截的,當時衛旌打探到的消息都是暗影放出來的,如今那些大船基本都被張健帶着暗影接管了。

遷徙過來的百姓多固然是喜事,但張遼也感到了沉重的壓力,因爲他知道興平元年這一場大災是何等嚴重,加上各處戰亂,大漢的人口在這一年銳減。所以張遼讓各郡縣組織百姓耕種、採摘、蓄養家禽,存儲物資以備災年。

至於安定方面,在先後收編了太平道和田楷的兵馬後,加上典韋帶來的三千猛虎士,張遼在青州的兵馬已經達到了近四萬,他命太史慈守東萊,牽招、牧寒屯駐樂安、平原北部,防範公孫瓚從渤海進兵,典韋則守濟南、平原西南一線,防範曹操和袁紹的攻擊。

事實上,曹操還完全不知道青州的變故,他正在磨刀霍霍,再向徐州。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雜花生樹,張遼在東萊海岸,迎着鹹溼的海風,看着衆將士和百姓在海中撈魚備災,尤其是十二艘巨船帶着一衆小船,撒開大網在海上捕魚,蔚爲壯觀。

這十二艘大船就是張遼從公孫度手中截獲的,本來是戰船,如今全被他用作漁船,四周還有不少小船,除了東萊百姓的,就是糜竺派來的,糜家就有一隻船隊,如今由糜芳兄妹掌管。

“主公,這一年真會有大災嗎?”糜芳跟隨在張遼身邊,看着張遼想要親自上船撈魚,不由問道。

“嗯,如果沒看錯天象的話,大漢半數州郡都要受災,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否則青州餓死一個百姓,都是打我的臉哪。”張遼感慨的道,他本來對糜芳沒什麼好感,但接觸下來,發現人還不錯,不能算什麼大才,但辦一些尋常事務是很利索的。

“如主公這般愛民者,怕這天下也沒幾人。”糜芳這段時間跟着張遼,看着他忙前忙後,親自指導百姓採摘撈魚,又甩開膀子挖魚塘,讓他難以相信這是那個在下邳戰場上縱橫來去、救他性命的猛將,但心中卻不由涌起敬意。

他也知道青州的官吏和百姓爲何那麼擁戴張遼了,在內愛民如子,在外縱橫無敵,青州境內原本的無數股流寇山賊全部消失,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安定,實在不能讓青州百姓不擁戴他,那些官吏也一反往日懶散作風,無不雷厲風行,親力親爲,青州涌現着一股活力。

很多時候糜芳覺得,比之張遼的年輕有爲,有勇有謀,能做能爲,徐州牧陶謙就是個渣。

張遼正要和糜芳一起上船,忽然史阿匆匆而來:“主公,甘寧快到了。”

“唔?”張遼一愣,隨即露出笑容:“走,去看看!嗯……等等,典韋不是也來了東萊,讓他過來。”

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一百四十八章 停留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五百五十四章 濮陽之戰第六百二十三章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百第五百零五章 來了沒第七百零八章 衆女至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喜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五百四十八章 陳宮之謀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堂祭酒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三百二十章 謀奪上黨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六章 華雄第四百七十七章 退向山崖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四百九十章 背後的力量第六百八十六章 陷陣衝鋒第七百零六章 定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之計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二百四十九章 還要送兵馬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第二百九十八章 使君上任(七)第三百九十章 決裂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五百一十二章 回馬槍第七百一十三章 楊漢詐高幹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手第二百五十三章 突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使君上任(八)第六百四十章 雷聲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四百六十三章 追擊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六章 華雄第五百四十八章 陳宮之謀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打擊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佳選擇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郭追至第六百二十三章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一百八十六章 馴虎?第三百四十七章 潁川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六百九十七章 終見
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一百四十八章 停留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五百五十四章 濮陽之戰第六百二十三章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百第五百零五章 來了沒第七百零八章 衆女至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喜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五百四十八章 陳宮之謀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堂祭酒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三百二十章 謀奪上黨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六章 華雄第四百七十七章 退向山崖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四百九十章 背後的力量第六百八十六章 陷陣衝鋒第七百零六章 定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之計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二百四十九章 還要送兵馬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第二百九十八章 使君上任(七)第三百九十章 決裂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五百一十二章 回馬槍第七百一十三章 楊漢詐高幹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手第二百五十三章 突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使君上任(八)第六百四十章 雷聲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四百六十三章 追擊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六章 華雄第五百四十八章 陳宮之謀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打擊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佳選擇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郭追至第六百二十三章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一百八十六章 馴虎?第三百四十七章 潁川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六百九十七章 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