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

有這麼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又爲匈奴人所認同,就沒了那種強迫的意味,這一片大漠的匈奴人遷徙之事變得很是輕易。

接下來的事便交給了右賢王和右日逐王,張遼與他二人幾番交談,對二人有了初步瞭解,知道這二人都是識時務的,而且對漢人也沒有什麼排斥,反倒是嚮往漢人的生活。

徐榮在南庭牙帳的一把火,幾乎將匈奴的高層燒了個精光,餘下的幾個名王、小王和萬騎長,也被早得了張遼命令的高順、典韋和趙雲順勢斬殺,來自匈奴貴族的抵制力量全部瓦解。

如今南匈奴就是右賢王和右日逐王說了算,當然,真正算數的還是張遼。

遷徙之事非一日所能完成,兩日後,張遼趕回美稷縣。

荀彧和張既一衆僚屬皆已抵達美稷縣,與西河太守崔鈞一道處置戰後諸事,修建裡坊房屋,劃分田地,推行編戶、屯田政令。

很多匈奴人並不擅長耕種,爲此荀彧報於張遼後,從各郡縣調來精通農事的老農和官吏,設田教吏,專門教導匈奴人種田。

而張遼回到美稷縣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出第三道召集令,召集的依舊是幷州的各胡人部落首領,休屠各覆滅,南庭覆滅,讓幷州的胡人徹底失去了依仗,此次張遼召集,誰敢違背。

不過這第三次召集令與前兩次比,殺氣十足。

……

美稷縣北一處山丘下,多了一大片陵園,陵園前,數萬將士肅立,全軍戴孝,張遼站在最前面,荀彧、郭嘉、荀攸、崔鈞皆在一旁。

他們在爲此次戰死的同袍送行,這一戰張遼雖然勝了,但付出的代價也極爲慘重,傷亡六千,其中有三千將士永遠離開,餘下的三千也都是重傷殘,有的可能再也上不了戰場了,至於輕傷的,就沒有退下戰場的。

這個傷亡數字比之匈奴要小了數百,但張遼行的是精兵戰略,手下皆是強兵,損失一個都能讓他心痛,何況是三千,這個傷亡是他作戰以來前所未有的。

匈奴人確實強悍,若非用了郭嘉的離間之計,這一戰的傷亡可能會更大!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

長史荀彧一曲國殤歌罷,三軍將士齊齊致禮,不少人失聲痛哭。將士之間的感情是很深的,昨日的同袍兄弟今日埋於黃土,令很多將士悲傷。

張遼掃過陵園裡一個個新墳,一個個很普通的名字,他回過身來,指着陵園,對一衆將士道:“他們是爲國而死,爲討逆而死,爲幷州的安定而死,他們死的壯烈,死的英雄,他們無愧於戰士之名,他們無愧於我張遼的兵!我爲他們驕傲,可是……我寧願他們沒有死……”

看着張遼潸然淚下,將士們不由大聲哭泣。

張遼長吸了口氣,放聲大吼道:“讓我們唱軍歌,爲戰死的弟兄送行!”

他帶頭唱道:“風起卷,馬長嘶,烽火四起九州亂。好男兒,敢擔當,何懼生死赴國難。保父老,離家鄉,英風銳氣此心丹。寧流血,不流淚,從此兒是英雄漢……定山河,守社稷,但教四海永康安。”

唱到最後,數萬將士泣不成聲。

荀彧等人皆是眼中含淚,他們平時深在郡府,很少能這麼近的感受到軍中的感情,底層士兵付出,此時他們感受到了。

數萬將士的另一旁是數萬匈奴俘兵,他們皆跪倒在地,除此之外,就是各部落首領,他們都是站着的,不過其中有一百多個部落首領被綁縛着,跪在最前面。

張遼軍歌唱罷,一步一步來到一衆部落首領面前,衆部落首領下意識的垂下了目光,最前面被綁縛的首領身子微微顫抖着。

張遼走到一個被綁縛的黃髮捲曲的胡人首領身前,面無表情的問道:“汝是石野何吧?”

“是……小人正是石野何。”那胡人首領沒想到張遼竟然記得他的名字,慌忙應道。

張遼道:“如果本將沒記錯的,上一次在馬邑城外,汝說過願意聽從州牧命令,接受政令,又要了土地。”

“是……”石野何額頭汗水津津。

張遼聲音淡然:“汝部落可曾得到土地?”

“這……得……得到了。”石野何面色有些蒼白。

“那汝爲何要叛亂!”張遼突然大聲怒吼。

石野何驚駭的一下子癱倒在地,不敢看張遼凌厲的目光,慌忙道:“小人……小人一時糊塗……啊!”

張遼鏗的一聲拔出腰間長劍,大吼一聲,一劍斬落,石野何只喊出半聲,人頭就滾落在地,屍體倒落,鮮血狂噴!

“啊!”他身邊的幾個胡人首領嚇得慌忙後退。

“全部斬殺!祭奠陣亡的將士!”張遼大吼一聲。

那些被綁縛的胡人頭領慌忙求饒:“將軍饒命。”

張遼身後兩百猛虎衛立時衝出,將綁縛的一百多個胡人首領全部按倒在地,不顧他們求饒,手起刀落,一百多個人頭落地,被氣勢洶洶的猛虎衛提去了陵園前。

後面原本站着的數百個胡人頭領駭的再也不敢站着,慌忙下跪,面無人色。

張遼目光又看向那些還活着的胡人頭領,面無表情的道:“如果本將沒有記錯的話,上一次在馬邑召集諸位,本將說過,做大漢的子民,而不是敵人,做本將的朋友,而不是敵人,本將從來不怕叛亂,本將只是不想把幷州這片土地變得血腥。”

“可是,爾等很多部落叛變了,還有很多部落陽奉陰違,抗拒政令,或者說不是抗拒,而是對政令挑肥揀瘦,取了土地,卻抗拒編戶,當本將是傻子嗎?”張遼聲音冷肅:“所以,本將便以血腥來洗清一切,你們可以裝糊塗,但本將說出來的話,就從來不會食言!”

張遼目光凌厲:“在大漢,謀逆叛亂者,誅滅全族!本將視胡漢如一,恩惠如一,懲處亦如一。今日,凡是參與叛亂的部落,千長以上頭領全部斬首,部落五十歲以下、十五歲以上男子充作罪民,無償屯田三年!”

“凡叛亂士兵,千長以上將領全部斬首,士兵無償屯田、勞役十年,有功者方可減刑!”

“凡抗拒政令的部落,首領全部抄沒財產,部落五十歲以下、十五歲以上男子無償屯田一年!”

“有二次叛亂者,誅殺全部落!”

張遼這次連問也沒有問衆胡人首領,直接下令:“護匈奴中郎將高順、護烏桓中郎將趙雲、護鮮卑中郎典韋領兵督查,州牧府、各郡府、縣府、屯田校尉、司馬行之!”

“喏!”衆人齊齊領命。

張遼又吩咐幾個將領:“陵園外,建忠烈祠,凡陣亡與重傷將士,撫卹安置家屬,所有將士,論功行賞,從上至下,不可剋扣,凡有侵吞剋扣者,斬!併除軍屬!”

“喏!”高順、趙雲、典韋幾大將領肅然領命,衆將士高呼:“將軍!將軍!”

這一戰他們繳獲了數百萬牛羊,還有即將抄沒的許多部落首領,論功行賞的資財是足夠了。

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二百九十一章 休沐之日第一百零九章 罵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二百四十四章 激戰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六百八十八章 城門樓上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郵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五百三十一章 陣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拐來援軍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四十一章 請客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五百三十四章 廣陵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護府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百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處處是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難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三百四十一章 追至第四十一章 請客第三百二十八章 韓馥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三百六十四章 急智第二百零五章 逼迫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五百四十六章 曹操出兵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五百一十一章 圍困第四百五十六章 南庭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六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三百五十三章 危機過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二百四十五章 損策詐敵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四百七十七章 退向山崖第二百二十八章 郭跑跑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可第七百三十九章 隆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二百三十二章 效命第一百四十七章 隨行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二百八十章 董卓大敗第十八章 風物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艱難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
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二百九十一章 休沐之日第一百零九章 罵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二百四十四章 激戰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六百八十八章 城門樓上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郵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五百三十一章 陣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拐來援軍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四十一章 請客第七百一十一章 落幕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五百三十四章 廣陵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護府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百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處處是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難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三百四十一章 追至第四十一章 請客第三百二十八章 韓馥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三百六十四章 急智第二百零五章 逼迫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五百四十六章 曹操出兵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五百一十一章 圍困第四百五十六章 南庭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六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三百五十三章 危機過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二百四十五章 損策詐敵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四百七十七章 退向山崖第二百二十八章 郭跑跑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五百九十五章 可第七百三十九章 隆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二百三十二章 效命第一百四十七章 隨行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二百八十章 董卓大敗第十八章 風物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艱難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