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

董卓帶了三千羌胡騎兵,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雒陽沒有任何一股勢力能單獨抵擋,何況董卓挾持少帝,佔據了先機。董卓掌控少帝,回到雒陽,幾日之間,手段盡出,強勢罷免司空劉宏,取而代之,把持朝政。

比董卓還要先入京的實力派、張遼的老上司丁原不服,挑釁董卓,卻被董卓策反了丁原麾下的主簿呂布。呂布本就與董卓有交情,沒多猶豫便殺了丁原,收攏了丁原的全部兵馬,向董卓效命,又認董卓爲義父,被封爲騎都尉。

至此,董卓已是一家獨大。

董卓兼併丁原兵馬後,迅速又借勢收編已死的何進和何苗部曲,廢天子劉辯爲弘農王,立陳留王劉協爲帝,又鴆殺何太后,幽禁弘農王。

短短半個月期間,朝堂風雲變幻,司空、司徒和太尉走馬換位,三公幾度易主,如今董卓又轉任太尉。

而且董卓很有手段,對雒陽幾個有實權的將領明升暗降,剝奪兵權,收編人馬,於是中軍校尉袁紹跑了,典軍校尉曹大也跑了,後將軍袁術貌似也應該跑了吧。一句話,董卓來了,大家快跑!

張遼不由想起昨日清晨從小平津回雒陽途中,在邙山腳下遇到二三十騎沿小道向東疾行,如今想來,領頭之人就很像是在西園中曾見過的典軍校尉曹大。

如今雒陽早已完全被董卓掌控,成爲龍潭虎穴,而張遼還傻愣愣的一頭鑽了進來,更帶着一千二百新卒,如同把一大塊肥肉放在了董卓嘴邊,董卓焉能不吞?

張遼到了西園後,與一千二百新卒被安置在西園西北角的營房裡,等着明天董卓的召見。

至於他原本留在西園的五百幷州兵,據左慈推測,應該是先被進京後的丁原納入麾下,丁原死後,很可能又被呂布收編,如今這五百人應該是在呂布麾下,包括親信曲軍侯趙武。

如何應對這詭異的形勢?張遼想想就頭大,他突然來到這個陌生的時代,陌生的環境,即便有左慈提醒,但一時之間很難立刻適應,如今又在最危急的時刻,若是一個不小心,就是人頭落地,小命不保。

這個時代人命如同草芥,不見連當朝太后和大將軍都是說死就死,何況他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子,此時死了恐怕連水花也濺不起一朵。

左慈分析完情況後,已近卯時,天空那輪明月已經西斜,後半夜的樹林裡更加清冷,左慈長身而起,呵呵一笑,神情頗有幾分幸災樂禍:“好了,小友,回營房想辦法去吧,貧道要先去休息了。”

張遼無奈的搖了搖頭,想要看看時間,卻突然想起這個時代沒有鐘錶,忍不住拍了拍額頭,果然很不習慣。

回到營房裡,張遼躺在榻上,卻根本睡不着,只是思索着來日該何去何從,他很不想去見董卓,但如果自己來的早個三五年,還能有其他更多選擇,但是自己來的晚了,而且來的時機太巧了,兩隻腳已經邁進了老虎嘴巴里,只能夾着尾巴乖乖去見董卓,老老實實做人。

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半個時辰,估摸着到了清晨五點左右,可以洗漱了起牀了。

張遼摸了摸腦袋,滿頭長髮飄逸,還要梳頭。忙活了一會,好不容易梳好了頭,按照腦海裡的記憶,又費了半天功夫纔將頭髮挽起來,束紮成髻,他已經是出了一身汗。

還是少年時代好,頭髮隨便紮起來就行,但去年加冠之後,已是成人,須要扎髻束冠了。比起後世的寸頭,眼前這梳頭扎髻實在麻煩。

嗯…看來需要儘快找個丫鬟或婆娘幫着每天給梳頭了……至於三宮六院,太遙遠了,只能當做一個目標罷了。雖然左慈一陣忽悠,但張遼卻很冷靜,執掌天下,哪有那麼容易!三國那麼多梟雄,可是笑到最後的又有幾個?

紮好頭髮,外面已經隱隱傳來其他士兵起來的聲音。

張遼從缸裡打了盆水,在牆角火盆暗光的照映下,從水面隱隱看到自己現在的模樣,古銅色的皮膚,相貌堂堂,五官端正,雙目凜然,頗有幾分英氣,嗯……用左慈的話說,就是品相還不錯。

他用冷水拍洗着臉,腦子裡開始琢磨着今天見了董卓該怎麼應對。他膽子一向不小,但如今要面對的是喜怒無常、視人命如草芥的大暴徒董卓,一言不合就砍人頭顱的狠角色!

他想要樂觀,卻怎麼也樂觀不起來。而且他目前的軍職很尷尬,假司馬,也就是副司馬,佐軍司馬的副手,有佐軍司馬在上面壓着,他這個假司馬論實權反而不如低一級的曲軍侯。

大將軍何進在張遼出發前將他從曲軍侯提爲假司馬,本來是個過渡,等他募兵回來,便是名正言順的佐軍司馬。

但現在何進死了,自己這個假司馬就尷尬了,董卓完全可以對自己不升不降,只將自己名正言順的安排到某個佐軍司馬麾下,那自己就完全被架空了,任由搓扁捏圓。

何況此次見董卓,不只是職位和權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小命能不能保住。

如果一個應對不當,惹怒了董卓,招呼刀斧手一擁而上把自己剁成肉泥,那可就太悲劇了。

冰涼的水拍在臉上,張遼神思漸漸清醒,他腦子飛快的轉動着。

歷史上的張遼肯定是過了這一關的,否則也沒有以後的傳奇了。如果按照張遼本身的性格和做法,應該可以過關。雖然張遼在董卓麾下時名聲不顯,顯然沒得到重用,說明這次見面只算是不好不壞,並沒有得到董卓信任或重視,但終究是保住了小命,纔有後來。

無論如何,先保住小命就行,張遼此時要求不高,他回憶着後世人對張遼的評價,智勇雙全、爲人忠厚、有大將風範……

大將風範……這個有點靠譜,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尤其是對這種喜怒無常的人,看對眼了,危機就很容易過去了。看不對眼,那可就真危險了。

只是自己原本不過一個縣府打雜的嘍囉,縱然有着現代人的意識,沒有歷練,哪能展現出大將風範。

張遼拍了拍臉,想拍去臉上那點大大咧咧,拍出一個大將風範來。

洗完臉,張遼忐忑的心情漸漸平復,取了鎧甲和頭盔披戴好,就要去兵器架上拿兵器,這貌似是他每天下意識的動作了。

咦?我的黃龍鉤鐮寶刀呢?!

張遼看着兵器架上一杆破舊的鐵矛有些發怔。

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縣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絲路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惡風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六百九十二章 守候與殺機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三百一十三章 關平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謀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絲路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六百六十七章 曹操之疑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五百一十章 策略第四百五十八章 南庭動亂第二十三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六百九十章 天子東逃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五百五十九章 鬱結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六十一章 想法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一百二十三章 騎兵訓練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七百一十三章 楊漢詐高幹第一百四十章 司馬朗第六百零一章 得償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一百五十章 人才璀璨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六百零五章 建安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百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五百三十二章 亂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退向山崖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五百一十一章 圍困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紹找事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使節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六十三章 風雪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二百二十五章 好!好!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二百六十章 戰孫堅
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縣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絲路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惡風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六百九十二章 守候與殺機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三百一十三章 關平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謀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絲路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六百六十七章 曹操之疑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五百一十章 策略第四百五十八章 南庭動亂第二十三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六百九十章 天子東逃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五百五十九章 鬱結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六十一章 想法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一百二十三章 騎兵訓練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七百一十三章 楊漢詐高幹第一百四十章 司馬朗第六百零一章 得償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一百五十章 人才璀璨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六百零五章 建安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百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五百三十二章 亂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退向山崖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五百一十一章 圍困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紹找事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使節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六十三章 風雪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二百二十五章 好!好!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二百六十章 戰孫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