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災害來臨

初平四年十月,北方邊塞之地已經飄起了雪花,關中一場寒雨過後,天氣明顯轉寒。

長安城,車騎將軍府中傳來一陣大笑聲:“哈哈哈哈,張遼小兒,真笑煞我也!”

李傕看着對面的郭汜,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這張遼小兒,前段時間聽說他躲在東夷那個荒野海邊撈魚種地,與賤民同流,而今竟上表說什麼夜觀天象,察知年末與來年會有大災,要讓朝廷下令州郡儲糧蓄水,以備災年,他以爲他是何人也?青州有災,便當天下又災乎?”

郭汜滿飲一杯,哈哈大笑:“想必張遼遠在青州之地,恐朝廷忘了他,以爲他被黃巾所害,故而上表,以示他一息尚存也。”

一旁的楊定恨聲道:“張遼實乃十惡不赦之徒,只恨不能親手殺了他。”

“會有機會的。”李傕暢快的笑道:“賈文和之計真是厲害,那張遼被髮往青州海鄙之地,再也難爲我等心腹之患矣。”

“不錯。”郭汜笑道:“前番我等派使者前往匈奴南庭,本是行驅虎吞狼之計,讓匈奴人找幷州麻煩,壞了張遼根基,不想使者僥倖回來,說是那南庭早就與幷州打成一團了,幷州邊地大多喪失,張遼大勢已去哪!”

李傕連連點頭:“若是張遼尚在幷州,不至於此,可惜他去了青州……賈文和……賈文和……真是計謀多端,他不在身邊,我二人恐難以應對那些朝臣與四方諸侯哪。”

李傕說罷看向一旁的尚書郎,問道:“賈尚書還沒從河東回來嗎?”

那尚書郎小心翼翼的道:“半個月前,賈尚書來信,母親病已稍愈,須再照看十天半月,眼下應該快回長安了。”

李傕皺眉不語,賈詡兩個月前因母親病重,辭官去了河東照看母親,李傕和郭汜本不想放人,更怕他投靠張遼,但盡孝事大,他們不好阻攔,只好留下了賈詡的中子爲質,讓他去了河東。如今賈詡一日不歸,他心中就有不安。

郭汜道:“賈文和既然未曾回來,何不將尚書先與他人做,給他個光祿大夫,等他回來再安頓不遲。”

李傕面色微沉:“賈文和會否不再回來,投靠了張遼?”

楊定眼神閃爍了下,若無其事的道:“不無可能。”

郭汜卻搖頭大笑:“稚然多慮矣,想賈文和將張遼算計的如此之慘,某料他入河東,恐怕還是小心翼翼過去,不敢被張遼舊部知曉,否則早已身死,他又哪敢去投靠張遼?”

李傕一想,確實如此,釋然道:“是我多慮了。”

楊定卻大聲道:“張遼既然遠在青州,無以爲慮,何不派兵趁機多了左馮翊與河東郡,徹底斷了他的根基,更能令朝廷政令傳至關東。”

“不錯。”郭汜拍案道:“馮毅、河東,如鯁在喉,令我等難以舒展,更可恨的是關中的賤民十有七八都去了馮毅與河東,如今某的兒郎想略些糧草與錢財都不能。”

李傕眼裡閃過厲色,他心中最忌憚的還是張遼,若是張遼在左馮翊或幷州,他不敢妄動,但如今張遼遠在青州,他卻不必顧忌了,當即道:“我等原本顧念牛中郎舊恩,才止步左馮翊,如今已有兩年,聽聞牛中郎更被張遼幽禁,我等正當攻破左馮翊,爲牛中郎報仇!段煨在華陰,我等可聯合段煨,夾擊左馮翊,再圖河東郡。”

“李將軍,段煨不可靠!”楊定與段煨有舊怨,大聲反對道:“他這些年在華陰,正處於河東與左馮翊之間,卻安然無恙,若非與張遼勾結,豈能如此?”

李傕聞言,臉色頓時陰沉下來:“若非整修提醒,某險些忘了此事,段煨與那徐榮一般,皆是背主之賊,可恨!”

“不錯!段煨該殺。”楊定附和。

李傕徘徊了兩步:“如此,該當如何?徐榮在左馮翊,不可小覷,我等要攻破他,需要一番苦戰,只恐朝廷生變。”

楊定眼珠子一轉,道:“何不先讓朝廷下詔,命徐榮接替張遼爲幷州牧,讓他入長安拜見天子,他若來,便殺之,若不來,我等正可討之,可聯合右扶風馬騰、韓遂兵馬,破之不難。”

“聯合馬騰韓遂?”李傕皺起眉頭。

郭汜忽然想到了什麼,大聲道:“何不先讓馬騰、韓遂遷十萬涼州人入關中?”

李傕眼睛一亮,正要說話,突然有人送來一封文書,言徵西將軍馬騰有表奏上。

李傕打開一看,登時大怒:“好個馬騰,竟然想要開府之權,真是貪得無厭!”

郭汜聞言,接過奏表一看,也嗔目發怒:“某功在社稷,尚未開府,他馬騰聚攏賊寇,無尺寸之功,竟然也想開府?”

李傕看了一眼郭汜,他從郭汜的話裡聽出了不滿,當初十萬涼州人入京,入京還是李傕權勢最大,車騎將軍、開府、假節,僅次於他的郭汜卻差了些,只是做了後將軍,封了侯,並未開府。

這時,又有人來報,賈詡來見。

李傕大喜,忙道:“快請進來。”

看着風塵僕僕的賈詡進來,李傕露出關切的神色:“文和,不知令堂如何?”

賈詡作禮道:“勞將軍過問,尚好,只是需要休養時日。”

郭汜急不可耐的道:“文和,汝以爲我等如今奪取左馮翊與河東如何?要是奪了河東,汝母便在治下,隨時可以照看。”

李傕也道:“馬騰奏請開府,文和以爲如何?”

楊定道:“張遼既能開府,爲何馬騰不成,正該安撫於他。”

李傕只是看向賈詡。

賈詡沉吟了下,道:“張遼遠在青州,他開府,也不過是與關東爭鋒,與我等無害,我等的根基乃在涼州,馬騰在扶風,只在將軍臥榻之側,他若強大,可連涼州而吞關中,況馬騰開府,則韓遂如何?他二人若生異心,連兵數十萬,我等後路絕矣。”

“不錯,”李傕色變道:“絕不能與馬騰開府之權。”

楊定面色難看:“吾身體略有不適,先行告退。”

楊定下去後,賈詡又道:“馬騰,有十萬兵馬,虎狼之心,此番心願不償,多半會生變故,將軍當小心防範。”

李傕神色聳然一驚:“不錯,正是如此。”

三人又議了一些細節,李傕忽然想起了什麼,取過剛纔張遼那份奏表,大笑道:“文和且看,卻不知那張遼何時竟成了巫祝,懂得天象之術,敢言天災了。”

賈詡接過一看,雙目微垂:“可將張遼此表奏請朝廷,宣之百官,斥其荒唐,削其聲望。”

“此計甚妙!”李傕眼睛一亮,大喜贊同。

第二日,李傕便召集朝會,當着天子和滿朝大臣上奏張遼之事:“陛下,今有徵東將軍、幷州牧、青州牧張遼,妄行妖言,自稱夜觀天象,察知天下將有大災,請朝廷令州郡備災,如此荒唐之言,必是被太平道所惑,枉爲大臣……”

“張遼與太平道同流合污,與黃巾賊沆瀣一氣,可斬也!”楊定大聲應和。

不想他話音未落,忽然整個地面開始震動起來,朝堂上衆臣立時跌掉一片,更是看到整個大殿都開始晃動起來。

“不好!是地動!”立時有朝臣嘶聲驚呼。

李傕跌倒在地,看着手中張遼那個奏章,只感到背後一股涼氣直衝腦際,大災……難道張遼真會觀望天象不成?

衆朝臣急忙護着天子出了大殿,來到空曠之處,感受着大地的震顫,無不駭然。

賈詡心中也不平靜,三個月前母親病重,他趕到河東,卻見愕然的到了張遼和左慈,原來張遼當時還在幷州,聽聞賈母病重,急忙就帶着左慈偷偷趕到河東衛賈母醫治,等賈詡到時母親病情已經大爲好轉。

隨後賈詡並沒有急着離開,而是一邊照看母親,一邊與張遼密談,其中張遼就提到了今年末的震災和來年旱災之憂,賈詡半信半疑之餘,也給弟子出了計策,讓他上奏朝廷,即可警示朝廷,也可令自己聲望更重。

沒想到,如今地震竟然真的發生了。

初平四年,十月二十二,長安發生地震,有異星橫空,司空楊彪被免,太常趙溫爲司空,錄尚書事。

左馮翊也發生地震,但因爲張遼的令書早已昭告治下郡縣,令百姓察雞狗、固房屋以防震災,儲糧草、修水庫以防旱災,養雞鴨、織密網以防蝗災,所以杜畿不敢怠慢,不但備好了各項防震手段,專門在各縣鄉派人觀察雞鴨牛羊的動向,一旦這些動物躁動不安,便立時招呼百姓到空曠之地,所以左馮翊百姓雖多,損失卻小。

本來張遼的命令還有一些郡縣不以爲然,但關中震災發生後,消息很快傳開,不但左馮翊與河東,就是幷州郡縣也無不肅然,再也不敢有絲毫怠慢,緊鑼密鼓的準備防災。

因爲據張遼命令,除了震災,來年還會有旱災與蝗災,這兩種災害對於百姓來說最爲可怕,能令農田顆粒無收,一年辛勤化爲烏有。

第六十六章 局勢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五百八十七章 馬超來襲第八十五章 智勸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四百一十三章 長安亂(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四百七十八章 據守高地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郭追至第三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三百五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五百五十四章 濮陽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五章 營房外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二百四十六章 謀職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之計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百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四百六十四章 河套大漠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激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六百一十四章 壽春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五百四十章 搜刮第四十二章 胡姬酒家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挖我也挖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艱難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四百九十章 背後的力量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
第六十六章 局勢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五百八十七章 馬超來襲第八十五章 智勸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四百一十三章 長安亂(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四百七十八章 據守高地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郭追至第三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三百五十六章 登門拜訪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五百五十四章 濮陽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五章 營房外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二百四十六章 謀職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二百三十三章 郭嘉出計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之計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五百三十八章 八百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四百六十四章 河套大漠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激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六百一十四章 壽春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五百四十章 搜刮第四十二章 胡姬酒家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挖我也挖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艱難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六百零三章 於夫羅的哭訴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四百九十章 背後的力量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