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單經

鮑信趕到濟南國的時候,張遼正在指揮着一羣士兵和百姓開渠引水,他一人就拎起數袋沙子,弄得渾身都是泥,就像一個農家子。

“文遠?”鮑信看到張遼這般模樣,很難相信一個位高權重的將軍在認認真真的幹這種事,看到張遼曬黑了許多,露出嘴裡一口白牙,他本來有些急躁的心情略微平和了一些。

“哈哈,老鮑,怎麼過來了?濟北國怎麼樣了?”張遼看到鮑信,心情就不錯,總的而言,鮑信這個人是很值得交往的朋友,豪爽而真誠。

鮑信面帶憂色:“青兗兩州已經乾旱了三個月,這是前所未有的。”

張遼此時卻是一副笑容:“天災如此,誰也無法阻攔,只能主動應對,我這不是在開渠嗎?濟水與黃河水量都還行,只要渠道開到位,就能灌溉更多的良田。”

鮑信看着四周在風風火火忙碌的士兵和百姓,唱着歌幹着活,每一個愁眉苦臉的,不由神情一震,憂色盡去,讚道:“文遠豁達,吾不如也。”

張遼大笑道:“這叫與天齊奮鬥,其樂大無窮,不過老天不努力,拖隊友後腿,我們只好自己努力,幫幫他,只罵是沒用的。”

四周衆人聞言無不大笑,正是在張遼的帶動和感染下,他們才能如此樂觀向上。

鮑信不由跟着大笑,又問道:“文遠,袁紹與單經如何?可曾退卻?”

張遼呵呵笑道:“袁紹嘛,我讓張燕在那頭一搞,加上冀州也遭逢天災,他現在顧不得這裡了,就是單經那廝麻煩,老曹和奉先還在濮陽死磕?”

鮑信苦笑一聲,嘆道:“吾去見孟德,他卻是不退兵,還讓我供糧。”

“讓他喝西北風去吧!”張遼罵道:“搶走了于禁和萬數兵馬,還要糧?告訴他,濟北國如今我是老大,要糧找我來要,欺負什麼老實人!”

鮑信默然,他曾對比曹操和天下諸侯,曹操最有雄才,但對比曹操和張遼,就顯得處處不足了。此次曹操險些殺了他弟弟鮑韜,雖然鮑信可以理解曹操當時的憤怒,但心中總是有了隔閡。

鮑信正暗歎,張遼又淡然自若的道:“聽說曹洪威脅要取濟北,我會寫信告他,如果他覺得在東平太安逸了,我不介意讓猛虎營走一趟,接管了東平國,教他怎麼做事。”

鮑信苦笑着搖頭,他知道張遼有底氣說這話,聽說曹洪最怕的就是張遼,正要說話,突然天空中傳來唳的一聲長鳴,一片黑影落下,卻是一隻大金雕。

大金雕落在張遼肩頭,張遼毫不客氣給了它一個暴慄:“疼!”

一旁貂蟬急忙過來給張遼肩頭上藥,卻是張遼今天肩頭沒戴皮護,衣衫太薄,金雕鋒利的爪子抓傷了他。

金雕落在地上,幾乎有半人之高,委屈的蹭着張遼,看的鮑信和四周的人羨慕不已。烈馬金雕美女,可不是男人的最愛,如今張遼一下子全有了。

張遼從金雕爪子上取下一個小竹筒,抽出捲紙一看,不由大笑:“好!興霸與子義不負我望,單經定也!”

鮑信忙問道:“文遠,單經敗退了?”

張遼笑道:“不是敗退,是覆沒。”

“單經覆滅?”鮑信驚道:“莫非文遠兵馬已追入渤海郡?”

張遼一指東面,道:“吾令牧寒領兵在正面戰場吸引單經,而後派甘寧與太史慈從東萊乘船,跨海至渤海郡北部,抄了單經的後路,前後夾擊,一舉得勝。”

“跨海合擊?”鮑信一呆:“竟是如此戰法,真是出其不意。”

張遼呵呵一笑,眼下之人確實很難想到海戰,如果是公孫度還有所防備,至於單經,從內陸草原過來的,從沒經歷過水戰,哪能想到。

他看向身旁的貂蟬,笑道:“小玉,可以寫一出興霸跨海擊賊寇,子義神箭取單經了。”小玉是他給貂蟬取的名字,否則總是貂蟬貂蟬也叫的彆扭。

貂蟬抿嘴笑道:“好呢,將軍,不過大家還是喜歡將軍的故事。”

鮑信搖頭失笑,他知道張遼搞出一個什麼民間評書,什麼張角弄神起黃巾、何國舅誅殺十常侍、董卓霸京師、盧植死諫、矯詔諸侯討董卓、諸侯吃酸棗、火燒雒陽焚金闕、車駕西遷、袁紹謀冀州、界橋之戰,都是近十年來的天下大事,真實之餘又頗有演義的傳奇,當今各大諸侯形形色色的突顯其中。

這倒也罷,讓鮑信頗是佩服張遼的奇思妙想和對天下大事的認知,但讓鮑信無語的是,其中傳唱最多的還是張遼,什麼張文遠西園憂國暴打華雄、路見不平打捍鬼,恨鐵不成鋼大破袁紹,捨身諫暴戾護民西遷、滎陽義釋曹鮑、爲救妻獨戰十萬大軍、執金吾杖殺車師王世子、救馬氏與卓決裂、怒擊李郭思救駕,種種事蹟實中有虛,皆彰顯張遼文承武德仁義英明天下無敵。

鮑信不知道張遼怎麼就能厚着臉皮寫出來,但的確令青州百姓津津樂道,廣爲傳唱,而今誰都能說兩句,張文遠可謂家喻戶曉,加上張遼發明了一種摺扇,以竹爲骨,以帛爲面,上面題字,深受文人歡迎,被孔融譽爲文房奇寶,又有三字經啓蒙,慈母吟傳唱,如今的張遼可謂名聲大漲,被孔融推崇,已被士林接受。

鮑信打心底還是很佩服張遼的,他自己還弄了把摺扇,讓張遼題了字。

看着青州四處縱橫的水渠,一畝畝良田裡麥子已經在五月收割完畢,如今是剛下秧不久的豆谷青苗,雖然在天旱之時,卻充滿生機,鮑信相信,滿目瘡痍的青州在張遼的手下兩三年就能恢復,而且會更勝從前。

張遼看鮑信在發呆,笑道:“老鮑,既然來了,就一起幹會,你可是個好勞力……”

不想他話音未落,馬蹄急促,一騎飛馳而來,史阿落馬而:“主公,起蝗災了!”

向來冷靜淡定的史阿此時一臉驚恐,似乎看到了極爲可怕的景象。

“果有蝗災?!”鮑信面色大變,只感到寒毛倒聳,他早就聽張遼說過有蝗災,但因爲很多年都沒發生過,心中總有幾分不信,此時一聽真起了蝗災,不由心中發寒。

鮑信沒見過蝗災,但他知道,如果說旱災會導致農田減產的話,那蝗災過處就是寸草不存,顆粒無收!

張遼去年冬季在青州便令百姓種植冬小麥,五月已經收割了一茬,而今禾穀青苗在田,損失的是秋糧,但有麥糧在手至少能頂幾個月之用。

但因爲麥飯不如米飯,所以兗州大多百姓種的都是禾稻,三月插秧,七月收割,如今正是青綠之時,蝗災一旦掃過,青黃難接,將會餓死多少人!

鮑信心中惶恐,張遼已沉聲道:“速速傳令各郡縣,準備應對蝗災,哪個郡縣有大損失,要撤職問罪!”

“喏!”史阿急忙去安排快馬傳令。

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甫酈的求助第一百七十二章 回雒陽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縣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十五章 厚黑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七百八十章 趕至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一百零九章 罵戰第六百六十章 袁術大逃亡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五十九章 軍紀第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五百八十三章 同盟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五百七十八章 疫病再起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使節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第六百零四章 老於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一百九十六章 驟聞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聲雷霆驚坐起第四百九十八章 橫推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五百五十四章 濮陽之戰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四百八十七章 平原第一百四十五章 遷徙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一百九十章 曹操西進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至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惡風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二百八十章 董卓大敗第七百零六章 定人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五章 營房外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九十章 天子東逃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四十章 離開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始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六百八十九章 城破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謀職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使君上任(一)
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甫酈的求助第一百七十二章 回雒陽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縣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十五章 厚黑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七百八十章 趕至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一百零九章 罵戰第六百六十章 袁術大逃亡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五十九章 軍紀第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五百八十三章 同盟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五百七十八章 疫病再起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使節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第六百零四章 老於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一百九十六章 驟聞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聲雷霆驚坐起第四百九十八章 橫推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五百五十四章 濮陽之戰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四百八十七章 平原第一百四十五章 遷徙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一百九十章 曹操西進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至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惡風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二百八十章 董卓大敗第七百零六章 定人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五章 營房外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九十章 天子東逃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四十章 離開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始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六百八十九章 城破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謀職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使君上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