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

幕後黑手突然間有了眉目,連左慈也坐不住了,跟着史阿去丁宮的府邸打探消息去了,當然,還順帶着丁衝的府邸。

古採英卻留了下來,將從河東郡傳來的一些消息給了張遼。

張遼雖然人在長安,但河東的消息並沒有斷,暗影從各地打探來的消息每隔數日便會報給他。而張遼身邊幾個親信,左慈懶,史阿忙,唯有古採英識文斷字,忠心而且細心,所以張遼讓她負責收集暗影傳來的消息。

燈燭下,張遼看着一條條消息,微微失神。

他在長安的這幾個月內,關東的形勢可謂風雲變幻。

先是雒陽的二次討董。董卓進入關中後,留河南尹朱儁守雒陽,朱儁暗中和關東諸侯通謀,又怕董卓襲擊自己,棄官逃往荊州,董卓任命弘農楊懿爲河南尹,駐守雒陽。朱儁聞訊,率兵還擊雒陽,楊懿退走。朱儁見雒陽殘破,無法作爲屏障依靠,於是引軍向東面,屯駐在中牟縣,並傳信給各個州郡,召請兵馬二次討伐董卓。

二次討伐董卓,有徐州刺史陶謙、前揚州刺史周乾、徐州琅邪相陰德、徐州東海相劉馗、徐州彭城相汲廉、青州北海相孔融、豫州沛相袁忠、兗州泰山太守應劭、豫州汝南太守徐珪、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不過其中很多都是掛個虛名,如前揚州刺史周乾、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根本沒有任何實力,只是響應一下而已。

不過二次討伐董卓的郡守雖然不少,但兵馬比之第一次可謂天壤之別,只有徐州刺史陶謙還熱心一些,派來精兵三千,其他州郡只是派了數百郡兵,總共不過六千人,加上朱儁的人馬,總計也不過八千人。

牛輔在弘農派李傕、郭汜率領兩萬人抵擋朱儁。朱儁出擊,被擊敗,自知人心不齊,寡不敵衆,於是退回中牟,不再前進,二次討伐董卓就此而終。

看到這個消息,張遼暗歎,朱儁無疑是關東少有的依舊忠於大漢的將領,只是在這個亂世下,他終究是勢單力孤,乏回天之力。而在這次討伐董卓中,陶謙又表奏任朱儁代理車騎將軍,不是大將軍或驃騎將軍,偏偏是車騎將軍,這分明是打自號車騎將軍的袁紹的臉。張遼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此時的陶謙已經與袁術和公孫瓚結盟了。

而在冀州,也是一片混亂。

先是公孫瓚得知從弟公孫越在潁川陽城被袁紹派去的豫州刺史周昂亂箭射殺,登時得了藉口,揮兵南下要與袁紹決戰。袁紹此時立足冀州未穩,哪敢應戰,立時派人去向公孫瓚求和,並將渤海太守印信交給了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任命公孫範爲渤海太守,公孫範一接到印信,便帶着渤海舉郡投靠公孫瓚。

公孫瓚雖然兵不血刃得了渤海郡,但他覬覦的是整個冀州,哪能因此作罷,屯兵渤海南皮,隨時準備南下攻打鄴城。

禍不單行,就在袁紹與公孫瓚一觸即發之時,太行山南段的於毒等部十數萬黑山軍突然襲擊魏郡鄴城,攻打袁紹。袁紹面臨兩面夾攻的境地,形勢岌岌可危。好在他手下有一羣謀士,還有顏良、文丑、淳于瓊、高幹等大將,兵馬雖然少於黑山軍,但戰術和戰鬥力都在黑山軍之上。經過旬月苦戰,袁紹在魏郡大敗黑山軍,墨山、於毒、白繞、眭固等黑山軍頭領率十餘萬黑山衆散去,轉向東進攻東郡,意圖與青徐黃巾匯合。

與此同時,袁紹此前的佈局也見效了,青州三十萬黃巾北上,牽制住了公孫瓚,讓袁紹鬆了口氣,開始迅速整頓掌控的郡縣。

自中平元年張角黃巾起兵失敗後,黃巾餘部四分五裂,到了如今,最大的三股是黑山、白波和青州黃巾。真正說來,與黑山、白波相比,只有青州黃巾纔是當初黃巾的嫡系傳承,也是始終不渝尊奉太平道的一支黃巾。青州黃巾遵從了大賢良師張角的太平道教義,奉祀的神爲黃老,也就是黃帝和老子,認爲黃帝時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最美好的世界,沒有剝削壓迫,也無飢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

但事與願違,自張角三兄弟死後,黃巾軍缺乏精神領袖,加上盲目擴張,早已失去了控制,自中平元年黃巾之亂以來,青州一直就是最亂的一個州,三十萬黃巾如同蝗蟲過境,加上天災連連,一遍又一遍摧殘着青州這片大地,官吏死亡、百姓不敢耕種,或是加入黃巾,或是四處逃散,導致土地荒蕪、青黃不接。又臨近寒冬,飢餓受凍的青州黃巾爲了掠奪糧食,一部分去攻打泰山郡,另一部分則準備北上進攻渤海郡。

但隨後攻打泰山郡的那部分黃巾軍戰場失利,被泰山太守應劭據城擊敗,也轉而向北,至此三十萬黃巾軍步調一致,全部將目標轉向北部的渤海郡。

公孫瓚雖威名赫赫,但卻恐嚇不住飢寒交迫的三十萬黃巾軍。

十一月已經是天地嚴寒,雖然一直沒有下雪,但滔滔黃河正好在月初上凍,如今已經是冰凍三尺,正好爲三十萬黃巾軍北渡提供了便利。

青州黃巾北上,公孫瓚收到消息,也不甘被動,親率白馬義從和兩萬五千幽州精銳步騎,從渤海郡的郡治南皮縣揮師南下,進入東光縣,準備在此與三十萬青州黃巾一戰。

以三萬對三十萬,兵馬懸殊,但張遼卻知道,公孫瓚必勝。除了公孫瓚兵馬精銳,作戰經驗豐富外,黃巾軍也沒有了幾年前如波才那般大將,難以駕馭大規模作戰,順風作戰還行,逆勢作戰卻難以壓住陣腳。何況還有劉關張三人在公孫瓚麾下,也是一股生力軍。

冀州亂,青州亂,同樣兗州也亂。

於毒等十數萬黑山軍被袁紹擊敗後,向東攻入兗州東郡,東郡太守橋瑁本就在與兗州刺史劉岱相持,遭受兩面夾攻,無力抵抗黑山軍,不得不向南退至河南尹酸棗、原武一帶。黑山軍四面侵襲,又進入兗州其他郡縣,與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接戰。

與此同時,本在陳留蟄伏的曹操看到機會,毫不猶豫率兵北上進入東郡,與黑山軍作戰。

東郡隸屬兗州,但地理位置卻在兗州邊境,與河內郡和冀州魏郡毗鄰,曹操進入東郡後,將兵馬駐紮在東郡東武陽和頓丘一帶,背靠冀州魏郡依託袁紹,如同一顆釘子,與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形成一道防線,牢牢卡住了黑山軍與黃巾軍的匯合。

袁紹一邊穩固冀州郡縣,一邊將精力放到了兗州之地。他無視了素來與他不對付的橋瑁,以車騎將軍的名義,表薦正在東郡與黑山於毒、白繞、眭固等部苦戰的曹操爲東郡太守,算是將發小曹操徹底拉上了自己的戰車,也是幫了曹操一把,只是於毒軍紀嚴明,作戰勇敢,便是善用兵如曹操,一時也佔到上風。

而遠在南陽的袁術也不甘寂寞,看到兄長袁紹立足冀州,嫉恨的急紅了眼,要隔着雒陽與黃河攻打袁紹是鞭長莫及,便將兄弟二人的戰場放到了兗州,將目標對準了袁紹的盟友曹操。

袁術痛恨汝南袁氏門下的大多名士都依附了庶出的兄長袁紹,而不是嫡出的自己,便一邊給公孫瓚寫信,大肆傳言袁紹非袁家子,換句話說也就是野種,從名義和聲望上打擊袁紹,另一邊聯合關中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和徐州刺史陶謙,準備揮軍攻擊兗州,對付曹操以及親附袁紹的兗州刺史劉岱。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消息令張遼有幾分感慨,又在意料之中,江東猛虎孫堅死了!死在劉表之手。

自荊州刺史王睿被北上的孫堅殺死後,荊州地方武裝盛行,各自爲亂,有宗賊蘇代、貝羽等寇略郡縣,自領郡守,爲禍百姓。董卓任命原北軍中候劉表爲荊州刺史,本是爲了除一心患,不料劉表雖然文名在外,卻也是個猛人,有張遼派去相助的趙武八百騎作爲資本,又借重地方豪族勢力,與蒯良、蒯越、蔡瑁、黃祖等聯合共謀,誘請宗賊五十五人赴宴,將其全部斬殺,一併襲取他們的部衆,並以這些部衆爲根基,遣蒯越和龐季說服盤踞襄陽的江夏賊張虎、陳生歸降。

藉助世家之力,在雷霆手段下,劉表迅速控制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六郡,南據江陵,北守襄陽,招兵買馬,以觀時變。雖然是與世家合作,有頗多掣肘,但劉表已然成爲不可小覷的一方諸侯。

這些情況趙武自然給張遼傳過消息,他頗是瞭解。

劉表掌控荊州六郡,而最後一個郡,也是最富庶的一個郡,南陽,卻在袁術掌控之中,一山難容二虎,二人難免起了齟齬,袁術窺伺荊州,劉表便暗中與袁紹結盟,進兵南陽郡的鄧縣、樊城,節制袁術。

袁術大怒,立時令孫堅南下進攻劉表,奪取荊州。當時張遼的勢力退出潁川,孫堅正佔據着潁川,不過在得到袁術的命令後,孫堅也不敢遲疑,令長子孫策駐守潁川,自己則帶兵南下擊劉表。

劉表派部將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

孫堅不愧是江東猛虎,幾乎戰無不勝,帶兵南下後,先是在樊城和鄧縣之間擊敗黃祖,然後一路乘勝追擊,渡過漢水,直至兵臨襄陽城下。

襄陽南極湖湘,北控關洛,獨霸漢上,是大漢南北的中線,易守難攻,劉表據守城池不出,孫堅屯兵城下。劉表又派黃祖乘夜出城南下六郡調集兵士。

黃祖帶兵歸來,出城再次與孫堅大戰,而後再次被孫堅打敗,逃往襄陽城外的峴山。孫堅率兵追擊,但在追擊時中了埋伏,黃祖伏兵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孫堅的死,對袁術勢力也是一個不小的損失,失去了一把尖刀。

冀、青、徐、兗、豫、荊,關東可謂一片混亂,諸侯相互聯合,相互攻擊,但在張遼看來,終究是兩個大勢力的鬥爭,袁紹與曹操、劉岱、劉表結盟,袁術與公孫瓚、陶謙結盟,一切還是依附在他們兩個兄弟的名下。

汝南袁氏爲當世第一世家,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冀州、兗州、豫州、徐州情況複雜,荊州張遼已經派了趙武,除此之外,就是青州頗讓張遼心動,青州數十萬黃巾是最好的屯田來源,只是他如今鞭長莫及,只能就關中而舍青州。

關中畢竟關乎他的大計,而青州不過是有些屯田青壯而已,至於所謂的青州兵,張遼並沒有那麼強烈的期望,宗教性質的兵馬從來都是最難掌控的,強控麻煩,放任也麻煩。

歷史上,曹操收三十萬青州黃巾,取其精銳號青州兵,有人認爲“魏武之興,自此而始”,但事實上,曹操戰勝百萬黃巾固然是他最大的政治資本,但若說這支青州兵是他最大的軍事資本,那絕對是錯的。

在曹操的歷次戰鬥中,青州兵並沒有發揮出其該有的實力,呂布曹操兗州爭奪戰時,呂布以騎兵進攻曹軍,青州兵一觸即潰,連帶衝散曹操本部兵馬,曹操在此戰中失蹤,許久未回,曹營衆將險些以爲曹操已死!而後在討伐張濟之戰中,青州兵肆意掠奪物資,漫無紀律,被于禁處置,哭爹喊娘去向曹操哭訴。而後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青州兵並沒有什麼驕人的戰績,最後曹操病死,魏國震動,作爲支柱的軍隊本應該起到中流砥柱、穩定局勢之用,然而青州兵竟大張旗鼓的逃走,脫離了曹魏。所以青州兵堪稱大坑一個。

關東一片混亂,但對張遼而言,也有好消息,無論是河東還是上黨,屯田都是大見成效,府庫開始充實,百姓免於飢餓之苦,歡欣鼓舞。

學堂一個個建成,一衆儒師和學子都頗是歡喜,在績優者可免學費的條件下,附近州郡的不少寒門或貧家子弟都紛紛來到河東。

河東、上黨形勢可謂一片大好,而太原郡也在平定治理之中。

第二日,去丁宮府上的史阿和左慈還沒探到什麼,司徒府王允卻突然派人秘密給張遼送來一頂金冠,並請他到府。

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第七百三十三章 陳留內外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郵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陽暗流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動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勞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陡轉第五百三十四章 廣陵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惡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馴虎?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四百五十章 休屠各覆沒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曹操出兵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十五章 厚黑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五百三十一章 陣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二百一十九章 唐母第五百八十七章 馬超來襲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艱難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七百二十章 涼州謠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三百七十七章 探監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四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十五章 厚黑第五百九十章 救駕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五百二十八章 什麼是屠殺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騎兵訓練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
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第七百三十三章 陳留內外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郵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陽暗流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動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勞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陡轉第五百三十四章 廣陵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黨易主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惡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馴虎?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四百五十章 休屠各覆沒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曹操出兵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十五章 厚黑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五百三十一章 陣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二百一十九章 唐母第五百八十七章 馬超來襲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艱難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七百二十章 涼州謠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三百七十七章 探監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四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十五章 厚黑第五百九十章 救駕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三十五章 敘舊第五百二十八章 什麼是屠殺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騎兵訓練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