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

張遼站在尼雅河畔,無意識的撫摸着象龍的腦袋,思索着江東之事,突然象龍打了個響鼻,緊跟着從他們後面傳來兩個清脆如鈴的呼喚聲:

“阿父!”

“阿父!”

張遼聽到這個聲音,本是傷感的臉上一下子綻放出笑容,回過身來,就看到兩個粉妝玉琢的小女孩撞撞跌跌的向他跑過來,正是他的兩個女兒張思和張盼。

張遼一手一個抱起兩個女兒,笑看着後面緊隨而來的一羣鶯鶯燕燕,唐婉、蔡琰、蘇嫿、尹月、糜貞、蔡瓔、董白,還有古採英、貂蟬帶着一大羣女衛。

幾個月前,西域初定後,張遼思及一衆妻女長守家中難免無聊,便寫信讓古採英和貂蟬護衛着她們,搭着開闢商道的機會來西域遊玩。畢竟西域風光難得,也就是自己在西域,否則她們這輩子也未必有機會過來。

雖然西域環境有些艱難,但有張遼這個主心骨在,唐婉衆妻妾和兩個女兒都玩得很開心,可惜兩個兒子張啓、張楨沒來,一衆大儒不放人,兩個可憐的傢伙被留在河東讀書,張遼對他們只能抱以同情了。

一旁象龍和張思、張盼也很熟,湊過來和她們玩,兩個小丫頭看到象龍非常喜歡,偷偷看了一眼走過來的唐婉諸母,悄悄在張遼耳邊說着:“阿父,我們想坐到象龍伯伯身上。”

象龍彷彿聽懂了兩個可愛的小丫頭的話,湊過來親暱的蹭着她們。

張遼看着兩個女兒期待的眼神,哈哈一笑,將兩個小丫頭抱在了象龍上。

嫋娜而來的唐婉衆女看到張遼讓兩個丫頭騎馬,紛紛露出嗔怪的神色,她們平日裡對兩個小丫頭管教甚嚴,兩個小丫頭在她們面前知書達理乖巧的很,只是一遇到她們的父親張遼,就變得歡騰起來,調皮又淘氣。想當初張遼剛出徵回來看到女兒,兩個女兒還認生,如今卻親得讓她們也不禁嫉妒。

不過看着張遼對女兒溺愛的樣子,她們又覺得很暖心,無論這個男人在外面如何威風凜凜、兇名赫赫,但在家裡,他始終是一個柔情貼心的夫君,還是一個風趣憐愛的父親。

對於唐婉、蔡琰衆女而言,張遼這個夫君與她們曾經少女時的想象都有些不同,不是不好,而是好得讓她們無法想象。只有她們身邊人才能最深切的體會到,她們的夫君與其他人是不同的,有什麼不同她們說不出來,她們不知道這是張遼來自後世,行爲理念與這個時代的人不同,沒有太強的三綱五常觀念,也不會視妻子如衣服,對於女性很尊重,對於家庭很重視,對於子女很愛惜,所以給她們帶來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這個家裡很溫暖,沒有什麼勾心鬥角,不唯她們都是知書達理、本性純良、不喜爭鬥的女子,也不唯唐婉這個正妻做得好,最重要的是有張遼這個主心骨,讓她們非常珍惜這個家,珍惜這個夫君。

貂蟬和古採英過來護着兩個丫頭騎上象龍,緩緩沿着尼雅河畔跑了起來。

唐婉衆女則擁簇着張遼漫步尼雅河畔,張遼不想壞了衆女歡喜的心情,沒有說什麼,但衆女一顆心都在他身上,很快察覺出他的心情不是很好,終究還是唐婉開口詢問:“夫君,發生了什麼事?”

張遼苦笑一聲,嘆了口氣:“江東孫伯符遇刺。”

蔡琰最是聰慧,當即明白過來:“夫君要回去了麼?”

張遼點了點頭,衆女都沒有說什麼,對她們而言,西域雖好,但畢竟風沙太大,這輩子來過就好,張遼要回中原,她們自然也要跟着回中原。

衆女之中,唯有蘇嫿或者說新一任精絕女王明亮的眸子裡透出愁緒。

此番蘇嫿回到精絕國,她的母親、原本的精絕女王讓位於她,要跟着左慈那神棍走,蘇嫿如今跟着張遼過得幸福,自然不願意再做什麼精絕女王。但跟着張遼在西域呆了一段時間後她知道,她的夫君非常重視西域的戰略,而精絕國對於絲綢之路的位置非常重要,所以她最終還是決定繼位做精絕女王,給她的夫君提供更大的幫助。

當然,她心中早已下定決心,只要在一兩年內藉助精絕國的力量將西域理順,她就退位,把精絕國連同周邊諸國改爲張遼麾下的一個郡,她再回到張遼身邊。

雖然早已下定決心,但此時得知張遼要走,分別在即,她心中很是非常難過。

衆女也知道蘇嫿的心情,但她們不可能留在西域陪着蘇嫿,只有糜貞開通商道,會在西域留一段時間。

唐婉低聲在張遼耳邊道:“夫君,離開前,要多陪陪蘇姊姊和伏妹妹。”

張遼看了一眼唐婉,忍不住點了點她的額頭,失笑道:“你呀,這個大姊做的真周到。”

唐婉難得的可愛地白了他一眼。

……

莎車國,位於精絕國以西,是西域南道諸國百年來少有的一直親近匈奴的國家,此番張遼對莎車國實行的是滅國之策,攻破莎車國,斬殺莎車王,俘儘可戰之兵,另立了莎車女王。

幾乎沒有人知道新立莎車女王的身份,只知道莎車女王一直帶着一副精緻的金色面具,遮擋了額頭和上臉,只露出美麗無雙的眼睛、紅潤的嘴脣和白皙精巧的下半邊臉頰。

戴面具對於漢人而言比較稀奇,但在西域諸國中並不少見,莎車人不知道新女王是誰,但只從半邊臉頰便能看出這個女王非常美麗。而女王戴着面具的神秘也讓他們心生敬畏。

除此之外,莎車國還多了個國師,號烏角仙人,傳說是新任女王的師父,崑崙神山修行的仙人,立道教爲國教。

這個烏角仙人自然是左慈,莎車女王真是伏壽。張遼平定西域後,左慈就建議張遼立伏壽爲莎車女王,張遼本就對伏壽的遭遇心有愧疚,自然不會反對。

與此同時,左慈看到從貴霜帝國傳過來的佛教盛行於西域,而且大有傳至中原的趨勢,便決定在西域傳播道教,與佛教抗衡。

張遼樂見其成,便讓左慈做了莎車國師,正好護持伏壽這個莎車女王,可謂一舉兩得。

清晨的莎車王宮,伏壽張遼梳完頭,偎依在他的懷中,明眸中流露着不捨。

張遼撫摸着伏壽的秀髮,心裡充滿柔情,溫聲道:“治理一個國家是不是很累?”

伏壽搖搖頭,道:“大哥威名尚在,國人現在都很溫順。”

“威名?”張遼呵呵笑道:“是兇名吧?”

伏壽素手抓着張遼的手臂,明眸裡流露出佩服之色:“或許起先他們畏懼大哥的兇名,但大哥在諸國君長會面時說的那句話,很令西域諸國敬服。”

說罷,她模仿着張遼當時的口氣:“匈奴人帶來的是征服,是野蠻,是剝削,把爾等當作奴隸,乃至牲口,而我大漢帶來的是文明,是共贏,是富裕,把爾等當朋友,乃至子民……大哥說的真好,一言勝於百戰。”

張遼哈哈大笑:“我可要被你這小妮子吹得飛起來了。”又搖搖頭,道:“商道開通後,可以給西域諸國帶來共同的利益,利益共同可以維持和平,但卻不是最上乘的手段。”

伏壽眨着如水明眸看着張遼:“大哥教我。”

張遼笑問道:“小壽兒,你可知始皇帝最重要的功績是什麼?”

伏壽思索道:“是一統六國麼?”

“不是一統天下,在華夏這片土地上,始皇帝不一統天下,遲早也會有人一統。”張遼搖頭,道:“始皇帝最大的功績是書同文。”

“書同文?”伏壽思索起來。

張遼道:“書同文,使文字統一,進而使語言統一,文化、習俗漸漸歸於相似,乃至相同。只有文化共同,纔有民族共同,共同的文化,纔是同化其他民族的關鍵,也是華夏數百乃至上千年分分合合,卻始終歸於一統的關鍵。”

華夏爲何數千年分合不變,而西方國家縱然形成大帝國,最終還是四分五裂,沒有通過書同文形成共同文件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因素,相同的文字帶來的是相同的思維方式和相同的文化,進而形成長久不變的民族凝聚力。

看着伏壽越來越明亮的眸子,張遼道:“我已着田都護在西域推行文字統一與儒家教化,你只需配合他就行,只要文字統一,文化共同,我想百年之後,這邊土地就真正屬於大漢了。”

張遼頓了頓,又道:“至於左老道,我已經建議他,以醫術作爲道家的基本教義,只要教出一批能懸壺濟世的道家子弟,真正救死扶傷,我想西域諸國會有不少人認同道教。”

“大哥懂得真多。”伏壽緊緊的保住了張遼,櫻脣堵住了張遼的話。

張遼翻身將伏壽反壓過去,他也沒想到,曾經那個知書達理的女子到了這裡,骨子裡爆發出的竟是如此的熱情與嬌媚,也令他迷戀不已。

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四十一章 請客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打擊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三百七十章 狠辣的算計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三百六十六章 粗蠻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五百八十三章 同盟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兵至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五十九章 軍紀第一第四百零三章 蔡邕下獄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四百六十二章 定匈奴第六百九十七章 終見第一百三十三章 抉擇第一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十三章 機智應對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三十三章 力可頂牛?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一百二十七章 哭泣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一百九十九章 酸棗第四百八十章 頭號大敵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報第三百七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四百一十三章 長安亂(六)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處處是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
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四十一章 請客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四百四十四章 休屠各部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的學術打擊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三百七十章 狠辣的算計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三百六十六章 粗蠻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五百八十三章 同盟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二百七十三章 詐取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兵至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五十九章 軍紀第一第四百零三章 蔡邕下獄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四百六十二章 定匈奴第六百九十七章 終見第一百三十三章 抉擇第一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十三章 機智應對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三十三章 力可頂牛?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一百二十七章 哭泣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詐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一百九十九章 酸棗第四百八十章 頭號大敵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報第三百七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四百一十三章 長安亂(六)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處處是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