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蔡邕下獄

長安城,王允在府中大宴羣臣,衆人依舊沉浸在誅殺董卓的喜悅中,畢竟他們在董卓的淫威下壓抑太久了,這一爆發出來,一時間豈能皆盡釋放。

而那些袁氏門生故吏守了董卓屍體三日,最後又將燒盡血肉的董卓挫骨揚灰,拋灑於道,足見心中之恨,或者更多的是壓抑的釋放。

王允高坐上首,底下衆臣提起王允策反呂布誅殺董卓之事,無不稱道,呂布更是自得,大肆宣揚誅殺董卓之事。

王允一直以來活在董卓的陰影下,此時董卓身死,他更是主謀,功德爲世人稱道,難免帶了幾分驕矜之色,只是看到呂布這個武夫太過活躍,眼中不由閃過不悅之色。

掃視下方羣臣賓客,突然看到高陽鄉侯蔡邕正搖頭嘆氣,王允一下子皺起了眉頭。

蔡邕早已不是左中郎將,此番王允邀請蔡邕,也是因爲蔡邕在朝中名聲和影響力頗大。蔡邕是董卓掌權後徵召的第一批名士,一直爲董卓所信重,董卓掌權期間,王允隱忍不發,對董卓之命從無反對,反而蔡邕是無欲則剛,對董卓提出不少建議,而董卓往往都會採納,對他更爲看重。

是以在王允眼中,蔡邕就是董卓的親信近臣,此時看到蔡邕嘆氣,登時色變,凜然道:“如今董賊身死,天下人無不歡喜,卻不知伯喈因何而嘆?”

座中蔡邕本是感慨而嘆,聽到王允詢問,不由一愣,擡頭看了看王允不善的神色,搖頭道:“無他,只是想起當初被董卓強召之事。”

砰!王允將酒樽用力擱在案上,面色漲紅,疾言厲色道:“董卓,國之大賊!幾欲傾覆漢室,罪不可數,君爲王臣,所宜同疾,而懷其私遇,反相傷痛,豈不共爲逆哉!”

在座衆人聽王允如此疾言厲色,又將蔡邕定了這般逆賊的罪名,無不一驚,逆賊可是必死之罪!

“子師何出此言?吾何曾……”蔡邕更是神情愕然。

王允打斷蔡邕話語,厲喝道:“吾乃漢臣,不與逆賊同席!奉先,將蔡邕押付廷尉論罪!”

哐啷!蔡邕酒杯落在地上,看着王允,眼裡滿是不敢置信之色。他怎麼也沒想到,王允竟然會爲這麼一個看似滑稽的理由要將他下獄!而且一下子定了逆賊必死之罪。

這時,座中有人起身爲蔡邕說話:“司徒,伯喈爲人素來淳樸,本是無意之嘆,何至於此?”

王允肅聲道:“當今之時,董卓方誅,朝野不穩,絕不容附逆之人!”

正在座中大肆吹噓的呂布聽到王允命令,忙道:“司徒,蔡中郎並無他意,何況董卓掌權之時,滿朝大臣誰不懼之,無奈相從,豈獨蔡中郎。”

他卻是想起張遼與蔡邕之女的關係,便想爲蔡邕說兩句好話。

啪!

王允一拍案臺,指着呂布,怒不可遏:“奮威將軍,汝自管汝軍,安敢幹涉朝廷大事!還不速將蔡邕押送廷尉!”

呂布看到王允如此不給他面子,與當初求他殺董卓之時完全判若兩人,不由面色微僵,他這兩日也感受出來了,董卓被殺後,王允這個出身世家的名士並不是那麼看重他,雖不能說是狡兔死走狗烹,但總是有那麼點過河拆橋的意味。

他不敢與王允硬頂,卻索性轉過頭去,不理會王允。

王允看到呂布裝傻,更是慍怒,當即朝堂外喝道:“來人,將蔡邕押送廷尉!”

蔡邕看到王允殺意已決,不由黯然長嘆,看到有護衛進來要押走他,他向王允伏拜於地,懇聲道:“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卓!願王公見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續成漢史,以贖其罪,邕之幸也。”

王允神情冷肅,衆朝臣不少人都與蔡邕頗有交情,急忙出言相勸,王允只是不理,命護衛押送着蔡邕出去。

座中衆人一時鴉雀無聲,氣氛沉肅。

王允環顧衆人,說起了正事:“董賊雖死,弘農與關東卻還有董賊十萬餘兵馬,不可小覷,一旦作亂,爲害甚烈,諸位以爲該如何處置?”

如今董卓身死,他掌大權,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處理好董卓的十數萬涼州舊部。

聽到王允詢問,衆人還沉浸在蔡邕之事中,都沒有開口,呂布卻大聲道:“可盡殺之也!”

他的不少幷州部曲當初都被董卓打散了分佈在關東的涼州軍中,他只恐董卓被他殺害的消息傳到關東後,那些幷州舊部會被殺掉。

“此輩無罪,不可!”王允一口否決了呂布的提議。

尚書僕射士孫瑞開口道:“可赦之,收爲己用。”

王允沉吟了下,仍是搖頭道:“關東涼州人無首,段煨兵馬被董賊剝奪大半,不足爲道,唯有董越爲董賊族人,牛輔爲董賊女婿,此二賊當誅,餘者皆可赦之,卻不可爲用,當解兵而令其回鄉,而後遣使撫慰關東,以迎天子,興復漢室。”

座中關東朝臣不由大喜,關涼朝臣卻是面色微變。

士孫瑞又道:“涼州人素憚袁氏而畏關東,今若一旦解兵開關,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義真爲將軍,就領其衆,使留弘農以安撫之。”

王允搖頭道:“不然,關東舉義兵者,皆吾徒也。今若令涼州人依舊距險屯陝,雖安涼州,卻疑關東之心,不可也。且要儘快遣使撫慰關東諸郡守刺史,袁本初、朱公偉、張孟卓、陶恭祖皆有討伐董卓、匡扶漢室之心,若能聯絡關東,還都雒陽,此天下人望,漢室興矣。”

座中關涼朝臣更是臉色難看,王允這分明是完全親近關東士人,而排斥關涼士人,如此不公,這無疑讓他們心中生出了不滿。

王允卻不顧這些朝臣的想法,只一心勾畫着自己回都雒陽、興復漢室的雄圖,又看向呂布,命令道:“奮威將軍,汝當帶兵,先討伐董越與牛輔,而後再赦免涼州餘衆。”

呂布一聽到要打仗,當即應承道:“領命。”

衆人看到王允計議已定,也不能再多說什麼,離開之前,馬日磾又出言勸道:“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爲一代大典,且伯喈忠孝之名顯著,此次無獲罪之由,誅之恐失人望。”

王允冷哼道:“昔時孝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而今國祚中衰,戎馬在郊,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聖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

馬日磾無言,出去後不由長嘆:“王允其無後乎?善德之人,國之紀也,續寫史書,國之典也,滅紀廢典,其能久乎!”

……

長安城,北闕甲第,蔡府之中,蔡琰聽到父親被打入廷尉大牢,如聞雷霆霹靂,一時心急如焚,父親生死關頭,她也失去了往日的恬淡與寧靜,念及這些年來父親對她的疼愛,年已花甲卻身陷牢獄,也不知能不能受得了那個苦,不由心如刀割。

當此之時,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張遼,但張遼此時卻不在長安,她不由更急了,一面盼望着張遼歸來,一面央求蔡邕的弟子王粲、韋誕等人幫忙搭救,還有她叔父蔡谷也出去奔走。

聽着從弟蔡琬不斷帶回來消息,託請的親友一個個都失敗了,蔡琰在家中越來越着急,卻無可奈何,而妹妹蔡瓔更是暗中偷偷哭泣。

絕望之下,蔡琰正想親自去司徒府跪求,突然蔡琬驚喜的跑進來:“阿姊,阿姊,姊夫回來了!”

蔡琰猛然回頭,就看到蔡琬身後的大步而來的張遼。

“文遠。”蔡琰一下子衝過去抱住張遼,聲音哽咽:“阿翁他……”

“莫急。”張遼輕輕撫摸着蔡琰的秀髮,道:“廷尉獄中有我們的人,王允老小子不放人,咱左右不就是個劫獄的事,不算什麼,輕鬆的很。”

“謝謝。”

蔡琰輕聲哽咽着,淚落如雨,擦也擦不完,彷彿這兩日心中的焦慮和委屈一下子爆發出來了。

張遼輕輕的抱住她,道:“你我之間,用說這個謝字麼,老大人是我未來外舅,我豈敢不盡心,便是宰了王允那老小子,也要保老大人安全。”

蔡琰聽張遼這麼一說,不由放鬆下來,又聽他喊自己父親作外舅,不由羞澀的白了他一眼。

張遼哈哈大笑:“今日便去就外舅大人。”

蔡琰神情更是歡喜,她對心上人極有信心,覺得似乎從來就沒有什麼事能難住他,看心上人如此篤定,更是放心。

一放鬆下來,蔡琰就問了一個她很困擾和不解的問題:“王司徒與阿翁也頗有交情,爲何執意要害阿翁?”

張遼冷笑道:“王允這老小子小時候便性格剛強,這幾年被董卓壓着,心中早難以忍受,如今董卓一朝身死,他大權在握,自是更加剛愎自用,容不得一點沙子。何況老大人之嘆,正戳中了王允的痛處。”

蔡琰一怔:“阿翁嘆氣,卻戳中王司徒什麼痛處?”

張遼道:“老大人得董卓恩遇,如今也不過一個左中郎將,董卓身死,念及舊恩,難免嘆息,此亦人之常情。而王允與老大人相比,從一個河南尹官至司徒、尚書令、封溫侯,食邑五千戶,可謂董卓恩遇之第一人,但他卻反誅了董卓,從大義上講是爲社稷,殺的好,但從私情上講,難免算是忘恩負義。此忘恩負義與大義相比,自是不值一提,但老大人這一嘆,卻難免令王允難堪。王允殺老大人,正是要向天下彰顯大義,而忽視私節。”

蔡琰驚愕的道:“就爲了這個,他就要害阿翁?”

張遼嘆道:“王允此人我見過,還幾番斥責我,有那麼點政治潔癖,自認一心爲公,他人皆不如,且心胸並不廣,最容易黨同伐異,容不得半點異議,我聽聞他把史記當作謗書,足見其襟懷與格局差了許多。何況如今王允執掌大權,正要樹立威信,哪能容他人反駁,初時惱怒,將老大人下獄,未必非殺不可,但看到這麼多人說情,爲了鞏固威望,反而更加堅定了殺老大人的決心。亂世用重典,倒也沒錯,但那重典是對於衆人所公認的惡人,而老大人一向與衆臣交好,王允這重典卻是用錯了,反而要損失威望。”

蔡琰喃喃的道:“我卻沒想那麼多……”

張遼笑了笑:“這就是官場,混之大不易。”

蔡琰聽心上人把做官比之混,不由莞爾。

……

廷尉大獄之中,一個披頭散髮的老者坐在牢中,呆呆的看着斑駁冰冷的牆壁,這老者正是蔡邕。此時的他,比之兩日前彷彿一下子蒼老了十幾歲。

很快,牢門打開,一個儒雅中年文士快步走了進來。

蔡邕聽到腳步聲,轉身看到中年文士,忙起身,聲音沙啞的問道:“元常,如何?”

昨日,蔡邕想着王允應該怒火稍息了,畢竟昔日也有交情,便在獄中再次託廷尉正鍾繇向王允轉遞辭表道歉,請求受到刻額染墨、截斷雙腳的刑罰,只爲能夠繼續完成漢史。

此時進來的這個中年人正是鍾繇,鍾繇平日裡喜好書法,常向蔡邕請教,因此二人也有幾分交情。

聽到蔡邕詢問,看着他眼裡期待的神色,鍾繇面色沉重,嘆了口氣:“奈何王司徒不允。”

撲通!

蔡邕跌坐在地,失神自語道:“也罷,也罷,年過半年不爲夭,只是可憐阿行和阿瓔卻怎麼辦……”

看蔡邕悲嘆,鍾繇眼裡亦閃過悲色,默然片刻,轉身離開,此時他心中只在想,若是張遼還活着,蔡邕必然有救,可惜……張遼也死了。

蔡邕呆坐在牢中,念及自己死後,女兒蔡琰和蔡瓔孤苦無依,還有幼子蔡瑾遠在考城,生死難見,一時悲難自抑,老淚縱橫。

“吾有藏書萬卷,悉贈仲宣,如今家中還有四千多卷,卻不知他日流落何方……吾有好女,卻命途坎坷,隨我十數年奔波,吾死後,不知文遠待她若何……吾有麟兒,卻不得相見……吾腹有典史,卻不得書與後世……悲乎……悲乎……”

悲嘆許久,蔡邕默然掙扎着起身,喃喃自語道:“與其讓王允殺我,不如自絕……”

正要朝牆壁撞去,一個聲音突然在他身後牢門外響起:“蔡中郎……”

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搏虎!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處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三百零五章 衛固入彀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四百一十四章 長安亂(七)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頭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二百二十三章 錯過第五百九十五章 可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五百零八章 怒斥!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縣第六百一十七章 按兵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四百八十章 頭號大敵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五十一章 踩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十五章 厚黑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被算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勞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五十章 不平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七十九章 閃電戰!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處處是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單經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第八十章 奔襲第七十一章 來投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儒出計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十九章 橫衝第四百七十七章 退向山崖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宮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五百五十九章 鬱結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好!好!第一百二十七章 哭泣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
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搏虎!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處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四百九十三章 大罵曹鮑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三百零五章 衛固入彀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四百一十四章 長安亂(七)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五十九章 毒蛇低頭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二百二十三章 錯過第五百九十五章 可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二百九十四章 使君上任(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五百零八章 怒斥!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縣第六百一十七章 按兵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四百八十章 頭號大敵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五十一章 踩第七百三十章 幕後推手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十五章 厚黑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被算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勞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五十章 不平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七十九章 閃電戰!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處處是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單經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第八十章 奔襲第七十一章 來投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儒出計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十九章 橫衝第四百七十七章 退向山崖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宮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五百五十九章 鬱結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好!好!第一百二十七章 哭泣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