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長安亂(六)

裡坊之內,楊奉看着神情冷靜沉着的徐晃,嘆道:“公明所言果然不差,這張遼還真是可怕,手下那些兵就像猛虎一樣,此番若非公明,恐怕我等要全軍覆沒了。”

楊奉一想到他被俘虜的那三千多手下,便心如滴血,這是他多少年才積攢下來的實力,如今卻一下子去了大半。

他心中對張遼又恨又懼,同時對李傕也有了怨言,若非李傕讓他留下來阻截張遼,他豈會有如此大的損失!

難怪張遼在董卓手下曾做到了中郎將、河東太守乃至司隸校尉,而李傕、郭汜爲董卓嫡系,卻也不過是個校尉而已,難怪李傕和郭汜對張遼如此忌憚,自己還是託大了,早該小心防範,早去長安的。

楊奉在那裡懊惱的胡思亂想着,卻聽到外面傳來那個可恨的張遼的聲音:“傳令,衆軍便駐紮在這裡,也不進攻,就將他們困死在這裡坊裡,看他們是否投降。”

楊奉聞言,大是送了口氣,他們眼下最怕張遼猛攻,至於拖下去,他已經派人去向李傕求援,反倒不怕了。

但不多時,外面便傳來一陣陣香味,楊奉派人暗中查看,險些一下子氣瘋了,卻是張遼將他的那些糧米直接下鍋,帶着一衆士兵在那裡大快朵頤。

楊奉恨的想衝出去,但又看到那個凶神惡煞的大漢帶着一千士兵仍然在警戒,而千餘弓箭手也是嚴陣以待。

楊奉只能作罷,看向徐晃,愴然道:“公明,莫非我等只能投降不成?”

徐晃默然,沒有說話,他並不是白波出身,當初本是河東郡府吏,楊奉歸附李傕後,志在軍旅的他才拋棄府吏之職,跟隨楊奉。但沒想到,本以爲跟隨了正規軍,但到了關東仍是四處劫掠,讓徐晃內心深處對李傕、楊奉等人大爲失望,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等涼州人更是徹底淪爲了匪寇。

相反,張遼的名聲反而是董卓麾下最好的,此次西進途中,他便看到張遼帶兵保護百姓北撤,而百姓也甘願跟隨他。而且張遼的善戰威名,也令他暗中佩服。

他心中冒出一個念頭,真要投降了張遼,比之留在李傕這些涼州人的手下要強出百倍了,何況張遼是幷州人,與他這個河東楊縣的也算半個老鄉。

只是投降畢竟是一件恥辱之事,何況自己投降過去,張遼會不會重用,會不會小瞧自己,也是個問題。

是以聽到楊奉的問題,徐晃沒有說話,該如何決斷,楊奉是統領,該如何決斷,還要看他。

……

長安城外,賈詡、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幾個主要將領聚在安門之外的大營中議事。

賈詡雖然職務最高,卻很低調,並沒有坐在上首,而是與衆人同坐。

他沉默不語,李傕等人卻有些急了,李傕沉聲道:“諸位,長安城高大堅固,旬日之間,恐難以攻破,我等又是急行軍而來,沒有糧草,將士捱餓,恐難以持久。”

郭汜大笑道:“沒有糧草,只消去搶些便是,關中富庶,長安一帶更是富戶連片,足以供給。”

他本是出身馬賊,劫掠可謂家常便飯。

李傕恨聲道:“只是張遼此人竟然引誘大批富戶與賤民逃往左馮翊,家家空蕩,要在左近收集糧草頗爲不易。”

樊稠道:“董公郿塢之中,積穀無數,如今董公身死,郿塢糧草衆多,朝廷必然難以皆盡調出,不若分兵前去佔據郿塢,則糧草無虞。”

張濟搖頭道:“郿塢距此有二百六十多裡,大軍一來一往,需五六日才行,何況還有動兵攻打,破了郿塢之後,還要搬運糧草,如此一來,沒有十日半月功夫,難獲糧草,我等將士哪能捱得了十日。”

郭汜嘿聲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沒有糧草,那便捉些人來煮了吃,如今正是關鍵之時,不攻下長安決不罷休!”

“吃人?”其他幾人都是一驚。

李傕皺起眉頭,看向一旁的賈詡,突然問道:“賈中郎可有妙計?”

一直沉默的賈詡緩緩道:“爲今之計,只要儘快破了長安城,一切困難便不足道。”

郭汜大聲道:“此理我等豈有不知,只是如何攻下長安城?”

李傕、樊稠和張濟瞪了郭汜一眼,紛紛看向賈詡:“不知賈中郎有何妙計?”

他們三人都是知道賈詡的謀略的,平日裡對他也頗是敬畏和忌憚。

賈詡也沒有推辭,涼州人走到這一步,也必須進了長安,纔有活路,否則下場更慘,他看了幾人一眼,道:“長安城高大堅固,若是強攻,難,我等兵力十倍於長安,可用分兵騷擾之計,只消每日分兵攻打各門,令守城士兵疲憊恐懼,長安城中禁衛多是董公入關之後招募,來自各州各郡,戰力不強,軍心不齊,可命將士傳言,長安必破,幷州人害董公,故只殺幷州人,餘者不問。強攻,而後勸降,或有暗中投誠者,到時可裡應外合,攻破長安。”

賈詡頓了頓道:“諸將攻城之時,可探明各城門守將來歷,或有認識的,可暗中聯絡勸降。”

“好!很好!”李傕等人眼睛不由一亮,喜道:“有此妙計,長安城必難持久。”

張濟突然問了句:“若是破了長安,如何面見天子?”

此話一出,其他幾人眼神紛紛閃爍起來,神情各異,各有想法。

郭汜臉上露出猙獰之色,正要說話,賈詡肅聲道:“昔時董公以霸王之資入主京師,廢立天子,尚且引起天下諸侯起兵討伐,乃至有此大敗。我等文治武略皆不如董公,故不可輕動漢室。”

幾人聞言,都是一陣沉默,隨即紛紛點頭應是。

李傕眼裡兇光閃爍:“那王允老兒又該如何?”

賈詡淡淡的道:“天子不可欺,王允不可留,袁氏門生不可重用。”

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要爲張遼掃除一切障礙,他知道張遼有些事不便去做,會毀了名聲,比如殺王允,必然會令很多人爲之嘆息和同情,而李傕、郭汜等人去做卻最爲合適。

“好!”李傕大聲道:“若攻破長安,便依賈中郎之言行事。”

賈詡刻意保持低調,而李傕則完全高調,隱隱爲衆人之首,而且他手下的兵馬和實力也是最強的,足有近四萬兵馬。

……

霸水之東,楊奉所在的那處裡坊之中,雙方已經僵持了超過一個時辰,外面的張遼等人大吃大喝,笑語不禁,不時還吆喝招降,裡面的楊奉手下則是時時小心防範,以防偷襲。

楊奉心中正自沮喪,突然外面傳來一個聲音:“報!長安方向來了五千涼州兵,還有一千騎兵。”

涼州兵?長安來的?!

楊奉立時想到自己先前求援之時,不由心中大喜。

外面張遼那些兵馬聽到報信,登時一陣寧靜,隨即張遼的聲音傳來:“五千人?還有一千騎兵?!該死的涼州人,不去打長安來這作甚?撤!去渭水北岸,孃的,才俘虜了三千賊兵,這一趟得不償失哪!”

裡面的楊奉聽到張遼這話,險些氣得吐血!什麼叫只俘虜了三千,得不償失?那可是自己一半的實力哪!

他神情猙獰,下定了決心,只要援兵一道,立時與援兵回合,追殺張遼,以雪此恨,更要奪回自己的那三千兵馬,否則實力大損,如何謀大計!

看到外面的張遼兵馬果然撤退,楊奉立時看向徐晃:“公明,我等立時衝出去,咬緊他們,不能讓他們逃了,等涼州人來了,他們必敗!”

“司馬。”徐晃沉聲道:“不可妄動,我等先前六千人尚敵不過張遼,如今不過兩千人,衝出去只能是送死,何況,焉知張文遠是不是又在使詐?”

“難不成我那三千兵馬便白白丟了不成?”楊奉面色猙獰。

徐晃默然片刻,道:“司馬,要先確定來的涼州人是不是李校尉手下,是不是涼州人?否則……”

楊奉皺起眉頭:“他們從長安方向而來,當不會有差,何況還有騎兵,我們一路西進也看到了,張遼手下是沒有騎兵的。”

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六百四十八章 長秋第十章 騷包且慢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處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四百一十四章 長安亂(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還要送兵馬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四百七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四百三十五章 用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襲壽春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三百零五章 衛固入彀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二百六十九章 鬥將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三百零五章 衛固入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使節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九十四章 執紀!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麴義到來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六百四十章 雷聲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一百二十三章 騎兵訓練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九十六章 威望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六百六十章 袁術大逃亡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五百三十三章 破曹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一百三十三章 抉擇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四百六十二章 定匈奴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艱難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五百六十七章 黎明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三章 形勢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六百四十三章 閃電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五百五十九章 鬱結
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六百四十八章 長秋第十章 騷包且慢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處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六百三十五章 壽春城外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四百一十四章 長安亂(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還要送兵馬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四百七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三十章 回河東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四百三十五章 用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來襲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襲壽春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三百零五章 衛固入彀第四百八十三章 初平四年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二百六十九章 鬥將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三百零五章 衛固入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使節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九十四章 執紀!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麴義到來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五百六十二章 有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六百四十章 雷聲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一百二十三章 騎兵訓練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九十六章 威望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六百六十章 袁術大逃亡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五百三十三章 破曹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一百三十三章 抉擇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四百六十二章 定匈奴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艱難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五百六十七章 黎明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三章 形勢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六百四十三章 閃電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五百五十九章 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