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

不是程昱要中計,而是陳宮這一手佔據了先機,程昱即便猜到了陳宮的計策,也不得不讓夏侯惇來援。鄄城對他們而言太重要了,城內雖然有夏侯淵,但夏侯淵有傷在身,又無多少兵馬,無力防禦,必須集中夏侯惇在濮陽的兵馬前來鎮守。

身在濮陽的夏侯惇收到消息後大驚失色,顧不得輜重與糧草,立時帶着兵馬離開濮陽,輕軍一刻不停急援鄄城,與此同時,呂布領兵直撲濮陽,二人在中途不期相遇,立時爆發大戰。

不過呂布急於取濮陽,佔據立足之地,坐擁兗州,夏侯惇心繫鄄城,更是奮不顧死,兩軍一時間難分勝負,戰不多時,呂布不願虛耗時間,立時退出戰場,脫離戰鬥,又依照陳宮之計派人詐降,而他本人則帶着兵馬迅速奔赴濮陽。

陳宮的謀劃一直在暗中進行,夏侯惇此時根本不明情由,並不知道遭遇的是呂布,只以爲是兗州的亂軍,他心繫鄄城,看到亂兵投降,便沒有多想,帶着他們繼續行進,以壯大實力,鎮守鄄城。

不想到了途中停軍就餐時,那些詐降的兵馬驟然暴起,劫持了夏侯惇,不過這些詐降的士兵都是兗州人,畏懼夏侯惇的威名,竟然不敢殺害,只求錢財,夏侯惇手下副將急忙籌集錢財交給詐降士兵,那些士兵在夏侯惇兵馬的團團圍困下,不敢收錢殺人,竟然就此放了夏侯惇。

不過夏侯惇卻沒有客氣,反過來將這些詐降兵全部斬殺,而後繼續奔赴鄄城。

夏侯惇帶着兵馬離開後,濮陽只有數百兵馬,呂布輕易襲取了濮陽,獲得了大量輜重,不由大喜,當即在濮陽佈置兵馬,城外又紮營安寨,準備把這裡作爲他奪取兗州的後方。

在呂布行動的同時,張邈從陳留髮兵向東,陳宮從東武陽發兵向北,二人振臂一呼,兗州郡縣幾乎全部響應,旬日之內,未改旗易幟者僅剩三城。連濟北國的鮑信兵馬,也被陳宮僞造鮑信一封書信過去,告知那些兵馬鮑信決意反曹,也改換旗幟了。

夏侯惇虛驚一場,連夜趕到鄄城,陳宮在兗州根基極深,此次叛亂的勢力盤根錯節,鄄城中也有不少人暗中參與,尋找機會與陳宮裡應外合,夏侯惇的兵馬趕到鄄城後,夏侯淵和程昱心中大定,而後連夜查獲有謀反跡象的數十人,全部處死,鄄城的局勢暫時穩定了下來。

不過他們還沒喘口氣,沒有迎來呂布的攻擊,就有另一支數萬人的兵馬逼近城下,領頭的是過來趁火打劫的豫州刺史郭貢,當此之時鄄城將士無不恐懼,因爲曹操沒有荀彧,留下主持州事的人是程昱,郭貢在城下直接點名要見程昱。夏侯惇、夏侯淵勸阻程昱。

歷史上是荀彧鎮守鄄城,出城會見郭貢,但荀彧是潁川人,荀氏在豫州名望極大,荀彧名聲也很大,郭貢並不敢加害,所以相對還安全一些。程昱卻不同,他是地地道道的兗州人,出去會面風險極大。

不過程昱雖然年已五十有餘,卻是老而彌堅,性格剛強,膽子比將領還大,因爲郭貢擔任豫州刺史不久,他的分析一針見血,斷定郭貢與張邈並不是老交情,如今來得這樣迅速,必是還未定好策略,便決定趁他尚未定好策略時說服他,即便不能引之爲援,卻也能讓郭貢保持中立,若是不出城會面,反而會讓郭貢下定決心攻城。

出城之後,程昱義正辭嚴,論以朝廷大義,指責郭貢這個豫州刺史不該進入兗州境內,郭貢看到程昱這個老頭如此剛硬,毫無畏懼,以爲城中早有應對之策,反倒有些心虛忌憚了,想起曹操的豫州追擊袁術的強勢,當即收起貪婪之心,引兵而去,張邈拉攏的一路援軍就此而破。

回城之後,程昱迅速瞭解了兗州而今的情況,得知只有東阿、範縣等寥寥幾縣還沒有叛亂,而且與鄄城臨近的範縣縣令靳允的母弟妻兒全部被叛軍捉走了,投降只在頃刻之間,形勢十分嚴峻。

爲了避免鄄城成爲孤城,他們必須要東阿和範縣互爲照應,程昱當即讓夏侯兄弟鎮守鄄城,他親自與從事薛悌等人帶着一支騎兵趕往範縣和東阿,因爲他是東阿人,在這一帶還頗有威望。

到了範縣,陳宮派遣的將領範嶷已經攻至,程昱入城勸家眷被挾持的縣令靳允:今天下大亂,英雄並起,智者須謹慎擇主,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陳宮叛迎呂布而百城皆應,似能有爲,讓呂布爲人粗暴,匹夫之雄,陳宮等以勢假合,不過是相互利用,不會真正奉呂布爲主,兵雖衆卻必敗無疑,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範,我守東阿,則田單之功可立也,難道不比汝違背忠義去跟隨惡人,結果母子都被殺死要好嗎?

程昱行事偏執,從來不會從道德方面考慮,靳允也非徐庶那般奮不顧身的孝子,被程昱一勸,便流涕表示不敢有二心,又假作投降,伏擊殺死陳宮派來的範嶷,瓦解了陳宮和呂布一路攻擊,範縣遂定。

而後程昱馬不停蹄,急忙趕往東阿,在途中他得知陳宮從黃河北岸而上,準備在倉亭津渡河南下攻打東阿縣,當即派騎兵截斷倉亭津渡口,待陳宮率軍趕到河邊時已經無法渡河。

到達東阿,卻見東阿縣令棗祗已率領吏民在城牆上堅守,程昱鬆了口氣,當即留在東阿守城,等待曹操歸來。

……

五月天氣已經頗是炎熱,在兗州亂成一團之時,曹操還不知道後院起火,猶在猛攻郯城。

劉備抵禦了一陣,終究兵馬太少,丹陽新兵掌控不住,節節敗退。至於曹豹,早就一敗塗地了,徐州士氣低落,難以再戰。

郯城之中,州牧府後院,徐州牧陶謙此時更加蒼老了,他喚來兩個兒子,讓他們暗中準備行裝,做好了帶着家眷逃回揚州丹陽老家的準備。

郯城之外,曹營之中,眼看徐州就要攻下,曹操躊躇滿志,看向一旁戲志才,大笑道:“哈哈哈哈,志才,而今徐州指日可破,若得徐州,張遼不足爲懼也。”

戲志才自從經歷了曹操屠城之事後,精神就一直不太好,春季又病了一場,此時臉色有些蒼白,不過看到曹操頗有自得之意,他咳了兩聲,開口道:“主公,不可大意,須要防張文遠,主公得徐州,必然威脅到他,但他此時按兵未動,頗是蹊蹺。”

曹操撫須道:“志纔有所不知,此番出征前汝臥病在家,吾已命人去見本初,請他帶兵東進青州,牽扯張遼,此時張遼恐怕無暇他顧也,待取徐州,當與本初合圍青州,大破張遼,以雪大恥!”

戲志才皺眉不語,他自前次曹操敗於張遼手下之後便仔細調查過張遼的情報,分析過張遼的發展歷程,這一查才駭然發現,張遼的起步比曹操要低得多,但發展速度卻疾快,從五年前一名不值的軍侯,到司馬、都尉、校尉、中郎將、河東太守、執金吾、司隸校尉、徵北將軍領幷州牧,直至而今又爲徵東將軍領青州牧,幷州牧的官職仍然存在,如此發展經歷、如此勢力甚至超過了袁紹和袁術!

再看張遼的戰績,河內敗王匡、破袁紹,滎陽破曹操、鮑信,酸棗破諸侯十萬大軍、取潁川、敗孫堅,雒陽大戰再顯鋒芒,他又從長安來人之中聽聞張遼在關中也是威名赫赫,威懾跋扈的李傕和郭汜,乃至關中、弘農無人不知張遼的名字。如此人物,豈能小覷?

戲志纔不認爲袁紹是張遼的對手,此次曹操攻打徐州,他一直讓曹操小心防範張遼,但直至如今張遼也沒有任何行動,他總感到有些不妙。

曹操看戲志才凝眉不語,知道他仍是心存憂慮,和聲勸道:“志纔多慮了,且先去休息吧,看吾三日之內破了郯城,活捉陶謙!”

“兄長!大事不好!”

曹操話音剛落,就看到統領後軍的曹洪慌忙跑來。

曹操看到曹洪慌張的神情,心中一個咯噔,臉上笑容消失,沉聲道:“子廉,發生了何事?可是張遼來攻?”

曹洪大哭道:“兄長,不是張遼,是張邈,妙才差人來報,兗州張邈、鮑信、陳宮等人叛亂,迎呂布爲兗州牧,而今兗州只有鄄城、東阿、範縣三城尚在,餘者皆叛哪。”

第六百一十七章 按兵第二百八十三章 兩箭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八十五章 智勸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五百九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六百二十四章 堂皇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三十二章 戰!第四十八章 警示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發怒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七百一十三章 楊漢詐高幹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三百六十四章 急智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科舉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四百零一章 郿塢救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急智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一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一百二十九章 洞房(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七百一十四章 張遼論袁紹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四百七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二百九十九章 使君上任(八)第五百一十二章 回馬槍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五百三十二章 亂軍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二百七十六章 三英戰張遼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始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宮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四十八章 警示第五百三十章 對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紹找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二百九十九章 使君上任(八)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處處是第四百零三章 蔡邕下獄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五百七十一章 紛亂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
第六百一十七章 按兵第二百八十三章 兩箭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八十五章 智勸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五百九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六百二十四章 堂皇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三十二章 戰!第四十八章 警示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發怒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七百一十三章 楊漢詐高幹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三百六十四章 急智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科舉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四百零一章 郿塢救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急智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一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一百二十九章 洞房(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七百一十四章 張遼論袁紹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四百七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二百九十九章 使君上任(八)第五百一十二章 回馬槍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五百三十二章 亂軍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二百七十六章 三英戰張遼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始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宮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四十八章 警示第五百三十章 對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紹找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三百六十八章 臣冤枉第二百九十九章 使君上任(八)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處處是第四百零三章 蔡邕下獄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五百七十一章 紛亂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