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

“楊公多慮了,”張遼看了一眼瞪着眼睛氣勢洶洶的楊彪:“行科舉,何須廢察舉,二者並行。”

楊彪氣勢爲之一挫,他這纔想起,張遼說行科舉,卻並沒說廢察舉,他的反駁立論一下子站不住了。

這時,又一個朝臣開口道:“察舉徵辟孝廉,乃我朝祖制,豈可違背,將軍雖未廢察舉,然而獨以科舉取士,吾恐大批有才無德之徒涌入朝堂,充斥州郡,如此天下大亂矣。”

張遼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一旁皇甫酈站了出來,高聲駁斥道:“此言差矣,科舉難考德行,察舉便能行之乎?豈不聞今有歌雲,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察舉乃人爲也,人有好惡,情有遠近,名有虛實,豈如科舉公平,酈以爲,科舉勝於察舉,當速行之!”

張遼暗自點頭,如今他身居高位,也就是名高德重的老臣楊彪開口,他纔回了一句,其他朝臣質問,根本用不着他出手,自有皇甫酈等一干親信打前鋒。

隨着楊彪和皇甫酈的開火,朝堂上一反剛纔寂靜的局面,開始激烈的爭辯起來,張遼這個始倡導者反而在一旁靜觀了。

作爲旁觀者,張遼反而對形勢看的更加分明,在這場辯駁中,反對大多都是關東朝臣,出身名門,而贊同的大多都是張遼的嫡系和關西朝臣。

說到底,行科舉制度,衝擊的是關東世家,對於關西世家而言,近百年被排斥在朝堂之外,行不行科舉制度對他們影響並不大。

張遼推行的科舉制度是完善的,幾乎無懈可擊,因而那些反對者持的論點基本都與楊彪一樣,察舉可考德行,而科舉不行。

對這一點張遼嗤之以鼻,這傢伙雖然立論看似高遠,實則不堪一擊,正如皇甫酈所言,如果是公平公正的察舉,自然能考察德行,但那不過是最理想的狀況,人誰沒有喜好和偏愛的,尤其是當察舉爲世家把持後,更是無公平可言了,所謂的考德行不過是粉飾而已。

當然,科舉同樣無法考德行,德行是需要合理的制度來約束的,用人四則,廣攬、慎用、勤教、嚴繩,科舉是廣攬,科舉之後還有引導、教化、風氣樹立和制度約束,但這些的前提就是先通過科舉廣攬人才,否則沒有人才一切都是虛談。

而且張遼在科舉中加重了時務和策論的比重,將理論偏向實際中的國事、農事和民間疾苦,如果能在這幾點上面能得高分,只要監察約束得當,爲官行政、造福一方是沒有問題的。

張遼是科舉的發起者,對於這些細節和後續事宜遠比那些反駁的朝臣考慮的多,隨着辯論,一些朝臣被說服,但仍有許多朝臣面紅耳赤,極力反對。

張遼目光看過他們,大多都是出身世家,而且有不少與袁氏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科舉一旦實行,便會衝擊他們的利益,徹底打破他們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壟斷地位,難怪他們反駁。

張遼自然不會因爲他們的反對就放棄,事實上張遼本可以在河東、幷州之地先行推行科舉,那樣阻力會小很多,但他沒有這麼做,反而將其拿到朝堂上來議,通過朝廷來推行,這樣做阻力會很大,當卻真正能達到張遼的目的。

他推行科舉,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招攬人才,但實際上還有一個最大的目的,或者說是比招攬人才還要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世家在政治上越來越強大的壟斷地位,改變歷史上後來魏晉南北朝世家門閥執政的悲劇。

歷史上,三國之後,晉國一統天下,如果延續漢朝的統治方式,對北方遊牧民族並非沒有抵抗之力,然而晉國選擇的是世家政治,門閥執政,有家無國,各方利益衝突糾葛,內耗無窮,耗盡了漢人的元氣,乃至大禍接連數百年。

如今張遼推行科舉,那些世家代表持德行論反對,想要力挽狂瀾,卻不知張遼的根本目的就在於打壓他們,他們再反對也沒用。

朝堂上辯論了近一個時辰,從來都是理越辨越明,在這個辯論過程中,大家對於科舉制反而越來越瞭解,張遼看火候已到,便將目光轉向了曹操。

曹操看到張遼示意,起身向天子一禮:“臣以爲,當行科舉之制。”

那些反對的不由色變,包括董承,曹操是他召開制衡張遼的,如今贊同,那些反對的底氣登時弱了許多。

曹操之後,劉備起身:“治天下以人爲本,當行科舉之制。”

隨着二人發聲,意味着辯論已經結束,此時就是表態了。

很快,士孫瑞、周忠、蔡邕、唐瑁、鍾繇、鮑信、張楊、段煨、伏完等大臣紛紛附議,贊同行科舉之制。

楊彪和孔融猶豫了下,沒有反對,董承沒有站出來,種輯幾人站出來反對,隨着他們出聲,登時有一批朝臣附從。

一衆大臣看向了天子劉協,天子劉協神情猶豫了下,看向了張遼,那些大臣也都看向了張遼。

張遼環顧朝堂,肅聲道:“科舉制,乃攬天下人才,德行自可教化……”

他說到這裡頓了頓,聲音變得更加沉緩:“行科舉,是利於社稷,利於天下,無論出身,皆可報國,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勢必稍損世家豪族利益,反對者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可以理解,但身爲朝臣,爲天下表率,不可因私廢公,科舉,勢在必行!”

他一錘定音,而且說得如此直白,讓那些反對者嗔目結舌,尤其是懷着這個心思的更是面紅耳赤,一時竟不知如何反駁。

事實上也是因爲張遼準備的太充分了,突然提出科舉制,打了朝臣一個措手不及,那些反對者一時間根本想不出太好的理由反對,用的都是楊彪第一個提出來的德行論,站不住腳,此時被張遼一錘定音後,他們又靜了下來。

張遼發聲後,劉協沉默了下,環顧朝堂,尤其是看了看董承等人,看到他們沒有反對,又看了眼張遼,開口道:“如此,便依張卿所言,行科舉之制。”

張遼抱拳:“陛下英明。”

他心中鬆了口氣,準備了數年,科舉制終於開始推行,而且是通過朝廷推行,名正言順,比之他當初的計劃要強出百倍。

朝廷推行,地方反對者的立場就弱了大半,不從者張遼可名正言順討之。

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喜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四百一十三章 長安亂(六)第七十章 朦朧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納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一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六十章 賈狐狸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馬行空第六百八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甫酈的求助第三百五十一章 長安秋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護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一百零五章 袁紹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三百二十八章 韓馥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職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三百九十章 決裂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五百八十七章 馬超來襲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四百六十四章 河套大漠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二百九十三章 使君上任(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五百三十三章 破曹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五百五十四章 濮陽之戰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二百七十六章 三英戰張遼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六百九十章 天子東逃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賞第四百五十六章 南庭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六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
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喜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四百一十三章 長安亂(六)第七十章 朦朧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納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一百零六章 萬馬奔騰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六十章 賈狐狸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馬行空第六百八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甫酈的求助第三百五十一章 長安秋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護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一百零五章 袁紹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三百二十八章 韓馥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職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三百九十章 決裂第二十一章 暴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五百八十七章 馬超來襲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四百六十四章 河套大漠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二百九十三章 使君上任(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一百二十六章 成婚第五百三十三章 破曹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五百五十四章 濮陽之戰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二百七十六章 三英戰張遼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六百九十章 天子東逃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賞第四百五十六章 南庭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六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四百八十一章 平二郡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