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軍壓境

鄧禹在長安不敵赤眉軍,其一是敵我雙方的實力相差懸殊,其二是由於鄧禹軍的內耗。鄧禹駐紮長安期間,劉嘉前來投奔。

劉嘉是劉秀的族兄,因爲父親過世的早,便被劉秀的父親劉欽收養,所以他既是劉秀的族兄,也是劉秀的義兄,與劉縯、劉秀親如手足。

劉玄稱帝后,封劉嘉爲漢中王,封國在漢中郡。後來赤眉軍攻打長安,殺了劉玄,更始朝廷滅亡。這個時候,延岑突然在漢中作亂,率領部衆,向劉嘉發起進攻。

劉嘉被延岑打了個措手不及,大敗,率領殘部敗走,漢中便被延岑所佔。

延岑成功佔領了漢中郡,野心膨脹,又出兵進攻武都郡,結果遭到了更始舊臣李寶的伏擊,被李寶部殺得大敗。

劉嘉率殘部,和李寶部匯合。

這個時候,更始朝廷已經滅亡,劉嘉和李寶都成爲無主之臣。李寶一琢磨,自己乾脆也別單幹了,隨即便投靠了劉嘉。劉嘉大爲欣喜,封李寶爲自己郡國的丞相。

得到李寶及其部下的投奔,劉嘉實力大增,他又收攏自己的殘部,對延岑開始進行反攻。

延岑是一敗再敗,一退再退,劉嘉和李寶不依不饒,一路追擊,最終,把延岑逼得走投無路,只能率部投降。

成功逼降了延岑,劉嘉還沒來得及鬆口氣,誰知道螳螂捕蟬,麻雀在後。

這時候,已經在蜀地稱帝的公孫述,突然出兵漢中。劉嘉部被擊敗,公孫述一舉佔領了漢中郡。

禍不單行,這個時候,赤眉軍又出兵來攻打劉嘉部。

已無路可退的劉嘉,率部拼死與赤眉軍作戰,擊退了赤眉軍數次的進攻。取得了幾場對赤眉軍的勝利,劉嘉名聲大噪,前來投奔的人也多了起來,漸漸恢復元氣。

可恰恰是在這個時候,已經投降的延岑又突然造反,率部衆叛離了劉嘉。

之後,延岑部輾轉反側,跑到了南陽,與鄧奉勾結到了一起。

劉嘉和李寶則率部駐紮在雲陽一帶。這個時候,鄧禹攻佔長安,劉嘉便提出前去投靠鄧禹。

李寶不贊成劉嘉的主意。既然能自己做王,又何必去給他人做臣?現在他們的兵馬並不少,聲望也不小,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成爲一方之霸主嘛。

劉嘉思前想後,還是堅持己見,決定率部去投靠鄧禹。

當然了,劉嘉真正要投靠的並不是鄧禹,而是鄧禹背後的劉秀。

他和劉秀,親如手足,現在劉秀在洛陽做了皇帝,他理應去投奔。只是洛陽太遠,長安卻很近,他才就近去投奔鄧禹。

得知劉嘉率部來投,鄧禹自然十分高興,對劉嘉以上賓之禮待之。

劉嘉是心甘情願來投的,而李寶卻不是。見到鄧禹後,李寶態度傲慢,不僅對鄧禹出言不遜,十分無禮,而且還對劉秀口出惡言。

他認爲劉秀在河北的稱帝,就是叛漢之舉,現在還打着漢室的旗號,實在是厚顏無恥。

這個李寶,也是個不懂事的主,或者說是驕縱慣了,在人家的地頭上,他挑三揀四不說,還當着鄧禹的面,指責劉秀的不是,說劉秀的帝位不正統,鄧禹哪能忍受得了?

鄧禹勃然大怒,當即令人擒下李寶,拉出去砍了。李寶這位更始舊臣,最終就是死在他自己的那張嘴上。鄧禹殺了李寶的後果是,直接逼反了李寶的弟弟,李玉。

李玉接管了李寶的部下,對鄧禹突然發難。雖說李玉的叛亂最終被鄧禹軍鎮壓了下去,但鄧禹麾下的大將耿欣戰死,麾下的兵馬,也是死傷無數。

這一場由李玉發動的叛亂,讓鄧禹部傷了元氣。沒過多久,被隗囂擊敗的赤眉軍回撤長安,兵臨城下,鄧禹率部不敵,只能被迫撤離長安。

赤眉軍重新佔領了長安,可赤眉軍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長安就是一座空城,要人沒人,要糧沒糧,要錢更沒錢,飢腸轆轆的赤眉軍在長安城內根本待不下去。

往西走,有隗囂,赤眉軍嘗試過了,被隗囂的部下打得鎩羽而歸;往南走,有公孫述,那是蜀地的土霸王,而且蜀地多險峻,易守難攻。

赤眉軍要走,沒有別的出路,只能往東走。可是長安的東面就是已在劉秀掌控之中的弘農郡,赤眉軍自然而然地便將目光鎖定在了弘農。赤眉軍還沒舉兵進攻弘農,弘農太守就先被人刺殺了,究竟是何人所爲,不言而喻。

目前,弘農郡的情況是,太守遇刺而死,羣龍無首,赤眉軍又來勢洶洶,大軍壓境,弘農郡的情況已經亂成一團。

長安和弘農的戰報傳到洛陽時,已是深夜,劉秀正在熟睡中。

伏黯拿着兩份戰報,急匆匆來到劉秀下榻的西宮。

他走到大殿門口,張昆聽聞動靜,立刻迎了上來,看到來人是伏黯,張昆躬身施了一禮,小心翼翼地問道:“光祿勳深夜入宮,可是有事?”

伏黯低聲說道:“我有緊急軍情,要向陛下稟報。”

張昆暗暗咧嘴,小聲說道:“可是陛下已經睡下了。”

伏黯沒有多言,只道:“十萬火急。”

“這……”張昆猶豫了再三,最終還是點點頭,說道:“光祿勳在此稍等,我進去向陛下稟報。”

“有勞張謁者了!”

“光祿勳客氣。”

張昆向伏黯欠了欠身,轉身走到大殿的正門前,他暗暗咧嘴,這個時候叫醒陛下,實在不合適,但也沒辦法。

伏黯做光祿勳的時間也不短了,張昆對他也多少有些瞭解,如果不是真遇到了十萬火急的事,伏黯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入宮求見陛下。

他深吸口氣,小心翼翼地推開大殿的房門,而後邁步走了進去。他不敢直接進入大殿的內室,站在內室的門口,躬着身子,小聲輕喚道:“陛下!陛下!”

牀榻上的劉秀睜開眼睛,先是看眼身邊的陰麗華,而後慢慢坐起。他儘量放輕自己的動作,不吵醒陰麗華,而後下了牀,披了件外衣,從內室裡走出來。

見劉秀出來,張昆急忙跪地,說道:“陛下,光祿勳求見,說是有緊急軍情要向陛下稟報。”

劉秀眼眸閃了閃,隨即回手把內室的房門關上。他問道:“伏黯何在?”

“就在大殿外。”

“讓他進來!”

“是!陛下!”

張昆答應一聲,快步走出大殿。時間不長,伏黯從外面走了進來。他來到劉秀面前,跪地施禮,說道:“微臣參見陛下!”

劉秀揮了揮手,說道:“請起。”

伏黯起身後,立刻把長安和弘農傳來的戰報,遞交給劉秀。劉秀接過來,展開一一過目,越看他的眉頭皺得越深。

己方好不容易打下的長安,現在又丟了,又被赤眉軍奪了過去。

現在赤眉軍已經把主意打到了弘農,要直接對弘農用兵了。一旦弘農又被赤眉軍攻佔,那麼下一步,赤眉軍是不是要直取洛陽了?

看罷這兩份戰報,劉秀眉頭緊鎖,對於鄧禹在長安的作戰,也多少有些不滿。但轉念一想,他又忍不住輕嘆口氣。

鄧禹的出征已經太久了,自己還沒稱帝的時候,仲華便領兵西征,一直打到現在,能堅持下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他向伏黯揚揚頭,說道:“走,我們去清涼殿議事。”

“是!”

劉秀帶着伏黯,去往清涼殿。

到了清涼殿後,劉秀讓張昆準備筆墨、帛詔。劉秀坐在榻上,喃喃自語道:“仲華領兵西征,已近兩年,一路攻城略地,戰功赫赫,很不容易啊!”yuyV

鄧禹對赤眉軍作戰不利,劉秀非但沒有責怪鄧禹,反而還幫他開脫,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帝王,劉秀都稱得上是寬宏大量。

伏黯看了劉秀一眼,說道:“陛下,現在大司徒已率部退至高陵,軍中無糧可用,據傳報之人說,將士們只能食野菜度日。”

劉秀眼神一黯,幽幽說道:“仲華一向體恤部下,下面的將士們尚且要吃野菜,仲華豈不過得更苦?”

伏黯沉默未語。他又沒在高陵,不清楚鄧禹那邊的具體情況,但他明白一點,軍中無糧,那是已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這時候,張昆把準備好的筆墨、帛詔一一擺放在桌案上。劉秀提起筆,沉吟片刻,給鄧禹寫下一份詔書。

在這份詔書中,劉秀的用詞是比較幽默詼諧的,就像在和鄧禹聊家常一樣。

他點出赤眉軍在長安無法久留,西去、南下、北上之路,都已被封死,赤眉軍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選擇東進。

赤眉軍兵困馬乏,缺錢短糧,已是強弩之末,自己只需拿着馬鞭子去抽,就能將赤眉軍打敗。

劉秀羅裡吧嗦地說了這麼多,其核心的意思就一個,讓鄧禹別再打了,立刻率部撤回洛陽。

寫完這封詔書,劉秀將其疊好,遞給伏黯,說道:“即刻派人,送給仲華。”

“微臣遵命!”伏黯接過詔書,小心翼翼地揣入懷中。

劉秀的手指輕輕敲打着桌案,說道:“弘農太守遇刺,必是赤眉軍所爲,若不出意外,應該就是陌鄢麾下的四阿刺客做的。”

伏黯躬身說道:“微臣也是這麼覺得的。”稍頓,他又說道:“赤眉軍刺殺弘農太守,其目的是先讓弘農羣龍無首,然後再一舉攻克弘農。等他們拿下了弘農,便可於弘農休養生息,等到赤眉軍兵強馬壯之時,恐怕矛頭將要直指洛陽了!”

劉秀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當務之急,需派一能臣,接任弘農太守之位,穩定弘農的局勢。”

伏黯連連點頭,贊同劉秀的話。

劉秀問道:“光祿勳以爲,派何人前去最爲合適?”

伏黯垂首,陷入沉思。

目前,己方能征慣戰的將領都在外征戰,細數留在洛陽的大臣,伏黯想了一圈,眼睛突的一亮,說道:“陛下,微臣以爲,驃騎大將軍最爲合適。”

驃騎大將軍,那就是景丹。聽伏黯推薦景丹,劉秀心中也頓是一動,而後他又搖搖頭,說道:“不妥!最近這段時間,孫卿身體有恙,不適合離家出遠門!”

何況,這位新上任的弘農太守,到了弘農之後,是要領兵和赤眉軍主力作戰的,而目前景丹的身體狀況,似乎不太行。

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八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一十一章 幽州生亂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身立命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七百六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六百六十三章 黎陽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偷襲佯攻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二十八章 上門謝恩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中資助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二百零三章 掃平隱患第七百八十一章 劉秀改制第六百零二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哥威武第一百一十三章 變向斂財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八百九十七章 兩軍陣前第五百零一章 出頭之鳥第一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第五百六十章 擊退來敵第四百二十二章 虛虛實實第七百六十四章 陷入僵局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九十章 節外生枝第五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細如絲第三百章 專破暗箭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長安變天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密渡河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六百三十三章 營外相遇第五百六十五章 約見酒館第八百一十五章 中央集權第五百五十章 舉兵歸漢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謀算計第十九章 再次營救第十五章 又遇一敵第八百六十七章 佈局開始第三百九十六章 改朝換代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七十三章 暗中解圍第二百五十二章 香消玉損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六百六十九章 惹是生非第六百三十五章 故人相見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三百八十二章 有頭無腦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失所望第八百九十七章 兩軍陣前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五百七十八章 兩漢並立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張奪用蠱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統帥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二百七十二章 突生變數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六百零八章 根除禍首第一百零四章 冒死潛入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五十一章 初次相見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擊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六十一章 勸降倒戈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四百章 詭異村莊第四百八十六章 反應機敏第五十六章 無功而返第六十章 接頭爲實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四百九十一章 見面之禮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六百一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一百零二章 打探虛實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四十八章 順利聯姻第五章 再次遇險第一百三十三章 心懷不軌第五百一十九章 捲土重來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
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八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一十一章 幽州生亂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身立命第五十八章 攔路打劫第七百六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六百六十三章 黎陽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偷襲佯攻第七百四十一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二十八章 上門謝恩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中資助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二百零三章 掃平隱患第七百八十一章 劉秀改制第六百零二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哥威武第一百一十三章 變向斂財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八百九十七章 兩軍陣前第五百零一章 出頭之鳥第一百零五章 出其不意第五百六十章 擊退來敵第四百二十二章 虛虛實實第七百六十四章 陷入僵局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九十章 節外生枝第五十四章 隨機應變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細如絲第三百章 專破暗箭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長安變天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密渡河第一百零八章 救兵趕到第五百一十三章 風波又起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六百三十三章 營外相遇第五百六十五章 約見酒館第八百一十五章 中央集權第五百五十章 舉兵歸漢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謀算計第十九章 再次營救第十五章 又遇一敵第八百六十七章 佈局開始第三百九十六章 改朝換代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七十三章 暗中解圍第二百五十二章 香消玉損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六百六十九章 惹是生非第六百三十五章 故人相見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三百八十二章 有頭無腦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失所望第八百九十七章 兩軍陣前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五百七十八章 兩漢並立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張奪用蠱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統帥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二百七十二章 突生變數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六百零八章 根除禍首第一百零四章 冒死潛入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五十一章 初次相見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擊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六十一章 勸降倒戈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四百章 詭異村莊第四百八十六章 反應機敏第五十六章 無功而返第六十章 接頭爲實第七百零八章 分崩離析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四百九十一章 見面之禮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六百一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一百零二章 打探虛實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四十八章 順利聯姻第五章 再次遇險第一百三十三章 心懷不軌第五百一十九章 捲土重來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