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失所望

劉秀也很難相信自己的叔父會私通公孫述,自己的這位叔父,性子是執拗了一點,頭腦也未必有多聰明,但最基本的底線還是能守得住的。劉秀沉吟了一會,問道:“李中丞,除了趙王,你再沒有把李炳的身份透露給其他人?”

李由正色說道:“陛下,微臣只和趙王提起過,絕對未再透露給其他人!”

劉秀問道:“你爲何要把李由的身份透露給趙王!”

“這……是……是微臣實在難以推脫,才……纔不得不透露給趙王!”

劉秀疑惑道:“是趙王主動向你問及此事?”

李由點點頭,事到如今,他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了。他說道:“趙王在南陽置了不少的地,擔心御使會去調查,所以,所以特意向微臣打聽御使的名單。”

劉秀扶額,自己的這個叔父,心思都用在這方面了,對於置個地、收個宅子這些事特別上心,好像生怕錢不夠用似的。堂堂的王公,傳出去也不怕被人笑話!

他點點頭,說道:“好了,此事我知道了,就到此爲止,以後不必再提。”

“是!陛下!”李由長鬆口氣,禁不住提起衣袖,擦了擦腦門上的冷汗。

劉秀繼續說道:“還有,今日所議之事,你等不得對任何人提起,倘若再走漏出消息,無論透露給誰,我定嚴懲不貸!”

花非煙、馮異、李由齊齊躬身應道:“臣妾(微臣)遵命!”

劉秀目光一轉,看向馮異,說道:“公孫,你難得回京,早些回家,見見家人,也好好休息一下,接下來,恐怕又有得忙了。”

馮異明白劉秀的意思,他向劉秀欠了欠身,說道:“陛下,微臣告退。”

他正要退出大殿,劉秀突然又叫住了他,而後,從腰間解下一塊玉佩,遞給馮異,說道:“此乃天子玉符,見符如見朕,憑此玉符,公孫可調派三輔官員!”

馮異暗吃一驚,愣了好一會他纔回過神來,急忙走到劉秀近前,屈膝跪地,聲音顫抖地說道:“陛下……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微臣惶恐。”

劉秀起身,走到馮異近前,把他攙扶起來,說道:“我說過了,你我之間,義爲君臣,實爲手足,即便是現在,躺在宮寢之內,我還會時常夢見當年那一碗豆粥啊!”

他這句話,把馮異差點說哭了。馮異再無二話,又一次屈膝跪地,嘭嘭嘭的連磕了三個頭,然後雙手舉起。

劉秀將玉符放在馮異手中,意味深長地說道:“三輔乃西京,國之重地,我就將它交給公孫了!”

馮異擦了擦眼睛的淚痕,吸了吸鼻子,深吸口氣,振聲說道:“三輔在,微臣活,三輔若失,微臣提頭回見陛下!”

劉秀再次把馮異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公孫這次回京,實屬特殊,我就不賞了,等公孫下次回京,我必有重賞!”

“微臣謝陛下隆恩!”馮異躬身施禮,而後退出大殿。

劉秀把天子玉符都給了馮異,這讓李由不由得暗暗咧嘴。

這枚玉符,何止能調動三輔官員,但凡是洛陽治下,無論官員、兵馬,皆可調動。陛下對馮異,得是多大的信任啊!

馮異離開皇宮時,眼圈是紅的,明顯剛剛哭過,整個人看起來失魂落魄,好像受了多大的打擊似的。馮異出了皇宮,坐上馬車,直接回到自家的府邸。

回到家中,他就再沒有出來,沒有去訪客,也不見客。

翌日早朝,馮異早早的出了家門,去往皇宮。看到馮異來上朝,許多大臣都是一臉的驚訝。馮異昨日回京之事,他們根本沒聽說。

有些與馮異交好的將官,紛紛上前問候,馮異與前來打招呼的衆人相互施禮,但顯得心不在焉,話也不多,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

等劉秀到了卻非殿,大臣們入殿,拜見完天子,三公入坐席,其餘大臣站立兩旁。沒等旁人說話,李由率先向馮異發難,他跨步出列,向劉秀深施一禮,說道:“臣啓陛下,徵西大將軍於長安私自處斬長安令,這已是犯下重罪,且縱容三輔百姓稱呼其爲‘咸陽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請陛下明鑑!”

李由話音剛落,另有一名大臣出列,雙手握着笏板,大聲說道:“陛下,微臣附議!”

御史中丞李由拉開了彈劾馮異的序幕,文官大臣紛紛附議。

武將這邊則是急得抓耳撓腮。人們把目光紛紛投降馮異,以眼神示意他,別在這乾站着了,趕快向陛下求情啊!

劉秀目光一轉,看向馮異,面無表情地問道:“馮將軍有何話可說?”

馮異低垂着頭,小聲說道:“微臣……微臣無話可說!”

“好一個無話可說!”李由橫了馮異一眼,向劉秀拱手說道:“陛下,御使李炳在長安遇害,微臣以爲,此事必與徵西大將軍脫不開干係!”

馮異身子一震,轉頭怒視李由,振聲說道:“李中丞不要血口噴人!”

李由針鋒相對地說道:“徵西大將軍記恨李炳檢舉你,故,派人將其殺害於客棧!”

馮異氣得臉色鐵青,伸出手來,問道:“李中丞可有證據?”

李由正色說道:“我雖無證據,但推斷的合情合理!”

馮異怒聲說道:“無憑無據,你就是栽贓陷害!”

李由反問道:“李炳之檢舉,可也是栽贓陷害嗎?”

馮異不說話了,怒視着李由,拳頭握得緊緊的。

劉秀的目光在馮異和李由二人身上掃來掃去,似乎對於如何處置馮異,他也感到爲難。

這時候,諫議大夫王元出列,向劉秀拱手說道:“馮將軍犯此大錯,不知陛下準備如此處置馮將軍?”

“這……”

“難道陛下還要繼續庇護馮將軍不成?”王元臉色漲紅,喘着粗氣說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馮將軍先殺長安令,後又殺御使,實屬罪大惡極,倘若陛下還要庇護,實在是讓朝臣寒心,更讓天下百姓寒心啊,還請陛下慎重!”

“還請陛下慎重!”許多文官大臣紛紛跪地,向前叩首。

劉秀揉了揉額頭,過了片刻,他看向大司徒伏湛和大司空宋弘,問道:“伏公、宋公以爲如何?”

沒等伏湛說話,宋弘正色說道:“陛下,微臣以爲,有法當必依,無論違法者是誰,都應依律論處。”言下之意,他也是支持王元等人,要處置馮異的。

劉秀意味深長地說道:“現在正是國家用人之際,馮將軍善於治軍,更善於征戰,率軍鎮守西陲,三輔固若金湯,現在若問罪馮將軍,恐怕不太妥當吧?”

宋弘說道:“王大夫曾說過,夏桀商紂亦有才,微臣深以爲然,以夏桀商紂之才,最終都以亡國收場。還望陛下深以爲戒,莫要重蹈覆轍啊!”

上次王元拿夏桀商紂做比喻,就把劉秀氣得不輕,今日宋弘也搬出夏桀商紂做比喻,劉秀氣得肝都疼。

其實,他只是想看看,以當前之局勢,朝中是不是真的有大臣要嚴懲馮異,沒想到,這樣的大臣還不在少數,包括宋弘在內。

劉秀強壓心頭的怒火,他看向伏湛,問道:“伏公的意思呢?”

伏湛眉頭緊鎖,按照律法,馮異的確是該受到嚴懲,但問題是,懲治了馮異,誰又能統領西征軍?

西征軍的將士,個個能征善戰,個個都是戰功卓著,可不是朝廷隨便指派一名主將就能壓得住他們的。

伏湛思前想後,一臉爲難地說道:“陛下,馮將軍固然有錯,但……馮將軍鎮守西陲,屢勝強敵,功勳卓著,也……也足以將功補過了!”

宋弘聞言,對伏湛側目,他是真的沒想到,伏湛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話。依法治國,此乃立國之本,伏湛現在是要破壞這個理念不成?宋弘向劉秀說道:“陛下常說,有功要賞,有過要罰,治國當賞罰分明,不能混爲一談!馮將軍的確功勳卓著,但馮將軍也的確犯下重罪,還望陛下依法治國,莫要徇私!”

大司空宋弘站出來說話,諫議大夫王元更來了精神,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向劉秀講道理,舉例子。yuyV

劉秀面露不耐之色,向王元擺了擺手,而後沉思許久,他轉頭看向鄧晨,說道:“鄧廷尉!”

鄧晨急忙拱手,說道:“微臣在!”

“馮將軍之案,就由你來審理吧!”

原本擔任廷尉之職的是岑彭,後來岑彭升任徵南大將軍,接任廷尉的人就一直在變來變去,最後輪到了鄧晨,廷尉的人選才算是穩定下來。

廷尉是負責司法事務的最高官員,用現代的話講,廷尉就是最高法院院長。聽聞劉秀把這個差事交給自己,鄧晨暗暗咧嘴,但又不能推脫,只好硬着頭皮道:“微臣遵旨!”

劉秀提醒道:“鄧廷尉不可以欲加之罪冤枉好人,也不可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包庇縱容。”

鄧晨躬身應道:“微臣謹記陛下教誨!”

對於劉秀把馮異交給鄧晨審理這件事,宋弘和王元等大臣都不太滿意。

鄧晨和馮異是老戰友、老朋友、老交情了,讓鄧晨審理馮異的案子,恐怕最後只會不了了之。

“陛下——”宋弘、王元等人還要說話,劉秀擺了擺手,說道:“朕累了,今日之朝議,就到此爲止吧!”說着話,他一手扶着額頭,一手揮了揮衣袖。

雖說今日的朝議只是做場戲而已,但劉秀對宋弘的表現很是失望。

宋弘講究依法治國,這本身並沒錯,但也得看當下的大環境,可宋弘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眼光和考量,與之相比,伏湛反而能想到這一點。

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商之禍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八百九十章 吊人胃口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一百四十六章 事前謀劃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三百九十三章 複雜關係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八十一章 把酒言歡第二十九章 慘遭埋伏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二百一十九章 自家兄弟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軍入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六十七章 偷襲佯攻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二百一十六章 新野之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該長大了第八章 說服大哥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因後果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六十三章 厚此薄彼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五十章 舉兵歸漢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做試探第一百七十七章 官場私心第五百四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九十七章 暗中佈局第八百四十八章 馳援桃鄉第八十章 同窗相會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因後果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七百六十二章 親臨宜城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六百五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賞羣臣第七百七十三章 小人之心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八十三章 陰謀算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八百八十五章 誤解爆發第五百七十四章 懾退敵軍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二百二十五章 半路伏擊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六百七十六章 前來營救第七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三百七十六章 勾結一處第六百六十五章 陣前立約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四百二十八章 以德服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四百二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五十章 牽扯進來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謀算計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兵湖陽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歹毒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頭血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殺機重重第二十三章 事情詭異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二十一章 蠻軍來襲第七百二十三章 心生殺意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做罪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二十一章 蠻軍來襲第五百九十五章 入山平賊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軍第二百五十章 心神不寧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難臨頭第六百四十五章 寧死不撤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三百二十四章 順水人情
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商之禍第五百章 被迫獻城第八百九十章 吊人胃口第一百三十七章 罪證確鑿第一百四十六章 事前謀劃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二百六十一章 爲兄報仇第三百九十三章 複雜關係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八十一章 把酒言歡第二十九章 慘遭埋伏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五百二十五章 村民覺悟第二百一十九章 自家兄弟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軍入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六十七章 偷襲佯攻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四百一十五章 支持反郎第二百一十六章 新野之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該長大了第八章 說服大哥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因後果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六十三章 厚此薄彼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變立場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五百五十章 舉兵歸漢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做試探第一百七十七章 官場私心第五百四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九十七章 暗中佈局第八百四十八章 馳援桃鄉第八十章 同窗相會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因後果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七百六十二章 親臨宜城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六百五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五百三十三章 封賞羣臣第七百七十三章 小人之心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八十三章 陰謀算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八百八十五章 誤解爆發第五百七十四章 懾退敵軍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二百二十五章 半路伏擊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五百六十八章 十萬火急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我開刀第六百七十六章 前來營救第七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四十一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三百七十六章 勾結一處第六百六十五章 陣前立約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四百七十章 裡應外合第四百二十八章 以德服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四十六章 騎兵來襲第二百八十二章 來接佳人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四百二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五十章 牽扯進來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謀算計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兵湖陽第八百八十四章 主動請辭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歹毒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頭血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殺機重重第二十三章 事情詭異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二十一章 蠻軍來襲第七百二十三章 心生殺意第八百七十一章 鎩羽而歸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做罪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二十八章 貿然深入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被劫第二十一章 蠻軍來襲第五百九十五章 入山平賊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軍第二百五十章 心神不寧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難臨頭第六百四十五章 寧死不撤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三百二十四章 順水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