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局勢變換

在耿況、耿舒父子倆平定張曄之亂期間,劉秀和謝躬在邯鄲也爆發了較大的分歧。分

歧點就在於趙國郡太守的問題上。劉秀的意思是,劉林爲趙王,理應治理趙國,而謝躬的意思是,劉林這個趙王可不是劉玄冊封的,而是僞天子王郎封的,當然不被承認,說白了,現在的劉林就是白丁,憑什麼治理趙國郡,趙國郡太守,理應由朝廷來任命。

趙國這個地方,面積很大,但卻地廣人稀,境內只有三座城邑,一個是襄城,一個是易陽,再一個就是邯鄲。劉

秀和謝躬對於讓誰來治理趙地這件事,各持己見,爭執不下,互不相讓。其

實,劉秀對劉林的印象很一般,甚至稱得上非常之厭惡。王

郎在河北的作亂,歸根結底就是劉林一手造成的,還有劉林提出決堤河水,淹沒河東的意見,也足見此人心思之歹毒。劉

秀之所以爲劉林據理力爭,爭取讓他來治理趙地,主要是做做樣子罷了。其

一,可以進一步拉攏劉林、劉接、劉楊等河北的劉氏宗親,讓河北這裡的劉氏宗親都能站在自己這一邊,對自己給予支持。其

二,他知道此事謝躬一定會極力反對,如此一來,亦可進一步讓河北這邊的劉氏宗親與劉玄產生分歧,進而讓他們更加遠離更始朝廷。做

到劉秀這個位置,考慮的已經不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整體的全局。他

想在河北徹底站穩腳跟,離不開河北劉氏宗親們的支持,而且河北劉氏宗親這股勢力,也是他完全可以爭取過來的。

劉秀極力爲劉林爭取趙地的治理權,這不僅讓劉林大受感動,也同樣讓河北的劉氏宗親們大受鼓舞。以

前,河北的劉氏宗親,大多以河北三王馬首是瞻,可是劉林心眼太小,沒有容人之量,劉接心計太深,就連周遭的同族宗親也經常算計,而劉楊則是胸無大志,偏居一隅,縮在真定國,不太管事,可以說能量最大的河北三王,都不太得人心。不過劉秀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一點,讓劉氏宗親們終於找到了主心骨。

趙地的管理者之爭,最終還是隨着劉玄的詔書傳到邯鄲,而告一段落。劉玄當然不可能把趙地的管理權讓給劉林,在劉玄眼中,劉林和劉秀就是穿一條腿褲子的。劉

玄的這封詔書,任命謝躬,行冀州牧事。也就是說,讓謝躬兼任冀州牧。既然謝躬兼任冀州牧,那麼對趙地的太守,謝躬便有任命權。這

封詔書,無疑是直接否定了讓劉林來接管趙地。得知此事後,劉林和劉接第一時間入王宮,面見劉秀。

見面之後,劉林恨得咬牙切齒,狠聲說道:“我劉林一族,世代爲趙王,可劉玄竟如此對我,實乃欺人太甚!”

劉秀嘆息一聲,站起身形,在大殿內來回踱步,頗感無力地說道:“倘若只我和謝尚書相爭,我還可堅持己見,但現在,天子下詔,我也無可奈何啊!”

劉林氣得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氣,在河北,在趙地,在邯鄲,他什麼時候受過這樣的窩囊氣?

他怒聲說道:“蕭王,反了吧!劉玄昏庸無道,禍亂天下,他也配爲天子?當今天下,也只有蕭王可爲天子!”

劉秀臉色一變,擺手說道:“趙王慎言!”

劉接接話道:“蕭王,我以爲趙王言之有理,劉玄荒淫,朝野混亂,長安城內,民不聊生,只有蕭王爲帝,方爲天下百姓之福!”劉

玄做天子,劉林不被封王,他劉接也同樣不被封王,兩人都是空掛着趙王、廣陽王的頭銜,根本不被人承認,這樣的日子,他倆實在是過夠了,只有劉秀登基,才能改變現狀。劉

秀看看劉林,又瞧瞧劉接,嘆息一聲,說道:“現在之河北,並非我一人之地。”聽

聞這話,劉林和劉接都敏銳地嗅到劉秀態度的變化。以前提出讓他在河北稱帝,劉秀都是嚴詞拒絕,而現在,他只是強調他還沒有完全控制河北。

劉林眼中寒芒一閃,說道:“蕭王顧慮的可是謝躬?要除掉此賊,易如反掌,今晚我便可派人着手去做,可神不知鬼不覺地讓謝躬睡丟了腦袋!”

劉秀擺了擺手,坐回到自己的坐席上,意味深長地說道:“謝尚書並不重要,即便謝尚書死了,還會有李尚書、王尚書接踵而至。”

劉接眼珠轉了轉,幽幽說道:“重要的是,謝躬背後的劉玄,還有謝躬手中的兵權!”劉

秀緩緩點了下頭。平定王郎之亂後,他和謝躬便開始了在河北搶地盤。他招撫了清河,謝躬招撫了魏郡,他派人去招撫鉅鹿,謝躬便派人去招撫常山,謝躬是擺明了要在河北和他針鋒相對的爭下去。

目前,擺在劉秀面前,最大的障礙,就是謝躬。

但若真殺了謝躬,正如他所說,劉玄還會派來第二個、第三個謝躬,接替他的位置,另外,這麼做也太冒險了,會讓他揹負上圖謀不軌的罵名。現

在劉秀還不願和劉玄公然撕破臉,他既缺少分庭抗禮的先決條件,也不具備分庭抗禮的基本實力。他幽幽說道:“此事,不能操之過急,我們還需從長計議。”

劉林還有說話,劉接一笑,拱手說道:“只要蕭王能心向我二人,我等一切皆以蕭王馬首是瞻!”

聽聞這話,劉林反應也快,同樣是拱手施禮,說道:“一切皆以蕭王馬首是瞻!”

劉秀和謝躬在邯鄲的這場交鋒,因爲劉玄的插手,讓謝躬笑到了最後。謝

躬也順理成章的任命了趙國郡太守,以及邯鄲令。當然,趙國太守和邯鄲令,都是他的心腹之人。

劉玄對河北的干預還不算完,沒過幾天,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傳入邯鄲,劉玄任命苗曾爲幽州牧,任命韋順爲上谷太守,任命蔡充爲漁陽太守,這一連串的任命,讓幽州的官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變動。

首先,上谷、漁陽二郡,都是劉秀的根基所在,劉秀麾下最精銳的部隊,都是出自上谷和漁陽,現在劉玄任命韋順取代耿況,蔡充取代彭寵,無異於釜底抽薪,要斬斷劉秀在幽州的根基。

而幽州牧的任命,則是進一步讓劉玄掌控整個幽州,徹底斬斷劉秀對幽州的念想。劉玄的這一招也是夠毒的,他在幽州弄個苗曾,在冀州弄個謝躬,對劉秀形成全面打壓的態勢。接

到消息的劉秀,久久陷入沉思,現在來看,劉玄對他已經失去了忍耐力,就是一心要置他於死地。劉秀正在心裡琢磨的時候,龍淵進來稟報,朱祐求見。

劉秀心不在焉地點了下頭,時間不長,朱祐走進書房,在劉秀的對面跪坐下來。劉秀看了朱祐一眼,見他一臉的怒氣,笑問道:“阿祐,這是誰惹你生氣了?”“

還能有誰,當然是謝躬了!”“

謝尚書又怎麼惹到你了?”劉秀好奇地問道。“

他剛剛又出城去充當好人了!”“啊?”劉秀沒太聽明白。

“前兩天,河內的青犢軍,流竄進魏郡,襲擾數地,魏郡的百姓紛紛北逃,跑到邯鄲,剛剛謝躬出城去充好人,又是施粥,又是安置流民,現在從魏郡逃過來的百姓,都在念及謝躬的好,都在對劉玄感恩戴德呢!”朱祐憤憤不平地說道。“

打王郎的時候,謝躬領兵在旁乾瞪眼,接收邯鄲的時候,他倒是搶的歡,把王郎囤積的那些糧食,硬是搶走了一半,如果沒有我們,他能殺得了王郎,能佔得了邯鄲,現在還能去充好人,籠絡民心?”朱

祐越說越氣,滿臉憤憤不平的表情。劉秀暗暗皺眉,喃喃說道:“此事,我們倒是忽略了。”說着話,他向外召喚道:“龍淵!”“

屬下在!”“

召銚期、寇恂入宮見我!”

“屬下遵命!”沒

過多久,寇恂和銚期相繼入宮。進入書房,兩人拱手施禮,齊聲說道:“大王!”

劉秀向他二人擺了擺手,示意他二人落座。等兩人在朱祐旁邊坐下後,劉秀問道:“次況,青犢軍襲擾魏郡之事,你可知曉?”銚

期先是一愣,而後點點頭,說道:“末將知道此事。”劉

秀問道:“爲何不報?”

“這……”銚期看了一眼臉色陰沉的劉秀,小聲說道:“末將以爲,魏郡已歸順謝躬,故……”“

故魏郡之百姓,死活都與我等無關?”劉秀皺起眉頭。銚

期地垂下頭,說道:“是末將失職,請大王恕罪!”劉

秀目光一轉,看向寇恂,說道:“子翼,你率兩萬兵馬,出兵魏郡,剿滅流竄進魏郡之青犢軍!”寇

恂拱手應道:“末將遵命!”

劉秀問道:“此次子翼領兵出征魏郡,平定賊軍,可需哪位將領相助?”寇

恂沉吟片刻,轉頭看眼身旁的銚期,說道:“倘若有銚將軍相助,此戰,恂將更有把握!”

銚期沒想到寇恂沒點吳漢、賈復、耿弇那些能征慣戰的猛將,而是選中了自己,他頗感詫異。劉

秀想了想,點點頭,對銚期說道:“次況,你可願助子翼一臂之力?”銚

期連忙拱手說道:“末將願與寇將軍同往魏郡!”

劉秀說了一聲好,隨即道:“次況,你把手頭上的事務,交接給龍淵。”

銚期愣了一下,而後拱手施禮,說道:“末將遵命!”

劉秀又道:“銚期聽封!”銚

期先是一怔,緊接着,急忙離席,屈膝跪地。

劉秀說道:“銚期勇武過人,屢立戰功,封爲虎牙大將軍!”說

着話,他從桌下拿出一隻錦盒,遞交給旁邊的龍淵。龍淵接過來,把錦盒放到銚期面前,順便將錦盒的蓋子打開。錦盒裡裝着的,正是虎牙大將軍的印綬。

第二百七十七章 節點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三百四十一章 佳人來信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封功臣第五百七十五章 帝王心機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中吃味第三百四十二章 親和之力第四百二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八百九十二章 出征漢中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六十章 戰前休養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七十七章 支持反莽第七百五十一章 夢寐以求第二百零四章 新野困局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四百八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京刺莽第五百七十五章 帝王心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歹毒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三百八十章 向南推進第三百六十六章 前來赴宴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七百八十七章 恃強凌弱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二百四十章 道不相同第五百零二章 謀劃戰略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第六百零九章 後院之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五百零五章 趁勝追擊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準備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來投奔第二百章 江湖做派第四百四十八章 順利聯姻第四百五十八章 於心不忍第一百八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四百八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一百一十七章 巧遇族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軍第三百四十四章 膽小怯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於心不忍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明騎兵第八百六十三章 諫官出場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的敵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被迫結盟第八百九十二章 出征漢中第九十九章 秘密進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種果得果第三百二十五章 改變戰術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九十五章 蕩陰之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三箭破敵第三百五十章 古今一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東窗事發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七百五十九章 戰局如棋第二百一十章 婦人之毒第四百二十三章 神鬼莫測第八百五十二章 軍中戰神第六百二十四章 屠城新野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七百五十七章 秦漢之爭第六百八十三章 名將隕落第六百三十章 出宮追妻第五百六十六章 按計而行第七百二十八章 上門謝恩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做試探第四百九十一章 見面之禮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戰成名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七十六章 被擺一道第八十五章 提前準備
第二百七十七章 節點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主動請纓第三百四十一章 佳人來信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封功臣第五百七十五章 帝王心機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中吃味第三百四十二章 親和之力第四百二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七十五章 街頭衝突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二十二章 明犯漢者第八百九十二章 出征漢中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六十章 戰前休養第三百七十七章 分而治之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七十七章 支持反莽第七百五十一章 夢寐以求第二百零四章 新野困局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頂帝位第四百八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京刺莽第五百七十五章 帝王心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歹毒第三百零八章 瘋狂反撲第三百八十章 向南推進第三百六十六章 前來赴宴第七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七百八十七章 恃強凌弱第四百六十章 成竹在胸第二百四十章 道不相同第五百零二章 謀劃戰略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第六百零九章 後院之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四百七十二章 矛盾漸起第五百零五章 趁勝追擊第六百五十七章 抵達黎陽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準備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來投奔第二百章 江湖做派第四百四十八章 順利聯姻第四百五十八章 於心不忍第一百八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四百八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一百一十七章 巧遇族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六百八十章 增派援軍第三百四十四章 膽小怯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於心不忍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明騎兵第八百六十三章 諫官出場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的敵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被迫結盟第八百九十二章 出征漢中第九十九章 秘密進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種果得果第三百二十五章 改變戰術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四百三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九十五章 蕩陰之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三箭破敵第三百五十章 古今一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東窗事發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七百五十九章 戰局如棋第二百一十章 婦人之毒第四百二十三章 神鬼莫測第八百五十二章 軍中戰神第六百二十四章 屠城新野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七百五十七章 秦漢之爭第六百八十三章 名將隕落第六百三十章 出宮追妻第五百六十六章 按計而行第七百二十八章 上門謝恩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做試探第四百九十一章 見面之禮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戰成名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請合作第七十六章 被擺一道第八十五章 提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