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禍不單行

鄧奉決定奔襲育陽,偷襲漢軍的後勤補給。現在吳漢正率領着漢軍主力在南陽南部作戰,根本想不到自己的後方會發生鄧奉這個變故,除非他會未卜先知。吳

漢對自己的後方毫無防備,鄧奉正是抓住了這個機會,從新野發兵,偷襲育陽。

留守後方的漢軍只有幾千人,而且後勤部隊多爲老弱病殘,又哪裡能是鄧奉的對手?漢

軍被鄧奉軍殺得大敗,要命的是,漢軍的後勤補給,全部落入鄧奉的手中,其中包括最最重要的糧草。後

勤補給被突然造反的鄧奉洗劫一空,這對漢軍而言,無疑是致命的打擊。鄧

奉也是藉着這次的戰鬥,聲威大振,前來投奔的人,絡繹不絕,才短短几天的時間裡,鄧奉便建立起來一支數萬人的大軍。這

支數萬人的大軍,不再是由普通百姓組成的烏合之衆,其中包括了大批的更始舊部——南陽軍。南

陽軍是劉玄的家底,劉玄死後,南陽軍將士紛紛回到南陽老家,他們沒有去投靠劉秀,因爲當時劉秀已經擁有自己的班底,南陽軍將士覺得,即便自己去到洛陽,也很難會得到劉秀的重用。現

在鄧奉在南陽造反,讓這些賦閒在家的南陽軍將士們,看到自己出人頭地的機會來了,他們是一呼百應,紛紛前去投靠鄧奉。南

陽軍可是十分精銳,將士們個個身經百戰,驍勇善戰,如果往前推的話,其中很多人都是出自於舂陵起義軍,是劉縯的舊部。鄧

奉招收了大批的南陽軍,這讓鄧奉的實力得到了一次巨大的質變。

與此同時,南陽本地的反叛勢力,包括先前被堅鐔、萬脩打跑的董訢勢力,響應董訢的許邯勢力,以及自立爲王的秦豐勢力,迅速與鄧奉勢力勾結到一處,彼此結成同盟。

另外,就連在漢中自立爲王的延岑,都向鄧奉拋來橄欖枝,表示自己願意與鄧奉結盟,共抗漢軍。鄧

奉勢力的自身實力飛速提升,又得到許多外部盟友的支持,一時間,鄧奉儼然成爲南陽,乃至整個荊州的最大反叛勢力。

也正是隨着鄧奉的造反,漢軍在南陽乃至在整個荊州的局勢,急轉直下,一下子變得岌岌可危。

大司空宋弘的顧慮並非沒有道理,吳漢在荊州、在南陽的所作所爲,已讓漢軍大失民心,哪怕冒着臨陣換帥的風險,朝廷這邊也應該及時撤換掉吳漢,以此來穩定住荊州的民心。可

惜,在洛陽朝廷裡,宋弘的威望、地位與吳漢相差太過懸殊,他提出臨陣換帥的建議,並沒有得到多少大臣的支持,多數大臣反而都是站在吳漢那一邊,反對換帥,其中也包括天子劉秀在內。

鄧奉的造反,這件事情就是一筆糊塗賬,很難說得清楚誰對誰錯。最

心愛的女人被殘忍殺害,活活的凌虐致死,無論換成哪個男人,都會受不了,何況是年輕氣盛,勇冠三軍,順風順水慣了的鄧奉?但

話說回來,致死袁菲兒的罪魁禍首,可以說是吳漢,但絕對扯不到劉秀身上。

劉秀對鄧奉還是很不錯的,以前兩人是情敵,可劉秀從未因此去猜忌過鄧奉,鄧奉來投,劉秀欣然接受,封他爲破虜將軍,還給他在洛陽置地建府,完全表現出了上位者寬廣的心胸。可

是現在,鄧奉不是在造吳漢的反,而是在造劉秀的反。站在劉秀的立場上,鄧奉的所作所爲,是恩將仇報之舉。而站在鄧奉的立場上,也很難說他的造反有錯。

說一千道一萬,禍端的源頭,只能歸結在吳漢身上。可

吳漢也有自己的考量,他也有自己不得不這麼做的理由。所以說這是一筆糊塗賬,無論站在誰的角度上來看,都在做自己認爲最正確的選擇,可是到最後,雙方卻偏偏走上了兵戎相向的地步。鄧

奉謀反的消息,很快也傳到洛陽,劉秀聽聞此事,先是震驚,而後是憤怒,最後又頗感無奈。朝

堂上,宋弘再次提出換帥的意見,不過這次不用大臣們反對,劉秀當場就回絕了。在

南陽,以漢軍目前的局勢來看,已經不再適合換帥了。以

吳漢爲首的漢軍,北有鄧奉,南有秦豐,東有董訢、許邯,西有延岑,完全陷入到孤立無援,被敵人包圍的險境。而

洛陽這邊,根本無兵可發,無力去救援吳漢軍,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無論換誰前去,都未必能比吳漢做得更好。

現在劉秀也只能寄望於吳漢,能夠率領己方將士,成功突出重圍。

宋弘看了一眼臉色陰沉的劉秀,欠身說道:“陛下,微臣以爲,鄧奉謀反,皆因大司馬,倘若陛下能嚴懲大司馬,再派出使者,好言安撫鄧奉,鄧奉還是有可能重新歸順朝廷的!”

劉秀眯了眯眼睛,一言未發。宗廣眉頭緊鎖,質問道:“宋司空的是意思是,陛下要以嚴懲大司馬爲代價,來換回一名叛賊之心?”宋

弘說道:“鄧奉之謀反,皆因一時之怒,有情可原……”他

話沒說完,劉秀打斷道:“好了,不要再說了!”在

劉秀這裡,很多事情都可以被容忍,但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就是踩到了他的底線,而謀反,恰恰是最深的那條底線。

現在宋弘要以懲處忠臣爲代價,換取反賊的迴歸,劉秀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種論調在他聽來也十分刺耳。宗

廣向劉秀欠了欠身,正色說道:“微臣認爲陛下可以給鄧奉去一封書信,向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勸他投降,只要他肯率部主動投降,陛下既往不咎就是。”

這回劉秀點點頭,宗廣提出的這個意見,他倒是可以接受。

宋弘暗暗苦笑,搖頭說道:“以眼下之局,想以書信勸降鄧奉,太難了。”

劉秀沉聲說道:“倘若鄧奉執意不降,欲與漢室死戰到底,朕可御駕親征,平定反賊!”

在場的大臣們紛紛一縮脖,都不再言語,宋弘也低垂下頭,沉默不語。

劉秀採納了宗廣的意見,給鄧奉寫去了一封書信。

書信的內容,劉秀寫的還是挺客氣的,向鄧奉講明,這次他的謀反,算是有情可原,只要他肯及時悔改,朝廷對他的謀反,可既往不咎。寫

完書信,劉秀將其交給張昆,讓他派出一名謁者,去往南陽,將書信送給鄧奉。而後,劉秀一手拄着額頭,一手輕輕揉着太陽穴。原

本南陽已經是大局已經,劉秀都在琢磨着,等到吳漢班師回朝,可立刻出兵豫州,征討劉永這個心腹之患,但誰能想到,南陽風雲突變,鄧奉突然造反,吳漢部反而陷入到四面楚歌的困境。就

在劉秀對此事頭痛不已的時候,張昆走了近前,小聲說道:“陛下,陰貴人來了。”劉

秀眼眸閃了閃,挺直身形,說道:“請陰貴人進來吧!”

張昆答應一聲,轉身走了出去,時間不長,陰麗華從外面走了進來。“

陛下!”陰麗華福身施禮。劉秀起身,將她扶起,含笑問道:“麗華今日怎麼來清涼殿了?”“

臣妾聽說,元之在南陽謀反?”陰麗華關切地問道。

以鄧奉現在的身份,陰麗華還叫他的字,已經不太合適,不過劉秀倒是不太介意,陰麗華和鄧奉是青梅竹馬,之間的關係一直都很好,而且自己在河北征戰期間,麗華也全靠鄧奉的保護,這份恩情,劉秀有牢記在心。

他點點頭,說道:“鄧奉在南陽,偷襲了大司馬的後勤補給,現鄧奉擁兵數萬,且與董訢、許邯、秦豐、延岑等諸賊勾結,串通一氣。”得

到劉秀的親口證實,陰麗華臉色一白,身子也爲止一震,她喃喃說道:“爲何會這樣?元之他怎會突然謀反呢?”

陰麗華和鄧奉認識這麼多年了,她十分了解鄧奉的爲人,他決定投靠自己的夫君,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考量,可現在又突然做出謀反之舉,這太反常了。劉

秀說道:“大司馬攻陷新野的時候,下面的兵卒殺死了一位名叫袁菲兒的民女。”

陰麗華聽後,恍然大悟,難怪鄧奉會突然造反,原來是因爲袁菲兒。鄧奉和袁菲兒之間的事,陰麗華也知道,倘若是因爲袁菲兒,那麼鄧奉的謀反就可以解釋了。

她緊張地問道:“陛下打算如何處理此事?”劉

秀說道:“我已給鄧奉修書一封,勸他投降,倘若他肯投降,我可既往不咎,他若不肯投降……”

他沒有再把話說下去,如果鄧奉不肯投降,雙方除了死戰到底,再無其它的選擇。陰

麗華臉色更加蒼白。一邊是她的夫君,一邊是她的好友,他們兩人走到刀兵相向的這一步,是陰麗華最不願意看到的。她

沉默片刻,拉住劉秀的衣袖,急聲說道:“阿秀,我瞭解元之的爲人,這次他一定是悲憤交加,犯了糊塗,我……我打算親自去趟南陽,勸說元之……”她

話音未落,劉秀已連連擺手,說道:“不可,今時已不同往日!現鄧奉是反賊,麗華若去勸他,非但無果,恐怕自身難保!”

陰麗華正色說道:“阿秀放心,元之無論如何也不會加害於我!”

劉秀深深看了陰麗華一眼,意味深長地說道:“麗華,你把鄧奉看得太簡單了!”在劉秀看來,袁菲兒的死,充其量只是個引子。鄧

奉的謀反,不可能是因爲一個女人而做出的決定,甚至他在這個時候提出告假,回家接親,都有可能是他的早有預謀。“

阿秀——”“

好了,麗華,這件事,不必再議。”說着話,劉秀伸出手來,拉住陰麗華的柔荑,說道:“我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你去南陽,讓你去冒這樣的風險!”

男人之間的較量,不能靠着一個女人去解決,劉秀的尊嚴也受不了。

南陽的事,就已經夠讓劉秀煩心的了,可是禍不單行,北方又傳來不好的消息,朱浮討伐彭寵戰敗,朱浮率領殘部,退縮至薊縣,彭寵不依不饒,率領大軍,圍困薊縣,欲將以朱浮爲首的州府一舉殲滅。

第十二章 李氏爲輔第二百五十二章 香消玉損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四百七十八章 局勢變換第七百六十九章 手腕高超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的敵人第一百零四章 冒死潛入第五百六十二章 種因得因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震諸敵第九十八章 現身示警第三章 拜爲主公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三十八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力抵抗第四百七十四章 王朗伏誅第九十九章 秘密進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兵綠林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震諸敵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軍入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一百六十九章 陷入險境第四百七十七章 代郡之亂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五十章 牽扯進來第六百二十章 主動找茬第一百八十五章 長治久安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天道之子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六百一十五章 頭號酷吏第六百一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二百七十章 戰與不戰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四百四十九章 身份轉變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難臨頭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細如絲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三百二十六章 奇襲陽關第七百六十四章 陷入僵局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二百三十章 顯露蹤跡第三十三章 仗義相救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七百五十四章 城外血戰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然倒塌第五百四十三章 後位之爭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第一百零七章 血戰突圍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做試探第八百四十章 公然決裂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七百四十七章 赤眉落幕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萬代第四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五百六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中吃味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中博弈第三百五十章 古今一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寧死不撤第七百六十四章 陷入僵局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四百四十七章 定下親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蔡陽會盟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得聖寵第七百三十四章 緣起緣滅第五百一十四章 隻身勸降第八百零一章 嚴刑逼供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二百三十章 顯露蹤跡第二百九十四章 驚爲天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八十一章 趙王出面第二十六章 剛愎自用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八百二十章 劉秀改制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計不成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
第十二章 李氏爲輔第二百五十二章 香消玉損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五百一十八章 賈復病危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四百七十八章 局勢變換第七百六十九章 手腕高超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的敵人第一百零四章 冒死潛入第五百六十二章 種因得因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震諸敵第九十八章 現身示警第三章 拜爲主公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三十八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力抵抗第四百七十四章 王朗伏誅第九十九章 秘密進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兵綠林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二百四十九章 危機來臨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震諸敵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軍入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一百六十九章 陷入險境第四百七十七章 代郡之亂第五百九十四章 化鬼還陽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五十章 牽扯進來第六百二十章 主動找茬第一百八十五章 長治久安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天道之子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六百一十五章 頭號酷吏第六百一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六百三十七章 漢軍偷營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不翼而飛第二百七十章 戰與不戰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四百四十九章 身份轉變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難臨頭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細如絲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三百二十六章 奇襲陽關第七百六十四章 陷入僵局第六百零一章 乾柴烈火第二百三十章 顯露蹤跡第三十三章 仗義相救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七百五十四章 城外血戰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然倒塌第五百四十三章 後位之爭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第一百零七章 血戰突圍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做試探第八百四十章 公然決裂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七百四十七章 赤眉落幕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萬代第四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五百六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中吃味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中博弈第三百五十章 古今一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寧死不撤第七百六十四章 陷入僵局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四百四十七章 定下親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蔡陽會盟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戰昌慮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得聖寵第七百三十四章 緣起緣滅第五百一十四章 隻身勸降第八百零一章 嚴刑逼供第六百四十六章 神主洛陽第二百三十章 顯露蹤跡第二百九十四章 驚爲天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八十一章 趙王出面第二十六章 剛愎自用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八百二十章 劉秀改制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計不成第八十二章 合力輔佐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