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五校傭兵

衆人都能想得到,董憲所說的援軍,十有八九就是張步。張步坐擁二十萬大軍,龜縮在齊地,只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輕易是不會向外派兵的。

當初劉永被圍困在睢陽,連續下詔張步,請張步出兵增援,結果張步一兵一卒都沒派過去。對劉永,張步尚且如此,對己方,張步能善心大發嗎?

蘇茂和佼強都是搖頭苦笑,說道:“張步這個人,自私透頂,指望張步出兵來援?簡直是笑話!”

張步這個人,本就是自私自利,前段時間,他又在太山郡打了敗仗,丟掉整個太山郡不說,還折損了不少兵馬,現在張步更不會對外派出一兵一卒。

董憲環視衆人,說道:“我說的援軍並不是張步。”

衆人聞言,同是面露驚訝,不解地看着董憲,紛紛問道:“海西王所說的援軍是?”

“五校軍!”董憲眯縫着眼睛,一字一頓地說道。

五校軍還存在嗎?沒錯,現在它還苟延殘喘着!五校軍本是河北的起義軍,在河北被劉秀打得四處亂竄,最後在河北實在沒有立足之地,最後不得不渡過黃河,跑到豫州,投靠劉永。

劉永還曾利用五校軍,偷襲冀州,結果再次被劉秀打敗。這一戰之後,五校軍是已經全軍覆沒了,只逃走了零星的殘部。其實這個時候,五校軍已經是名存實亡,劉永也放棄了五校軍。

五校軍殘部遊走在豫州、兗州、青州、徐州一帶,收攏各地的起義軍,漸漸的,有不少赤眉殘部加入進來,並逐漸佔據了主導地位。

可以說現在的五校軍,早已不是當年的五校軍,而是由許許多多的起義軍殘部組成的一支雜軍,只不過在名號上,他們依舊是打着五校軍的旗號。

目前,五校軍的兵力還真不少,足有數萬人之多,其戰力也不容小覷。

現在已經是建武四年,公元二十八年,這個時期還能倖存下來的起義軍,而且還是在劉永、張步、董憲等這些地方割據軍閥的眼皮子底下倖存下來的起義軍,皆非等閒之輩,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打仗不要命的亡命之徒。

這支五校軍,是不認人,只認錢,誰能給他們足夠多的錢,他們就會去幫着誰,用現在的話講,這些五校軍已經逐步演變成了一支僱傭軍。

董憲和五校軍有些接觸,但之間並沒交情,如果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他也不會想到花錢去僱傭五校軍。

邀請五校軍來幫着己方,去和漢軍拼命,砸出去的錢可不會是十萬、二十萬那麼少,即便是一百萬錢、兩百萬錢,五校軍也未必會心動。

董憲派出自己心腹的一名幕僚,去往建陽,找五校軍的人談判。建陽距離昌慮不遠,只三十里的路程,不過建陽卻是五校軍經常活躍的地區。董憲的幕僚到了建陽後,輕車熟路地找到了五校軍的聯絡點,將董憲的意思轉達給聯絡點裡的人。當天晚上,一名五校軍的頭領就進入建陽,約見了董憲的心腹。

雙方經過討價還價,最終敲定的價碼是,董憲出資三萬金,五校軍出兵五萬,駐紮建陽,與昌慮的董憲軍,互成犄角之勢,合力抵禦漢軍。

三萬金,這無論對誰來說,都不是個小數目,真讓董憲拿出三萬金,那也得是打過賣鐵。

思前想後,董憲最終還是接受了五校軍開出的價碼,他先交付給五校軍一萬金,另外的兩萬金,在打退漢軍之後再給五校軍。

事情有了結果,五校軍各部開始向建陽雲集。

別看五校軍是個雜牌軍,但調動、集結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才短短兩天的時間,五萬之衆的五校軍已在建陽集結完畢。

現在的情況是,漢軍在新陽,董憲軍在昌慮,五校軍的建陽,三方形成了一個微妙的三足之勢。

漢軍要攻昌慮,必然會遭受到昌慮的董憲軍和建陽的五校軍夾擊。而漢軍要去攻建陽,也同樣會遭受到兩軍的夾擊。這種局面,對漢軍而言自然是非常不利的。

新陽,漢軍大營。

得知五校軍聚集於建陽,與昌慮互成犄角,漢軍衆將皆是愁眉苦臉。中軍帳裡,人們議論紛紛,有的主張強攻昌慮,有的主張先打五校,還有的建議分兵作戰。

聽着衆將的議論紛紛,劉秀清了清喉嚨。

中軍帳裡的討論之聲漸漸小了下去,最後靜得鴉雀無聲。劉秀看向大司馬吳漢,問道:“對當前之局,大司馬有何高見?”

吳漢沉吟片刻,說道:“臣以爲,無論是主攻昌慮,還是主攻建陽,都非可行之策。另,分兵作戰,更不可行!”

目前己方的兵力是十五萬,董憲軍的兵力也接近十五萬,五校軍的兵力是五萬,合計有二十萬。

己方本就是以少打多,倘若再分兵作戰,於己方更加不利。在吳漢看來,這三個建議都不可取。

劉秀沉吟片刻,又看向另一邊的王樑,問道:“依前將軍之見呢?”

王樑欠了欠身,說道:“以微臣之見,大司馬言之有理,我軍若打昌慮,五校軍必會由我軍背後來襲,我軍若打建陽,董憲軍又必會由我軍背後來襲,至於分兵作戰,我軍的劣勢將會更大。”

劉秀看向蓋延,詢問蓋延的意見。

蓋延眉頭緊鎖地說道:“我軍分兵,主力佯攻昌慮,引五校軍來援,另支兵力可埋伏於半路,伏擊增援昌慮的五校軍,不知可不可行。”

吳漢搖頭,說道:“這裡是東海,是董憲的地盤,董憲的勢力,早已根深蒂固,我軍的一舉一動,皆在董憲的掌握之中,我軍想瞞過董憲、五校的眼線,於半路設伏,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蓋延嘴脣動了動,最終沒有說話。的確,東海郡是董憲深耕的勢力範圍,尤其是建陽這一帶,又是五校軍活動頻繁的地區,可以說在昌慮、建陽、新陽這一帶,遍佈董憲和五校的眼線,己方想瞞過對方的眼線,成功設置伏兵,太難了。

中軍帳裡再次安靜下來,人們皆是滿面愁容,不知道接下來的仗該怎麼打。劉秀環視衆人,嘴角上揚,微微一笑,說道:“我軍連續征戰,從東平打到了東海,一路上,將士們也是辛苦萬分,趁着現在空閒的機會,就讓全軍將士好好休息一下,在新陽好好休整一番吧。”

聽聞這話,人們紛紛看向劉秀。

休息?現在己方還能有心思休息嗎?新陽可是被昌慮、建陽夾在當中,己方的兵力對董憲、五校,已經完全不佔優勢,弄不好,董憲和五校都會聯手攻打過來呢!

“陛下——”

劉秀向衆人擺擺手,含笑說道:“都稍安勿躁,讓軍中將士儘管在新陽休整,不出一個月,敵軍必露敗跡!”

人們眨眨眼睛,面面相覷,己方將士什麼都不幹,就待在新陽城內休整,然後敵軍自己就露出敗跡了?這怎麼可能呢?!

衆將簡直都懷疑陛下是不是急糊塗了,不過細看劉秀的表情,樂呵呵的,完全是一派輕鬆的模樣,又不像是着急上火的樣子。

吳漢禁不住感嘆一聲:“五校賊真是百足之蟲!”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五校軍都已被己方打敗過多少次,又全軍覆沒過多少次,結果現在又冒出來了,真是打死一次,活過來一次,在吳漢眼中,這五校軍簡直比銅馬軍、赤眉軍更難對付,生命力更強。

劉秀不以爲然地笑了笑,說道:“宵小之輩,不足爲慮。大家回去都好好想一想,要如何攻破昌慮吧!”

衆人互相看了看,紛紛站起身形,躬身說道:“微臣告退!”

人們魚貫出了中軍帳,三五成羣的聚在一起。吳漢這裡最熱鬧,聚集的人也最多。王常一臉狐疑地問道:“大司馬,剛纔陛下是什麼意思?敵軍自己會露出敗跡嗎?”

吳漢也是一臉的莫名,他攤着手,無奈地說道:“王將軍認識陛下可比我早得多,王將軍都不明白陛下的意思,我又怎會明白?”

王常喃喃說道:“聽起來,陛下好像完全沒把五校軍放在眼裡!”

蓋延正色說道:“現在的五校軍,兵力是沒有在河北時那麼多,但戰力絕對不弱,即便是以董憲、張步的實力,想要剿滅這支五校軍,也不敢輕易嘗試。”yuyV

五校軍可沒有自己的地盤,他們是走到哪,搶到哪,搶到什麼就吃什麼。

對於地方割據勢力的董憲、張步而言,對五校軍也是厭惡頭頂。他們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對於流竄進自己勢力範圍內的強盜,能不厭惡嗎?

如果五校軍是那麼好剿滅的,張步、董憲早就出手了,哪還能容忍他們活到現在?

正是因爲現在這支五校軍戰力極強,張步和董憲雖然時時刻刻被五校軍噁心着,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的忍下來。

聽完蓋延的分析,衆人的心頭又是一沉,如此來看,這五萬人的五校軍,絕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可如此一來,陛下的反應就更詭異了,陛下絕非自大之人,領兵打仗,極爲謹慎,但對五校軍又爲何會如此輕視呢?

衆人想不明白其中緣由,紛紛搖頭離去。

劉秀在中軍帳裡又坐了一會,回到自己的寢帳。

溪澈影走上前來,福身說道:“陛下!”

劉秀向她擺擺手,而後兩人一同坐下來,劉秀問道:“澈影,張步那邊可有動靜?”

溪澈影搖頭,說道:“張步沒有集結兵馬,也沒有要出兵增援董憲的意思!”

這完全在劉秀的預料之中。張步和董憲雖是聯盟關係,但之間的聯盟並不牢固。張步丟了太山郡,按理說,董憲應該聯合張步,幫着張步把太山郡奪回來。

可董憲並沒有這麼做,而是私自攻打太山郡,很顯然,他是想搶下太山郡,然後由自己獨佔。

張步那麼自私的人,還能看不出來董憲的這點鬼心思嗎?現在要張步出兵增援董憲,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劉秀加重語氣,又問道:“張步有沒有籌集物資,增援董憲?”

溪澈影一怔,下意識地搖搖頭,說道:“這方面的事,臣妾也沒聽說。”

根據張步那邊傳回的情報,張步是既沒有增援董憲一兵一卒,也沒有增援董憲任何的物資、糧草,對於董憲,張步完全一副坐視不理的態度。

劉秀目光深邃地看着溪澈影,再次問道:“澈影確定張步沒有增援董憲物資和糧草?”

溪澈影重重地點下頭,說道:“據臣妾所知,確實沒有。”

劉秀眯了眯眼睛,隨即噗嗤一聲笑了出來,語氣輕快地說道:“如此,董憲必敗!”

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七百零四章 宴請鄉親第八百零四章 容人之量第六百五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二百四十四章 赤霄魔劍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六百二十四章 屠城新野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活一個第五百四十五章 內部矛盾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城迎敵第六百一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三百五十六章 千人必死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二百零三章 掃平隱患第一百五十二章 首攻蔡陽第五百五十八章 餘孽肆虐第三百六十章 一敗塗地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五百一十六章 心生警惕第五百九十八章 黑手之一第四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七十七章 支持反莽第一百九十八章 主動相邀第二百零九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九十六章 相互猜忌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將回歸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六百五十章 征討五校第二十七章 謝絕重禮第七百二十二章 點到爲止第五百八十章 風譎雲詭第二百四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探無果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八百三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一百六十九章 陷入險境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大營第六百九十二章 決戰開啓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八百三十章 婦人之毒第六百五十章 征討五校第三百六十五章 昭然若揭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三百五十九章 將星隕落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六百二十一章 無事生非第六百八十九章 營中刺客第六百五十九章 識破詭計第七百七十九章 真兇現身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五百七十一章 行事機敏第四百六十二章 劫走糧草第二章 仗義相救第五百二十三章 險象環生第六百零五章 伐骨洗髓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七百一十四章 鮮明對比第八十四章 天子劉秀第三百五十五章 決戰開始第二十四章 兄弟匯合第七百九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四百零七章 發展壯大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八百一十七章 精簡機構第五百一十五章 權勢之道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第四百四十二章 正面交鋒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三百七十四章 宴無好宴第七百九十三章 城外相會第六百二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一十九章 心懷鬼胎第三十章 一敗塗地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勸鄧奉第七百六十四章 陷入僵局第八百四十六章 告老還鄉第七百九十八章 巫蠱之術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兵救援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軍隊第七百二十五章 誅殺鄧終第七百四十六章 夜間行動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六百五十八章 環環相扣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斷真兇第二百一十章 婦人之毒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
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營外約見第七百零四章 宴請鄉親第八百零四章 容人之量第六百五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二百四十四章 赤霄魔劍第七百四十章 橫掃豫州第六百二十四章 屠城新野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活一個第五百四十五章 內部矛盾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城迎敵第六百一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三百五十六章 千人必死第四十八章 刺客突現第二百零三章 掃平隱患第一百五十二章 首攻蔡陽第五百五十八章 餘孽肆虐第三百六十章 一敗塗地第六百六十四章 陷入絕境第五百一十六章 心生警惕第五百九十八章 黑手之一第四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七十七章 支持反莽第一百九十八章 主動相邀第二百零九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九十六章 相互猜忌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將回歸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六百五十章 征討五校第二十七章 謝絕重禮第七百二十二章 點到爲止第五百八十章 風譎雲詭第二百四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探無果第六百九十一章 排兵佈陣第四百二十六章 實力飛漲第三百一十九章 襄城之戰第八百三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運降臨第一百六十九章 陷入險境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大營第六百九十二章 決戰開啓第八百五十章 最終決戰第八百三十章 婦人之毒第六百五十章 征討五校第三百六十五章 昭然若揭第八十三章 禍事之根第三百五十九章 將星隕落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六百二十一章 無事生非第六百八十九章 營中刺客第六百五十九章 識破詭計第七百七十九章 真兇現身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二百二十三章 再次來求第五百七十一章 行事機敏第四百六十二章 劫走糧草第二章 仗義相救第五百二十三章 險象環生第六百零五章 伐骨洗髓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七百一十四章 鮮明對比第八十四章 天子劉秀第三百五十五章 決戰開始第二十四章 兄弟匯合第七百九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四百零七章 發展壯大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八百一十七章 精簡機構第五百一十五章 權勢之道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第四百四十二章 正面交鋒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三百七十四章 宴無好宴第七百九十三章 城外相會第六百二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一十九章 心懷鬼胎第三十章 一敗塗地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勸鄧奉第七百六十四章 陷入僵局第八百四十六章 告老還鄉第七百九十八章 巫蠱之術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兵救援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軍隊第七百二十五章 誅殺鄧終第七百四十六章 夜間行動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戰開始第六百五十八章 環環相扣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斷真兇第二百一十章 婦人之毒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