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

看着認認真真幫自己擦頭髮的劉秀,陰麗華心頭一暖,笑眼彎彎地瞧着他。劉秀先是把陰麗華的頭髮擦乾淨,而後又擦拭她的蓮足,最後還幫她穿好鞋襪。

原本他打算抓幾條魚,不過經過陰麗華這麼一鬧,他是什麼都沒抓到,不過中午他們依舊在湖邊吃了烤魚,劉秀一句話,爲他下湖裡捕魚的人多了去了。

魚肉鮮美,烤的也好,外焦裡嫩,這讓平日裡吃的並不多的劉秀和陰麗華都胃口大開,兩人總共吃掉三條烤魚。飯後,劉秀還沒忘讓雪瑩和紅箋燒水煎藥。

自打邳彤給陰麗華開了藥方之後,劉秀即便脫不開身,無法親自監督陰麗華喝藥,也會派出身邊的內侍,去盯着陰麗華把藥喝掉。

劉秀還是非常瞭解陰麗華的,別看陰麗華表面上柔柔順順,實則骨子裡執拗得很,也任性得很。

事實上,劉秀想的一點都沒錯,如果不是劉秀一直監督着她,對於這些黑黢黢,苦得要命的湯藥,陰麗華真的是一口都不會喝。

當日,他們行出陽乾山,一路上沒有再發生意外,順利抵達潁川郡府,陽翟。潁川太守寇恂早就得到了消息,出城相迎。yuyV

見到劉秀後,寇恂神情激動,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說道:“微臣拜見陛下!”

劉秀快步上前,將寇恂攙扶起來,上下打量他一番,說道:“子翼別來無恙?”

寇恂說道:“承蒙陛下照拂,微臣在潁川一切安好!”

劉秀點點頭,欣慰道:“甚好!甚好!”

潁川是大郡,寇恂也沒有讓劉秀失望,將潁川治理得很好。

潁川和南陽比鄰而居,按理說,朝廷在南陽推行了那麼多優惠的政策,潁川百姓應該會大量向南陽遷徙纔對。

不過這次劉秀親臨潁川,並未發現這種情況,潁川各縣百姓,安居樂業,百業興盛,完全是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劉秀心知肚明,這都是寇恂的功勞。

在洛陽朝廷裡,不乏善於治理地方的官員,像司徒伏湛,光祿勳張湛,都是太守出身。但人才濟濟的滿朝大臣當中,寇恂治理地方的能力絕對稱得上是數一數二。

進入陽翟城,城內更是一派繁華景象。道路兩旁,商鋪一座挨着一座,跪伏在街道兩旁的百姓,不至於個個都衣着光鮮,但起碼找不到衣不附體之人。

劉秀以前在潁川打過仗,也來過陽翟,那時候的陽翟,滿城的流民,街道上遍地的乞討者,路邊的店鋪,大多都是停業狀態。

現在的景象與當初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進到了郡府,落座之後,劉秀對寇恂在潁川的治理越發滿意。他意味深長地說道:“潁川乃全國之大郡,人口多,田地也多,更是洛陽的南方門戶,有子翼坐鎮潁川,我心甚安啊!”

寇恂也不居功,向劉秀欠了欠身,說道:“陛下,微臣在潁川所做甚微,這都靠郡府同僚們的幫襯!”說着話,他還向在場的郡府官員們擺了擺手。

衆人急忙躬身說道:“寇太守折煞下官!”

劉秀瞭解寇恂的爲人,微微一笑,擺手示意衆人都坐。等人們落座後,劉秀說道:“潁川向來多匪寇,不知最近潁川的匪患如何?”

有郡府官員連忙躬身說道:“回稟陛下,自從寇太守到潁川任職,潁川境內賊寇,紛紛歸順郡府,現,潁川各地,已無賊寇出沒,潁川百姓,安居樂業。”

劉秀含笑點點頭,心裡也在琢磨着要不要繼續把寇恂留在潁川。

他倒不是忌憚寇恂在潁川所獲得的威望,而是覺得寇恂的能力太強,留在局勢已然安穩的潁川這裡,過於浪費人才。

將潁川的情況詳細瞭解了一番,而後,寇恂令人準備酒菜,劉秀在郡府,與潁川的官員一同吃頓飯。飯後,劉秀回行宮。

所謂的行宮,就是一座大宅子,郡府出錢買了下來,又重新佈置了一番。寇恂帶着劉秀到宅子裡轉了轉,然後兩人來到後花園,坐在涼亭中交談。

私下裡,兩人少了一些君臣之禮,多了幾分輕鬆。劉秀含笑說道:“此次來潁川,看到子翼把潁川治理得很好啊!”

寇恂拱手說道:“陛下盛讚了,微臣愧不敢當。”

劉秀意味深長地說道:“潁川盛世太平,可汝南,卻是賊寇四起,郡府屢次出兵圍剿,敗多勝少,眼下,洛陽也無兵增援汝南啊!”說到這裡,他還輕嘆口氣。

寇恂多聰明,一聽劉秀這話,立刻明白他心中的用意。他正色說道:“陛下,微臣不才,願往汝南任職!”

劉秀看着寇恂,心裡多少有些過意不去。當年河內最爲混亂,賊寇四起,寇恂出任太守,平定河內之亂,將河內治理得井井有條。

後潁川歸服朝廷,境內也是賊寇四起,寇恂從河內調到潁川,才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潁川也被他治理成太平盛世。

現在汝南混亂,朝廷鞭長莫及,劉秀又想把寇恂這位能臣派過去,穩定汝南的情況,可轉念一想,他又覺得愧對寇恂。

見劉秀面露難色,沉默未語,寇恂也猜出他心裡的想法。

他微微一笑,說道:“陛下,潁川和汝南,比鄰而居,微臣對汝南的情況還算比較瞭解,由微臣前往汝南,最爲合適。”

潁川和汝南,同屬豫州,潁川在北,汝南在南,兩郡相鄰。

劉秀感嘆道:“子翼先是操勞河內之事務,後又操勞潁川之事務,現在又要去操勞汝南事務,子翼未免……太辛勞了!”

寇恂倒是滿不在乎地說道:“陛下,正所謂能者多勞嘛!微臣不才,承蒙陛下倚重,現陛下需要微臣,微臣責無旁貸,定當竭盡所能,爲陛下排憂解難!”

劉秀聞言,甚是動容,拍拍寇恂的肩膀,說道:“如此,就辛苦子翼了!”

寇恂二話不說,站起身形,向劉秀跪地叩首,說道:“微臣遵旨!”

劉秀都沒下旨,寇恂倒是先領旨了。劉秀把寇恂攙扶起來,問道:“子翼若去汝南,認爲何人可接任潁川太守之職?”

“都尉侯英,可任太守之職。”

“侯英!”劉秀沉吟片刻,點了點頭。侯英是侯進的弟弟,破奸將軍侯進,乃劉秀麾下的大將之一,當初寇恂到潁川,也是侯進、侯英兩兄弟護送,到了潁川之後,他兄弟二人更是協助寇恂,到各地平賊,迅速穩定了潁川的局勢。潁川穩定之後,侯進就被調到南征軍,侯英則留在潁川,擔任都尉,成了寇恂的左膀右臂。

現在天子要調他到汝南擔任太守,他很想把侯英這位老搭檔一併帶過去,但這麼做,似乎有拉黨營私之嫌,而且潁川至關重要,接任太守的人選,必須得是既有能力又可靠之人,想來想去,也沒誰能比侯英更合適了。

“好,就依子翼之言,由侯英來接任潁川太守之職。”

說着話,他向旁招了招手。

虛英上前,手中還捧着羅起好高的竹簡。這些都是劉秀在南巡的路上收到的奏疏。他從中拿出一封,遞給寇恂,說道:“子翼看看這封奏疏。”

“這……”

“無妨!”

寇恂向劉秀欠了欠身,拿起奏疏,展開細看。這封奏疏,乃尚書令侯霸所奏。侯霸是替換宗廣,剛剛擔任尚書不久。看完侯霸的這封奏疏,寇恂暗暗咧嘴。

侯霸的奏疏內容,是彈劾朱浮的,而且用詞的力道極大,稱朱浮‘敗亂幽州,構成寵罪,徒勞軍師,不能死節,罪當伏誅。’

他是直截了當地指出了朱浮連番誣陷彭寵,將彭寵逼反,使得幽州大亂,最後朝廷不得不興師動衆,出動大軍北上,平定幽州的彭寵之亂,勞民傷財。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實則就是朱浮。

其實朱浮早就該在彭寵造反的時候,以死謝罪,可他苟活至今,朝廷應將其治罪問斬。

侯霸彈劾的這些都沒錯,寇恂也認爲在彭寵造反這件事上,朱浮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問題是,陛下不知道嗎?陛下爲何不治罪朱浮?很簡單,陛下寵信!

朱浮可是陛下的主簿出身,那是陛下身邊的人,朱浮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恐怕不必鄧禹、朱祐差多少,又哪是彭寵相比的?也不是你侯霸能比的啊!

你現在剛剛擔任尚書令,就上疏彈劾朱浮,這不是在觸陛下的黴頭,自找不痛快嗎?

陛下讓自己看這份彈劾奏疏,自然是想問問自己的意見。寇恂沉吟片刻,沒有說侯霸彈劾的對,也沒有說他彈劾的不對,他不就這封奏疏說事,話鋒一轉,說道:“侯尚書德高望重,早在王莽在世時,侯尚書的風評便被天下人所傳頌,就連王莽這種昏庸之君,都任命侯尚書爲執法刺奸。”

執法刺奸是官名,職責就是監督官員的,查出誰有不法之舉,可將其問罪。

寇恂很聰明,他欣賞侯霸,但卻不直接幫侯霸說話,而是列舉侯霸以前的事蹟,順便再說下王莽對侯霸的欣賞和重用。

連王莽都對侯霸信任有加,委以重任,難道陛下還不如王莽嗎?

見劉秀露出不以爲然之色,寇恂緊接着又說道:“侯尚書本爲地方官員,後被調到朝廷任職,當時治地之百姓,橫躺於路中,阻攔侯尚書之馬車,臨產之婦人,亦從家中跑出,不讓侯尚書離開,在地方爲官者,能如此深受百姓愛戴,微臣亦自愧弗如啊!”

聽聞這話,劉秀倒了露出了動容之色。他重新拿起侯霸的奏疏,再次看了一遍,最後還是把奏疏拍在石桌上。

見狀,寇恂心中自然明瞭,陛下對於侯霸的這份彈劾奏疏,還是很不滿意。

他低垂着頭,沉默未語。他該幫侯霸說的話,都已經說了,如果陛下還是不肯罷休,他也沒辦法了。

劉秀突然開口說道:“君文擔任左將軍,執金吾一職,現在空缺,我打算,讓叔元(朱浮)接任執金吾之職,子翼以爲如何?”

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八百三十八章 處理結果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得聖寵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七百七十一章 家賊難防第四百零五章 謙謙君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後位之爭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六百零九章 後院之事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七百二十二章 點到爲止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三百五十章 古今一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七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五十九章 識破詭計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羣之馬第一百六十五章 悍將劉稷第四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擊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二十一章 蠻軍來襲第八百零九章 湯藥風波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謀算計第四十五章 喜訊傳來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來結親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四百零九章 飢寒交迫第七百五十五章 震懾敵軍第三十一章 身陷絕境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五十三章 雙管齊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東征失敗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七百六十三章 雪上加霜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三百六十八章 垂涎已久第四百一十一章 招搖撞騙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光武皇帝第二十四章 兄弟匯合第七百九十五章 天下時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出謀劃策第七百一十九章 南征未止第七百五十九章 戰局如棋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計不成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中吃味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城迎敵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生變數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二十一章 蠻軍來襲第三十七章 帥才之能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六百一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天乏術第四百八十七章 反制青犢第六百八十六章 技驚四座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第三百五十五章 決戰開始第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七十七章 支持反莽第八百八十章 大難臨頭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寵愛第三百五十四章 重蹈覆轍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主之爭第三百九十章 暗中蓄力第五百六十章 擊退來敵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八百零五章 宮廷宴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盡棄前嫌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一百二十九章 足底纖細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五百九十三章 冠軍破敵
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條路第八百三十八章 處理結果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得聖寵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一百一十五章 打消疑慮第七百七十一章 家賊難防第四百零五章 謙謙君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後位之爭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六百零九章 後院之事第八百四十九章 桃鄉之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七百二十二章 點到爲止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三百五十章 古今一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七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五十九章 識破詭計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人相求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羣之馬第一百六十五章 悍將劉稷第四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擊第八百七十九章 酒舍之戰第二十一章 蠻軍來襲第八百零九章 湯藥風波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謀算計第四十五章 喜訊傳來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來結親第三百二十八章 陽關之戰第四百零九章 飢寒交迫第七百五十五章 震懾敵軍第三十一章 身陷絕境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三百九十二章 兄弟迴歸第一百零三章 孤軍營救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七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五十三章 雙管齊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東征失敗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七百六十三章 雪上加霜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三百六十八章 垂涎已久第四百一十一章 招搖撞騙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光武皇帝第二十四章 兄弟匯合第七百九十五章 天下時局第三百九十五章 出謀劃策第七百一十九章 南征未止第七百五十九章 戰局如棋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計不成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好天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中吃味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被困重圍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城迎敵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四百五十四章 避其鋒芒第二百七十五章 突生變數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二十一章 蠻軍來襲第三十七章 帥才之能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六百一十三章 家人團聚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天乏術第四百八十七章 反制青犢第六百八十六章 技驚四座第七百一十五章 馭人之道第三百五十五章 決戰開始第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四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七十七章 支持反莽第八百八十章 大難臨頭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寵愛第三百五十四章 重蹈覆轍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五百七十三章 城內對峙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主之爭第三百九十章 暗中蓄力第五百六十章 擊退來敵第一百九十四章 偷襲立威第八百四十七章 決定出徵第八百零五章 宮廷宴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盡棄前嫌第五百一十二章 計謀得逞第十八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七十章 天子之責第一百二十九章 足底纖細第八百三十一章 善因善果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五百九十三章 冠軍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