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波未平

看着一臉得意的張賁,董宣但笑未語。他的下屬官員,都能有升遷的機會,唯獨他絕不會升遷,因爲他若走了,根本沒人能接替他的位置。

他這個洛陽令,說大不大,在權貴雲集的洛陽,他只能算個綠豆大的小官,但說小又不小,起碼他的級別比其他縣令要高出一些,畢竟是京城縣令,放到現在來說,他就是首都市長。

目前,劉秀建國也沒幾年,跟着劉秀一起飛黃騰達的宗親乃至開國功臣們,大多都是泥腿子出身,原本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一下子跳躍到權貴階層,難免會飄飄然,疏於法紀。

如果讓旁人來做洛陽令,即便查到宗親、大臣有違法亂紀之舉,恐怕也不會去管,或者說不敢管,但別人不敢做的事,他董宣敢做,當初長公主劉黃最寵愛的家奴犯錯,他都依律給斬了,更何況是其他人?

劉秀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洛陽令的人選上,他一定會重用像董宣這種鐵面無私、六親不認的酷吏,所以董宣早就看透了,也從沒想過要升遷的事,而且他做洛陽令做得還挺好的,他自己也很喜歡這個職位。

這次,公孫述在洛陽製造謠言,以讖語書傳播漢室要被他公孫述取代的消息,劉秀的應對也很有意思,不禁書,不禁流言蜚語,而是公告天下,讖語書中所記錄的公孫,是指漢宣帝。

這個應對之策,倒是非常符合劉秀的行事作風。劉秀學的是尚書,他本身就是位儒生,還是太學生,這一直以來都是劉秀引以爲傲的資本,他又怎會去效仿暴秦,做出焚書坑儒之舉,敗壞自己的名聲。

不得不說,劉秀的這一招很高明,在不禁書,不禁言的情況下,讓公孫述製造的輿論壓力不攻自破。這次的事件,應該算是劉秀和公孫述之間爆發的一場輿論戰。

兩雄相爭,說白了雙方都是想達成自己的政治訴求。兵戎相見的戰爭,那是達成政治訴求的手段之一,而輿論戰,也同樣是爲達成政治訴求的手段。

只不過在這場輿論戰中,劉秀明顯是更勝一籌,將公孫述挖空心思謀劃出來的輿論壓力,化解於無形。

事隔兩天,張賁在刑審細作的時候,倒是挖出了另外一件事。根據一名扛不住大刑的細作交代,數月前,公孫述曾派一批美女到洛陽,其目的是爲了混入洛陽高官的府中刺探情報,只不過這些美女是以什麼樣的身份來的洛陽,現在又在哪裡,有沒有成功混入各大臣府內,這些事情,細作便一概不知了。

張賁挖出這麼重要的消息,不敢隱瞞,立刻上報給董宣,希望董宣能代他稟報給天子。

董宣聽完張賁的彙報,眉頭擰成個疙瘩,在沒有掌握確鑿證據的情況下,這種事情,其實不宜上報。不過思前想後,董宣還是寫了一封奏疏,上報給劉秀。

最近這段時間,公孫述顯然已將矛頭指向洛陽,細作交代的事情,未必就不是真的,提前做出預防,也是好的。

在翌日的早朝中,大司徒伏湛,便把董宣的奏疏當庭呈報。

看罷董宣的奏疏,劉秀也是暗吃一驚,他將董宣的奏疏交給羣臣傳閱。等衆人都看完,他問道:“諸君近日可有發現府內之異常?”

聽聞這話,許多大臣立即表態,自己並未納妾,更未換妻,正所謂糟糠之妻不下堂,自己不可能中公孫述的奸計。

這些大臣,明顯是在效仿宋弘,當初劉秀向宋弘提親,希望宋弘休了他的原配,改娶自己的大姐劉黃,結果被宋弘以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名義給直接拒絕了。

當時劉秀非但沒氣,反而還誇讚了宋弘,稱讚他品德高尚,之後許多大臣都有效仿宋弘,明面上不納妾,背地裡卻養了不少的小老婆。

劉秀環視一圈羣臣,淡然一笑,說道:“對於此事,諸君應要引以爲戒纔是!”

“是!陛下!”衆臣齊聲應道。

劉秀也沒太把公孫述的美人計太當回事,覺得給大臣們提個醒,就已經足夠了。

恐怕劉秀做夢也想不到,張賁所查出來的那一批美女,根本沒在別的地方,都養在他的皇宮裡呢。

此事剛告一段落,御史中丞李由擡了擡笏板,說道:“陛下,微臣有事啓奏!”

說着話,李由從袖口內抽出一小卷竹簡,向前呈交。張昆走過來,接過竹簡,遞交給劉秀。

後者展開,定睛細看,這是巡遊三輔地區的御使傳來的彈劾奏疏,彈劾的對象,正是徵西大將軍馮異。

平滅赤眉軍後,徵西軍並沒有班師回朝,也沒有解散,而是駐紮在三輔地區,主要防的是南方的公孫述,其次防的是北方的隗囂。

統帥徵西軍的主將,正是徵西大將軍馮異。

馮異駐紮在三輔,儼然成爲三輔地區最高的軍事長官。按理說,馮異是掌兵的,他管不到地方的頭上,但駐紮的時間久了,馮異和地方官員難免會有接觸。

像徵西軍的糧草問題,徵西軍自身的屯田可以解決一部分,朝廷那邊的輸送,也能解決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要靠地方官府來解決。

徵西軍有十萬之衆,糧草消耗巨大,對於地方來說,這也是個沉重的負擔。

長安經過王莽之亂、劉玄之亂、赤眉之亂,早已千瘡百孔,百廢待興,自身的溫飽尚且難以解決,現在還要負擔徵西軍的軍糧,長安官府被壓得快喘不上氣來。

一次,長安縣府未能如期交糧,馮異大怒,直接找到長安令,當面質問緣由。

長安令以現在縣府無糧做託詞,馮異不信,要長安令將糧倉打開,讓他查看。長安令不允,兩人爲此發生了爭執。

之後,馮異讓手下將士,強行打開糧倉。

糧倉裡面並非沒糧,雖然囤積的糧食不算很多,但繳納徵西軍的軍糧是綽綽有餘了。至於長安令爲何會謊稱無糧,實則有糧,具體的原因,不得而知。

看到糧倉裡有這許多的糧食,馮異當場便氣炸了,拒繳軍糧,這是想引起軍中譁變嗎?

馮異當即以長安令私通公孫述的罪名,讓手下將士將其拿下,並在長安的菜市口,當衆問斬。馮異是大將軍,他的級別是比長安令高得多,但還是那句話,他是軍方的,而長安令是地方的,軍方的人還管不到地方的頭上,就算長安令確實犯有殺頭之罪,這件事也得交由京兆尹去辦,不該由他馮異動手。

總之,馮異是當衆處斬了長安令,這件事,在長安乃至三輔地區影響極大,並且大大豎立了馮異在民間的威信,三輔百姓,無不臣服,甚至在私下裡,百姓們都稱呼馮異爲咸陽王。

這些事情,看在御使的眼睛裡,聽進御使的耳朵裡,那還了得?咸陽王?大漢祖制,永不冊封異姓王,馮異竟然膽敢自稱咸陽王,他這是想謀反啊!

巡視三輔地區的御使,一份彈劾奏疏便直接發到了洛陽。

朝堂上,劉秀看罷這份彈劾奏疏,久久沉默未語。李由擡起頭,小心翼翼地看眼劉秀,低聲喚道:“陛下?”yuyV

劉秀回神,將手中的奏疏放下,表情淡漠地說道:“嗯!朕知道了。”

在場的大臣們面面相覷,他們雖然不清楚奏疏裡的具體內容,但想來準不是什麼好事。

御使奏疏,那肯定是又彈劾了某位官員,而且通常情況下,當今都是以‘我’來自稱,用到‘朕’的時候,那要麼是有事發生,要麼是當今的心情極不痛快。

李由清了清喉嚨,說道:“陛下,微臣已派人做過查證,御使呈報,句句屬實!徵西大將軍於長安,確實私自殺了長安令,另,長安百姓也的確都稱徵西大將軍爲咸陽王……”

他話還沒說完,就聽啪的一聲,劉秀拍了下桌案,一字一頓地說道:“朕已經說過了,朕知道了。”

李由嚇得一縮脖,再不敢多言。

在場的大臣們則紛紛倒吸口涼氣,馮異私下裡殺了長安令,這已不是小事,而且還被當地百姓稱呼什麼咸陽王,這……這是要效仿彭寵、鄧奉、龐萌不成?

接下來的朝議,氣氛變得壓抑起來,任誰都看得出來,當今的心情很不痛快,人們下意識地長話短說,短話不說,沒過多久,大臣們已無事啓奏。

散朝之後,鄧禹求見劉秀,但劉秀未見。御使的這封彈劾,對劉秀造成不小的打擊,他難以相信,現在連馮異都要造自己的反。

那可是馮異馮公孫啊!是跟着自己出生入死、征戰南北的兄弟!是不爭功、不求賞的大樹將軍!是自己在即將被餓死的時候,送給自己一碗豆粥的恩人!

馮異要謀反……劉秀想想都覺得可笑。今日散朝後,劉秀難得的沒去清涼殿,而是去了西宮。

他去到劉陽的房間,站在小牀旁,輕輕撫摸着嬰兒的臉頰,也不說話。

陰麗華見狀,小聲問道:“陛下今日有心事?”

劉秀笑了笑,突然問道:“麗華以爲,公孫如何?”

“馮將軍?”

“嗯!”

陰麗華想了想,說道:“馮將軍認識陛下最久,跟隨陛下時間最長,曾經還救過陛下的命,倘若有人舉報馮將軍不法,向陛下進獻讒言,陛下且不可信。”

劉秀一怔,詫異地看着陰麗華。

陰麗華一笑,說道:“陛下下朝之後,心情低落,又特意向臣妾問起馮將軍,倘若是尋常事,陛下不會感到煩心,臣妾才猜測,必是有人檢舉馮將軍不法。”

劉秀看着陰麗華,噗嗤一聲笑了出來,說道:“麗華沒有心向朝政,着實是可惜了。”

陰麗華一直都很聰慧,學識不輸男兒,如果她對朝政感興趣的話,劉秀覺得能幫自己分擔許多。陰麗華當然清楚劉秀心裡想的是什麼。

正因爲她對朝政不敢興趣,陛下才會心生惋惜,如果她真表現出對朝政有濃厚的興趣,陛下就不是心生惋惜,而是心生忌憚了。

她含笑說道:“馮將軍率大軍鎮守西陲,難免容易遭人側目,稍有個風吹草動,便會疑神疑鬼,在陛下這裡添油加醋,臣妾相信馮將軍對陛下的忠誠!”

劉秀幽幽說道:“在龐萌未反之前,恐怕任誰都不會相信,有朝一日龐萌會做出謀反之舉。”

陰麗華正色說道:“馮將軍之品性,遠非龐萌之流能比!陛下拿馮將軍去比龐萌,實在是折辱馮將軍了!”

第八百一十九章 朝堂議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寵愛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二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一百六十二章 順利收服第七百四十六章 夜間行動第八百六十五章 迷霧重重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做罪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九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十章 初次相見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羣之馬第三百一十三章 負荊請罪第七十三章 暗中解圍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第八百八十三章 伯姬求情第七百七十五章 賣主求榮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簿公堂第五章 再次遇險第四百章 詭異村莊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五百零二章 謀劃戰略第五十九章 求戰爲虛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傷元氣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兵綠林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中資助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五百四十八章 姐弟不同第二百三十六章 留我身邊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八百二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途遇襲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四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二百零五章 違抗軍令第二百四十四章 赤霄魔劍第六十三章 厚此薄彼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突圍第七百三十章 提人出走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賊方針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第四百四十一章 決戰前夕第六百一十一章 幽州生亂第六十七章 回到老家第三十五章 屠殺報復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傷元氣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主之爭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隨形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第四十三章 落花有意第六百章 開口表白第五百七十四章 懾退敵軍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計不成第八百零七章 刻意相會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券在握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前來赴宴第五百七十八章 兩漢並立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四百零九章 飢寒交迫第八百五十二章 軍中戰神第四十三章 落花有意第八百五十五章 戰神天子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三百零三章 強推劉玄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困獸之鬥第三十二章 福緣深厚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四百七十四章 王朗伏誅第五百三十九章 再度來襲第四百七十八章 局勢變換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二百一十三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密渡河第六百零七章 心裡暗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攻防血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料事如神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因後果第三百五十五章 決戰開始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券在握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六百零四章 詭異病症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十章 初次相見第三百七十六章 勾結一處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
第八百一十九章 朝堂議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寵愛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二十五章 事出反常第一百六十二章 順利收服第七百四十六章 夜間行動第八百六十五章 迷霧重重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做罪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九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十章 初次相見第六百四十九章 出征魏郡第一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八百二十五章 以柔之道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羣之馬第三百一十三章 負荊請罪第七十三章 暗中解圍第八百九十三章 行事果決第八百八十三章 伯姬求情第七百七十五章 賣主求榮第七百零一章 赤眉覆滅第一百九十五章 對簿公堂第五章 再次遇險第四百章 詭異村莊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五百零二章 謀劃戰略第五十九章 求戰爲虛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傷元氣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兵綠林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中資助第五百一十七章 領袖風範第五百四十八章 姐弟不同第二百三十六章 留我身邊第一百二十六章 流民生事第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事生非第五百九十九章 陰溝翻船第八百二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途遇襲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四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二百零五章 違抗軍令第二百四十四章 赤霄魔劍第六十三章 厚此薄彼第一百四十四章 艱難突圍第七百三十章 提人出走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賊方針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憂解難第四百四十一章 決戰前夕第六百一十一章 幽州生亂第六十七章 回到老家第三十五章 屠殺報復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傷元氣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主之爭第四百零四章 如影隨形第五百五十九章 路上巧遇第四十三章 落花有意第六百章 開口表白第五百七十四章 懾退敵軍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計不成第八百零七章 刻意相會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券在握第六十五章 殺賊殺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據城死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前來赴宴第五百七十八章 兩漢並立第八百八十七章 志向不同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四百零九章 飢寒交迫第八百五十二章 軍中戰神第四十三章 落花有意第八百五十五章 戰神天子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戰在即第三百零三章 強推劉玄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困獸之鬥第三十二章 福緣深厚第八百三十七章 心照不宣第一百八十章 收穫坐騎第四百七十四章 王朗伏誅第五百三十九章 再度來襲第四百七十八章 局勢變換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二百一十三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密渡河第六百零七章 心裡暗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攻防血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料事如神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因後果第三百五十五章 決戰開始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券在握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六百零四章 詭異病症第一百八十四章 志在人心第十章 初次相見第三百七十六章 勾結一處第三百七十章 帶走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