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南征6

門州之戰對於華軍來說只是個意外,單對大越國來說,就是個驚悚故事了。

戰鬥的結果傳到升龍府的時候,以李常傑爲首的太傅派正在和以李洪真爲首的宗室太子派爲怎麼救援門州吵得不可開交。

李常傑希望李洪真能夠領兵出擊,而且應該以最快的速度抵達門州,夾擊包圍門州的北人,同時清掃那些在富良江北岸興風作浪的右江洞蠻。

李洪真同意出兵,單他要求李常傑把天子宿直交給他指揮——畢竟是上四軍,戰鬥力和裝備水平高於各位太子的親衛軍。

然後,他反對立刻出兵,而是想着反過來複制邕州之戰,讓華軍頓兵有六萬守軍的門州城下,兵疲將困之際迅速渡江救援,打退華軍。

之後再去收拾沒了主心骨的洞蠻。

李常傑卻不想把上四軍宿直交給李洪真,這些部隊名義上屬於小皇帝李乾德,實際上小皇帝是他扶植起來的,自然也是李常傑最大的本錢之一。

若是把上四軍交給李洪真,這等於把自己的兵權分給宗室太子,這當然不可能。

至於什麼時候救援門州,這事倒是有的談。

可就在雙方還在爭吵的時候,江北傳來消息:門州陷落。

這下好了,不用吵了,因爲門州已經不用救了。

“六萬大軍!六萬大軍一個時辰就沒了!”李洪真在朝堂上暴跳如雷:“就算是六萬頭豬也沒那麼快!”

李常傑陰沉着臉,一言不發看着李洪真表演。

門州守將是他的人,六萬大軍也大多屬於他這一派系(正因爲如此他才急着逼李洪真去救),一個時辰就沒了,確實是丟了他的臉。

另外,失去了六萬兵馬,李常傑在大越朝堂上的地位也降低了,否則,他怎麼能容許李洪真這樣指桑罵槐?

倒是宗檀在一邊小聲勸道:“洪真太子,門州已經丟了,現在說這些亦是無用,不如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辦吧。”

“哼!還能怎麼辦?反正不能過富良江決戰。”李洪真冷哼一聲:“守城都守不住,野地浪戰自然萬萬不可,只有防守富良江南岸。”

“可,北岸富庶,就這麼放棄嗎?”坐在上首位置的小皇帝不安的問:“那裡可是有半數戶口……”

李洪真也不敢說放棄,誰敢明說放棄一半人口呢?這是Z治自殺。

“把人撤回來。”最後,還是李常傑做出決定:“儘量把人都撤回來,江北焦土!”

“只能這樣了。”

大越國君臣們同時嘆息一聲。

也只能這樣了。

……

所謂撤回江北民衆,實行焦土戰略的計劃,不過是個安慰自己的空話而已。

門州陷落的太快,大越君臣都沒有做好準備——實際準備和心裡準備都沒有,結果就是,在江北的許多地方,撤退命令幾乎是跟華軍的兵鋒一起趕到的。

這怎麼撤退?

除了門州,富饒的富良江北岸連座城牆都沒有,別說華軍,就連只有兇殘,實際戰鬥力連猴子都不如的右江洞蠻都擋不住!

那些窮兇極惡的洞蠻野人,正把去年施加在漢人身上的暴虐一絲不差的還給交趾人,各種突破下限的酷刑虐殺無數次在交趾人的村鎮上演。

相反,華軍倒是顯得文明瞭許多——他們雖然也殺人掠奪,但他們不會虐殺,搶掠也是更有效率,不會造成太大浪費的集體清掃。

被抓的丁壯通常會被殺死五分之一,其餘人口都被綁成一串,帶到華夏國內作爲奴隸變賣,路上也不會有太大損失,最起碼的口糧是能保證的——因爲在華夏國內,一個強壯的奴隸丁壯價格相當於一頭牛,這可不便宜。

奴隸賣到國內後,獲得的金錢會分給前線部隊一部分作爲獎金,因此除了震懾殺人之外,華軍還真沒有大規模殺人的想法。

當然,對交趾人來說,這其實沒有多大意義,也不會顯得華軍更加仁慈。

只不過會讓那些交趾人更容易向華軍投降而已。

……

門州之戰以後,華軍進展十分順利,不論是交趾的小朝廷、交趾人的軍隊還是普通交趾人,抵抗意志都十分薄弱,相反,倒是那些老窩在交趾北方的洞蠻和左江逃亡到交趾的洞蠻殘種進行了幾次抵抗。

然而洞蠻兵同樣毫無戰鬥力可言,劉紀、黃金滿、申景福、韋首安等大洞主先後被擊斃或被俘,數萬蠻軍被擊潰,富良江以北的峰州道、北江道、海東道先後被佔領。

華軍抵達富良江岸邊後,越軍也已經再次恭候多時了。

重壓之下,李常傑、李洪真等人暫時放下成見,分片劃分防區,共同抵禦華軍進攻。

其中李常傑居中,統兵四萬,他的東側是擁兵三萬的宗檀,再往東靠海的地方是李洪真的四萬兵,李常傑西側是另一個宗室派的李常文三萬兵。

此外,富良江上還有戰船400艘,水軍8千人。

越軍還能拼湊15萬大軍,人數着實不少,但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全都十分可疑,包括李常傑和李洪真在內,所有人都失去了在戰場上正面擊退華軍的信心。

因此他們只能憑藉富良江的地理優勢,準備耗到雨季,逼迫華軍退兵。

這就造成了另個一麻煩——爲了防止華軍搶到船強度富良江,李常傑把所有民船全都拖到富良江南岸,並且下達了“除戰船外,片板不得下海”的命令。

這個命令,等於完全拋棄了沒來得及撤退到江南的所有交趾人。

10月底的時候,大約40萬絕望的交趾人匯聚在江邊,對着江南哭嚎求救,有些富戶高舉着金銀綢緞,向江中巡邏的戰船許下重諾,只求把他們拉到江南避難。

然而沒有一艘船敢於靠岸,所有守軍都眼睜睜的看着華軍和右江洞蠻出現在江邊,把所有聚集在北岸的難民抓住,分門別類的綁好,像是牽牲口一樣一串串拖走。

這些難民耽誤了華軍一段時間,足足五天後,華軍才把所有俘虜處理完畢。

那些被俘的丁壯五選一,直接拖到江邊斬首,屍首就地扔進富良江。

第535章 大同城下第369章 喜憂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144章 福船第724章 麻六甲1第605章 突變2第702章 南征2第475章 和平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265章 汗位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371章 不怕第359章 炮擊第430章 兩難第320章 重視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349章 屯墾村第484章 國家第561章 北行記1第164章 文仲第701章 南征1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643章 父親2第706章 南征6第665章 暴秦5第416章 擴張第154章 生意第195章 文相公的決定第237章 槍與槍第142章 談話第246章 牽制第633章 南下2第15章 徐世鬆第111章 間歇第675章 統一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691章 河中—碎葉3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524章 話劇第222章 續戰第673章 慘案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36章 女權第714章 楚國第419章 各方都在期待第565章 遼北攻略3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545章 軍改2第162章 城門前第363章 激戰1第11章 殺韃子第182章 諸位,起舞吧!第677章 邕州1第209章 武器生產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423章 叛徒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89章 剿匪第264章 情報1第17章 莒州徐家第335章 克金州第712章 勝利果實1第711章 升龍府2第656章 南北3第556章 黑店第222章 續戰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658章 塑料友情第71章 徐世柳第717章 大帝國2第193章 戰鬥第378章 敵人第334章 細紅線第240章 回家2第452章 陸文昭第613章 西域2第468章 28級第357章 劫掠2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32章 浮來山情況第199章 局勢第137章 私仇第161章 臨!安!第475章 和平第5章 夜戰2第760章 和虎第688章 四處擴張2第132章 五蓮山第733章 混亂第521章 晉省1第158章 李飛龍第425章 決心第500章 春天7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453章 鐵錢
第535章 大同城下第369章 喜憂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144章 福船第724章 麻六甲1第605章 突變2第702章 南征2第475章 和平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265章 汗位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371章 不怕第359章 炮擊第430章 兩難第320章 重視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349章 屯墾村第484章 國家第561章 北行記1第164章 文仲第701章 南征1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643章 父親2第706章 南征6第665章 暴秦5第416章 擴張第154章 生意第195章 文相公的決定第237章 槍與槍第142章 談話第246章 牽制第633章 南下2第15章 徐世鬆第111章 間歇第675章 統一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691章 河中—碎葉3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524章 話劇第222章 續戰第673章 慘案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36章 女權第714章 楚國第419章 各方都在期待第565章 遼北攻略3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545章 軍改2第162章 城門前第363章 激戰1第11章 殺韃子第182章 諸位,起舞吧!第677章 邕州1第209章 武器生產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423章 叛徒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89章 剿匪第264章 情報1第17章 莒州徐家第335章 克金州第712章 勝利果實1第711章 升龍府2第656章 南北3第556章 黑店第222章 續戰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658章 塑料友情第71章 徐世柳第717章 大帝國2第193章 戰鬥第378章 敵人第334章 細紅線第240章 回家2第452章 陸文昭第613章 西域2第468章 28級第357章 劫掠2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32章 浮來山情況第199章 局勢第137章 私仇第161章 臨!安!第475章 和平第5章 夜戰2第760章 和虎第688章 四處擴張2第132章 五蓮山第733章 混亂第521章 晉省1第158章 李飛龍第425章 決心第500章 春天7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453章 鐵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