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九章 撤軍

不過在停戰期內,人民軍向遼中大舉增兵,這時第3軍、第4軍均己到達戰場,使人民軍的總兵力達到了20萬左右,只是第3軍、第4軍都暫時駐紮在遼河西岸,只有第2軍全部渡了遼河,在遼河東岸駐守。但在這段時間內,人民軍的工程人員己在遼河上搭建了9座橋,其中三座爲木架橋,可以通過人民軍陸軍的所有火炮,而其餘6座都是浮橋,人員可以從浮橋上通過。因此人民軍渡過遼河,根本就沒有任何阻礙。

日軍雖然沒有飛機在空中偵察,但也派出了大量的偵察人員,因此對人民軍的兵力調度佈置大體有比較明顯的瞭解,這樣的局面自然也經日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但這時日軍己不能再從瀋陽抽調兵力了,畢竟再調1、2個師到遼陽來,作用並不大,而調動的兵力多了,則會影響瀋陽的防禦。

直到日本國內決定放棄瀋陽,日軍纔算是鬆了一口氣,總算是不用爲兵力操心了。不過要從瀋陽撤軍也並不是容易事情,因爲日軍在瀋陽除了佈置大量的作戰,後勤人員之外,還屯集了大量的糧食,彈藥,以及其他的各種物資總計達數十萬噸之多,而日本國小地窄,資源潰乏,加上現在華東政府已經獲得了制海權,日本未來向遼東運送物資將極爲困難,以後的戰爭還用得上這些物資,因此就更不能放棄這些物資,必需全部運回遼陽去。

而瀋陽、遼陽之間雖然有鐵路相通,但現在日軍只有3列火車,一列火車的運需量只有千餘噸,就算是滿負荷運行,一天也只能運輸萬噸左右的物資。因此僅靠鐵路運輸是遠遠不夠的。好在是日軍還有1萬餘匹騾馬牲畜,各種車輛約3000餘輛,也全都用來運輸。

而且大山岩還決定派遣兒玉源太郎到瀋陽去坐鎮,主持撤軍的工作。畢竟撤軍歷來都是軍事行動中最難的項目,稍有不慎就會變成大潰敗,何況這次日軍可是要在人民軍和俄軍的眼皮底下撤軍,並且還要將瀋陽讓給俄軍,最好還要引得俄軍和人民軍爲爭奪瀋陽交戰。這樣艱難的工作,只有交給兒玉源太郎,大山岩才能放心。

兒玉源太郎也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因此到達瀋陽之後,一面下令將物資陸續裝車,運回遼陽,一面又將瀋陽外圍的軍隊撤回,以收縮兵力,同時又瀋陽西南的長灘鎮、新民屯等地增加兵力,以防人民軍進攻瀋陽,同時也是確保從瀋陽到遼陽之間的鐵路線安全。

其實兒玉源太郎到並不怎麼擔心俄軍的進攻,因爲俄軍的單兵作戰能力雖強,但整體的組織指揮能力都不足,而且日軍對俄軍也有心理優勢,另外在奉天會戰結束之後,日軍在瀋陽北面修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因此就算俄軍進攻,日軍也能抵擋一陣。

但人民軍就不同,他們剛剛參戰,正是生力軍,開局就打得很不錯,現在氣勢正盛,而且這段時澗兒玉源太郎也機遼河戰役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認爲人民軍的組織指揮能力都遠在俄軍之上,因此對人民軍決不能輕視。

日軍的撤軍是從5月27日正式開始,而大山岩也着手考慮增加丹東地區的兵力,下令將第3軍剩餘的第1師、9師以及第2騎兵旅均編入第4軍,由野津道貫指揮,趕回增援丹東地區。

在遼河之戰中,野津道貫果斷的撤軍,保全了第4軍的兩個後備旅團,並且又將第4軍其他部隊的殘餘軍隊編成一個後備旅團,以及一個炮兵聯隊和一個工兵聯隊,加這兩個師一個騎兵旅,共計兵力達6.2萬人。而現在日軍在丹東駐守的是1904年底才組建成的鴨綠江軍團,司令是川村景明中將,下轄第11師團,第1後備師團,第16後備旅團,第59後備聯隊,共計約5.3萬人。

這個軍團成立的目地也就是爲了守衛鴨綠江,確保日軍的退路,駐守的地區包括鳳凰城、九連城、安東縣三個地區,縱橫均約50公里的範圍。以及鴨綠江東岸的新義州,軍團的司令部設在九連城。

人民軍攻克旅順之後,川村景明也倍感壓力,因爲根本就不用,攻佔了旅順的人民軍下一步肯定是進攻丹東地區,雖然自己手裡有5萬多軍隊,但部隊大多都是剛剛組成,戰鬥力並不強,而連乃木希典這樣的牛人都被人民軍擊敗,因此川村景明心裡也沒有底,於是向遼陽的滿洲軍司令部救援,另一方面下令駐守朝鮮半島的日軍集結軍隊,並徵調朝鮮人蔘軍,以加強自己的兵力。不過駐守朝鮮半島的日軍也是後備軍,而朝鮮人組成的軍隊更不可靠,只能算聊勝於無,而川村景明主要的的希望還是寄託在滿洲軍司令部的增援。

但那時遼陽自身的守備兵力都不夠,那還有兵力增援丹東地區呢?大山岩也只好先用話穩住川村景明,希望能東挪西湊,至少要擠出一個師來增援丹東地區,大山岩當然知道丹東地區的重要性,一但丹東失守,那麼這幾十萬軍隊、後勤人員都會步乃木希典的後程,只有爲皇國盡忠一途了。

但就在昨天,川村景明又發來了求援電報,稱己發現人民軍在向丹東地區移動,己經到達了大洋河,這裡距離丹東地區的距離在50公里左右,因此局勢己變得十分危急。幸好是這時日本國內決定放棄瀋陽,大山岩才能騰出手來增援丹東地區。

不過儘管現在能派出增援兵力,但從遼陽到丹東地區,至少需要3、4天的時間,再也不能拖下去了,因此大山岩也只能冒險下令野津道貫在5月28日就出手,在5月30日必須要有1個師到達鳳凰城,然後又發電給川村景明,要求他一定要堅守住丹東地區。

而野津道貫帶領第4軍團一走,遼陽的守備兵力只剩下4萬人,連基本的防線都不能維持,好在是就在5月27日晚上,第一批撤回遼陽的軍隊到達,是第7師團,而到了5月28日下午,又有一個師團和一個旅團到達遼陽,雖然不能完全補上撤離的軍隊,但至少能維持完整的防線,因此大山岩也鬆了一口氣,現在只希望第4軍團能夠極時的趕到丹東。

5月27日下午,根據偵察機,以及偵察兵報告的日軍動向情況,東北戰區司令部判斷,日軍有可能放棄瀋陽,而全力守衛遼陽。從邏輯上來判斷,日軍放棄瀋陽,不僅可以集中兵力,守衛遼陽,而且將俄軍也拉到戰場上,讓俄軍失去置身事外的超然局面,而形成一個三方角逐,互相牽制的局面。如果能夠引發人民軍和俄軍爲爭奪瀋陽而發生戰爭,就再好也不過了,這樣力就輪到日軍坐山觀虎鬥了。

而東北戰區司令部的這個判斷也得到青島軍事小組的認可,並且承認日軍的這個計劃十分高明,說明現在的日本高層的頭腦還十分清醒,懂得取捨。不過華東政府對此也早有應對,己經和俄國達成各取所需的決議,也就是不想過早的和俄國撕破臉。因此人民軍在這個時候是不會去進攻瀋陽的,當然便易了俄國。

雖然這樣一來,日軍加強了遼陽的兵力,不過一個防守體系並不是那麼容易就建立起來的,另外華東政府也還有調動日軍的戰術。

於是軍事小組立刻向東北戰區司令部建議,在西線暫時不要採取軍事行動,首先由南線的部隊向丹東地區發動進攻,日軍的後路受到威脅,自然就不能無動於衷了,必須調動軍隊增援,而且增援的軍隊也絕不會少,這樣不僅能夠削弱遼陽的日軍兵力,同時還可以打擊日軍的士氣和信心,畢竟後路遭到襲擊,誰心裡都會發慌,然後人民軍再向遼陽發動進攻,自然就要容易得多了。

此前的戰鬥,都是青島軍事小組直接給前線的部隊下令行動,由於現在東北戰區司令部己經成立,西線、南線均歸東北戰區司令部指揮,儘管青島軍事小組的層級要高於東北戰區司令部,但從管理學角度出發,也是要尊重東北戰區司令部的權威,因此以後青島軍事小組都不給第一線的軍隊下令,是直接面對東北戰區司令部,傳達建議或命令,再由東北戰區司令部向其他各作戰部隊下達命令,這樣管理的責權分明,也有利於以後華東政府對這場戰爭的管理和控制。

而東北戰區司令部收到了青島軍事小組的建議之後,也連夜進行了討論,最終認爲青島軍事小組的建議更合理,畢競現在日軍在丹東地區的守備十分薄弱,人民軍首先進攻丹東地區,確實可以起到調動日軍的作用,因此東北戰區司令部立刻向南線的指揮官羅嶽下令,命南線的人民軍立刻向丹東地區發動進攻。

第六八三章 結束戰爭(四)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二零四章 懲罰行動(上)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一五六章 對日談判(上)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盤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六十五章 德國使團(五)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一七九章 護僑行動(一)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三六一章 大戰之前(八)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一九三章 訪問英法(四)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五)第一九五 訪問天津(七)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五十八章 殲滅(三)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五)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戰(二)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八十四章 造艦競標(一)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三八六章 對馬海戰(十二)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一三七章 渤海海戰(六)第一二八章 外調(二)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戰(三)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
第六八三章 結束戰爭(四)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二零四章 懲罰行動(上)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一五六章 對日談判(上)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盤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六十五章 德國使團(五)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一七九章 護僑行動(一)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三六一章 大戰之前(八)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一九三章 訪問英法(四)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五)第一九五 訪問天津(七)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五十八章 殲滅(三)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五)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戰(二)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八十四章 造艦競標(一)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三八六章 對馬海戰(十二)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一三七章 渤海海戰(六)第一二八章 外調(二)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戰(三)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