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戰(三)

但就在這時,只是“轟”的一聲巨響,俾斯麥伯爵號龐大的艦體猛然巨顫起來,指揮室裡有幾名軍官促不急防,紛紛摔倒在地。

“中彈了!”海因裡希的頭腦中頓時閃出了這樣一個念頭,但這時他到是還沉得住氣,立刻大聲道:“報告中彈部位,損失……”

而海因裡希的話還沒有完,又聽“轟轟”兩聲,俾斯麥伯爵號又連中兩彈,其中一發炮彈落在俾斯麥伯爵號的前甲板上,指揮室的兩塊玻璃都被汽浪震碎,而透過舷窗向外看去,果然見對方的各艦艦炮均以開火,另一隊德艦的首艦勃蘭登堡號也連中了兩彈,在兩艦前方左右的海面上,還升起了數根水柱。

這下海因裡希大爲震驚,如果己方只捱了一炮,還可以是偶然,但俾斯麥伯爵號連中三彈,而另一邊的勃蘭登堡號也捱了兩炮,這就不能用運氣來解釋,只能對方是在瞄準射擊,並非胡亂射擊。而對方在10千米的距離上,竟然能夠保持這樣精準的命中率,在海因裡希的認識當中,就連英國人恐怕也沒有這樣精準的炮擊水平,那麼這夥海外華人是怎麼做到的?

不過現在並不是思考這些事情的時候,畢竟戰事要緊,海因裡希立刻下令,命艦隊馬上轉向,以側舷對敵開火還擊,儘管在這個距離上,徳國艦隊的火炮根本無法進行精準射擊,但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本來在海因裡希的計劃中,應該是在距離拉近到六七千米的時候纔開始轉向,但對方可以在十千米以外開火,而且還有相當高的命中率,因此只能提前轉向,遠距離向對方開炮還擊,總好過只能捱打不能還手。

而就在海因裡希做出這一決定的時候,俾斯麥伯爵號競然又捱了三炮,好在是俾斯麥伯爵號雖然只是一艘裝甲巡洋艦,但裝甲比一般的戰列艦也薄不了多少,而且是用的克努伯公司最新生產的表面滲碳硬化鋼板,挨炮的部位也不是致命處,因此傷損到並不大。

等俾斯麥伯爵號轉向之後,艦首尾的四門艦炮也一起開火,向對方展開了轟擊,而在俾斯麥伯爵號的身後,維多利亞露易絲皇后號也開始轉向。

保持10公里的距離開始炮擊,是穿越艦隊在戰前制定的作戰計劃,畢竟徳國艦隊的實力,要遠強過上一場海戰的日本艦隊,由其是三艘勃蘭登堡級戰列艦都裝配有六門80毫米口徑的火炮,因此必須相距離拉到10公里以上,才能基本保證穿越艦隊的安全,就算是會被擊中,也給近防炮足夠的反應時間攔截炮彈。雖然在10公里以外,穿越艦隊的命中率下降到五六成左右,但在這個時代來,這仍然是神一樣的命中率了。

結果在短短一分多鐘的時間裡,兩列德艦當頭的俾斯麥伯爵號、勃蘭登堡號都各自中彈十餘發,好在是這兩艘軍艦的裝甲厚實,而且挨的炮彈也是從100毫米炮彈、76毫米炮彈居多,因此到還都挺得住。

而隨着德軍各艦紛紛轉向,兩艦後面的其他各艦也都顯露出來,而且兩支艦隊也逐漸打開距離,主陣艦隊橫向展開,和穿越艦隊展開對轟,而遊擊艦隊則向左邊繞過去,企圖從穿越艦隊的側翼發動攻擊。

海面上硝煙瀰漫、炮聲轟轟,水柱四起,一時間戰事進行的十分激烈。

不過隨着戰鬥展開,不斷有徳艦破擊中,而在戰場的另一端,雖然在穿越艦隊的附近,水柱起伏,但卻沒有一艘艦中彈。

昆明艦的指揮室裡,穿越艦隊的指揮官尚晉峰一面注視着眼前海面上激烈的戰爭,一面下令水導部:“準備發射魚雷,目標俾斯麥號、勃蘭登堡號。”

這一次戰鬥,使用魚雷來打擊德國艦隊,而不是導彈,也是在戰前就決定好的,因爲在前面的戰鬥中,己經試過了用導彈打這個時代的軍艦效果,因此在這一戰中,則要試試魚雷的威力。

在穿越艦隊的五艘戰鬥軍艦上,都裝備有兩座三聯裝4mm744型魚雷發射器,可以發射魚7型輕型魚雷,另外五艘戰鬥軍艦的艦載直升機,也可以搭載魚7型輕型魚雷,進行空投發射。在襄陽艦、懷化艦上,各備有1發魚7型輕型魚雷,岳陽艦、三亞艦各備18發魚7型輕型魚雷,而昆明艦的排水量最大,配備的魚7型輕型魚雷最多,共有4發,五艘軍艦加起來,共計有84發魚7型輕型魚雷,這是穿越艦隊除了導彈以外,另一大海戰利器。

魚7型輕型魚雷的來歷頗有些傳奇色彩。1978年10月一艘中國漁船在南海撈到一發沒有爆炸的美國mk-46i型魚雷,估計是美軍演習時遺失訴,於是這枚魚雷經海軍送到705所進行研究檢測,代號爲109工程。

198年海軍決定,在mk-46i型魚雷的基礎上研製魚7型魚雷,並有705所開發設計魚雷淺水控制系統,因爲當時正值中美關係良好的時期,因此在1985年,美方以800萬美元的價格,向中國出售了4枚mk46型魚雷,以級1套可完成大部分mk46型魚雷維護工作的中級維修站,及技術資料若干。得到了這批資料以後,魚7型輕型魚雷的研製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1994年定型後裝備部隊。

由於魚-7型魚雷的基準型號,只是美國70年代末期水平的mk46型魚雷,因此魚-7型魚雷的基本型完成同時,其改進型也立劊開始研製。在90年代末,全面改進的魚-7乙型魚雷研製成功全面換裝部隊;而魚-7丙型魚雷則更是利用新一代反潛魚雷的部分技術發展的最新改進型,並發展出直升機載型。現在的魚-7型魚雷,實際都是魚-7乙/丙型魚雷,並且己普通裝備中國海軍的水面艦只,以及各型艦載直升機。

魚-7型魚雷改進型,的基本參數爲:全長.86m,重0kg,最高航速45,最大航程14千米,戰鬥部爲45kg的高爆炸彈。搜索攻擊深度爲6~400m,釆用主/被動聲吶制導,在典型條件下對目標的捕獲概率爲90%。

魚-7型魚雷的研製工作,對中國海軍來意義重大,其中最主要的是對奧托熱動力技術,先進的主被動聯合聲吶制導模式的掌握,促進了中國一系列魚雷技術的提升,使得從零開始的中國海軍反潛魚雷技術和美國的差距縮短到了0年以內。對魚-6型重型魚雷,更爲先進的魚8型魚雷的研製工作,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從而奠定了中國魚雷工業獨立發展新時代的基礎。

雖然魚-7型魚雷在中國海軍的武器序列中,屬於反潛魚雷,主要是裝配水面艦只,以及各型艦載直升機,二十一世紀初時,也裝配過中國早期的常規潛艇,不過隨着魚-6型重型魚雷定型生產之後,中國的新一代09型常規潛艇都改裝配魚-6型重型魚雷。

不過魚-7型魚雷同樣可以用來攻擊水面艦船,而且在這個時代魚雷技術纔剛剛開始發展,根本沒有足夠的反魚雷技術,魚-7型魚雷在這個時代,依然等於是天星的技術。

現在德國艦隊排成了兩列縱隊,對於穿越艦隊來,正好成了標準的靶孑。

昆明艦、岳陽艦、三亞艦的艦首水線以下都裝備有,07型中頻艦首主/被動聲納,這時水導部魚雷組的艦員己將德國艦隊的聲吶數據全部都釆集到,因此尚晉峰下令之後,立刻將俾斯麥伯爵號、勃蘭登堡號的聲吶數據需入到兩枚魚-7型魚雷中。

水導部魚雷組的組長女兵孔玉芳道:“報告艦長,魚雷準備完畢,可以發射。”

尚晉峰立刻道:“發射。”

孔玉芳立刻按下魚雷發射的按紐。而在昆明艦的左後方,從744型魚雷發射器裡發射出兩枚魚-7型魚雷。落入海中,迅速的下沉,消失不見了。

這就現代智能魚雷和這個時代的魚雷的不同之處。在這個時代,魚雷的射程極近,只有在千米以內才能發射,而且魚雷僅僅只是在海面從下三五米外航行,幾乎就是貼着海面走,可以從海面上十分清楚的看到一條水跡,另外這個時代的魚雷只能直射,不會拐彎,這就給了水面艦船進行機動規避的可能。

而現代智能魚雷在落海之後,會迅速下沉到肉眼不可見的海下潛行,等接近目標之後,纔開始上浮攻擊目標,因此想靠肉眼發現,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現代智能魚雷要麼是通過線導控制、要麼是以主/被動聲吶制導,可以根據發射前輸入的聲納數據,自動追蹤預定的目標,想跑都跑不掉,除非是有相當先進的干擾手段,否則跟本就不可能躲過現代智能魚雷。

魚-7型魚雷就是以主/被動聲吶制導,十餘公里的距離,對航速達45節的魚雷來,也就是六七分鐘的事情,魚雷雖然落水,但在顯示屏上,依然顯示着魚雷與目標的軌跡線路,傍邊的數據也在不斷的顯示雙方的距離和剩餘的時間。縮短一分鐘,孔玉芳就會報告一次。

就在等待的時候,岳陽艦、三亞艦也都各發射了一枚魚雷,目標分別是戰列艦伍爾斯號和鐵甲艦弗騰堡號。而各艦的火炮則都轉向對幾艘防護巡洋艦進行攻擊。

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十七章 追擊日艦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一六零章 對日談判(五)第六二六章 登陸日本(八)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五八一章 進攻瀋陽(五)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戰(七)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九十三章 安置營(九)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七十八章 水災(三)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三一九章 騎軍(三)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三七三章 餘波未平(十)第一五三章 新農村建設(四)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三四二章 軍事計劃(上)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第六四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二)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亂(七)第二十六章 錦州告急(五)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八十五章 戰前準備(二)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三二零章 騎軍(四)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六一一章 滿洲里戰役(四)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三零七章 備戰(一)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
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十七章 追擊日艦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一六零章 對日談判(五)第六二六章 登陸日本(八)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五八一章 進攻瀋陽(五)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戰(七)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九十三章 安置營(九)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七十八章 水災(三)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三一九章 騎軍(三)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八十三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下)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三七三章 餘波未平(十)第一五三章 新農村建設(四)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三四二章 軍事計劃(上)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第六四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二)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亂(七)第二十六章 錦州告急(五)第三三五章 李鴻章來訪(十二)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八十五章 戰前準備(二)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三二零章 騎軍(四)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六一一章 滿洲里戰役(四)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三零七章 備戰(一)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