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五章 接受談判(七)

在舊時空裡,金九在中國上海成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做爲韓國的復國機構。不過現在還不是成立類似機構的時候,一來是現在金昌洙還太年輕,名聲不顯,號召力還不夠,而且自身的能力也有所不足;二來是華東政府正要和日本談判,在這個時候也沒有必要節外生枝。因此目前金昌洙等人在靑島還是以學習爲主。

這時德國軍事觀察團的團長海因裡希親王來拜訪秦錚。雖然親王掛着軍事觀察團團長的頭銜,但其實並不管事,來到青島之後那裡都沒有去,就在青島觀察華東政府的情況,並且和華東政府的官員們舉行會唔,交流,因爲海因裡希數次來青島,和華東政府的不少官員,都建立了不錯的個人關係,和秦錚更是有關係良好,而且海因裡希親王在德國也有不小的影響力,因此海因裡希的拜訪,秦錚是一定會接待的。

由於兩人關糸良的,又十分熟悉,因此見面之後到也沒有多少客套,分賓主落座之後,秦錚道:“親王閣下找我,有什麼事情嗎?”

海因裡希點了點頭,道:“秦議長,我剛收到德國國內發來的消息,英法兩國政府已經做出了決定,如果這次普次茅斯的談判不成功,兩國將聯合出軍,以武爲介入這場戰場。而本着德國和華東政府的友好關係,我國政府特意委託我,將這個消息口頭轉達給華東政府。”

秦錚聽了,也不禁吃了一驚,雖然在華東政府參戰前,也曾預想過英法兩國有可能會在日俄兩國失利之後參戰,並有所預防準備,但秦錚一直認爲英法兩國直接參戰的可能性並不大,畢竟兩國距離亞洲太遠,而且現在歐洲又有德國崛起,英法兩國很難從歐洲抽身,在亞洲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但海因裡希帶來的德國方面收集的情況卻和秦錚的預想完全不同。當然秦錚這幾年畢竟參與了大量的國際政治活動,馬上就想到,德國提供的這個情報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大?畢竟德國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向華東政府提供這樣重要的情報。

於是秦錚沉思了一會兒,才道:“親王閣下,感謝德國政府爲我的提供的重要情報,不過有一點我不明白,從目前情況來看,日本、俄國顯然是希望英法兩國能夠直接介到這場戰爭中來的,因此如果英法兩國將談判破裂做爲他們聯合出兵介入遠東戰爭的前提,那麼日本、俄國豈不是可以在談判中故意提出我們所無法接受的條件,導至談判破裂從而將英法兩國拉入到這場戰爭中來嗎?英法兩國可都是玩國際政治的老手了,不至於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吧。”

海因裡希點了點頭,道:“議長先生,您說的沒有錯,英法兩國當然不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他們對這次普次茅斯談判是有要求的,就是以目前的實際佔領爲談判的依據,禁止日本、俄國在談判中提出過分的條件,但支持日本、俄國拒絕支付戰爭賠款。也就是說因戰爭賠款問題導致談判破裂,纔是英法兩國聯合出兵介入這場遠東戰爭的前提條件。”

秦錚聽了,這纔有些明白,看來英法兩國是不希望華東政府獲得賠款,但基本認可華東政府佔據東北三省以及海參崴地區。

其實對英法兩國來說,最理想的談判結果是恢復到日俄戰爭開戰之前的局面,俄國仍然可以保留海參崴和雙城子,但東北三省移交給清廷管理,這樣這場戰爭將沒有贏家,華東政府、日本、俄國部將衰弱。不過這樣的結果華東政府是肯定不會接受的,談判只能破裂。雖然英法兩國已經做好了介入這場遠東戰爭的準備,但能夠不介入,還是不要介入得好,畢竟現在兩國在歐洲也面臨着不小的壓力,由其是現在摩納哥危機還沒有結束,有關各國己經決定在1906年6-7月間,在西班牙的阿爾赫西拉斯市舉行會議,協商解決摩納哥問題。英法兩國爲了這次會議,己經做了不少的工作,但如果兩國真要介入遠東戰爭,那麼必然要在阿爾赫西拉斯會議上對德國做出必要的讓步。

而英法兩國都是國際政治的老司機了,當然明白提出的條件必須是能在對方接受的範圍內,或是對方拒絕,將會有更大的損失。而從目前來看,只有賠款這一項俱備這樣的條件。畢竟如果華東政府不要賠款,雖然要花幾年時間償還借款,但獲得了東北三省以及海參崴地區也是極大的利益,而一但英法兩國真的聯手介入戰爭,勝負難料,風險太大了。

不過華東政府如果不能獲得賠款,就必然會延緩發展的時間,在舊時空是,日本雖然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並獲得了大量地緣政治利益,但卻沒能從俄國獲得1分錢的賠款,這就導至了在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在經濟上一直都不景氣,在1907底美國的大白艦隊做環球航行,威攝日本時,日本也只能採取和平的態度迎接大白艦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靠協約國的大量採則,才徹底恢復經濟。

德國在歐洲各國都派駐有自己的情報人員,而英法兩國也沒有對聯手介入遠東戰爭刻意隱蔽,因此德國的情報人員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這份情報。而德國政府收到了這份情報之後,認爲這份情報對自已相當有用,由於德國政府現在己經決定,要和華東政府建立類似於【日英同盟】的結盟關係,以在遠東地區設置一個牽制俄國的棋子,化解德國兩面受敵的不利局面。只是吃不準華東政府的態度,畢竟華東政府可以獨立對付俄國,並不需要德國的幫助,就算是華東政府同意和德國結盟,也必然會是條約有利的一方。

但如果德國將這份情報提供給華東政府,不僅可以賣給華東政府一個人情,而且還可以給華東政府造成英法兩國聯手打壓華東政府的局面,而華東政府要擺脫這種不利局面,就只能和德國結盟,這樣就是華東政府有求於德國了,而德國也可以趁機提高要價,簽定一個對德國相對有利的同盟條約。

另外德國也是不希望華東政府從日本、俄國獲得賠款,這到不是要保持遠東地區的平衡,畢竟遠東地區和德國沒什麼關係,平不平衡也不關德國的事。而是華東政府的外債有一半是向德國借的,沒有賠款,華東政府的償債能力就會大減,德國可以趁機向華東政府提供更多的貸款,利用債務來控制華東政府。因此德國政府才讓海因裡希親王將這個情報提供給華東政府。

見秦錚沉思不語,海因裡希又道:“根據我們的情報,英法兩國絕對是認真的,一但真的出兵介入,兩國將聯合出動至少超過20艘的戰列艦。”

秦錚點了點頭,笑道:“20艘戰列艦,看來英法兩國是真得準備下血本了,我看除了英國自已以外,還沒有那個國家能一次出動20艘戰列艦吧!想不到英法兩國這麼看得起我們啊。”

這時的英國海軍是執行的兩強標準,即英國一國的戰列艦數量要超過排名第二、第三的國家的戰列艦數量之和,因此別說是20艘戰列艦,就是40艘戰列艦,英國也拿得出來。而除了英國之外,這時還確實沒有一個國家能一次出動20艘戰列艦。

而秦錚的態度讓海因裡希也有些意義,因爲他認爲自己說出英法兩國將出動20艘戰列艦的時候,秦錚怎麼樣也會有一些驚詫的反應,但秦錚的面色不改,反而拿戰列艦的數量打趣起來,也不知道是胸有成竹還是故作鎮定。不過該說的話還是要說的,因此海因裡希道:“秦議長,這次怎樣談判是華東政府的事情,德國不會干涉,但我個人作爲朋友,有一些不成熟的個人意見,供你們參考。”

秦錚笑道:“我們都是老朋友了,親王閣下有什麼話,儘管直說吧。”

海因裡希道:“我認爲華東政府應該慎重的考慮賠款的問題,我知道華東政府爲了這場戰爭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因此希望獲得賠款償還所借的債務,但既使沒有賠款,華東政府也從這場戰爭中獲得了大量的利益,而債務最多4、5年時間也就能還清了,完全沒有必要冒險。我們德國十分重視與華東政府的友誼,如果華東政府的資金不足,我們德國願意爲華東政府提供底息的貸款,幫助華東政府渡過這次難關。”

秦錚點了點頭,道:“我代表華東政府,對德國政府以及親王閣下的關心和友誼表示感謝,我們將永遠銘記於心,而且親王閣下的建議,我們也會認真的考慮,並根據我們的情況予以採納。如果我們有貸款的需求,也一定會向德國政府提出來。”

見任務己完成,海因裡希親王也起身告辭離開。

第二零四章 正面進攻(中)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四三四章 戰爭再啓(五)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一零九章 造艦(四)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三五五章 徳國特使(三)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四二一章 空降作戰(下)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五十五章 艦隊匯合(三)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五六九章 預備會議(四)穿越艦隊簡介一071型船塢登陸艦第七十八章 水災(三)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撫(四)第一六八章 回訪日本(下)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五六零章 夜襲(一)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二零八章 奇襲威海衛(二)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三十一章 襲擊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應(二)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絲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四十七章 登陸作戰(上)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四)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七)
第二零四章 正面進攻(中)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四六四章 武昌之行(五)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三九五章 全面開戰(四)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四三四章 戰爭再啓(五)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一零九章 造艦(四)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三五五章 徳國特使(三)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四二一章 空降作戰(下)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五十五章 艦隊匯合(三)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五六九章 預備會議(四)穿越艦隊簡介一071型船塢登陸艦第七十八章 水災(三)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撫(四)第一六八章 回訪日本(下)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一八二章 護僑行動(四)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五六零章 夜襲(一)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二零八章 奇襲威海衛(二)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三十一章 襲擊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應(二)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絲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四十七章 登陸作戰(上)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四二零章 空降作戰(上)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四)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