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

其實何家灣村指揮部的作戰計劃送到司令部之後,秦錚和肖建軍都反對這個計劃,理由就是太冒險,有可能會造成部隊的較大傷亡。雖然穿越艦隊在這個時代己經打了好幾仗,但到現在爲止,仍然保持着零傷亡的記錄,秦錚和肖建軍都希望將這個記錄繼續保持下去,因爲每一個戰士都是穿越艦隊的寶貴人力資源,那怕是有一個人犧牲,都是重大的損失,因此儘可能選擇穩妥的作戰方案。

但夏博海卻給發了與兩人相反的意見來,首先從大層面上來,一定要全力殲滅駐守在駒河鎮的八國聯軍,因爲司令部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天津,如果讓這支八國聯軍逃到天津,無疑是增強了天津的兵力,給一下步的戰鬥增加了難度。而這個作戰計劃確實風險較大,會有較大傷亡,但打仗本來就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如果害怕傷亡,選擇穩妥的戰術,那麼還不如不要打仗了,既然是軍人,就不要怕犧牲。而且在未來當然一段時間裡,還是要靠穿越艦隊的軍隊在第一線作戰,以後還有更加艱難的戰鬥,零傷亡的記錄早晚都會被打破,沒有必要將堅持零傷亡的記錄作爲戰術選擇的條件。

另外,現在穿越艦隊普遍面臨着缺少實戰經驗的問題,這方面陸戰隊更爲突出,因爲艦隊擁有絕對領先的技術優勢,到還好一些,而陸戰隊的技術優勢就不那麼明顯,而未來陸上的戰鬥肯定會多於海上,因此陸戰隊將會面臨十分嚴峻的考驗,而現在面的敵軍實力較弱,正好可以拿來練手,爲以後的戰鬥積累實戰經驗,在戰術選擇方面,寧可選擇冒險一的,相信部隊依靠技術優勢,傷亡應該能夠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三人又商量了一會,秦錚和肖建軍最終被夏博海服,這才同意了何家灣村指揮部的作戰計劃。司令部一方面下令,任命邱亞輝爲這一次戰鬥的指揮官,一方面又通知增援部隊,計劃有變。

雖然各自的考慮角度不同,但司令部同意了何家灣村指揮部的作戰計劃,指揮部也馬上開始着手佈置。部隊出擊之後,何家灣村裡也不能不留人守衛,因爲村裡不僅關着二百多名俘虜,而且還有醫務組和自己的傷員,因此邱亞輝決定,留下一個排守衛何家灣村,並且還留下直升機。其他的三個陸戰排和機槍排、迫擊炮排以另兩輛猛士車都全部參戰。

而羅嶽帶領的一排並不是邱亞輝的連隊,但他們這個排本來就是尖刀排,同時又是目前海軍陸戰隊中作戰經驗最豐富的部隊,因此並沒有被在村裡。

因爲有兩輛猛士車裝載重型武器,因此部隊行進的迅速很快,只用了四十多分鐘的時間,就到達駒河鎮的東北外圍,並且和八國聯軍設在外圍的哨兵展開了激烈的交火,打死了三名聯軍士兵。

不過邱亞輝並沒有急於下令進攻,一面分派軍隊,在附近佈置陣地,一面放出無人偵察直升機,偵察八國聯軍的佈防情況。

這時駒河鎮裡的八國聯軍也極時的做出了反應,雖然八國聯軍準備撤退,但敵人己經打過來了,也要抵擋一陣,如果這個時候撤退,敵軍隨後追擊,肯定傷亡重要,因此必須佈置好斷後阻擊的軍隊,然後再撤退。於是大津佑樹立刻下令,命令一半日軍和英軍在鎮外佈置陣地,阻擊敵軍,其餘軍隊繼續撤退,並計劃退出駒河鎮之後,再佈置一支接應軍隊,掩護阻擊的軍隊撤退,這樣互相掩護,交替撤退。

應該大津佑樹的佈置安排是標準的撤退戰術,在一邊情況下,部隊都能夠順利的擺脫敵軍,並將自己的傷亡降到最低,只是現在八國聯軍遇到是並不是一般的敵軍。如果聯軍能夠立刻就從駒河鎮分散撤退,到天津匯合,雖然會造成一定的傷亡,但還是能夠逃走一部份。

駒河鎮只是一個鎮,規模並不大,只有大約三百多戶人家,一千多口人,只是處於交通要路,因此才形成了一個鎮孑,其實只是一個大一的村莊。不過由於八國聯國在大沽口登陸,己經逃得沒剩幾家了,而通過無人機的偵察,指揮部基本瞭解了駒河鎮佈防情況。

嚴格來,八國聯軍在駒河鎮實際沒有任何的防禦工事,現在只是依靠鎮邊緣的幾棟房屋做爲掩體,佈置防禦陣地,而在邱亞輝看來,這樣的陣地幾乎根本不堪一擊。另外除了阻擊的軍隊之外,其他的八國聯軍正在鎮內集結,看樣孑是在準備撤退。

羅嶽立刻道:“邱連長,八國聯軍是要撤退了,我們也要改變作戰計劃,讓我帶部隊殺進鎮孑裡去和他們打巷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拖住八國聯軍。”

邱亞輝皺了皺眉,他也不是不清楚,這樣拖下去,八國聯軍肯定會逃走,自己最多隻能吃掉斷後阻擊的軍隊,羅嶽的計劃確實可行。但這樣一來就必然要改變作戰計劃,但指揮部和司令部之間的聯繫是靠直升機上的電臺,而現在直升機留在村裡,因此無法通知司令部,冒然改變作戰計劃,那麼司令部那邊怎麼交待。而且邱亞輝也明白,巷戰的傷亡都是很大的,儘管司令部同意了自己提出的作戰計劃,但如果傷亡過大,恐怕也不過去。不過如果放跑了八國聯軍,那麼以前的一番佈置也同樣白廢了。

見邱亞輝這時還有些猶豫不決的樣子,羅嶽也不禁有些着急了,道:“邱連長,快下命令吧,再拖下去,八國聯軍就都跑了。”

本連的二排長劉慶林也道:“是啊連長,不能再猶豫了,打吧。”

邱亞輝自然也知道,這個時候確實不能猶豫不決,必須當機立斷,那怕是做出一個錯誤的決定,也要比遲疑不定要好,因此邱亞輝也一咬牙,道:“好,羅排長,你帶部隊從正面進攻,冉排長,劉排長,你們兩排分別從兩側迂迴包抄上去,三面夾擊,迫擊炮排付責火力掩護,機槍排上車,隨後支援,一但八國聯軍撤退,立刻開車追擊。”

佈置完戰術安排之後,邱亞輝立刻又和增援部隊聯繫,告訴他們戰術有變,要求他們加緊趕到戰場來參加。而其他部隊也都按照分配給自己的作戰任務,分頭行動。

迫擊炮排立刻架好了遁迫擊炮,在無人機的指引下,向八國聯軍的防線發動炮擊。

駒河鎮的房屋結構基本都是木製,最多也就是有一泥坯牆,根本就擋不住高爆炸彈的衝擊力,而且有無人機在空中提供射擊參數,因此迫擊炮打擊的精度很高,前三輪炮擊就炸毀了一棟房屋,而以這棟房屋爲掩體的十幾名日本士兵自然也都全部葬身於爆炸中。

隨後迫擊炮排對其他被八國聯軍用來當做掩體的房屋一個一個名炮擊,結果只用了二三分鐘的時間,就連續擊毀了六棟房屋,聯軍士兵被炸死了數十人,而其他的士兵那裡還敢躲在房屋裡,紛紛都從房屋中撤出來,向鎮內撤退。羅嶽立刻帶領本排的戰士,向駒河鎮突進,而迫擊炮也將火力向前延伸,向敵軍的縱深打擊。

羅嶽是第一個衝進鎮裡,舉槍一陣掃射,將兩名躲在半截矮牆後面的英兵,其他戰士也都陸繼衝進鎮內,舉槍射擊,有些躲過了炮擊的八國聯軍士兵紛紛中槍倒地身亡。而兩輛猛士車也載着重機槍組,隨着戰士們駛入駒河鎮。

進鎮之後,羅嶽立刻指揮全排分散成以班爲單位,一班、二班分居兩側掩護,三班居中突進,而每個班又分成三個組,兩個機槍組輪流射擊,始終保持着不間斷壓制射擊,並且交替掩護突進,而另一個組則隨後跟進,伺機出手,或者由狙擊手狙殺敵軍的指揮官,或者由火箭筒幹掉敵軍的據。由於這時雙方交火的距離己拉近到百米左右,後面的迫擊炮的打擊被迫延長,對突進部隊的幫助大大減弱了,只能依靠突進部隊自身的火力戰鬥。

不過八國聯軍並沒有在鎮內佈置防禦工事,因此羅嶽的部隊突進駒河鎮之後,要麼就是組成排槍陣列阻擊,要麼只能依託鎮裡的房屋抵抗。

但這種排槍陣列對於突進部隊來,簡直就是活靶子,往往還不等聯軍排好陣列,就被突進部隊的自動步槍、班用機槍一陣猛烈的掃射,就像割草一樣的倒地身亡。而且突進部隊的火力交替進行,幾乎沒有間斷,因此聯軍也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所排槍陣列。

而依託房屋抵抗也好不到那裡去。雖然沒法依靠迫擊炮進行定打擊,但羅嶽的部隊中還有兩個火箭筒組,雖然只是40毫米口徑的型火箭筒,但對付鎮裡的房屋還是足夠的,而且甴於距離較近,火箭筒手也都是瞄準門窗打擊,總是能將炮彈準確無誤的打進屋裡。

結果突進部隊穩紮穩打,層層推進,而八國聯軍被打得傷亡慘重,被逼得連連後退。

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一六九章 備戰計劃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三八五章 對馬海戰(十一)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十七章 追擊日艦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十九章 自沉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四二四章 進攻北京(三)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四九零章 登陸作戰(十一)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四十一章 造艦計劃(五)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一六二章 農業部的運作(三)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七二七章 決策(一)第六二五章 登陸日本(七)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八十五章 戰前準備(二)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三三五章 工業成就(一)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一九二章 訪問英法(三)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爭(上)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二零九章 奇襲庫倫(三)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戰(四)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
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二八二章 立項之爭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一六九章 備戰計劃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三八五章 對馬海戰(十一)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十七章 追擊日艦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十九章 自沉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四二四章 進攻北京(三)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四九零章 登陸作戰(十一)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四十一章 造艦計劃(五)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一四六章 徳國之行(三)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一六二章 農業部的運作(三)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七二七章 決策(一)第六二五章 登陸日本(七)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八十五章 戰前準備(二)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三三五章 工業成就(一)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一九二章 訪問英法(三)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爭(上)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二零九章 奇襲庫倫(三)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戰(四)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