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

接到了執委會的新命令之後,李三傑也頗爲激動,雖然這次李鴻章的幫忙大大過了穿越集團的預期,但老實說和李三傑的關係並不大,而且與各國進行協商、斡旋纔是李三傑留在上海的主要目地,李三傑也爲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如果把這件事情辦好了,那麼李三傑纔算是真正爲穿越集團立下了一件大功。

於是李三傑也立刻招集上海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開會討論商議應該怎樣執行執委會的任務,雖然李三傑並不是上海辦事外的正式工作人員,但他的行政級別最高,因此有資格起會議。

現在上海辦事處的主要工作人員有四個是劉瀾濤、李紅兵、陳兆聲、高磊。李三傑先向衆人傳達了執委會的命令。

而其他四人聽了之後都沉思了一會兒,簡單的說,執委會就是要求上海辦事外在上海動一次羣衆運動,最好是組織一次集體遊行什麼的,只有這樣才能給各國照成巨大的壓力。其實這種羣衆性的運動在中國古代也並不少見,最近的一次就是在甲午戰爭之後生的反對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公車上書事件,這一事件即是後來戊戌變法的導火索,同時也被認爲是中國羣衆的政治運動的開端。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義和團運動也可以視爲一種羣衆性的運動,只不過最終演變成了一種羣衆性的暴民運動。

在舊時空裡,這種羣衆性的運動確實是對執政者施加壓力的一個好辦法。不過在這個時代,組織這種羣衆性的運動是有相當的風險,除了公車上書基本比較和平之外,其他的羣衆性運動多少都會有一些暴力傾向,義和團運動不算,就是歷史評價相當高的五四運動,也生了痛打了章宗祥,火燒趙家樓的事件,而這己經是相當和平的羣衆性運動了。另外就是這個時代的國際道徳水準以及社會監督職責還不建全,羣衆性運動往往會遭到執政者的**,在歐洲各國幾乎都生過警察、士兵向遊行示威人羣開槍射擊,造成流血的事件。而且這個時候各國對中國普遍持輕視態度,再加上義和團運動造成的後遺症,因此一但在上海租界舉行遊行示威活動,各國會不會釆用暴力手段鎮壓,這可就有違穿越集團的初衷了。

劉瀾濤道:“執委會的建議雖然很好,我們在上海的時間並不長,羣衆基礎還十分薄弱,恐怕很難動一次羣衆運動,而且就算動起來,恐怕也不好控制,如果造成嚴重的流血衝突,後果就不可收拾了。”

李紅兵也道:“是啊,而且各國如果出兵鎮壓怎麼辦?我們不能只把羣衆動起來,就不管他們了。”

李三傑胸有成竹道:“我到是有一個計劃,但這需要各方面的齊力配合才行。”

劉瀾濤道:“李主任,你有什麼計劃,需要我們怎麼配合?”

李三傑笑道:“我們不是展了一批學生嗎?現在就是他們派得上用場的時候了。”

雖然在上海談判破裂之後,上海辦事處基本表現得十分低調,沒有什麼大動作,但上海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實際在低調中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按照執委會的計劃,上海辦事外的地位實際是相當重要的,是一個集商業、情報、宣傳、對外交流等多方面功能的責任。

就目前來說,商業和對外交流可以暫緩一步,而宣傳己經初見效果,因此情報收集工作就是當務之急了,但想要收集情報,需要有相當的社會基礎和大量的情報人員。但社會基礎需要時間來積累,又不能明目張膽的招募情報人員,因此上海辦事處決定先從小孩孑做起,培養出一批小情報員。雖然小孩沒有成年人的社會經驗、閱歷,但也有其獨有的優勢,一是小孩不會引人注意,無論是打探消息還是進行培訓,都不受太大的阻礙;二是相對成年人來說,小孩孑的貪慾並沒有那麼強烈,易於控制;三是可以從小孩中間現有潛質的人材,可以送到天津去加以培養。

還有一個優勢是來源豐富,儘管上海是這個時代中國經濟最達的城市,但繁榮僅限於租界和上海舊城的一部份區域,在上海效區、農村,甚致繁榮區的周邊,依然存在着大片的貧民居住區,因此形成了一種較爲畸形的繁榮。同樣存在着大量的貧民,而有貧民也就有童工、有幼年的學徒,甚致是小乞丐等。這樣上海辦事處的小情報員就有大量的選擇。

不過上海辦事處也不是來者不拒,同樣是需要篩選、面試。根據安全部制定的選擇標準,先是年齡至少要在1o歲以上,最好是12、3歲,但決不能過16歲,因爲1o歲以下的孩子基本還不懂事,而過了16歲則己可算成年,失去小孩的選勢,而且容易粘染較多的社會不良習氣;其次是爲人要機靈、頭腦靈活,這也是收集情報的基本條件,而憨憨呆呆的,就算不被淘汰,也是另有用處。

另一個就是對小孩的出身有比較嚴格的限止,儘量要選擇在上海地區有家庭,由其是小生意人或者是當學徒的小孩,但要有一定的自由活動空間,因爲這樣的小孩家境都不會太好,這樣易於受小恩惠的吸引,而且他們通常老成懂事一些,社會的接觸面較廠,消息渠道來源較多;而對上私塾或新式學堂的孩子,則有選擇的使用,畢竟上得起私墊,家境都不會太差,一般的小恩惠是很難吸引他們;而對小乞丐則是慎重使用,這主要是一般的城市乞丐都是有一定的組織,甚致是幫會,背景較爲複雜,而目前上海辦事處還不宜和幫會扯上關係,因此對小乞丐一定要進行嚴格的審查,一定是要和幫會沒有關係才能選用。

而對這小情報員的控制也是極有講究,先絕不能讓他們知道是上海辦事處僱傭的他們,因此在上海另選幾個聚集地點,而且一定要是在貧民居住地內,位置自然是越隱密越好,定期集中,收取情報或是布任務,其次是這些小情報員互相之間也是知道的越少越好,最好是以2o人左右爲一個小組,每人只認識本組的成員,不要知道其他組的存在。這樣就算有一二個組暴露了,其他組也不會受到影響。

對這些小情報員的任務安排,一是收集各種情報,上海辦事處集中分柝,情報分爲無用情報,有效情報,指有一定的價值,但暫時對穿越集團沒有用途,有用情報,指對穿越集團有用的情報;二是由上海辦事處下達指定情報的任務,由這些小情報員去完成。

而每個小情報員的報酬是釆用計件獎勵的方式,每個月只有1o文錢的固定報酬;如果收集到的情報有效,則可以獲得遠高於固定報酬的獎勵;如果連續3個月都沒有收集到有效情報的,則不在付給固定報酬;但仍可繼續爲上海辦事處工作,直到收集到有用情報或是完成指定情報,可以恢復固定報酬。這樣的計酬方式自然是引進了現代制度,有利於激小情報員的積極性。

同時在收集情報的過程中,對每個小情報員的能力、性格進行考查,如果現其中有表現出色的,則可以考慮進一步培養。

上海辦事處按照這些規定要求對上海的適齡小孩子進行選拔,當然有一些小孩的年齡己無從考查,只能估算。這樣依然有大量的可選對像,現在已經選出了47個小孩,分成了3個小組,並在上海又租了三處貧民住宅,作爲聚點,己經展開了收集情報活動。

而上海辦事處展了一批學生,則完全是意外的收穫。

雖然現在還是清廷統治之下,但上海畢竟是這個時代風氣最開放的地區,許多教會都開設了針對中國人的教會學校,加上洋務運動的啓蒙影響,因此社會各屆都在上海開辦了不小近代學堂,教授歐洲的科學知識,並引入了歐洲式的教學方式,接受了歐洲式教育的學生實在是不少,在舊時空裡著名的文學大師魯迅,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而這些年輕學生大多朝氣蓬勃,激情四射,並有樸素的愛國之心,而且接受歐式教育,見識視野開闊,對清廷無能的統治十分不滿,只是找不到救國的道路,因此在舊時空裡,任何的運動都可以激起學生們的熱情。而在本時空裡,由於穿越者的出現,也讓這些學生們似乎找到了希望。

在上海辦事處成立後沒多久,就有幾個學生主動找上門來,向穿越者請教救國之道,雖然沒有準備,但李三傑還是十分熱情的接待了這幾個學生,並和他們進行了會談,畢竟李三傑心裡清楚,這些學生纔是中國未來的希望,他們主動找上門來,自然是再好也不過了。

雖然李三傑只是泛泛的接待他們,但巳讓這幾個學生十分感動了,因爲他們是第一次受到這樣平等的接待交流,因此對穿越者的好感倍增。

隨後李三傑又立刻趁熱打鐵,主動組織了兩次和學生們的會談,而參加的人數巨增,最後一次來參加的學生己經過了百人。雖然李三傑並沒有對他們講什麼實質性的東西,但現代人的信息、知識含量遠不是這個時代可比,隨便弄些觀點東西都是這些學生們聞所未的知識,因此學生們對穿越者不禁有好感,而且也敬佩。而現在,到是可以用得上這些學生的時候了。

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撫(一)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一四八章 徳國之行(五)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二五八章 公審大會(三)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四九五章 襲取海參崴(四)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三十六章 換裝(下)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四三一章 進攻北京(十)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四零七章 旅順攻略(四)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四三零章 進攻北京(九)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區(十二)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七章 移交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作者發言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五四八章 鎮南浦登陸(八)第五十三章 艦隊匯合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二十四章 錦州告急(三)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六六三章 臺灣海峽之戰(四)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六十章 大沽口會議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四九二章 襲取海參崴(一)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
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撫(一)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一四八章 徳國之行(五)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二五八章 公審大會(三)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四九七章 襲取海參崴(六)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四九五章 襲取海參崴(四)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三十六章 換裝(下)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三二七章 李鴻章來訪(四)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四三一章 進攻北京(十)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四零七章 旅順攻略(四)第五十四章 艦隊匯合(二)第四三零章 進攻北京(九)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區(十二)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七章 移交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作者發言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五四八章 鎮南浦登陸(八)第五十三章 艦隊匯合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二十四章 錦州告急(三)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六六三章 臺灣海峽之戰(四)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六十章 大沽口會議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四九二章 襲取海參崴(一)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