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

根據事後的統計,這次衝突中,參與的美國大兵共計有32人,死亡3人,重傷8人,輕傷15人,被捕17人;而參與的日本民衆己無法完全統計,大約在1000人左右,死亡11人,其中有7人實際是在受傷之後,又遭到踩踏而身亡,另外重傷41人,輕傷276人,大部份都是因踩踏受傷的,被捕人231人。同時還有22家店鋪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對比20餘年前北洋水師訪問日本時發生的長崎事件,這次衝突的規模更大,並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還有人身亡,而且事後所造成的影響力也要遠遠大於20年前的那次事件,因此後來的歷史文獻中,將這次事件稱爲“第二次長崎事件”。

衝突毆鬥雖然被警察制止,但日本民衆憤怒的情緒卻不可能平息下來,當天下午,就有近萬名民衆來到長崎海軍基地前抗議,而抗議的對像居然不僅僅是美國,而且還有華東**,因爲在有的傳言中,是華東**的士兵當街鬧事,並毆打、殺害了日本人,因此在基地前抗議的日本人要求嚴懲美國和華東**。

這時日高壯之丞也是頭大如鬥,沒想到自己千防萬備,華東**這邊到是沒出事,但美國士兵卻給自己捅了一個大蔞子。

而且就在這時,美國艦隊的指揮官斯帕雷上岸來面前日高壯之丞,向他提出了嚴正的抗議,指出美國士兵是上岸遊玩、購物,並未違返任何日本的法律,也沒有做任何過激的行爲,卻無故遭到暴徒的圍毆,並造成了人員傷亡,這時還有人被警察逮捕,這是對美國嚴重的挑恤行爲,艦隊要求日方嚴懲肇事者,對美國士兵做出賠償,並立即釋放被捕的美國士兵,同時艦隊己將此事通告美國**以及美國駐日大使館,將由他們對日本進行外交的交涉。

原來逃回基地的美國士兵將事情的經過告訴給斯帕雷,美國艦隊的指揮人員頓時都大怒,認爲這完全就是一起針對美國士兵的襲擊行動,本來美國人就看不起日本,現在日本人居然還敢無故的攻擊美國士兵,並且還抓捕了17人,這還得了,於是斯帕雷立刻下令,16艘戰列艦全都做好戰鬥準備,然後親自上岸來找日高壯之丞,向他提出抗議與條件。

其實到這個時候,日高壯之丞也己經基本瞭解了整個事情的經過,因爲長崎地方警察局抓到美國士兵之後,也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到是不敢隨意審訊美國士兵,但對抓住的日本人卻可以審一審,而被捕的日本人也是衆說不一,有的說見美國士兵當街打人,有的說是美國士兵搶劫,還有的說是華東**的士兵在作惡,並一口咬定和自己毆鬥的是華東**的士兵。

不過審問的警察畢竟是有經驗的人,會說不如會聽,在連審訊了數十人之後,大體也明白事情的經過,因爲抓捕的人員中有不少是在警察局備案的極端激進社團成員,這次訪問期間,這些社團都遭到警察局的嚴密監視,就是怕他們鬧事,結果還是百密一疏,讓一個不起眼的小社團鑽了空子,而且還鬧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只不過既沒有抓捕到華東**的士兵,在死者當中也沒有發現華東**士兵的屍身,因此不能確定有沒有華東**的士兵參與。

警察局的負責人也不敢怠慢,畢竟是外交事件,而且抓到了17名美國士兵更是燙手的山芋,關也不是,放也不是,於是趕忙來見日高壯之丞,向他報告事情的經過。

而日高壯之丞一聽,比警察更明白是怎麼回事,因爲他十分清楚,日本民間對華東**的敵視態,因此有人憋着在岸上逮住幾個華東**的士兵打一頓,一點也不足爲奇。但這次來訪的華東**艦隊紀律嚴明,一直都嚴禁士兵上岸活動,更不要說是上街,而且華東**的4艘軍艦並未靠岸停泊,而是在港口中下錨,上岸需要用小艇接送,因此也基本不可能有人偷偷離艦上岸。這次事件肯定是和華東**沒有關係,要麼是日本人把美國人當中國人打了,要麼是找不到中國人,只有拿美國人撒氣,當然後一種可能性更大一些,畢竟中國人、美國人還是很好分辯的。

不過知道事情的真像是一回事,但怎麼處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爲現在事情鬧得太大,死人都死了十幾個,要是日本人,死了也就死了,但偏偏還死了三個美國人,確實不好收拾,老實說這己經不是日高壯之丞這個級別的官員所能夠處理的了,因此面對斯帕雷的抗議,日高壯之丞也只能表示,現在自已己經沒有權力處理這件事情,只能由兩國**來協商解決。

斯帕雷聽了,也知道日高壯之丞說得有道理,畢竟鬧到了這一步,壓是壓不下來的,只能由雙方的政客協商解決,不過斯帕雷這時還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向日高壯之丞提出了四點要求:第一保障17名被抓捕的美國士兵的安全與權利,在外交交涉未完成之前,不得對他們進行審問,同時受傷人員要得到良好的醫療救治;第二艦隊希望派遣4名參謀上岸,看望被捕及受傷成員,並監視日本的處理行動,要求日本派遣人員配合;第三要求將一部份軍艦開出長崎港,在港外駐泊,要求日本配合;第四在此敏感時期,要求雙方都保持克制及善意,不得做出任何挑恤威不理智的舉動來,造成更爲嚴重的後果。

應該說這四點要求確實用心良苦,前二點是保障被捕及受傷士兵的人身安全及個人權利,後二點則是爲艦隊着想,因爲出了這事之後,美國和日本之間的互信關係己蕩然無存,再將艦隊留在長崎港內是十分危險的事情,萬一雙方再發生衝突,或事件的解決向惡化的方向發展,那麼艦隊在港內無異於是甕中捉鱉,還是停泊在港外爲好;而且事情到這個份上,雙方的警覺之心大起,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造成誤判,那麼在這個時候,雙方自然是都要警言慎行,以防意外發生。

這次的環球航行艦隊幾乎是美國海軍的全部家當,一但出了意外斯帕雷可負不起這個責任,因此在這個時候,也必需要萬分小心。

而對斯帕雷提出的這4點要求,日高壯之丞全部接受,老實說現在日高壯之丞也怕再出意外,何況真要是再有變故,將這16艘戰列艦留在港口裡也十分危險,畢竟港口內的岸防火力不足,根本壓制不足美國艦隊,而且一但打起來還容易誤傷自己,累及岸上,因此還不如將艦隊都放出去,萬一局勢惡化,也可以有岸防的炮臺對付他們。

於是告辭了日高壯之丞,斯帕雷首先到電報局,分別給國內和美國駐日本大使館發電,通報了長崎發生的事情,然後纔回到旗艦康涅狄格號上,並立刻招集其他三名中隊指揮官,說明了自己和日高壯之丞交涉的結果,並下令第一、二、三中隊離港,在港外駐泊,但第四中隊仍然留在港內,一來是保護後勤艦隻,二來是真要打起來,四支艦隊可以裡應外合,互相策應,遠比全部集中在港外好。接下來斯帕雷又派人通知華東**的艦隊,主要是由於自己的艦隊離港,避免華東**的艦隊產生誤判。

處理好這些事情之後,斯帕雷這才下令,第一、二、三中隊,以及6艘運輸艦立刻離港,在港外10公里左右的位置駐泊,同時所有軍艦全部生火,並保持鍋爐火不滅,以便於隨時行動,全體艦員依舊保持警惕,隨時準備戰鬥。

日高壯之丞在送走了斯帕雷之後,則一方面立刻向東京發電,向東京通報在長崎發生的事情,畢竟這是躲不過去的,另一方面又安排船隻,引導美國艦隊離港。同時日高壯之丞又下令岸防部隊,加上岸上的警戒,由其是對抗議人羣,多派士兵監控,以防失控,由其是治療美國士兵的醫院,也加派軍隊駐守,以防不測,另外又通知警察局,全城警戒,不得疏乎,對抓捕的美國士兵,暫時也不得審問。

隨後日高壯之丞又嚴令岸防的各炮臺,保持警惕,提高戰備等級,但未得司令部命令,任何人都不許擅自開火,並且安排參謀,分別駐守各炮臺,以監視各炮臺的動靜,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向自己報告。

而夏銳辰收到了美國艦隊的通知以後,也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當然這時三人還並不知道自己己經躺槍了,只以爲是美國大兵上岸惹禍,才導致了局面緊張,而和自己並無關係。只不過現在氣氛越來越不對,美國艦隊己駛出港口駐泊,因此三人商議之後決定還是未雨綢繆的好,於是立刻將情況通知國內,並建議將艦隊也駛出港口駐泊,萬一真的發生戰事呢?戰列艦留在港口裡還能抗一陣,而幾艘巡洋艦就完全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了。

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一二九章 外調(三)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四九八章 輿論再變(一)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三一九章 海參崴(二)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二十三章 錦州告急(二)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三四七章 歐洲危機(四)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一九一章 登陸爪哇(三)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三十四章 導彈戰術(上)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三六三章 媒體(一)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
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一二九章 外調(三)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四九八章 輿論再變(一)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三一九章 海參崴(二)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二十三章 錦州告急(二)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三二三章 海參崴(六)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三四七章 歐洲危機(四)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一九一章 登陸爪哇(三)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三十四章 導彈戰術(上)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五四二章 未來計劃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三六三章 媒體(一)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